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彙總6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彙總6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進入大班後,更多方面是培養他們成爲社會人,讓他們瞭解社會,關心社會,尤其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環保中廢物的利用,讓孩子在瞭解環保的過程中,也體會着一種關心社會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心的培養作爲大班教育目標。結合這兩方面,我選擇了這個題材,通過與孩子們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無用的瓶子,並加以設計裝飾來美化環境,這就是我設計的意圖。

活動目標

1.學會用簡單的線條花紋進行構圖裝飾瓶子。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畫出各種花紋,會利用各種裝飾材料對瓶子進行裝飾,體驗創造帶來的無窮樂趣。

3.引導幼兒認識廢棄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充分利用各種材料對瓶子進行繪畫和裝飾,想象力豐富,有一定的創造力。

2.利用瓶子的各種形狀來設計成裝飾物。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廢棄的瓶子並洗淨曬乾。

2.各色顏料,毛線,碎布,卡紙,即時貼,皺紋紙,印花,毛筆,剪刀,雙面膠,紙簍,擦手毛巾,錄音機,音樂磁帶。

3.場景佈置

美術創作室

張貼各種瓶子的創意作品,擺設各種瓶子製作的裝飾品及玩具。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1.帶幼兒到美術創作室參觀、欣賞各種作品。(播放輕音樂)

2.教師向幼兒介紹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瓶子。(出示教師帶來的各種瓶子)

二、引導構思,聯想組合

1.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對瓶子的形狀進行想象造型構思。

2.幼兒說說自己對裝飾作品所需要的各種材料。

三、提要求

1.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或別人。

2. 我們的瓶子有的是玻璃的,容易打碎,不要碰倒或摔倒。

3.顏料不要弄髒自己或別人的衣服。

4.廢紙、廢品要扔到紙盒裏,保持環境清潔。

四、幼兒操作,教師適當予以指導或幫助。(播放音樂)

五、展示幼兒作品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使用材料。

2.拓展活動內容: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舊瓶子以外,還有很多廢舊物品也可以收集起來做成許多好玩有趣的東西,那麼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廢舊材料製作環保玩具。

六、結束

讓幼兒帶自己的作品與周圍的老師分享,帶到班上給其它幼兒欣賞。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美術活動《創意瓶子》。瓶子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十分常見,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兒興趣較濃,在活動中都體驗到了對瓶子進行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並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原則:

(一)活動性原則

首先,爲幼兒提供了適宜的材料:各種廢舊瓶子及手工製作必備的輔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動時間,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充分放手,讓幼兒自由創作,探索設計瓶子,讓幼兒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製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時肯定幼兒的創作,不斷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爲幼兒發展的手段。

(二)相互滲透的原則

新《綱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中,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

在本次活動中就滲透了體、智、德、美等方面的內容。如:讓幼兒大膽動手,發展小肌肉的靈活性,滲透了健康領域的內容;讓幼兒用語言交流,如有什麼材料,你想用什麼材料來裝飾瓶子?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裝飾製作不同的瓶子,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蒐集各種瓶子等廢舊材料,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這是科學方面的知識。

另外,運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幼兒觀察討論,突破重難點,再製作交流,一步步展開,讓幼兒玩中學習,玩中發展。

總之,本次活動力求在貫徹新《綱要》精神上有所創新,尤其是在藝術教育領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來源於幼兒,活動的實施過程立足於幼兒的需求以及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其次是整個活動環境非常寬鬆,讓幼兒在看、說、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第三是音美結合,力求發揮藝術手段的綜合作用。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藉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的五官。

2、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緻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日常玩“五官像什麼”的遊戲。

2、環境準備:在活動室裏提供空白臉譜及各種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玩具等)讓幼兒運用小物品隨意擺弄臉譜造型。

3、材料準備:

①多媒體教具:水粉顏料、水彩筆、彩色紙等

②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初步欣賞與感知

1、欣賞配樂散文《給老師畫像》。

老師教我們畫畫,畫紅紅的蘋果、金燦燦的太陽,還有翹起兩隻角的水果糖,我偷偷地給老師畫像,紅蘋果,是圓圓的臉蛋,金燦燦的太陽,是大大的眼睛,翹起角的水果糖,是老師笑眯眯的嘴巴。

真像!真像!——小朋友都說,老師笑的時候,就是這個樣!暖暖的,甜甜的,噴香噴香。

師:聽了這篇好聽的散文,誰願意按照散文裏的描述來給老師畫像?要畫得和散文裏的一樣美。(請一名幼兒在白板上演示老師的畫像)師:這張老師畫像和徐老師一樣嗎?哪裏不一樣?爲什麼這樣畫?這種用相似物體替換的方法叫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範與思考師:這裏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筆,它在畫什麼?(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枝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橢圓形,暫停)太陽、橄欖球、娃娃臉……小朋友猜了這麼多,到底誰猜對了?

小魔筆繼續畫……原來是一張娃娃臉,臉上還缺什麼(根據幼兒的描述,陸續點擊出來)這支神奇的魔筆要施魔法了,(大屏幕上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瓢蟲變成了娃娃的什麼?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還沒變呢?小魔筆想請小朋友幫助它完成。大屏幕選項上有冒熱氣的茶壺,葫蘆、帆船,你準備用什麼替換鼻子、嘴、頭髮,爲什麼?(請幼兒點擊選項和五官進行替換,並說明理由)瞧,這張娃娃臉,變得多有趣,多漂亮,這就是運用我們剛纔所說的相似物體替換的畫法。

3、操作與討論。

顯示屏上出現另一張娃娃臉,請幼兒用替換想象的方法拖動選項完成五官、頭髮(選項:門、窗、花、草、屋頂等)引導幼兒發現五官之間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如房屋娃娃、綠化娃娃等)討論:

小魔筆畫的娃娃臉與房屋娃娃臉等有主題的娃娃臉,你喜歡哪一張,爲什麼?

4、表現與創造。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來變一變,想一個最有趣的娃娃臉畫下來。

指導要點:

瞭解幼兒意圖,啓發幼兒大膽想象,鼓勵獨特表現。

5、展示與體驗。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畫,體驗與分享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不是由教師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操作的活動,而是打破以往依樣畫葫蘆的教育模式,活動中我沒按以往的作法,去示範畫,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去創作,實際上我爲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一個活動,滲透多種教育,提高幼兒的多方面能力。併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氛圍。

偉大科學家愛恩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確是創造性思維的翅膀。活動中我爲他們更好地提供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和大膽的想象。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遊戲。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繪畫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我們應把幼兒作爲美術活動的主體,作品創作的主人。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大膽的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想法,使他們處於主動活動中,以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孩子們畫出了千奇百怪的花,可能有人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花”那又怎樣!不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應鬆開雙手,就象放飛鳥兒,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遨遊在繪畫的世界裏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提高剪貼製作能力、垃圾分類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樹葉進行製作讓幼兒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難點:利用樹葉的形狀和性質進行製作

課時準備

經驗準備:嘗試較簡單的樹葉製作

物質準備:色紙邊角料、剪刀、雙面膠、牙籤、放置落葉的筐、垃圾分類箱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觀察感受樹葉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兒園的後花園觀察秋天、撿落葉。提醒幼兒要撿各種完整的落葉。

二、整理落葉,發展分類能力。

回到活動室,要求幼兒把自己組的落葉分類,分類的標準由每組幼兒自己商量決定。

三、製作樹葉玩具,發展動手能力。

師: “你們想想看,這些漂亮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示範做拖鞋:找一片大一點的厚一點的葉子,在樹葉的前面一點的中間劃一個小口子,然後把靠近葉柄的葉子劃出一圈,把葉柄插到切口處固定。一隻可愛的葉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師請一個幼兒穿這隻拖鞋,走一走,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四、教師提創作要求

1.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2.可以和同伴協作完成;

3.可以利用輔助的材料。

五、幼兒分組製作

教師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特性,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場地整理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覽區,大家自由參觀。

每組幼兒先在組內進行選拔,推薦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講解。

最後是場地整理:工具歸位,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廢物分類放到分類垃圾箱。

延伸活動

1.剩餘的完整葉子放在美工區,爲區角活動提供材料。

2.剪下的樹葉、破的樹葉,自由活動的時候拿到後花園進行填埋,爲樹木提供養料,使樹木明年長得更好。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活動在設計時,在考慮提高幼兒美工技能的同時,十分注意幼兒環境情感方面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樹葉之美,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之情。活動中,首先組織幼兒撿落葉,並進行落葉分類,讓幼兒在環境實踐活動中真切地體驗環境的美,然後請幼兒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使幼兒進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藝術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廢棄物製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後重新回到大自然中,體現“爲了環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這個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因爲從來沒有用過如此“脆弱”自然物製作過玩具,所以他們都細心地進行製作,大部分幼兒都能夠獨立完成,他們製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錶、帽子、盒子、動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籃……在最後的整理中,幼兒能夠把自己的所有的東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兒在延伸活動中還在興致勃勃地“研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開的花,瞭解迎春花的特徵。

2.學習製作迎春花,在室內佈置初春的景色。

活動準備

1.圖片:迎春花7

2.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3.柳條枝(或綠色皺紋紙)黃色皺紋紙、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迎春花

1.出示圖片—迎春花4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迎春花

(1)這是什麼花?迎春花長的是什麼樣的?它的葉子長得是什麼樣的?/

(2)迎春花的花朵長在什麼地方?迎春花有幾片花瓣?

枝條長得怎麼樣?枝條上除了花朵還有什麼?

2.爲什麼叫迎春花?

教師:因爲它是春天裏開的最早的花,所以叫它迎春花。

迎春花的花朵長在枝條上,有5片花瓣,枝條彎彎地垂向地面。

枝條上開了很多花朵,它和別的花不一樣,是先開花後長葉子,

枝條上除了花還有花葉,葉子是綠色的,細小的。

3.課件: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二、製作迎春花

1.教師:今天我們讓迎春花開在我們的教室好嗎?

2.介紹製作迎春花的方法

觀察迎春花

--把5~6瓣花瓣用漿糊粘在一起

--把花瓣再貼到枝條上。

製作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把花瓣掉到地上。

3.幼兒製作

三、佈置迎春展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製作好的迎春花布置教室。

大班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黑白畫)

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大班黑白畫)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並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說、看、畫形式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

2、嘗試用作畫來大膽表現春天的美。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道經驗準備:瞭解春天的相關知識;已經去大自然尋找和感受過春天。

物質準備:關於春天的情景圖片、與幼兒同數量的繪畫紙、作畫用的廢舊牙刷、瓶蓋、水粉顏料、《春天在哪裏》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隨着歌曲《春天在哪裏》表演進入教室。談話引入主題。

師:朋友們找到春天了嗎?(找到)春天在哪裏?(以孩子的點擴散範圍)誰能告訴我(大家)?(幼兒舉手自由表達自己意見,教師引導幼兒說不一樣的春天)。

二、欣賞春天

出示圖片:師:我也去尋找春天了,把我看到的春天拍下來了,請你們來看看我的春天吧!(就圖片的色彩、形狀的比喻來引導幼兒有具像的印象)

三、幼兒繪畫

1.出示作畫工具,引發幼兒興趣。

師:那我們一起把尋找到的春天畫下來吧!平常你們畫畫是用什麼工具的?今天我要請你們用平常沒用過的工具來畫畫,你們猜猜看是什麼?是牙刷和瓶蓋!

2.初步討論作畫工具

看誰的腦袋轉得最快,想出來怎麼畫了嗎?告訴我們!(幼兒說出幾種常見的畫法)噢,你們的腦袋真聰明啊,一下子就想出好幾種了,肯定還有更多不同的方法,今天畫畫除了可以自己一個人畫春天也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畫春天!

3.老師巡迴指導,捕捉幼兒的繪畫內容,用什麼方法畫的。

四、作品展評

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先請幼兒說出繪畫內容,然後作畫方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掌握踮步走、踢踏步的動作,能隨音樂有節奏的舞蹈遊戲。

2、能根據歌曲內容大膽的創編動作,有表情的進行表演。

3、體驗與同伴一同舞蹈、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提前學唱歌曲,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彩環。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一同複習回憶歌曲內容

“前些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大鞋與小鞋》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二)與幼兒一同學跳舞蹈

1、引導學習踢踏步、踮步走的動作

(1)學習踢踏步

小朋友,在歌曲裏穿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樣的?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拍手、跺腳的方式,掌握動作的節奏。

教師示範動作:看看我傳上爸爸的大鞋是怎樣的。

引導幼兒通過坐練、站練的方法掌握動作,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兩腳間重心的移動。

(2)學習踮步走

穿上娃娃的小鞋是怎樣的?走起路來是什麼樣的?教師進行示範,引導幼兒圍成圓圈練習向前、向後、轉圈的動作。

2、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歌曲中其它部分的動作

(1)引導幼兒邊休息邊欣賞一遍歌曲,思考還可以用哪些動作進行表演。

(2)幼兒邊演唱邊表演,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

(3)教師與幼兒共同確定表演的動作,並進行練習。

3、幼兒排成四隊進行舞蹈練習

(1)引導幼兒進行舞蹈,教師針對幼兒舞蹈中的問題進行示範引導。

(2)幼兒面對面進行舞蹈,重點引導幼兒注意舞蹈時的交流,及動作的整齊到位。

4、引導幼兒在舞蹈基礎上進行遊戲

剛纔我們一起跳了開心的舞蹈,現在讓我們一起加入一點有趣的遊戲吧。

(1)教師交代遊戲玩法

在舞蹈結束後,孩子們進行3次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勝者原地不動,輸了的從隊員的後面跑到隊尾,其他隊員隨之調整位置,舞蹈繼續開始。

(2)幼兒練習

請一組幼兒進行嘗試,幼兒集體進行練習,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引導。

(3)幼兒進行遊戲舞蹈

教師與幼兒一同隨音樂進行舞蹈遊戲。

(三)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舞蹈遊戲表演給其他同伴、家人欣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繼續創編動作進行舞蹈,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遊戲、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