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時間:世界環境日――6月5日

活動要求:

1、尋找、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結合幼兒的創意,動手設計、製作各種動物。

2、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知道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塑料袋,一次性紙杯、紙盤,

活動過程:

1、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可再利用的材料,並和幼兒共同做好清潔工作。

2、以“動物大世界”爲主題,設計、製作各種動物小製作。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製作“動物”。

1)小班年齡段:收集生活中的一次性紙杯、紙盤等,能運用一種材料創意設計常見的動物。

2)中班年齡段: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材料創意設計成常見動物。

3)大班年齡段: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選擇兩至多種材料組合搭配創意設計常見動物。

4、各年齡段的幼兒分別設計、製作“動物”。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又是一年的九月,爲了幫助小班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我園開展了大帶小的活動。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帶小活動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能有效地彌補獨生子女缺乏與不同年齡兒童交往的機會,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培養他們關愛他人的情感。爲了在更多領域和範圍內進行嘗試,最大限度地促進大與小之間的互動和雙方的共同發展,我們特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多層面體驗人際關係,學習帶好弟弟妹妹的方法,更好地相互學習並吸收同伴的經驗,進而形成責任感和集體意識。

活動目標

1.喜歡大帶小活動,充分體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體驗關愛、分享與互助帶來的快樂。

2.在活動中能關注弟弟妹妹,發現他們的困難並給予幫助;增進主動交往的能力。

3.在共同遊戲中,學習並探索帶好弟弟妹妹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帶小班弟弟妹妹的經驗;熟悉小組活動中的遊戲。

2.心理興趣準備:有幫助弟弟妹妹的願望;小班幼兒願意和哥哥姐姐玩。

3.物質準備:電教設備(錄音機、磁帶),小組活動材料(第一組:牛奶罐、積木;第二組:石磨、糯米、小碗、勺子:第三組:黃瓜、胡蘿蔔、豆角、切板、切刀、紙盤;第四組:彩紙、水彩筆、展板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介紹小班的弟弟妹妹,在音樂聲中消除陌生感,自然結對。

2.和新朋友聊一聊,加深相互間的瞭解。

(1)和新朋友說說悄悄話,瞭解新朋友的姓名和年齡等。

(2)向大家介紹新朋友。

3.大帶小的實踐遊戲活動,關注大與小之間的互動過程。

(1)小組遊戲活動。

①製作“心意卡”:畫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大手和小手、大腳和小腳等),來表現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是一對好朋友。

指導重點:大與小之間的互相商量和情感交流)

②製作蔬菜拼盤:切黃瓜、胡蘿蔔、豆角,用這三種蔬菜製作拼盤。

(指導重點:引導大班幼兒發現弟弟妹妹遇到困難時主動幫助他們)

③用牛奶罐、積木自由搭建。

(指導重點:大與小之間的合作、互教互學)

④用石磨磨米粉的遊戲。

(指導重點:大與小之間的互相配合)

(2)教師和幼兒一起參觀、欣賞大帶小共同完成的作品。

4.分享交流帶好弟弟妹妹的方法。

(1)談談帶弟弟妹妹的感受,讓大班幼兒發現弟弟妹妹的優點,讓小班幼兒感受到哥哥姐姐的關愛。

(2)討論並分享帶好弟弟妹妹的方法,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5.音樂遊戲:《快樂變變變》。

引導幼兒在音樂遊戲中大與小互相配合,用身體表現同一種熟悉的事物,感受共同遊戲的快樂:快樂變變變,你變我也變,變成小袋鼠,變成小汽車,變成小螞蟻,變成小山洞,最後教師變成火車頭帶領幼兒依次穿過小山洞,變成一列小火車。

6.在音樂聲中友好話別,收拾整理玩具,送弟弟妹妹回活動室。

活動延伸

大帶小活動應該有更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有了這次活動作鋪墊,弟弟妹妹已經裝進大孩子的心中,以後可以嘗試在更廣闊的範圍中開展大帶小的主題活動,如“手牽手去秋遊”、“讓我來幫助你”、“快樂聖誕節”等,不斷總結出大帶小活動所折射出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 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的非語言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電腦,已下載好的圖片和錄像,拍攝聾啞孩子生活的錄影,磁帶

活動過程:

一、看聾啞孩子的生活錄影片,引入活動

1)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用攝像機拍了一段錄像,大家看一看,電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 師:對了,他們在做手勢。他們爲什麼不說話用手來做手勢呢?

3) 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

1) 師:我們來玩個遊戲,老師做幾個手語動作,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意思?

2) 師:你們想學嗎?我們一起學習幾個簡單的動作。

3) 帶幼兒學習手語。

三、講述故事,積極幫助聾啞人,關愛聾啞人。

1)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大的聾啞孩子的生活非常艱難,下面請你們聽一個關於聾啞小女孩的故事。

2) 播放故事磁帶

師:

a)女孩爲什麼發不出一點聲音?

b)你們聽過這故事,心裏有什麼感受?。

c)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怎麼幫助她?

d)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我們用什麼方法和她交流?

3) 請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4) 小結: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聾啞人,他們得到社會上大家的幫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學習本領,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們還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節目呢?

5) 播放《千手觀音》的圖片。

四、觀看《千手觀音》錄像

1) 師:他們表演的棒不棒?他們聽不見音樂,在排練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最後把舞蹈表演的這麼精彩,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向他們學習?老師希望你們長大以後做個有所成就的人。

2) 聾啞朋友爲了感謝我們大家給他們的幫助,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

3) 帶幼兒一起學習。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種子的生長位置和特點,簡單瞭解種子的用途。

2、嘗試加工大豆、花生等能吃的種子體驗動手製作食物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豆、紅豆、花生、玉米、西瓜、南瓜、豆漿機、微波爐。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組織幼兒坐好,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師帶了幾個好朋友來和小朋友見面嗎,小朋友想不想認識他們。想。教師出示花生請小朋友認 識。

師:“這是什麼?”幼:“花生”

師:“你吃過花生嗎?他們是什麼味道的?”幼:“吃過,有原味的、有滷味的,嚼在嘴裏很香。

師:“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他可以用來幹什麼。”請幼兒自由回答,可以做花生油,可以做鹹菜,可以用花生仁包皮製成藥等。

2、教師出示大豆。師:“小朋友看一下這是什麼?”幼:“大豆”

師:“你吃過它嗎。”幼兒自由回答:我吃過煮的大豆、我喝過豆漿。

師:“你還知道它們有什麼用處嗎。”幼:“可以做成豆油、可以做豆腐、可以做豆奶、可以做成豆腐皮。

師:“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吃,它們還可以幹什麼。”幼:還可以種。

師:“你們知道除了這些種子能吃,還有那些種子可以吃嗎。”幼:“還有瓜子、蓮子、西瓜。”

師:“小朋友回答的非常好,除了大豆、花生,還有蓮子、瓜子、杏仁、桃仁都可以吃也能做成很多食用品,工人們食用。

3、教師出示玉米。

師:“請小朋友看一下這是什麼。”幼:“玉米”

師:“玉米好吃嗎。”幼:“好吃”

師:“誰來告訴老師玉米可以怎麼吃.”幼:“可以煮着吃、可以做成玉米片、可以磨成面蒸饅頭等

師:“小朋友回答的非常好,除了大豆、花生,還有蓮子、瓜子、杏仁、桃仁、玉米都可以吃也能做成很多食用品,工人們食用。

師:“小朋友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吃。”幼:“不是,有的種子是不能吃的。”對,並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吃,花的種子、葡萄的種子都不能吃。

3、師:“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種子,現在請小朋友自己來加工一下,製作出可以使用的東西來。首先用大豆,可以做豆漿。”教師向幼兒講解好操作步驟,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加工能吃的種子。如:煮豆子、做豆漿等。

師:“把你的勞動成果分享給大家一起享用。”4、 師:“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除了做這些我們還能用這些種子做什麼,觀察一下我們教室裏用它用它們做了什麼們做了什麼。”

幼:“可以做粘貼畫。”

師:“小朋友觀察得非常仔細,你們想不想也來製作一個漂亮的粘貼畫。”幼:“想。”

教師每人發一張紙,大豆、紅豆、花生、南瓜、西瓜、玉米等的種子若干讓幼兒自由製作粘貼畫。

結束部分:

讓幼兒把製作的粘貼畫擺放到區角中供其他幼兒欣賞,表揚做得好的幼兒。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有種子加工成的'食品、飲料、調味品等,搞一次種子食品展示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好朋友間互助友愛的真摯感情,體驗與好朋友相互瞭解、溝通,相親相愛的快樂與幸福。

2、能用語言表述好朋友的外貌特徵以及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事情。

3、理解好朋友的含義,知道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活動準備

課件:教師、小朋友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引出今天的話題《好朋友》。

二、展開

1.教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外貌特徵。

(1)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2)教師出示圖片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3)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

2.引導幼兒在感受、講述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好朋友的含義,

進一步激發對好朋友的友愛之情。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幼兒感受朋友之間的關心和照顧。

(2)引導幼兒互相說說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你爲什麼喜歡和他做好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間是怎樣做的?

好朋友生氣、生病、吵架了怎麼辦?怎樣做兩人會成爲好朋友?

小結:喜歡在一起、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謙讓的人會成爲好朋友。

3.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加深對好朋友的理解。

(1)教師以圖示形式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

(2)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愛好。

三、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故事《我們都是好朋友》,

使幼兒知道只有遇到困難相互幫助的朋友,纔算是真正的朋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目標:

1 、在老師的引導下,觀看金魚,對金魚在水中游來游去產生好奇。

2 、學說 “ 金魚 ” 、 “ 游來游去 ” 。

準備:

1 、大的金魚缸四隻 , 將金魚養在裏面。

2 、金魚的魚食。

過程:

1 、演唱歌曲《許多小魚游來了》,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瞧,許多小魚真的游來了,你們看這是什麼魚呢?(請幼兒學說 “ 金魚 ” 的名稱)

2 、瞭解金魚在水裏的動態。

師:金魚在水裏幹嗎?它們是怎麼遊的?(學說 “ 游來游去 ” )

3 、請個別幼兒學做金魚游泳,再集體學做。

4 、給金魚餵食。

( 1 )師:哎呀,你們聽,小金魚在講話呢!王老師來聽聽看,它們在講什麼?(師做認真聆聽狀,並不時的點頭)

師:它們說,它們游來游去,遊了這麼久,遊得肚子都餓了,這可怎麼辦啊?小朋友,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幫幫它們?(幼兒自由發言)

( 2 )教師拿出魚食給金魚餵食。

提問:應該給金魚吃多少呢?吃多了行不行?

( 3 )請個別幼兒給金魚餵食。(提醒幼兒注意食量)

5 、給每組幼兒分發一隻金魚缸,並提供魚食,分組餵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大樹穿新衣》,讓幼兒懂得有關科學保護樹木的粗淺知識,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以及樹木對人們帶來的好處及人們對樹木的利用。讓孩子知道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孩子愛綠化,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過程

1)級組長講解這次活動的意義以及活動的具體安排。

級組長:“今天,我們來到江高公園給大樹穿上漂亮的“新衣”。但是,你們知道爲什麼要給大樹穿“新衣”嗎?(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都說得很好,除了不讓蟲蛀以外還有其他作用的,譬如,晚上,司機在馬路上開車的時候,當燈光照到馬路兩旁的白色樹幹上時,司機就能判斷路旁的交通情況,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樹除了能綠化環境以外,你知道還有什麼作用嗎?(請小朋友回答)小朋友都回答得很好,

2)親子游戲

遊戲一:珍惜水源

活動目標:

1、讓大家懂得生活用水的來源及水資源是有限的,必須節約用水。

2、能在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爲,自覺愛惜潔淨水,並教育身邊的人也節約用水。

活動準備:

小水桶八個,大水桶四個

遊戲玩法:

1、幼兒分成四隊,站在起跑線後,家長也分成四隊,站在指定的位置。

2、老師交代要求,送水的過程中,水不能蕩溢出來。

3、幼兒把水送到家長手裏,由家長把水送到終點。

遊戲二:大家來種樹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使大家懂得樹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能減少噪聲,淨化環境。

2、教育大家要愛護樹木,自覺保護我們的環境。

活動準備:

障礙物八個,小樹八棵,裝有沙子的盆四個。

遊戲玩法:

1、幼兒分成四隊,站在起跑線後,家長也分成四隊,站在指定的位置。

2、教師講述玩法:幼兒繞過障礙物把樹送給家長,由家長送到終點並進行“種植”。

3、活動結束。

3)活動:《大樹穿新衣》,家長與幼兒以及教師全體開始進行塗樹。

4)活動結束,各班收拾工具,清理現場的衛生。

5)各班回去組織幼兒進行小結工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裏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活動目標

1、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瞭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

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活動過程實錄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後,教師: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怎樣與人交流?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己的想法。

教師: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遊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爲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一位很優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失去雙手的一名優秀學生。9年,她以57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文的場面。

3)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後勤工作,並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觀看影像片段之後,讓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爲樂的很優秀的姐姐。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

三、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並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體驗聾啞人: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3)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麼樣呢?

●體驗後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遊戲。

幼兒2:我幫盲人阿姨過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麼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到福利院進行慰問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遠足活動的意義,體驗遠足帶來的快樂。

2、在遠足途中照顧好自己,克服困難,堅持走完全程,並能知道保護好同伴,做個堅強、勇敢的孩子。

3、通過遠足活動鍛鍊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陶冶情操。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選好遠足路線,活動前幼兒自己制定遠足計劃書。

2、通知家長爲幼兒穿上適量的衣服、防止幼兒過暖或過冷,腳上穿上合腳的運動鞋,防止走路引起腳疼、掉鞋等跟不上隊伍。

3、請家長爲幼兒準備好一小瓶水和少許零食,裝在小書包裏,與活動當天早上帶來幼兒園。

4、自制紅旗一面(上寫我們去遠足的字)。

活動過程:

一、遠足前的談話。

1、什麼是遠足?

2、前幾天我們大班小朋友一起制定了"遠足"計劃書,我們一起把遠足的時間和目的地做了安排,那麼遠足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注意路上的車輛,與同伴拉好手等)

3、如果遠足過程中遇到困難怎麼辦?過馬路怎麼辦?吃剩的東西、垃圾怎麼辦?

4、遠足的路徒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二、去遠足的路上

(一)整隊,對幼兒進行安全常規教育。(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事先對學生進行行走安全、觀察安全、活動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及保護環境的教育,路途中老師隨機爲幼兒講解交通安全知識。)

(二)我們一起去遠足

1、在路上鼓勵幼兒不怕辛苦不怕累,膽大心細的走熟悉的大馬路和不熟悉的小路,跟隨隊伍共同前進。

2、引導幼兒觀察一路上的景色,並緊跟隊伍,遵守交通規則,鼓勵孩子們堅持走完全程。

3、到達公園(1)走過九曲橋---鼓勵幼兒大膽的走過九曲橋。

(2)穿過小山洞後爬過小土坡--和同伴結伴一起已最快的速度爬過小山坡。

(3)爬小山--能和小夥伴相互幫助勇敢地爬上小山,到達山頂後在涼亭稍作休息。

(4)來到草地上,組織幼兒玩一些喜歡的遊戲,使幼兒感受到克服困難後的快樂,提醒幼兒熱了要及時脫外衣。

4、快樂分享(1)幼兒將自己所帶來的物品與好朋友一起分享(2)一邊分享,一邊欣賞公園美麗景色。

三、整隊回園

1、回來的路上鼓勵幼兒能堅持走路,自己保管揹包和脫下的衣服。

2、回園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在遠足的路上你有沒有遇到困難,是怎麼解決的?你幫助別人了嗎?(對有始有終管理自己揹包;不怕困難、不怕累走完全程;幫助別人等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這一天,陽光普照,秋高氣爽,桂花飄香。中心幼兒園大班小朋友準時出發遠足敬老院,一路上,孩子們兩兩拉手,排着整齊的隊伍向着目的地前進。他們象一羣出籠的小鳥,非常的興奮,不時指點着路旁的東西。活動結束後,給我的印象很深,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在幼兒的安全上。在活動前,我先踩點,查看路況,計算路程,瞭解這些情況後,在年級組內先討論,怎麼走?然後大家出發,參觀路上必須走過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手牽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想老鼠銜這尾巴,一個跟着一個,不掉隊、不爭搶,保證了孩子的安全。每位老師也在積累經驗,知道以後過馬路的方法。從這裏也反映老師牢記安全,心繫孩子。讓孩子的活動,家長放心。

其次,參觀田野。孩子門到了田野,新奇的世界呈現在面前,如何把有限的時間儘可能的利用。在參觀中,充分電動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去發現、探索、解決,他們居然想到:讓老師抱着能看到柿子、摘柿子;讓老師去拔水稻,每人一粒稻子,剝開來看個究竟,怎麼後來就變成米呢?還在議論毛豆、黃豆,知道毛豆成熟變黃,就是黃豆。當看到山芋時,我引導他們挖山芋。蔡文傑、繆濤小朋友在蔣老師的指導下挖起了山芋。你看:小手還真能幹,揪掉了山芋藤,就用雙手刨起了地。在刨地中,我發現他們一邊刨一邊拉,終於挖了出來,在活動中,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孩子成爲探索的源泉

最後,我們在敬老院進行了慰問演出。孩子們一個個進行了表演,有唱歌、詩朗誦、舞蹈、韻律活動、打擊樂等,還爲爺爺、奶奶自制了禮物,高興得爺爺、奶奶合不攏嘴,我們還去那些起不了牀的爺爺、奶奶身邊慰問,送禮物歸他們,讓他們也感受重陽節的溫暖。

通過這次活動,充分體現了社會即學校的陶行知思想,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掌握知識,獲得經驗,把幼兒作爲活動中的主體,在活動中得以體現。

小百科:遠足(Tramp),亦稱作徒步、行山或健行,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可以理解爲“長途步行運動”,也包含“翻山越嶺的長途步行”。也不是體育競賽中的競走項目,而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鍊,徒步也是戶外運動中最爲典型和最爲普遍的一種。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瞭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通過嘗試,激發幼兒觀察、瞭解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區分泥土和石頭

1.幼兒嘗試區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麼?請你們試着把他們分開。

2.老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分?

3.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說一說你是怎麼發現這裏有泥土和石頭的。

5.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分方法。

6.讓幼兒再嘗試分找泥土和石頭。

二、給泥土石頭洗澡

1.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麼變化?

2.試說給石頭洗澡後的結果。

3.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後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並小結。

三、做泥團

1.能不能試着把泥做成團?

2.引導幼兒嘗試泥幹了怎麼辦?溼了怎麼辦?

3.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觀察泥土在水裏的變化。(變混合)

四、介紹泥土和石頭的用途

1.請幼兒試說石頭的用處。

2.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請幼兒試着說出泥土的用處。

4.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植、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五、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