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十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產生喜歡兔子、關心小動物的情感。

3、萌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科學素質,掌握簡單的科學方法。

4、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引發幼兒的關愛情感。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1、課件《可愛的兔子》PPT。

2、音樂《兔子舞》。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謎面:眼睛紅,毛衣白,長長的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點擊“小兔謎語”按鈕進入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點擊“?”按鈕驗證是否正確,還可以邊看圖片邊學說謎語。(按“小喇叭”按鈕可以反覆播放謎語)

二、觀察兔子,大膽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們喜歡小兔嗎?

2、請幼兒看圖片。點擊“小兔模樣”按鈕進入圖片區,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特徵。

3、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兔子?(白的、灰的、黑的……)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麼樣?(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體看上去有什麼感覺?(毛茸茸的、軟軟的)

4、小結。點擊“下一頁”按鈕進入“兔子什麼樣?”表格進行小結。

三、遊戲《找小兔》。

師播放遊戲課件《找小兔》,講解遊戲玩法並操作:小兔藏在樹林裏,露出一部分特徵,幼兒點擊找出 ,鞏固對小兔外形特徵的認識。

四、遊戲《喂小兔》。

1、提問:小兔喜歡吃什麼?

2、師播放遊戲課件《喂小兔》,講解遊戲玩法並操作:點擊鼠標將食物送給小兔吃,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食物送對了小兔就高興,送錯了小兔就生氣。

(在操作活動中瞭解小兔喜歡吃哪些食物,通過喂小兔表達對小兔的喜愛。)

3、小結:小兔喜歡吃白菜、青菜、胡蘿蔔等。

五、聽音樂跳兔子舞,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嘗試替換歌詞,感受替換歌詞演唱的樂趣。

鞏固對幾種常見色的認識。

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經認識幾種常見色,如:紅、黃、藍、黑等。

課件準備:《顏色歌》歌曲視頻;《顏色朋友在哪裏》歌曲音頻及伴奏;“顏色朋友在哪裏”圖片。

材料準備:各種常見色的綢帶人手一條。(可用其他有顏色的玩具或氣球替代)

活動過程

播放歌曲視頻《顏色歌》,複習幾種顏色的名字並讓幼兒在班級中找一找這些顏色。

——你從視頻中聽到了哪些顏色?

——你能在班級中找到這些顏色嗎?

播放歌曲音頻、伴奏及圖片《顏色朋友在哪裏》,以及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今天,就有其中一位顏色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遊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看是哪位顏色朋友。

1、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第一遍,瞭解歌詞內容。

——歌曲中出現了哪幾個數字?

——顏色朋友是誰?

2、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第二遍,熟悉歌曲旋律。

3、播放歌曲音頻及伴奏,出示圖片,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播放歌曲伴奏《顏色朋友在哪裏》,鼓勵幼兒嘗試替換歌詞進行演唱。

1、嘗試替換歌詞。

——紅色朋友可以替換成哪些顏色朋友?(黃色、藍色、綠色等)

2、播放歌曲伴奏,帶領幼兒用替換的歌詞唱一唱。

播放歌曲伴奏《顏色朋友在哪裏》,發放材料“各色綢帶”,組織幼兒玩遊戲“找朋友”。鞏固幼兒對歌曲以及幾種常見色的掌握。

1、教師講述玩法。

1)遊戲前,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顏色的綢帶,握在手中。

2)教師跟隨伴奏演唱歌曲,幼兒在班級自由走動。

3)當教師唱到“紅色朋友在哪裏”時,手持紅色綢帶的幼兒便圍在一起同唱“在這裏,在這裏,紅色朋友在這裏”。唱完之後便四散開。

4)教師可以不斷變化歌詞中綢帶的顏色,當已有綢帶的顏色都唱完時,可讓幼兒互換綢帶,繼續遊戲。

2、播放歌曲伴奏,幼兒愉快遊戲。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顏色,如班級中有哪些顏色或者操場上有哪些顏色等,加強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懂得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

2、豐富幼兒的想像。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多嘴的八哥鳥”操作圖片;分析對與錯的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多嘴的八哥鳥”,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給故事圖片排序。

2、幼兒思考討論。

你喜歡八哥鳥嗎?爲什麼?小白兔捉迷藏時八哥鳥應該怎樣做?

音樂會上八哥鳥應該怎樣做?捉大灰狼時八哥鳥應該怎樣做?

3、請幼兒編故事表演。

(1)讓幼兒分組創編一個“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的故事”。

(2)請幼兒講出自己組編的故事。

(3)請幼兒分析哪一組編得好。

4、給每人一張圖片,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判斷在對的圖片上貼一顆紅星。

5、各領域滲透

語言:學習按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給故事圖片排序;學習自然生動地講述故事。

6、生活中滲透

教育幼兒,在老師或小朋友講故事時,不亂插嘴。

7、環境中滲透

出一期專欄,內容爲“兒童禮節”教育。

8、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在家庭裏注意教育幼兒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

教學反思:

其實“插嘴”這種行爲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都是常事,家長和同事說話孩子喜歡插嘴,老師在上課有的孩子也喜歡插嘴,成人一般認爲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爲,其實幼兒愛插嘴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當孩子知道某件事時,就迫不及待地想說出來,讓成人知道與他共享歡樂。成人在語言上給予的稱讚,使幼兒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瞭解到成人對他的關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小百科: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體長23-28cm。通體黑色,前額有長而豎直的羽簇,有如冠狀,翅具白色翅斑,飛翔時尤爲明顯。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黃色,腳黃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課程目標:

1、讓小朋友認識霧霾。

2、讓小朋友看清楚什麼情況下才算是霧霾天氣。

3、讓小朋友清楚地意識到霧霾的傷害,以及霧霾天氣裏,我們要如何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健康。

課程準備:

1、準備好關於霧霾的PPT(我還正在做,就先不截圖了)。

2、PPT裏包含的內容有:霧霾下的城市,霧霾下的人羣,霧霾下人是如何保護自己的等等。

課程過程:

1、先讓小朋友們爬到窗戶上看一下外面的霧霾,目前小哥哥哥所在的城市的能見度大概不到五十米。

2、然後讓小朋友們說一下,今天早晨來上學時,爸爸媽媽有沒有給你特殊的裝備,引出孩子們說戴了口罩。然後再讓小朋友們講一下爲什麼要戴口罩,以此與老師進行關於霧霾的交流。

3、遊戲環節,老師裝成霧霾來臨的樣子,讓小朋友們選擇自己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有些小朋友會捂住嘴巴,有些小朋友則可能會躲起來,老師藉此機會告訴小朋友躲開霧霾的幾種方法,包括儘量少開窗戶,不要外出,戴口罩等等。

4、老師假裝走到窗戶邊,裝成要打開窗戶的樣子,小朋友們就會阻止老師,老師給予小朋友們讚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夥伴要友好相處。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蹺蹺板"的兒歌引出活動的內容。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玩蹺蹺板真快樂。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兒歌《蹺蹺板》:"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來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飛機,下來好像坐飛船,一上一下真快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小動物玩蹺蹺板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啓發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麼?小熊來了以後怎麼做?結果怎麼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啓發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裏,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麼?它們玩得怎麼樣?(豐富詞彙: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隻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麼樣?(豐富詞彙: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麼?小白兔和小灰兔怎麼樣了?

四、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圖片的內容。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六、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麼做纔對?小夥伴要怎樣玩蹺蹺板纔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麼名字?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爲情景較爲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1~24小節)

1、聽《大熊貓》音樂,表演入場;

2、導入新課題:動物世界裏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做遊戲。

依次掛示“小貓”“小雞”“小鴨”“小豬”頭像圖片。

3、引導幼兒依次表現以上幾種動物的叫聲,並從圖片筐中找出相對應的動物嘴形貼在預留背景圖中。

4、教師模仿動物叫聲、範唱,幼兒學唱。

從圖譜一目瞭然可以看到:對照動物頭像唱出小動物名字:對照嘴型唱出動物叫聲。

5、對應圖譜觀察討論: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節)

6、分析討論:幾種常見動物的生態關係,導入歌曲後半部分的學習。

7、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先領唱、幼兒合唱,逐步到幼兒領唱、合唱。

第三部分:創編歌曲

8、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動物園裏、影視圖片中分別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

②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③儘可能將圖片筐中準備的圖片出示出來

(如青蛙、小鳥、小狗等)

9、利用創編的歌詞,結合已有旋律,創編歌曲。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收集多種動物圖片,學習、討論各種動物。

2、準備音樂旋律伴奏材料,爲幼兒創造、表演提供平臺。

設計意圖:毫無疑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行爲習慣、聲音等,都是會讓孩子們感到好奇的內容。有關動物的主題永遠是孩子們探究的重點之一。

很多動物不僅生動可愛,也很美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可挖掘。在參與了《動物世界》之《大熊貓》這一活動後,孩子們明顯更愛模仿小動物了,她們妙趣橫生的樣子,讓我靈機一動:何不生成一節音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動物們身上感染更多的藝術氣息呢?

音樂主題活動《誰在叫》由此而創設。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體驗愉悅歡快的情緒,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生態關係。

3、發展幼兒創編歌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①學會並表演歌曲《大熊貓》②從生活中、影視圖片中收集,瞭解多種動物資料。

2、物質材料準備①《大熊貓》音樂磁帶;《誰在叫》音樂磁帶。②多種動物頭像圖片、及對應的嘴形圖片(如小貓、小雞、小鴨、小豬、老鼠、小魚、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簡單背景圖,表現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如圖片的起伏:高區對應歌曲高音、低壓對應歌曲低音)

活動反思:

《誰在叫》是一首2/4拍,七聲宮調式的兒童歌曲,該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節奏有規律地重複、變化着,旋律以級進爲主,流暢上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興趣。

本活動使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學唱了歌曲《誰在叫》,嘗試並使用了“領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線的背景圖方式,淺顯地培養幼兒對高音區和低音區唱法的簡單感受,幼兒積極性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不足之處,對第二部分的展示較少,幼兒在唱的時候,對歌詞、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對幼兒啓發創編的力度還不夠,同時應作好系統歸納的準備(如提前準備可能出現的青蛙、小鳥、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動物圖片,用白極預留空間,及時展示幼兒的創造成果;也可給幼兒提供。自制圖片、圖譜的空間,讓幼兒把想唱的畫出來)讓幼兒更多體會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總體來講,幼兒在短短一節課時間內學會了這首42小節的歌曲,並用多種形式來表現,我覺得幼兒的能力不錯,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學會演唱歌曲《老鼠畫貓》。

2.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嘗試用說唱形式演唱歌曲,體驗用滑音唱法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畫有輪廓的紙、粗水彩筆。

(2)音樂《老鼠畫貓》。

活動過程:

一.師以小老鼠的角色導入,談話引題。

1.師扮演小老鼠,模仿老鼠的形象動作,發出"吱吱吱"驚慌失措的叫聲。

師:吱吱吱,啊,誰來了?快躲起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爲什麼害怕嗎?

2.引導討論,瞭解特徵。

提問:(1)你們知道我最怕誰嗎?(貓)

(2)可是你們知道我爲什麼最怕貓嗎?我最怕貓身上的哪些地方呢?(爪子、牙齒、眼睛等)

3.啓發想象,理解歌詞。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用動作把貓的樣子給比畫出來。

師:有一天,我夢見自己有一隻神奇的畫筆,我要用這隻神奇的畫筆把貓畫成不會抓老鼠的貓!小朋友們,快幫我想想,要把貓畫成什麼樣呢?

(2)師邊範唱歌曲《老鼠畫貓》,邊在畫紙上畫出歌詞中唱到的貓的樣子,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引導語:多謝小朋友們幫我出主意,我小老鼠現在就開始畫貓了!

二.學唱歌曲。

1.(現在,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邊唱歌曲邊畫貓吧!)教師指着畫面,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學唱歌曲,着重練習"小老鼠"和"鬍子翹"的滑音唱法。

2.幫助幼兒理解歌曲中"哎呀"一句的含義。啓發幼兒唱好歌裏幾句能表現小老鼠很得意的樣子的歌詞。

3.引導幼兒嘗試用說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動作表達。

師:現在我用這隻神奇的筆把你們都變成小老鼠,我們一起一邊唱一邊跳吧!

(重點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演來表現歌曲詼諧、有趣的風格,要把小老鼠得意、滑稽的樣子唱出來、做出來。)

5.嘗試加稱詞"哈哈"、"嘻嘻"、"呵呵"等來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1)提問:我們畫了一隻這樣的貓,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啊?你們得意的時候會怎麼笑呢?(哈哈、嘻嘻、呵呵)

(2)嘗試將襯詞帶到歌曲中完整演唱。

A、幼兒唱歌詞,老師唱襯詞。

B、幼兒分兩組,一組唱歌詞,一組唱襯詞。

三、以音樂遊戲的形式結束活動。

師:現在我們到外面去玩一個《貓和老鼠》的遊戲吧!請一個小朋友扮演小花貓,我們一起扮演小老鼠,我們邊走邊唱歌曲,唱完後就趕緊站在原地保持一個姿勢不要動,如果亂動被小花貓發現了就要被小花貓抓住了!好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玩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咕咕噠,咕咕噠……小雞出來咯!母雞下蛋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是新鮮的。“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的內容能夠讓幼兒能更加清晰地瞭解這個過程,並提高了幼兒的音樂興趣。

教學目標:

1、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

2、幼兒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着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

教學準備:

圖譜一張、製作蛋殼一副。

教學重點:

1、培養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幼兒能基本掌握音樂遊戲的玩法及表演動作。

教學難點:

1、幼兒知道小雞是由雞媽媽生下雞蛋後孵出來的。

2、幼兒能大膽地到前面來表演動作。

教學過程:

1、語言遊戲,拉開故事帷幕。

教師帶領幼兒扮做雞媽媽和雞寶寶一起念“小雞”的兒歌,一邊捉蟲子吃。幼兒自由走動,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圖譜,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第一張圖譜,引導幼兒觀看圖譜上的是誰?它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問題。

(1)教師告訴幼兒雞媽媽今天要下蛋了,一邊模仿母雞下蛋時的叫聲“咕咕噠”,一邊將蛋寶寶從母雞媽媽身後抽出,到第三個時,讓幼兒一起模仿叫聲幫助母雞媽媽一起下蛋。逐個出示雞蛋裏的雞寶寶,並引用歌詞。

(2)教師告訴幼兒雞蛋裏的小雞寶寶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一邊學習歌曲歌詞“小小蛋兒把門開,開出一隻小雞來”。

3、出示第二張圖譜。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全身長滿了毛,胖胖的),學習詞語“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講歌詞“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張圖譜。

(1)幼兒觀察圖譜上的小雞在做什麼?(唱歌)

(2)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模仿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唱起來”。

(3)幼兒重複歌詞內容。

5、重複學習圖譜,增強幼兒對歌詞的記憶。

(1)教師告訴幼兒這裏還有小雞寶寶也很想和小朋友們做遊戲,然後出示第二隻雞蛋裏的雞寶寶,繼續學習歌詞,並跟音樂演唱。

(2)出示大雞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雞媽媽還生了一個這麼大的雞蛋,我們也一起來和蛋寶寶唱歌、做遊戲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音樂遊戲《小小蛋兒把門開》。

6、小結。

師:雞媽媽和小雞們真開心,我們也和它們一起出去捉蟲子吃吧。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知道雞蛋是雞媽媽生出來的.,然後由雞媽媽孵出小雞來的。能初步掌握音樂旋律,並隨着音樂做出相關的動作。提高了幼兒的音樂水平和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附歌曲:

附歌詞:

小小蛋兒把門開,

開出一隻小雞來,

毛茸茸呀胖乎乎,

嘰嘰嘰嘰

嘰嘰嘰嘰唱起來。

咕咕噠,咕咕噠……小雞出來咯!母雞下蛋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是新鮮的。“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的內容能夠讓幼兒能更加清晰地瞭解這個過程,並提高了幼兒的音樂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畫人物半身像。

2.用簡單線條畫出自己媽媽的“笑臉”特徵。

活動準備:

1.收集媽媽的笑臉照片、範畫一幅

2.幼兒作畫工具、幼兒美術P2

活動過程

一、展示媽媽的笑臉。

1.出示媽媽的笑臉照片,喚起幼兒對媽媽的美好記憶。

2.請幼兒說說媽媽爲什麼會笑?

二、我媽媽的笑臉

1.說說媽媽的臉形、眼睛、髮型,有什麼特點。

2.說說媽媽笑起來是怎樣的,嘴角、眼睛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大但畫出自己媽媽的笑臉。

4.幫助能力力弱的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媽媽與衆不同的特徵。

三、我喜歡媽媽的笑臉

1.向同伴介紹自己媽媽的笑臉像。

2.引導幼兒向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嘗試用膠泥團圓,並用小竹棍串起圓球製作糖葫蘆串。

2、喜歡膠泥,感受泥工的樂趣,體驗活動的快樂。

3、不要將小竹棍對着自己和別人的臉。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已分好的各色膠泥、小竹棍、貨架、已有嘗試做棒棒糖的基礎

重難點:

掌握團圓和串的技能

能將糖葫蘆團揉得圓圓的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看。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小結:冰糖葫蘆是我們中國北方人們常吃的一種傳統小吃,它酸酸甜甜的,你們喜歡吃嗎?

二、教師製作,幼兒觀察糖葫蘆的製作過程

討論:

1、手指要伸展、撐展,不能彎的,爲什麼?

2、教師展示自己做的糖葫蘆,讓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3、它和棒棒糖一樣嗎?爲什麼?

三、幼兒製作糖葫蘆,教師巡迴指導

四、指導幼兒將已做好的糖葫蘆放到貨架上。

結束部分:

共同欣賞,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通過實物:冰糖葫蘆引入話題,與幼兒圍繞冰糖葫蘆的味道、形狀、顏色進行討論,之後通過觀察製作步驟孩子們瞭解了製作方法。在孩子的操作中老師適時介入、指導,在操作中孩子學習了團圓和串的技能,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孩子們不僅體驗到製作糖葫蘆的樂趣而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活動中鞏固了對三原色的認識和加深了對“一個一個成許多”的理解,整個過程循序漸進,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