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預設活動:

一、組織討論

1、你想表演什麼節目?

2、文藝演出節目的要求是什麼?

3、商量選出2-3個節目。(出示統計表)

4、表演節目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二、分組準備

預設:1、畫海報

2、做飾品

3、設計服裝

4、排練節目

三、模擬展示表演

設計思路:

音樂藝術教育是我園的特色之一,我班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拿手節目。在進行《快樂的新年》這一主題活動時,針對在新年聯歡活動中“我們班應該表演什麼節目?”孩子之間發生了分歧,每一個孩子都想在這一活動中能展示自己的才華。

然而對於中班孩子而言,要自由組合編排一個表演的節目還是非常有難度的。表演節目的形式是什麼?需要什麼道具?要做哪些準備?今天的這個活動就是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激發孩子敢於探索、勇於表現的慾望以及初步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爲其以後參與這樣的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能講述自己所瞭解的關於演出的一些知識。

2、初步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利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及技能大膽創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名稱:音樂活動——約翰弟弟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鋼琴樂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這是小兵》

2、《春天》

3、《我們大家做得好》

4、《小鳥醒來了》

5、《蜜蜂做工》

二、導入活動

1、有一個外國小朋友叫約翰,他比我們更小,所以我們可以叫他約翰

弟弟,約翰弟弟每天早上起牀,媽媽都會唱一首好聽的歌。

2、歌曲的名字叫《約翰弟弟》,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約翰弟弟的媽媽是怎樣叫醒他的?

三、欣賞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示範,

2、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歌曲裏唱了些什麼?

3、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請小朋友再聽一遍歌曲。(教師在琴聲伴奏下再次範唱歌曲。)

4、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歌曲裏還唱了些什麼?

晨鐘是什麼?晨鐘是什麼聲音?

5、教師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分句學念歌詞:老師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老師唸完小朋友再念。

2、完整教唱歌曲: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唱唱這首有趣的歌曲,老師大聲唱,小朋友輕輕地學。

3、小朋友大聲地唱,劉老師輕輕地唱,我要聽一聽那個小朋友唱得最好聽。

4、請小朋友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這首歌。

五、教育幼兒早睡早起

1、約翰弟弟每天能按時起牀,你們呢?

2、我們每天晚上要早點睡覺,早上要按時起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身體纔會更健康。

六、複習歌曲《火車快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撓癢癢”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歌唱活動,其旋律優美、內容簡單,很適合小班幼兒進行學唱和遊戲。我們都知道撓癢癢是一種生活現象,許多幼兒也都有和父母長輩玩過撓癢癢的切身體驗,那種又怕又喜歡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撓癢癢”則從幼兒的視角出發,把落葉飄飄的自然現象想象成是毛毛蟲給大樹撓癢癢的結果,活動內容富有情趣,爲幼兒所熟悉和喜愛。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幼兒的生活體驗和歌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創設輕鬆愉悅地教學環境和心理環境,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和遊戲情節,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撓癢癢的快樂情緒。

2.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嘗試情景表演。

(二)活動準備:

配班老師彈琴,毛毛蟲胸飾一個,歌曲課件,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體驗撓癢癢的快樂

(1)(大樹畫面)師:這是誰呀?大樹爺爺年紀大了,整天一個人站在那裏很孤單:“哎!我一點都不開心,誰來陪我玩呀?!”“大樹爺爺,我來陪你玩……!”咦!是誰來了呢?(一條毛毛蟲)它們在一起會玩什麼遊戲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欣賞故事課件

欣賞後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身上幹什麼呀?(給大樹爺爺撓癢癢)

大樹爺爺癢不癢?你怎麼知道的?學一學大樹爺爺大聲地笑起來?

(3)我也想玩撓癢癢的遊戲,你們會撓癢癢嗎?撓哪些地方會癢癢?(師幼之間,幼幼之間互相撓癢癢)

(評析:以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由毛毛蟲撓癢癢,給大樹爺爺帶來快樂,喚起幼兒情感共鳴,引申到我們也來撓癢癢。通過師生之間,同伴之間互相撓癢癢,在一種輕鬆愉悅地氛圍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

2、學唱歌曲,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1)師:撓癢癢真開心,這裏還有一首撓癢癢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欣賞課件歌曲一次)

(2)提問:歌曲好聽嗎?(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相應要求:跟着音樂拍拍手,點點頭,再次欣賞歌曲)

(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幼兒帶來了視聽的雙重體驗,配上拍拍手,點點頭等身體動作,幼兒對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師手指表演及範唱歌曲

師:剛纔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撓癢癢”,唱得是誰給誰撓癢癢?(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瞧!毛毛蟲唱着歌爬出來啦!(用手部動作表現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即一根手指彎彎曲曲表現毛毛蟲爬出來,另一隻手張開五指表現大樹形象)

教師範唱第一、二樂句後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的哪裏停下來了?(樹腳下)

語言提示:毛毛蟲要從樹腳下往上爬,去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嘍!(範唱第三、四樂句)大樹爺爺笑得樹枝都抖起來,樹葉都抖落下來了,撓癢癢撓得真舒服呀!

師:我們的小手也來變條毛毛蟲,一邊唱歌一邊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好嗎?

(評析:手指遊戲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遊戲形式,教師範唱和示範性的手指遊戲,將幼兒帶入一個遊戲的情境中,激發起幼兒進一步活動的興趣和願望。)

(4) 引導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動作

師:一條毛毛蟲唱着歌爬出來了。“大樹爺爺,我來啦!”,(邊唱邊表演手指遊戲)師:一條毛毛蟲又來了一條是幾條?兩條毛毛蟲撓癢癢一定更開心。

(三條,四條……,分別用不同數量的手指表現毛毛蟲爬行和撓癢癢動作)

(評析:手指遊戲的運用,增進了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動參與性。幼兒在一條、兩條等多條毛毛蟲出來撓癢癢的手指遊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反覆表演和學唱歌曲,體驗到了歌唱活動的輕鬆和快樂。)

3、嘗試表演,體驗情境遊戲的快樂

(1)教師扮演毛毛蟲,請一幼兒扮演大樹,其他幼兒唱歌。

邊唱邊表演:第一、第二樂句毛毛蟲爬出來停在樹腳下;第三、第四樂句毛毛蟲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師:誰願意來做大樹?做大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請部分幼兒做大樹,部分幼兒扮演毛毛蟲,聽歌曲錄音表演遊戲)

(3)全體幼兒一起參加遊戲。

(評析:從教師與個別幼兒的遊戲,到部分幼兒的參與,再到集體的共同遊戲,爲小班幼兒搭建了一個積極模仿、學習的平臺。其次,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遊戲,更主動更愉快。)

三、教學反思

活動生動有趣,層次清晰。教師在遵循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對活動進行設計和組織,創設輕鬆愉悅地心理環境和遊戲情境,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幼兒情緒愉悅,積極參與。其次,遊戲情境的創設,包括手指遊戲和情境表演遊戲。尤其是手指遊戲的創新運用,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在玩中學,手指動一動,唱一唱,體驗到歌唱活動的輕鬆和愉悅。 藝術活動的價值在於幼兒情感的體驗和創造性的表達。而幼兒的學習有個慢慢內化的過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必操之過急,應該給孩子留一些內化的時間,情緒到了幼兒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動評價

1、內容的適宜性

新《綱要》指出音樂相當於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具有愉悅的功能。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歌曲“撓癢癢” 旋律優美、內容簡單而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非常適合在小班幼兒中組織開展。

2、過程的趣味性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幼兒的學習即遊戲。而小班幼兒又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知以具體形象爲主等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善於創設有趣的遊戲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師生之間互相撓癢癢體現一個“趣”字,手指遊戲學唱歌曲體現一個“趣”字,情景表演遊戲同樣體現一個“趣”字。

3、學習的主動性

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纔是有效地學習。活動過程中無論是寬鬆的心理環境還是有趣的遊戲情境的創設,都較好地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和願望。與此同時,在活動的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幼兒通過向老師學,向同伴學,再到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表演遊戲,則體現了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

小班音樂活動敲敲奏奏

音樂活動:敲敲奏奏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出的各種拍打聲。

活動準備:

1、節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啓發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遊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啓發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並用身體動作和節拍表現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拍嘗試敲擊節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奏的變化

5、音樂遊戲 《 聽音學走路》:啓發幼兒注意傾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寶寶新村

[研究要點目標]: 1、學習在紙上畫好樓層後粘在盒子上,剪出門,從而做成一幢高樓。佈置寶寶新村,體會製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發展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高樓)裝飾過的一面背對幼兒,這是什麼?(紙盒)。它可以做什麼?老師用紙盒做了一幢什麼?它是怎樣的?

二、講解示範。

1、在白紙上畫上樓層、窗口、門。

2、在白紙背面塗少許漿糊,粘到紙盒較寬的一面,貼緊。

3、將多餘的紙修剪掉,並在底部剪出門。

三、幼兒製作。

用過漿糊後要手擦乾淨,剪門時要沿着的門的輪廓線進行。

四、講評。

1、將幼兒完成的樓房佈置成一個寶寶新村,在新村內放置玩具小車及花草。幼兒自由參觀,評評什麼樓房造得好。

2、幼兒自由交流、探討。

[研究結果]:

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動手動腦,基本能夠製作出不同的樓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門時有些困難,不過小朋友們都比較興奮。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教育活動目標:

1、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體驗歌曲的情感內涵。

2、通過圖片、動作等形式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3、能用簡單的動作大膽地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熟悉過歌曲的旋律

2、物質準備:圖片8張、鋼琴

活動重點:能夠理解歌詞內容,並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動作大膽地表達歌曲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音樂做踵趾小跑步進教室

二、過程

(一)發聲練習

(二)複習歌曲“讓座”,剛纔歌曲裏唱的小朋友是個什麼樣的小朋友?(有禮貌的孩子)

(三)教授新歌

1、通過故事開頭用清唱的方式進行歌曲的前半部分,請幼兒帶着問題去聽。師:“昨天有一個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這麼一件事,請你們來聽一聽(教師輕唱歌曲前兩段歌詞)後,提問;

(1) 剛纔這個小朋友遇到了什麼事情?路上的行人是怎麼做的?

(2) 你們猜猜他們是怎麼解決的?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樣做呢?

(3) 教師邊提問邊出示圖片,並說出歌詞。

(4) 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解決?引入歌曲的後半部分。教師範唱一邊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進一步學唱歌曲

(1)師;“讓我們一起再看一看、聽一聽這個故事吧!(配班邊出示圖片,主班完整的彈琴範唱一邊)

(2)師:“讓我們一起聽琴的旋律,用啦的聲音唱出這首歌的旋律吧!

3、教師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方式學唱歌曲

(1)教師彈旋律,帶領幼兒邊看圖片邊說歌詞兩邊

(2)引導幼兒分句用動作來表演歌詞內容

(3)師:“爲了使這首歌聽起來更好聽,我們一起來合作,老師大聲唱歌曲,請小朋友用啦的聲音來唱旋律好嗎?

(4)師:“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首好聽的歌唱出來吧(老師大聲唱,小朋友小聲唱)

(5)師:“我們還可以怎樣唱呢?

4、教師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唱

(1)故事裏面主要有幾個人?那我們可以怎樣分角色來演唱呢?(分男孩、女孩表演唱)

(2)引導幼兒兩人一個組,自己商量分配表演的角色

七、複習韻律“朋友舞“

這首歌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想一想生活中如何跟朋友相處?遇到問題怎樣解決?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呢?讓我們一起跳個朋友舞吧,感受與小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好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一: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清明》

一、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慢慢的我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本次教學活動利用我國的傳統節日加上音樂的力量,使幼兒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帶給我們的意境。

二、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三、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二)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三)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是首經典的民間童謠,它富有情節又很有趣味,非常貼近幼兒生活。我將童謠內容進行了剪輯,並配上旋律,以對唱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繹,讓童謠變得既傳統又現代,積極促進幼兒的遊戲和生活。同時,也賦予童謠傳承新的生機。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民間童謠。

2.運用動作、表情大膽表現、演繹對歌曲的理解。

3.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歌曲《城門城門幾丈高》(課件和歌曲錄音見本期附贈的光盤)。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感知對唱(出示PPTl-2)

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這首歌是小哥哥進城時唱的,你們看小哥哥已經來到了城門前。

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和平時聽的歌曲有什麼不同?

小結:歌曲裏有兩種聲音,一個人問,一個人答,這是一首問答歌。

(這是一首對唱歌曲,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清脆的童聲,還有一種是洪亮有力的男聲。不同的演唱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幼兒,並讓他們對歌曲的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觀看PPT3-6,感知歌詞。

導語:歌曲中誰在問?誰在答?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歌。

提問:你聽見小哥哥問了什麼?城門又是怎麼回答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的故事性和畫面性,使幼兒對歌曲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感知,從而對童謠產生了興趣)

2.運用圖譜,理解歌詞(出示PPT7)。

(1)完整理解歌詞。

導語:小哥哥對着城門還問了什麼呢?我再唱一唱,你們聽仔細。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其餘的圖片點出,幫助幼兒完整理解歌詞。

(2)體驗歌曲情感。

提問:①你覺得這座城門怎麼樣呀?②你知道“三十六丈高”有多高?③城門在回答時語氣是怎樣的?爲什麼?④開不了門,就進不了城,小哥哥想了什麼辦法開鎖?⑤金剛大鐵鎖有沒有被大刀和大斧砍斷?城門回答時的語氣如何?爲什麼?⑥小哥哥有沒有放棄呢?最後他說了什麼?

小結:我們看出小哥哥勇敢、堅強、毫不畏懼.所以我們要用響亮的聲音唱出小哥哥的自信。城門高大威武、雄偉堅固,所以,我們要用非常堅定的語氣和洪亮渾厚的聲音表現城門的堅不可摧。

(圖譜的出現賦予童謠節奏感,而且,圖譜排列整齊、有序,讓幼兒一目瞭然地感知歌曲的對答與呼應、樂句的長短以及不同樂句表現出的不同情緒。巧妙提問使幼兒對歌曲中人物的個性特徵逐漸明晰,爲分角色演唱加深了感知)

3.大膽表現、演繹。

(1)配上動作,完整演唱。

提問:小哥哥問了城門幾次?城門答了幾次?現在,我們看着圖唱一唱這首問答歌。

導語:小哥哥要問得清楚,城門要回答得響亮,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2)發揮想象,創編造型。

提問:小哥哥問完最後一句,做了很有力量的造型動作,城門打開了嗎?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PPT8)。

導語:我們也來學小哥哥做一個造型動作,比一比,誰的動作最有力量(出示PFT9)。

(本環節增加了對形象特徵的感知,讓幼兒知道遇事要勇敢、堅強、不退縮,這不僅有助於幼兒演唱時注意音高、音色,對幼兒性格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扮演角色,趣味演唱

1.扮演角色,練習對唱。

(1)多問一答。

提問:你們的歌兒唱得這麼好聽,想不想試試我這座城門?你們當小哥哥,我來當城門。

小結:小哥哥的歌聲響亮有力,問題也問得清楚乾脆,所以我的門被你們打開了。

(歌曲的難點主要是提問部分,回答的部分相對簡單些,所以分角色演唱時教師先讓全體幼兒一起扮演小哥哥,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挑戰慾望)

(2)多問多答。

導語:請當城門的小朋友站這邊,當小哥哥的小朋友站那邊,我們面對着面站好唱唱這首問答歌。

(3)一問一答。

導語:你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唱歌?兩個好朋友面對面,商量一下誰來問誰來答。

2.遊戲“城門城門幾丈高”。

(1)討論、制訂遊戲規則(出示PPTlO)。

導語:如果你當城門準備怎麼守,當小哥哥又準備怎麼攻呢?

小結:小哥哥來攻城,守城的小朋友要守住城門就必須手拉手,威武地站着不移動。攻城的小哥哥歌曲唱完就攻城,注意不能攻擊小朋友的身體。攻進城者爲勝。

導語:我來採訪一下勝利者,你此時的心情如何?說說你是怎麼攻進城的?

小結:老師發現我們的城門非常堅固,威武地站着一動不動,小手還拉得緊緊的。可聰明的小哥哥從城門的下面鑽了進去,他們獲勝了。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做才能阻止他們從城門下面鑽進去呢?

(2)互換角色重複遊戲。

小結:如何攻城不僅要有力量也要有智慧。小朋友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攻城,守城的小朋友也能靈活應對,都是好樣的。

(這個環節,活動進入了高潮,幼兒對歌曲內涵的理解在遊戲中得到充分表現)

四、合作遊戲,經驗拓展

1.導語:“城門城門幾丈高”的遊戲真好玩。儘管城門非常高大、威武,聰明的小哥哥總能想到辦法攻進城。小朋友,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城門,讓它變得更牢固嗎?

2.導語: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來變成一把同心鎖,牢牢地鎖住城門,這個鎖可不是一般的鎖,是小朋友變成的鎖,你們願意幫忙嗎?我們一起拉起手來,一邊唱歌一邊變(出示PPTll)。

3.導語:我們的同心鎖,把城門鎖住了。如果你是小哥哥,你會想什麼辦法打開城門呢?我們下一次接着玩。

(“同心鎖”不僅讓幼兒體驗到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更把幼兒的思維引得更遠,讓他們的想象繼續)

本活動爲江蘇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自籌課題“幼兒園民間童謠音樂化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在主題《秋天多麼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動中,小朋友認識了仙遊的特產——文旦柚,由於文旦柚是幼兒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對文旦柚存在着極大的興趣,許多幼兒都在活動後問我:“柚子這麼大是怎麼長在樹上呢?農民伯伯是怎麼把柚子摘下來的?……”爲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所以設計了本次活動《柚子圓舞曲》。

活動目標:

1、學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柚子收成的勞動場景.

2、培養幼兒活潑向上的歡樂情緒,體驗勞動的快樂。

3、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柚子園場景

2、幼兒人手一個小籃子;

3、摘柚子勞動場景錄象及FLASH課件。

重難點:

創造性的運用動作來表現勞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感受摘柚子的勞動場景

師:“我們今天來到了柚子的故鄉——美麗的度尾。(播放錄象)看看摘柚子的農民伯伯是怎樣摘柚子的?”

請小朋友拿起籃子到柚子園裏,模仿錄象採柚子,感受柚子園的美景,體會勞動的樂趣。

師:“你們剛纔採柚子的時候,心裏覺得怎麼樣?”

教學設想:藉助錄象,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再現到幼兒面前,並創設多元化的情景空間,讓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切的體驗中去了解採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綱要》中教育教學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兒自由創編動作

1、提問幼兒:“你剛纔是怎樣去採柚子的?”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2、分段欣賞錄象,自由創編採柚子動作及採柚子兒歌。

3、提取最美的動作,創編採柚子律動。

小百科:舞曲是電子音樂的一種載體,指的是電子舞曲和DANCE-POP。跟HIPHOP、R&B都是沒關係的。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感受三拍子節拍特點,掌握漸強漸弱的唱法。

2.能根據樂曲的節奏及冬天裏的情景創編歌詞。

3.體會冬天美的情趣。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1.,配套磁帶、錄音機。

知識準備:

1.事先對冬天有初步的觀察和認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受三拍子節拍特點,掌握漸強漸弱的唱法。

難點:根據樂曲的節奏及冬天裏的情景創編歌詞。

教學方法與手段:

練習法,整首教唱法等。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課題。

師:在冬天裏你聽到了什麼?請小朋友聽聽是什麼聲音?風吹的聲音是怎樣的?

二、教師完整地演唱歌曲,幼兒欣賞,熟悉旋律。

1.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覺得風都是不一樣的,那聽老師來唱一唱這首歌曲,你們來聽聽看這裏的風是什麼樣的。

師:歌曲裏唱的是聽到了什麼?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誰願意來模仿一下。

2.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拍三拍子節奏,理解強弱關係。師:孩子們剛剛我們模仿的很好,那你們剛剛唱出了歌詞,可是你們感覺到了嗎,他其實是三拍子的歌曲,如果你們沒有感覺到,那我們也可以在老師唱的時候用小手來拍一拍,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三、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掌握漸強漸弱的唱法。

1.師生輪流唱,最後一句齊唱。

師:剛剛我們已經把歌詞給記住了,而且拍子也掌握的很到位了,我們一起爲自己鼓鼓掌,那現在我們換一種方式來唱這首歌曲吧,可以怎麼唱?誰願意來出出主意?孩子們的想法課真多啊,那我們這次就師生輪流唱,最後一句齊唱,你們說好不好。

2.男女分組輪流唱,最後一句齊唱。

師:剛剛老師和寶寶們合作的真棒呢,那我們男女寶寶間有沒有這個默契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不好。

四、啓發幼兒結合冬季特徵創編歌詞。

1.全體幼兒唱創編的內容。

師:在冬天裏我們還會聽見什麼?請你們用自己聽到的聲音創編在歌詞中,並且用好聽的聲音唱出來。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冬季的特徵,把發現的內容創編到歌曲中。師:孩子們今天表現的都很不錯哦,可是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事物我們沒有發現,所以我們以後還要多多的進行觀察,將自己聽到的事物再次創編到歌曲中,讓我們的歌曲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