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彙編六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大雨、小雨。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下大雨、下小雨,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絲”人手一份,節奏圖,鋼琴。

2、已學過歌曲《大雨小雨》

活動過程

1、出示雨絲,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一起學習了詩歌小雨點,發現小雨點會發出什麼聲音?那你們覺得大雨會發出什麼聲音?我們今天一起來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請你拿出來)

2、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師:聽,在下什麼樣的雨?(另一教師彈高音區音樂:輕快、跳躍)請你們覺得小雨是怎麼下的?(輕輕的、有點跳的感覺)請你跟着琴聲來下小雨。(師再次彈輕風,師生共同輕輕抖動雨絲。)你們覺得怎麼樣可以把我們的身體動起來表示小雨(幼兒討論)教師採用一種合理的動作一起練習(比如轉起來,輕輕地抖起來,踮起腳尖。)

師:聽,又下起了什麼雨?(師彈低音區音樂:沉重、連貫。)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用你們的雨和動作來表示下大雨。(再次彈,師生動作)

師:噓!雨停啦,(師生停在原地)我們都知道雨是會變大變小的,讓我們來跟着琴聲來變化着下雨吧!(彈兩種不同的音樂,師生共同變化抖動雨絲。)

3、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區別大雨、小雨的變化

(1)師:雨停了,讓我們休息一會,聽一段音樂吧(彈奏《大雨小雨》)

(2)引導幼兒嘗試用高低不同的聲音和語言節奏表現雨的變化。

A)用語言節奏練習下小雨。

⑴ 師:我們都知道小雨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幼兒回答)下小雨時候聲音應該怎麼樣?(輕)誰會用輕輕的聲音來下小雨?

⑵出示節奏圖

師:老師這兒有與幅節奏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它的節奏。

誰會用小雨的聲音配上這個節奏來下雨,注意了小雨的聲音應該怎麼樣?(幼兒練習---個別:還有誰有不一樣的下小雨聲音、集體)

B)用語言節奏練習下大雨。

⑴ 師:那大雨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幼兒回答)下大雨時候聲音應該怎麼樣?(響)誰會用響亮的聲音來下大雨?

⑵出示節奏圖

師:老師這兒有與幅節奏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它的節奏。

誰會用大雨的聲音配上這個節奏來下雨,注意了大雨的聲音應該怎麼樣?(幼兒練習---個別:還有誰有不一樣的下大雨聲音、集體)

(3)傾聽音樂,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區分大雨、小雨。

⑴ 師:你們聽,大雨、小雨是誰在唱?(配班老師彈《大雨小雨》的音樂老師用不同的聲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麼部分?小雨唱了什麼部分?

⑵ 我們再來聽一聽,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再次傾聽)小雨唱的歌是怎樣的?是跳跳的,還是連連的,細細的還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細細的)大雨呢?(連連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圖譜:表示兩種不同的聲音)

⑶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小雨的聲音應該是怎麼樣的?(是細細的),大雨的聲音應該是怎麼樣?(粗粗的),(師生一起清唱)

⑷ 分組唱:誰願意唱大雨的聲音呢?誰願意唱小雨的聲音?(教師幫助幼兒分組)!(幼兒分組交換唱2遍)

4、遊戲:大雨小雨

師:我們玩個大雨小雨的遊戲吧。我們小朋友做雨點。當聽到下大雨的聲音就表示雨點很多,我們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當下小雨的時候雨點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隨意的走小碎步。

5、結束部分。

師:雨停了外面的陽光出來了,我們到外面去曬一會太陽、吹一會風。(教師帶領孩子去室外活動一會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教材簡介:《小樹葉》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音樂教材。歌曲分兩部分,表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第一部分主要講樹媽媽看見小樹葉飄走了,心理很難過,音樂相對緩慢憂傷。第二部分主要講小樹葉離開媽媽後變勇敢了,音樂歡快跳躍,與第一部分的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引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幼兒容易接受、理解和表達。

目標預設:對教材的充分分析後,根據中班幼兒的在音樂技能技巧和認知、常識等方面的實際水平,結合對新《綱要》的理解,從情感態度、知識和能力的角度出發,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感受歌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2、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創造性地選擇演唱的形式。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秋天到了,小樹葉發生了什麼變化?你知道它是怎樣飄下來的嗎?你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表演)

師:我們一起來和小樹葉跳個舞吧!(播放《小樹葉》伴奏帶,教師和幼兒一起舞蹈,音樂結束時教師把樹葉灑下,讓小朋友每人找一片樹葉寶寶做朋友)

二、新授歌曲。

1、完整的播放《小樹葉》視頻,幼兒欣賞。感受歌曲的旋律。

2、師:這首歌好聽嗎?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樣嗎?

(引導幼兒說出歌曲的旋律不同,前段舒緩,後段歡快)

3、《小樹葉》的故事

師:其實這首好聽的歌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第一部分。

師:秋天到了,“秋風起來啦!秋風起來啦!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教師有節奏的演唱)

師: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裏怎麼想的?

師:對啊!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裏可害怕了!你們離開媽媽害怕嗎?那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呢?(教師和幼兒一起學唱第一段)師:你們想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小樹葉很害怕?我們一起做一做!

2)第二部分。

師:小樹葉飄落下來會發出什麼聲音呢?(沙沙沙沙沙)

師:像在做什麼呀?(說話)你們猜猜小樹葉會說些什麼呢?

師:其實小樹葉在說“春天春天我會回來,打扮樹媽媽”(教師有節奏的演唱)

師:你們覺得小樹葉勇敢嗎?那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小樹葉很勇敢呢?(教師和幼兒一起學唱第二段)

師:那你們想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小樹葉很勇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4、教師完整演唱,幼兒欣賞。

師:一首好聽的《小樹葉》送給你們。

(第一段唱的緩慢輕柔而且表情很難過,第二段唱的跳躍歡快臉上帶着微笑,讓幼兒在傾聽中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變形式演唱。

鼓勵幼兒較獨立的安排與選擇演唱的形式,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與同伴合作演唱。

師:這麼好聽的歌曲,你們想怎麼唱?(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演唱形式)

1、分兩組對唱

師:我們唱第一段的小朋友要怎麼唱?那第二段呢?(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連貫輕柔,第二段跳躍歡快)

2、男女對唱

師:女孩子常第一段,男孩子唱第二段,你們知道怎麼唱了嗎?

3、領唱

請幾個幼兒唱第一段,表現小樹葉的擔心害怕,全體幼兒唱第二段,表現小樹葉的堅強勇敢。

四、隨音樂舞蹈。

1、師:帶着你的好朋友小樹葉,聽着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跳起來!

2、音樂結束,請幼兒把手中的小樹葉送回大樹媽媽的懷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體諒的真摯情感。

2、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3、瞭解大自然中大樹與小鳥之間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活動準備:配樂《小鳥飛》;小鳥頭飾、大樹婆婆頭飾。

活動過程:

1、懸念式提問,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一棵大樹和一隻小鳥,引導幼兒思考:大樹和小鳥之間會有一種什麼關係呢?引出兒歌《大樹和小鳥》。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請幼兒說出聽兒歌時的感受。

3、引導幼兒一起說兒歌,大家一起扮演大樹和小鳥,一邊說兒歌一邊表演。

4、引申到老師是大樹,小朋友是小鳥,加深師幼之間的情感。

5、一起欣賞故事《樹婆婆和鳥娃娃》,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情節,表達自己對童話的感受,總結樹婆婆的情感變化(孤獨----快樂----傷心-----快樂)。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正值秋天收穫之際,我班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愛秋天”:我帶領孩子去大自然觀察秋景:品嚐秋天裏豐收的果實;畫一畫“我眼中的秋天”。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致勃勃.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怎樣讓幼兒把心中對豐收的喜悅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呢?我選擇了幼兒很少接觸的民族樂曲《喜洋洋》。曲中歡快的樂段與抒情的樂段正好能表現出豐收歡慶的景象和秋葉滿天飛舞的美麗。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音樂的美。

2.感受、理解音樂的熱烈和柔美,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能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內容,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畫製作(①擬人化的水果在歡慶豐收;②擬人化的樹葉在翩翩起舞)。

2.情境創設:豐收景象(裝飾各種水果籃、農作物籃、花卉籃)。

3.各種水果、小樹葉頭飾。

4.各種材料的打擊樂用具。

活動過程

一、感受部分

1.師幼隨《摘果子》音樂邊跳邊進入活動室。

①師逐一舉起水果籃、農作物籃、花卉籃,問幼兒: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什麼禮物?

②這些都是秋天裏的水果、農作物、花卉,秋天真是豐收的季節。秋姑娘不僅給我們送來了禮物,還帶來了一首慶豐收的樂曲呢。

2.幼兒傾聽音樂《喜洋洋》。

①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歡快、動聽、想跳舞……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

②仔細聽聽樂曲的前、後有什麼不一樣?

指導策略:鼓勵幼兒聽後輕輕討論,各抒己見,如有意見分歧。則引導幼兒比較傾聽A段音樂與B段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配樂上的變化.讓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在幼兒討論產生結果後.教師用語言合併手勢稍作小結:先是歡快的音樂(有力度的動作),然後是柔美的音樂(柔軟的水波浪動作),再後來又是歡快的音樂。

二、理解部分

師: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聽了這麼動聽的樂曲,它們歡快地跳起了舞。(出示靜止的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兩幅分開的畫面。)

1.第一段音樂是誰在跳舞?爲什麼?

2.再來聽第二段音樂。想想現在是誰在跳舞呢?爲什麼?

3.第一段音樂是水果娃娃在跳歡快的舞,第二段是樹葉娃娃在跳優美的舞。聽,第三段音樂跟哪一段音樂是一樣的,是誰在跳舞?(跟第一段音樂一樣,水果娃娃在跳歡快的舞。)

指導策略:在前兩個提問中。如幼兒回答正確並意見統一.則讓畫面隨音樂節奏動起來;如意見有分岐,教師則引導幼兒先考慮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跳舞時有什麼不一樣.再想想兩段音樂哪一段歡快,更適合誰跳舞:哪一段音樂優美,更像誰在跳舞。

三、表現部分

(一)伴奏

你喜歡這首樂曲嗎?我們一起來爲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的舞蹈伴奏好嗎?(出示各種積木、玩具、小桶、小杯、筷子、易拉罐、貝殼等物品。)

1.自取自玩

幼兒選一樣喜歡的東西.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拿相同東西的幼兒也可以在一起想辦法。

幼兒行爲:幼兒通過相互交流、自我嘗試.發現不同的敲擊物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選擇材料的不同部位敲擊,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幼兒在自玩中顯得開心又投入。

2.聽音樂伴奏

①幼兒跟隨音樂自由表現。

幼兒行爲:從頭至尾一樣的速度、一樣的力度,沒有起伏變化。

②啓發幼兒思考:如何敲擊才能表現出小樹葉在輕柔飛舞。在敲打小樂器時應該要注意什麼。(讓幼兒先自己嘗試,再邀請個別幼兒示範如何輕柔地敲擊小樂器,並組織幼兒重點演奏這一段。)

幼兒行爲: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自己嘗試,幼兒感受到了不同性質的音樂應有不一樣的表現方法,演奏水平明顯提高。

③完整演奏(師雙手持圓舞板,用語言提示和手勢動作帶動幼兒一起演奏,充分表現樂曲的熱烈和柔美。)

幼兒行爲:在老師情緒、體態的感染下,幼兒的`演奏很投入.表現在小臉上、眼神裏、肢體動作上,把對樂曲性質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創編動作

師: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跳得多開心,你們想不想也來扮成秋天裏的果實,和它們一起歡慶豐收呀?

1.幼兒可演奏,可用頭飾裝扮(提醒幼兒音樂歡快的時候,水果娃娃跳得真開心,音樂柔美的時候,樹葉娃娃在翩翩起舞。)

幼兒行爲:個別男孩一直選擇扮做“小小演奏家”,老師留給了他們表現的空間,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選擇和各自能力。

2.鼓勵幼兒相互交換頭飾繼續表演

幼兒行爲:多數幼兒樂意相互交換頭飾,也有個別幼兒一直鍾愛自己一開始扮演的角色.幼兒在盡情的表演中體驗到了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教師以秋姑娘的角色介入表演

師:看,老師裝扮成誰了?秋姑娘來和你們一起共慶豐收了。

幼兒行爲:幼兒的自由選擇、相互打扮、交換角色以及教師的介入把活動推向高潮.良好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氛圍.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四、結束部分:分享水果

“秋姑娘”與幼兒共同表演後,雙手托起水果籃.把水果作爲禮物分發給幼兒共同分享。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感受詩歌意境,並能與作品中孩子的神思遐想產生共鳴。

活動準備:

1.圖片:藍天、月亮、星星、雲朵、河流。

2.經驗準備:在天氣晴朗的夜晚,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觀察藍天特別引導幼兒觀察瞭解"銀河",感受藍天的神奇,引發幼兒產生聯想。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歌。

指導要點:

通過圖文、視聽結合的方式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通過分組輪換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學朗讀整首詩歌。

活動過程:

1.導入引題。

教師:你們知道藍天裏都有些什麼嗎?(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講述)

2.欣賞理解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一遍,讓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提問:弟弟問藍天,都問了誰?(啓發幼兒說出月亮、星星、雲朵、銀河並出示相應的圖片)

(2)結合背景圖教師再次朗讀詩歌,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弟弟對月亮說了什麼?(引導幼兒用詩歌裏的句子來說)以同樣的方法提問"弟弟對星星(雲朵、銀河)說了什麼? 並學習相應的形容詞"閃閃、輕輕、長長"。

(3)結合背景圖,幼兒跟讀整首詩歌。

提問:爲什麼說"月亮笑眯眯、星星眨眨眼" ?

3.朗讀詩歌。

(1)跟讀2-3遍。(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

(2)多種形式(如分組、輪流)朗讀。(把幼兒分成月亮、雲朵、星星、銀河組分別讀詩歌中的相應部分。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讀。)

4 . 討論。

(1)藍天裏,除了有月亮、雲朵、星星、銀河外,還有些什麼?(引導幼兒通過對藍天產生更多的遐想,並能與作品中孩子的神思遐想產生共鳴。)

(2)你們會問藍天什麼問題呢?

(3)你喜歡詩歌裏的小弟弟嗎?爲什麼?

教師:藍天裏藏有好多的祕密,你們想知道答案嗎,答案全部藏在書本里,你可以從書裏獲得很多很多的知識。

評價要素:

是否理解詩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活動建議:

1.可以採用多媒體的方式,引導幼兒欣賞生動形象的詩歌畫面,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2.在日常活動中,鼓勵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建議幼兒通過各種形式與 一起幫弟弟找答案。

附兒歌:弟弟問藍天

夜晚窗臺前弟弟問藍天:

高高的月亮,你離咱有多遠?

輕輕的雲朵,你會不會變雨點?

閃閃的星星,你爲啥數不完?

長長的銀河,你有沒有大輪船?

月亮笑眯眯,星星眨眨眼,好像告訴小弟弟,答案藏在書裏面。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區分紅綠兩色的學習經驗、音樂

背景蘋果樹6顆,紅、綠兩色的大小不一樣的蘋果若干。

幼兒操作果盤,蘋果的筐子三個。

活動目標

鞏固點數的方法,並能說出總數。

幼兒不受顏色、大小的影響進行分類活動。

幼兒樂於動手操作,喜歡與同伴一起參與遊戲活動。

活動過程

一、白版課件引入,幫老爺爺摘蘋果

出示老爺爺,小朋友們幫助他摘蘋果。

二、教師出示6顆蘋果樹背景圖,鞏固點數方法,並說出總數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蘋果園樂,快來數一數,一共有幾棵蘋果樹? 幼:6棵。

師:蘋果是什麼顏色的? 幼:紅色,綠色。

師:我們用小手指指看紅色的蘋果在哪,綠色的蘋果在哪,請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兒自由點指紅色蘋果,綠色蘋果。

師:這些蘋果都一樣大嗎?幼:不一樣大。

師:我們再找找看,大蘋果在哪裏用小手指指看,小蘋果又藏在哪裏?

三、請幼兒幫助老爺爺摘蘋果

1.老爺爺請我們小朋友幫小妹妹摘蘋果,摘什麼蘋果呢?摘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提問幼兒要摘幾個蘋果?幼:一個紅蘋果,一個綠蘋果。師:這是小妹妹的果盤,請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果盤裏,開始摘。

2.老爺爺讓小朋友給小弟弟來摘蘋果,這次摘得和剛纔的不一樣,要摘什麼蘋果,一個大蘋果,兩個小蘋果,請小朋友們重複老師的話,聽好要再去摘蘋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們給他摘的蘋果非常開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歡吃蘋果,小朋友們喜歡嗎?吃蘋果有什麼好處?幼:吃蘋果有營養,吃蘋果潔齒,吃蘋果有助於消化,讓幼兒共同瞭解吃蘋果的好處。

4.師;請小朋友爲自己來摘蘋果,摘一個紅色的大蘋果,一個綠色的大蘋果和一個紅色的小蘋果。教師出示三個籃子,籃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呢?你們發現了沒有?幼:籃子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一會請小朋友把大大的紅蘋果放在大大的紅籃子裏,大大的綠蘋果放在大大的綠籃子裏,小小的紅蘋果放在小小的紅籃子裏。幼兒進行操作,老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

四、活動自然結束

小朋友們今天真棒,我們幫老爺爺摘了這麼多蘋果,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快聽,老爺爺和我們說什麼?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