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總9篇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總9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汽車、自行車、火車、知道它們是交通工具。

2、能夠模仿交通工具所發出的聲音。

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聲音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畫片:火車

2、聲音-汽車 自行車 火車, 歌曲《開火車》。

聲音

活動過程

1、教師:小朋友,每天早上我們來幼兒園是怎樣來的呀?(自行車)

那麼,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玩,是怎樣去的呀?(開着小汽車)

那麼要去很遠的地方旅遊該座什麼車呀?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火車聲音)

2、 火車是什麼樣子的?

請幼兒觀看動畫片:火車

教師:是好多節車廂連在一起的。

引導幼兒模仿火車所發出的聲音

3、圖片:汽車

請幼兒講一講汽車的外型,特徵。

教師:汽車又能發出怎樣的聲音呢?(幼兒想象)

播放聲音--汽車

幼兒感受汽車所發出的聲音、並且模仿。

4、教師:我們要去公園了

小朋友就自己開着小汽車去吧!(幼兒自由發揮)

火車要過山洞了,我們要鑽山洞了,幼兒伴隨歌曲《開火車》自由發揮。

5、結束部分

火車到車站了,我們小司機也累了,那我們讓車停在停車場吧。(自己的小凳子)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中國人的姓名由姓和名組成,對中國的姓氏文化及百家姓感興趣。

2.瞭解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大膽交流自己名字的意義。

3.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和期望,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1.寫有幼兒姓名的卡片、《百家姓》課件。

2.提前請家長與孩子談談給孩子起名字的故事和含義,讓孩子瞭解自己名字的與衆不同以及名字裏包含着長輩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請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名字。

教師:今天咱們班裏來了那多的客人老師,她們很喜歡大二班的小朋友,還想和你們成爲好朋友呢;誰能用你喜歡的方式向大家打個招呼,並且介紹一下自己的名字呢!

小結:剛纔你們介紹了自己的名字,客人老師就認識你們了,所以說名字是我們交朋友必須瞭解的。

二、找找自己的名字,知道名字是自己特有的。

1.教師:如果把小朋友的名字都放在一起的話,你能找到嗎?我們來試一試,瞧,這裏有我們全班小朋友的名字,你的名字在哪裏?

2.提問:你的名字和別人的一樣嗎?

小結:名字是每個人特有的,誰的名字就代表了誰。

3.說說自己的姓,知道名字的第一個字就是姓。

教師:那麼小朋友想一想,爲什麼名字也叫姓名?

小結:因爲我們的名字裏有姓、有名,通常姓在前,名在後,姓和名和在一起纔是一個完整的名字。

4.說說自己知道的姓,簡單瞭解中國人的複姓;欣賞課件《百家姓》,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

教師:小朋友都知道自己得姓嗎?你姓啥?

提問:除了自己的姓氏,你還知道其他人的姓氏嗎?

小結:我們中國可大了,有十多億人口,所以姓氏也就特別多,劉老師統計了一下,光我們大二班小朋友就有27個不同的姓呢,下面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欣賞。

三、瞭解我們中國的百家姓。

1.教師:這是一個字的姓,叫做單姓;像這樣兩個字的姓,叫做複姓。

提問:你身邊有沒有複姓的人啊?

2.知道自己的姓氏排在第幾位,瞭解中國人“姓”的傳承文化。

教師: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百家姓,快看,還有呢,這是按照姓氏數量排序前一百位的百家姓,趕快找一找,你的姓氏排在第幾位。

提問:爲什麼寶寶隨爸爸姓,爸爸隨爺爺姓呢?

小結:中國的姓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我們都是隨爸爸姓的,也有隨媽媽姓的;有一個字的單姓,也有兩個字的複姓,這都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名字的意義,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和期望。

1.請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教師: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可有學問了,每個名字裏都有特殊的含義和故事,昨天,老師請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你名字的故事,你們都問了嗎?一會請你先和旁邊的小夥伴互相講一講。

2.請幼兒講述自己名字的含義和故事。

教師:誰願意把名字的故事大聲地講給小朋友和客人老師聽一聽啊

總結:每個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義和感人的故事,有的是爲了紀念一個出生的地方,有的是爲了記住一個特別的日子,名字包含了父母對我們的愛、期望和美好的祝願,所以小朋友長大後一定要孝順父母,關心身邊的人,做一個孝順、懂得感恩的人。

活動結束:

請幼兒和客人老師互相說說名字的故事及含義。

活動反思:

社會、語言活動《名字的故事》,這是大班《我就是我》主題背景下的一個活動。它來源於孩子的生活,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個名字都有它獨特的含義和故事,但是,許多小朋友並不知道自己名和姓的來歷,通過組織這次活動,既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人有中國人起名的習俗,對中國的姓氏文化感興趣,又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濃濃的愛和殷切的期望。

活動一開始請幼兒向聽課教師介紹自己的名字,引出此次活動的主題。展開部分分爲三個部分,開始部分讓幼兒找一找、說一說自己的名字,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誰的名字就代表了誰;第二部分讓幼兒從名字中找出自己的姓,知道名字的第一個字是姓,簡單瞭解中國人的複姓,通過課件《百家姓》,感受中國姓氏的豐富。第三部分是讓孩子說說自己名字的含義及名字的故事,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和期望,教育幼兒做一個孝敬父母,學會感恩的人。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和預期的效果,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較好,90%的幼兒都能說出自己名字的含義或故事,以及通過名字家長想表達的期望。但活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個別知識點不夠明確,百家姓課件太小,不便於幼兒觀察。我想有時就算我們在課前準備的再充分,但組織其活動來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前認真分析教材,課後不斷反思,把問題減到最少。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現代社會已經是多元分工的社會、每個人都承擔着不同的社會責任。如果我們有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雖然年齡還小、但是對各種不同職業的工作已充滿好奇心。尤其是他們最崇拜的解放軍、消防員。因此、結合近期的主題活動《各行各業》我班便邀請了一位從事消防工作的家長參與到班級的教學活動中。爲了能讓孩子們更加真實地走進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課前我們與助教在活動室裏粘貼了各類消防工作畫報。多次交流、設計活動環節、並向助教介紹了學齡前幼兒學習特點及如何運用幼兒語言與他們交流等注意事項。以便本次家園活動能順利流暢地完成。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習各種消防知識、認識常見的消防標誌。

2、體驗消防員工作的危險辛苦。知道預防火災的重要性、

3、讓孩子們通過活動了解消防員叔叔對社會的貢獻、學習尊重並感謝他們的勞動。

【活動準備】

1、消防員工作、學習、生活紀實片及各類消防知識宣傳畫冊、消防標誌卡。

2、彩色卡紙、彩色筆。

3、課前幼兒已初步積累了有關消防的各類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組織幼兒集體討論。

“你們認識他嗎?消防員叔叔是怎樣工作的”?

二、觀看VCD向幼兒介紹消防員每日的工作、生活、學習、訓練、緊急救援等情景。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消防員工作時所需的各類用具。(如:滅火器、消防車、雲梯、消防服等)。

四、學習各類消防小常識(由助教講解)

1、學習各類預防防火災小常識。知道發生火災後應該怎麼辦?

2、認識各類防火標誌。

五、家園遊戲《看誰穿得快》

1、請家長助教示範消防服的穿着方法。

2、請個別家長和幼兒比賽穿消防服。

六、製作問候卡

再次通過談話讓幼兒感受到消防員叔叔工作的危險及辛苦、激發孩子們對他們感激之情。

《消防員叔叔辛苦了》家長感想:

一天、我接到了老師的邀請、給孩子們當一次“媽媽老師”爲他們講解有關消防知識。接到這個任務後、我既緊張又興奮、平日的我只是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這次都要當一名幼兒教師、面對那麼多天真可愛的孩子。爲了能讓本次活動能順利地進行、我與老師多次交流、共同設計了活動方案、並初步學習了一些教學中的技能技巧。這一天來臨了、活動開始時我不免有些緊張、但看到孩子們學習時專注的表情、聽到他們遊戲時歡樂的笑聲、我慢慢放鬆下來、順利地完成了此次活動。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的辛苦、爲了準備好每一次教學活動不僅要精心設計好每個環節、連每個手勢、眼神都要反覆練習。特別是在與幼兒交流、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問、如何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他們互動、激發他們更多的學習興趣。

通過這次活動、我聯想到做爲一名母親、我經常以一位嚴歷母親的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也時常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希望無論做什麼事孩子們都能按自己意願去完成、認爲這樣纔是一個我們常說的乖孩子。很顯然、如果我長期這樣做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將被我壓制。雖然他們有時會做出一些成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我們家長如果能嘗試着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與他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我想孩子們的心一定會跟我們貼的更近。讓我們與可愛的孩子們一起成長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美國加州帕克未來研究所的學者們已深深體會到:一個成功的國家,並不是以人才的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能否合作人羣的行爲來決定的。合作能力已成爲未來社會個人最重要的素養之一。但事實上,合作精神在當今的獨生子女身上極度缺乏,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大多數家長認爲孩子的年齡小,做事慢,還不如自己幹;還有一些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就教育孩子做事要先想自己,這隻能讓孩子學會自私……無論是家長對幼兒行爲特點的錯誤解讀從而扼制了孩子積極的合作行爲,還是家長過激地將成人生活小齡化呈現給幼兒的錯誤誘導,鑑於此我針對性地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遊戲認識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尋找生活中的合作,懂得生活中很多事需要合作;在遊戲中實踐合作,體驗欣賞合作的快樂等,最終目的爲讓幼兒在合作中學習、合作中成長!

活動目標:

1、感受並理解合作的重要。

2、大膽思考探索合作的方法,在親身活動中,與同伴一起友好配合完成任務。

3、體驗、感受合作的快樂。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逃命"實驗用的瓶子一個(裏面放三個繫着線的不同顏色的小球)。

2、課件:合作真快樂。

3、合作遊戲的各種材料:積木若干、"壘高王"圖片、五米長大紙、畫筆、拼圖三套。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合作的重要老師現在想請三位小朋友上來做個遊戲,誰願意?

出示塑料瓶,講解遊戲玩法:現在要請你們配合着做一件事。這裏面有三個小球,每個小球都有一根線牽着。你們每個人拽一根線,你拽的球就代表你自己。待會兒老師數完5,你們必須從瓶子中全部拽出,否則就會被水淹死。記住!瓶口只容得下一個小球,誰的速度慢,誰就有可能被淹死的危險。動腦筋想一想,準備好了嗎?

教師:哎呀!怎麼會這樣呢?誰幫他們找找原因?

教師引導幼兒分析:他們開始爲什麼失敗了?這次又爲什麼成功了?

教師:其實學會合作真的很重要,雖然平時許多時候我們一個人也能完成一些事,但許多事情都需要幾個人,甚至更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划龍舟"、小小運動會、六一文娛演出等等,需要合作的事太多了。

二、尋找生活中的合作人多力量就大,許多人合作得好就能做成很多大事,你在平時生活中還見過哪些事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的?

教師小結:剛纔小朋友們講得真多、真好,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合作的事情,只要我們懂得合作、學會合作就能做成很多我們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事。想不想試試?

三、實踐學習合作

1、教師介紹合作遊戲的內容,激發孩子參與的興趣,引導孩子思考該怎麼合作?

教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很多任務,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

遊戲:拼圖瞧!這三張桌上,每張桌上放有六塊拼圖,如合作拼好後,你們將看到一個特別的小動物,我們該怎麼合作呢?

遊戲:壘高中間桌旁有個人,他是"壘高王",他只需三分種就能把積木壘這麼高,於是人們稱他爲"壘高王",你敢挑戰他嗎?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需要合作嗎?想怎麼合作?

遊戲:組合畫再看右邊,那是一張五米長的大紙,那是藍貓送來的`,它想請小朋友們給他畫幅春天的畫,裝扮自己的小屋。這麼長!該怎麼畫?需要合作嗎?該怎麼合作?

2、自選遊戲,啓發幼兒討論如何合作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選擇你喜歡的遊戲,如果沒能選到自己喜歡的區域,可以自覺調整,改選其他遊戲。這次任務完成,老師只給5分鐘時間。請你們想想你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需要合作嗎?該怎麼合作?討論一下。(幼兒討論。)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的合作方法介紹給大家聽聽,讓我們大家給評評,看合理不合理。

(幼兒相互合作,或協商,或詢問,或操作,或爭論……教師巡迴觀察間接指導。)

四、體驗合作的快樂請小組代表介紹小組分工情況,向大家介紹大家合作的成果,教師激勵性地給予評價,用相機給幼兒記下合作的快樂瞬間,體驗合作的愉快。

延伸活動:

1、欣賞課件"合作真快樂"。

2、製作小書《合作》的故事,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3、開展"自選商場"等遊戲,讓幼兒通過扮演角色,自編自導遊戲情節等實踐合作。

4、加強家園聯繫,讓幼兒"習慣"合作。

活動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學會合作》。如往常一樣,先進行小組內合作朗讀,再推選一名學生上臺賽讀。

朗讀了一會兒,虞馭驍跑到我身邊,輕輕地說:“老師,張宇欣不願意在小組內讀,她覺得沒意思,組長說她也不聽,弄的其他同學頁也讀不了。”隨即,我走到張宇欣組,只見她臉上寫滿了不快。但我還是冷靜下來,不想讓一向要強的她陷入尷尬的局面,更不想耽誤其他同學的寶貴時間,我沉默了,只是眼神在她臉上停留了片刻。興許是她預感到了什麼,在我的“無言”的威嚇下,不得不拿起書參與到一次不想參與的合作中。

幾輪環節下來,到了教學兩個事例了。我先讓學生自己講解從事例中獲取的關於合作的方法:要有協作精神,還有自我犧牲的精神。說到這,我結合班級中存在的不合作現象,尤其是剛纔張宇欣的表現,當然不能點名道姓,讓同學自己去說,從而使他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順理成章的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內容。不知什麼時候起,我瞥到張宇欣的變化:之前不快的臉早已低下去了,我想聰明的她也一定意識到了合作中心裏要想着別人,想着集體。

都說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看來這節課的的確確反映出這一點了。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幫助個別幼兒發展自己的長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2、鼓勵幼兒找出自己的長處,並能發現別人的長處。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有關故事的圖片及投影片,磁帶。

2、操作卡片:每人一張畫有各種幼兒長處的小卡片。

3、老師與幼兒進行"你有什麼本領"的談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依次出現故事中的小動物。討論:這些小動物有什麼本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啓發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二、展開

1、第一遍講述故事(分兩部分講述)。小動物都有長處,小河馬有長處嗎?我們來聽故事"小河馬找長處"。

(1)講述故事第一部分,提問:誰在哭?他爲什麼哭?小河馬在各項比賽中都輸了,心裏感到怎麼樣?它傷心的說了什麼?小河馬有長處嗎?它的長處是什麼?

(2)講述故事第二部分。提問:小河馬爲什麼哭了?它說了什麼?小河馬知道了什麼道理?

2、啓發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長處的道理,鼓勵幼兒找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發現別人的長處。

3、幼兒自己找長處,並相互講述。

4、幼兒進行操作活動,請幼兒將找到與自己長處的卡片,別的小朋友也可進行補充,幫助能力較弱的小朋友發現自己的長處。

5、鼓勵幼兒將自己的長處告訴大家。

三、活動結束:

小動物有自己的長處,每個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互相學習,做個聰明能幹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師生交流,以及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而展開的。體現了以幼兒爲主的教育理念。幼兒通過聽故事《小河馬找長處》自己有什麼本領,以及有什麼樣的長處?從而瞭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並能將自己的長處大膽的告訴大家,從而也能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發現自己的長處,並樹立起自信心。幼兒通過看、講、發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 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的非語言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電腦,已下載好的圖片和錄像,拍攝聾啞孩子生活的錄影,磁帶

活動過程:

一、看聾啞孩子的生活錄影片,引入活動

1)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用攝像機拍了一段錄像,大家看一看,電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 師:對了,他們在做手勢。他們爲什麼不說話用手來做手勢呢?

3) 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

1) 師:我們來玩個遊戲,老師做幾個手語動作,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意思?

2) 師:你們想學嗎?我們一起學習幾個簡單的動作。

3) 帶幼兒學習手語。

三、講述故事,積極幫助聾啞人,關愛聾啞人。

1)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大的聾啞孩子的生活非常艱難,下面請你們聽一個關於聾啞小女孩的故事。

2) 播放故事磁帶

師:

a)女孩爲什麼發不出一點聲音?

b)你們聽過這故事,心裏有什麼感受?。

c)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怎麼幫助她?

d)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我們用什麼方法和她交流?

3) 請幼兒嘗試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4) 小結: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聾啞人,他們得到社會上大家的幫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學習本領,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們還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節目呢?

5) 播放《千手觀音》的圖片。

四、觀看《千手觀音》錄像

1) 師:他們表演的棒不棒?他們聽不見音樂,在排練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最後把舞蹈表演的這麼精彩,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向他們學習?老師希望你們長大以後做個有所成就的人。

2) 聾啞朋友爲了感謝我們大家給他們的幫助,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

3) 帶幼兒一起學習。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分類,並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大小。顏色不同的止片

2、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第一部分是圓形寶寶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圖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圓形寶寶”來做客,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圖形的基本特徵。

2、打開多媒體課件,圓形寶寶出場,圓形寶寶小朋友們好,我是圓形寶寶,你們喜歡我嗎?小朋友,我還有許多夥伴,你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3、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生活中帶有圓形的物體。

幼1: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是圓的;

幼2:吃的餅乾是圓圓的,甜甜的,大蘋果是圓的;

幼3:我媽媽騎的是電動車,車輪是圓的,跑的可快了……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裏什麼物品是圓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嗎?

幼:老師,我知道,吊扇轉起來是圓形的。吃飯的碗口是圓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圓形的……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好,興趣都很高。

4、圓形寶寶:小朋友們我還有許多小夥伴呢,今天我把他們也帶來了,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好嗎?

師:圓形寶寶帶來的小夥伴,藏在桌子上的紙袋裏,現在小朋友把他們請出來吧。

遊戲“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師分別拿出:紅大圓、黃小圓、紅小圓、藍大圓、最大的圓、最小的圓。

5、欣賞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

圓形寶寶: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告訴你們一個祕密,我還會變魔術呢。遊戲“拼拼擺擺”引導幼兒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進行組合拼擺,並說出自己擺的什麼物品。

6、圓形寶寶: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提問:小兔爲什麼把氣球、紅蘿蔔和紅燈籠當成了太陽?

[活動延伸]

製作“有趣的圓形寶寶”粘貼畫,引導幼兒把拼擺好的畫面做粘貼畫,並進行添畫,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點評]

本節活動設計適合小班年齡特點,開始由圓形寶寶導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中間穿插玩遊戲,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後由講故事的形式結束。本節譚始終由圓形寶寶慣穿全課,圓形寶寶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愛形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更使幼兒在生活中積累了不少關於圓形的知識。

附故事:小兔找太陽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他來到屋子裏,指着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裏,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紅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擡起頭,看郵天上飄着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這是紅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着媽媽的手指方向,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設計思路]

幼兒認識圓形是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中的圓形開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瞭解對圓形的初步認識,圓形的物體是他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最熟悉的。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的這種認識帶有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通過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圓形與物體之間的認識聯繫。根據小班幼兒認識特點,藉助“圓形寶寶”這一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開展多種遊戲化活動,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遊戲,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2.在玩玩、說說中願意積極想辦法解決遊戲中遇到的問題。

3.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識,能與其他幼兒共同遊戲,樂意與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5.主動參與遊戲。

活動準備:

1.有1—7數字的格子毯四塊。

2.四種跳的不同路線,記錄單,各種規則圖片。

3.音樂:甩蔥歌。

活動過程:

1.自主玩跳格子”遊戲。

——看一看,地上有什麼?(數字)還有呢?

師小結:這些毯子上有數字,有格子,而且顏色都不同,今天我們要在這個格子毯上面玩一個“跳格子”遊戲。這個遊戲可是要比賽的,我來當裁判,現在小朋友上來每人找一塊毯子,站在毯子前面。(注意起點的位置,找到紅線。)——幼兒跟音樂自主玩遊戲。

2.通過自主玩遊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師:誰是冠軍?你們覺得今天的比賽秩序怎麼樣?(很亂)哪裏亂?

幼兒說一種亂的問題教師就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從而發現三種亂的地方:①跳的線路不一樣。②兩個小朋友容易撞在一起。③沒有排隊,人數不相等。

——師:既然我們發現問題了,是不是要解決問題?怎麼解決讓我們的比賽公平一點呢?幼兒相互討論商量。

(1)解決第一個問題:跳法不同。

——教師出示四種跳法,讓幼兒通過投票選擇一種共同的線路進行比賽。

——師:你想用哪種方法來跳?每個人跳的線路不同比賽公不公平?所以我們要選擇一條共同的線路來比賽這樣才公平,對嗎?那這樣吧,我們來投票決定哪種跳法,每人只能選一次,少數服從多數。

——選好後,問:這種方法怎麼跳?並請一幼兒進行示範。

(2)解決第二個問題:相互碰撞。

——師:怎樣才能不撞在一起,前面一個小朋友跳完用什麼辦法提醒後面的小朋友可以出發了?(拍手接力的方法)(3)解決第三個問題:人數不相等。

——師:怎樣才能不擁擠?(排隊)怎麼排?我們這裏有20個小朋友,4塊毯子,每塊毯子上應該站幾個人才公平?算一算。

——師:(出示排隊的規則圖)看看怎麼排隊?每隊的人數要相等,站幾個,數數。

——回憶想出來的三種好方法:每隊的跳法要相同;每隊的人數要相等;按照拍手接力的方法一個輪着一個進行比賽。

——幼兒按規則玩遊戲。

3.通過遊戲再次發現問題。

——師:你們覺得比賽什麼時候比完?你們剛纔跳了幾次?那我們要用最快的方法比出冠軍,那我們每人跳幾次?(1次)並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什麼時候知道你們這組比完了?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示?(舉手的方法,並出示相應圖片)——從頭回憶所想出來的好方法。

4.按規則玩遊戲。

——師:我是裁判,剛發現有人忘記拍手了,能不能得冠軍?怎樣才能得冠軍?拍手就可以得冠軍了嗎?這是你們想出來的好方法,我們要遵守這些好方法,既然是比賽,我們就要看誰跳得最快是第一名,而且你要遵守規則,這個“O”代表規則,這樣你就能得冠軍,相反,你得了第一名,可是你沒有遵守規則,能不能得冠軍?(教師一邊說一邊出示相應圖片)5.換種方法玩遊戲。

——師:剛纔你們跳得很開心,很熱鬧,想不想換種方法來試一試?選擇剛纔投票數是第二的跳法。這個方法怎麼跳?誰來試一試?

——師:這裏有這麼多的好方法,其實這些好方法也可以被替換掉的。在這裏,我準備了一個小道具,看看是什麼?(出示接力棒)你們覺得可以怎麼玩?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寬鬆、愉快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幼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在活動最後應引導幼兒遵循遊戲規則,不推和擁擠,這也是今後活動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小百科:跳,一個物體向下俯衝。定義在原有棋子的同一條直線上,間隔一路下子的着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進一步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瞭解一些預防措施,提高幼兒自救與互救的能力。

2、 發展幼兒的分析、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記分牌,金、銀、銅牌、五角星,多媒體放映片

重點與難點:預防措施及自救與互救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 激發幼兒參與競賽的興趣並交代規則

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看“十萬個爲什麼”擂臺賽和“財富大考場”的節目,今天我們也來開展一次安全知識大獎賽,好嗎?(好)現在我們以小組爲一隊,分成紅、黃、藍、綠、紫、粉紅隊進行比賽,問題出現後等老師說開始才能搶答,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或違反規則要倒扣10分,最後看積分高低產生冠、亞、季軍隊,(出示金、銀、銅牌)併發獎牌。

二、 安全知識大獎賽:

1、 認識安全標誌(搶答)

(1) 看屏幕複習鞏固認識過的安全標誌

(2) 介紹兩個新標誌

2、 找錯遊戲(搶答)

看一段影片後搶答錯誤的行爲,並幫其糾正

3、 臨危不亂,瞭解預防的措施及自救互救的方法

提供的探討題目有:燙傷、遇見陌生人、觸電、煤氣中毒、

火災、出血、玩中危險預防。

由每隊選一人來抽題目(必答題),然後把問題出現在大屏

幕上,由該隊小朋友來回答,可商討,也可相互補充,答對可得分,如果答的不完整,其它隊可補充,答對同樣可得分。

三、 頒獎儀式:

1、 看積分評名次

2、 聽音樂頒獎

活動結束:

創建和改制安全標誌,使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能看懂這些標誌,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