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六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六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今天的紙版畫活動是《熊貓》,熊貓雖然小朋友們都沒有親眼看過,但在電視裏或者書上看過,所以比較熟悉,繪畫的熊貓小朋友都剛畫過,這次要來進行紙版畫的熊貓,小朋友們都特別感興趣。

活動過程:

一、動物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教師:腦袋圓圓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愛吃嫩竹子。(熊貓)

二、引導幼兒觀察熊貓圖片,進一步瞭解熊貓的外形特徵。

提問:

1、它的頭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2、眼睛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3、它的耳朵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4、它的四肢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熊貓的頭是圓圓的,耳朵像半個圓,熊貓的身體胖胖的,像個氣球,四肢短短的,有點像橢圓形,它的身體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趙凌越說:我在書上看見的熊貓身體都是圓圓的,胖乎乎的很可愛的;周琦說:我知道熊貓喜歡吃竹子的;華夏飛說:熊貓我在電視裏也看見過的,它不咬人的——)

幼兒由於平時在圖書、電視裏經常能夠接觸到熊貓,所以對熊貓比較熟悉,對熊貓的一些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也比較瞭解,能夠把熊貓的樣子比較清晰描述出來。

三、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完整示範操作過程

1、用一張完整的硬紙板用剪刀依次剪出熊貓的頭、耳朵、身體、四肢。

2、把熊貓的各部分進行組合,用膠水貼在紙上。

3、用黑色和白色兩種顏色給熊貓塗色,進行拓印到底版上。

四、幼兒操作 1、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幫助個別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剪出熊貓的不同形態。

2、提醒幼兒塗色時,要均勻塗色,保持畫面和衣物的整潔。

(沈奕棋拿着紙板說:“老師熊貓的圓圓的頭怎麼剪呀?”徐振宇說:老師我也不會剪,我剪不圓。)

雖然小朋友們在小班時經常進行剪紙類的手工遊戲,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但是我發現我班小朋友的剪紙能力還很弱,連一些簡單的圓形都剪起來很吃力,有些新小朋友連剪刀也不會拿)

五、結束活動

1、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說說自己畫的熊貓在幹什麼?

2、鼓勵幼兒要愛護大熊貓。

活動反思:

在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雖然很濃,但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紙版畫,對幼兒們有些困難,特別是在進行製版時,小朋友們都不能用剪刀剪出完整的圖形,連最簡單的 圓圈都很吃力,有些幼兒剪好後,再用膠水貼起來時,自己剛剪的東西(像頭、眼睛、嘴巴等)就找不到了,不是混到其他下小朋友那裏去了,就是掉哪裏地上了。 我想可能跟我剛纔不合理的示範有關吧,如果讓小朋友先用剪刀剪出熊貓的一部分,如頭,然後馬上用膠水貼住,這樣操作起來會方便些。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繪圖的技巧。

2培養幼兒正確的坐姿,注意手眼距離。

3能大膽有力地畫線條。

教學重點:教幼兒會有裏向外順着一個方向均勻的畫。

教學難點:幼兒畫線團時能用紅、黃、綠比例適當地畫線團。

教學準備:示範畫一張、實物線團一個。

教學過程:

一、老師出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圖中有誰,她在幹什麼?

小結:媽媽在給孩子織毛衣,可是毛線沒有了,我們幫媽媽繞線團好嗎?那、線團怎麼繞呢?

二、老師出示小線團演示繞線團變大的過程。由裏向外,逐漸增大。

三、演示畫線團。老師在黑板前演示畫法由裏向外,逐漸增大。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小朋友幫媽媽畫上線團。”老師巡迴指導。

五、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梁祝》是我國經典的民族音樂之一,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特點。《蝴蝶找花》選取了梁祝中“相愛”這一篇章的主要旋律,舒緩、優美、感人的音樂極易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嘗試選用了改編後的電子合成音樂,節奏鮮明而富有現代感,通過傾聽優美的旋律,欣賞與樂曲相融合的富有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用幼兒喜歡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使幼兒在身臨其境的場景中自然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活動目標

⒈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⒉學習分辨樂句,知道樂句的開始和結束。

⒊能隨音樂做蝴蝶飛舞的動作,並能愉快地與同伴交往。

⒋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⒌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⒈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欣賞過活潑歡快的情緒的樂曲;組織郊遊,豐富幼兒對蝴蝶、花卉的感性知識;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飛等基本動作。

⒉物質材料準備:樂曲《化蝶》、電腦、錄音機、多媒體課件、梯形皺紋紙若干。

⒊環境準備:設置成花園場景。

活動過程

⒈情境引導,激發興趣。

教師:你們去過花園嗎,花園裏有什麼?今天,我們一起去逛花園吧!我們的花園漂亮嗎,看見什麼了?

⒉完整欣賞,充分感受。

①請幼兒安靜地聽樂曲,交流:有什麼感覺?聽着音樂想到了什麼?

②再次欣賞,並觀看課件,交流:聽一聽音樂裏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呢?聽着音樂你想做什麼?可隨音樂自由表現。

⒊聽故事,看圖譜,理解樂句的開始和結束。

①教師講述故事《兩隻蝴蝶》,感受樂曲的情緒。

②看課件欣賞音樂,說一說小蝴蝶是在音樂的什麼時候飛起來,什麼時候停下來,並跟隨課件中的蝴蝶飛飛停停。

③徒手做蝴蝶,跟着課件表現,教師小結提升。

⒋跟着音樂表現樂句的開始和結束。

①教師哼唱,幼兒跟隨教師一起表現樂句的開始(飛)、結束(蹲)。

②小朋友手上帶上“蝴蝶翅膀”飛舞,結束時停在自己身上或別人身上。

③小朋友做花,老師做蝴蝶表演。

④小朋友做蝴蝶,樂句結束時兩個小朋友擁抱。

5 介紹曲名。

活動延伸

在區角中設置花園場景,提供蝴蝶頭飾、道具等,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去充分理解和表現音樂。

活動反思

樂曲《化蝶》是中國優秀民樂《梁祝》中千古傳誦的片段,教師節選的主要旋律舒緩、優美,同時電聲音樂又彌補了交響樂、小提琴曲等版本在節奏感上的不足。

課件與音樂完美結合。課件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而課件與音樂完美結合,有利於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記憶。活動中課件的設計、運用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聽第二遍音樂時,採用了整體教授的方法,小蝴蝶從畫面的左下角隨着音樂的節奏飛舞,每一個樂句結束時正好落在花朵上,既體現了樂曲舒緩、優美的風格,又能形象地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樂句的變化,還給孩子一個想像的空間。

傾聽與表現完美結合。教師用“故事導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孩子,讓複雜的旋律簡單化,激發小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在傾聽故事的基礎上,結合課件傾聽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覺、聽覺多種感官的參與,隨後讓幼兒邊欣賞音樂邊學做小蝴蝶,創設了小蝴蝶在花園裏找花朵、和朋友嬉戲等情景,爲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搭建了一個表現的平臺。同時,教師藉助一些語言、動作的提示,使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大膽地用各種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在師幼互動中真切地體驗和欣賞樂曲的內涵,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了進一步的昇華。

難點化解的巧妙。每一樂句的起始掌握對小班孩子來說是個難點,教師恰當地運用課件、形象化的語言、動作巧妙地化解了難點,先是在欣賞時用語言提示:“小蝴蝶在音樂的什麼時候飛起來?什麼時候落在花朵上?”緊接着讓幼兒再次欣賞畫面,驗證自己的想法。在表現音樂樂句的過程中,採用了集體、個別等形式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錶現蝴蝶的動作,用紙折的花蝴蝶飛到自己的身上、飛到別人的身上等多種有趣的形式,使幼兒在一次次的遊戲中表現自己對樂句的理解。同時,教師用自己誇張的動作、情緒感染幼兒,從而讓幼兒在玩樂中輕鬆愉快地獲得對音樂的感受。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在紙上進行印畫,培養幼兒對印章畫的興趣。

2、體驗美術活動中的美感和快樂感。

  準備:

1、胡蘿蔔印章、盤子各36個,紅、黃、藍顏料若干,

2、範畫一張,幼兒操作紙人手一份 重難點:怎樣使整個圖形完整的印在紙上,把握好所蘸顏料的量和印時的力度。

  過程:

(一)教師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範畫) 2、引起幼兒興趣“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二)引導幼兒學習印章畫,師生共同參與作畫

1、教師示範講解(重點強調所蘸顏料的量和印畫的方法、力度)

2、 請個別幼兒選印章進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讓幼兒乘“快樂大轉盤”進行印畫,提出要求

2、 重點提醒幼兒在蘸顏料時要適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 注意衛生,強調一個印章印過一種顏料後,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顏色。

4、 儘量多印,使畫面色彩豐富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以“洋娃娃口吻”說:“今天我們小朋友爲我設計了那麼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興了,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謝謝你們。

《》 marrina 編輯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有益的學習經驗:

1、鞏固雙正方折法。

2、練習使用剪刀剪直線。

3、會看摺疊圖進行摺紙。

二、準備:

正方形紙、小剪刀、摺疊圖樣。

三、活動與指導:

1、老師用正方形紙做一個有趣的小猴爬山,示範給幼兒看,並讓幼兒看小猴爬到山頂的有趣遊戲,引起幼兒製作的願望。

2、出示摺疊圖,看看誰能照圖樣折成雙正方。

3、再次示範用剪刀剪下“小猴子”折出山頭。

4、組織幼兒玩小猴爬山比賽。(將小猴順“山”下兩個角插進去,搓動兩個角,小猴會從山頂出來)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壓扁的技能。

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活動,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肌理明顯的實物餅乾每組一盤。

2.各種肌理明顯的廢1日材料,如毛線、鈕釦、木棍、石頭、網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餅乾,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餅乾。請你仔細看看,餅乾是什麼樣的?你在餅乾上發現了什麼?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餅乾的形狀和餅乾上的紋理。(幼兒自由講述)

  要點提示:

幫助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製作陶藝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餅乾的形狀和餅乾上不同的紋理兩個方面來入手,重點在觀察餅乾的肌理、花紋上,爲幼兒後期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示範,重點講解陶泥搓圓後進行壓扁和用廢舊材料壓印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上面壓印出的各種肌理,並相互交流各自運用的不同材料。

教師:利用人們丟棄的一些廢舊材料,可在陶泥上製造出不同的肌理,從而使陶藝作品更漂亮,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活動延伸:

將幼兒製作的各種各樣的餅乾放進“餅乾屋”或“超市”,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角色遊戲。

  家園共育:

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更多的不同肌理的廢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