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5篇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5篇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1

一、教學內容

瞭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有角的物體不可以滾動。

二、教學目標

1、幼兒瞭解物體的形體,知道哪些物體可以滾動;

2、通過操作幼兒感受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徵。

3、激發幼兒樂於動手動腦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徵

難點:認識物體的形體,並可以流利地說出它的形體和特徵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講授法.操作練習法.引導發現法.總結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啓發式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體育場今天有一場滾動比賽,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參賽選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報紙、八寶粥桶)

2、學習新知識:

(1)引導幼兒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爲什麼會滾動?

(2)幼兒瞭解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爲什麼不可以滾動?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幼兒操作並作出判斷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幼兒來動手試一試它可不可以滾動,可以滾動的打√,不可以滾動的打×。

(4)、歸納總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佈置作業:家中尋寶

我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滾動的物體。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2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圓柱體,探索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徵。

2.比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形與體的主要區別並能正確命名。

3.初步培養幼兒觀察和探索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示範用的皮球和圖形紙片。

2。幼兒人手一份圓形紙片和球,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探索圓形紙片與球體的不同。

1.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老師出示圓形紙片,請幼兒回答後再出示球。

2.引導觀察發現,圓形紙片和球體有什麼區別。

指名幼兒幼兒自由說。

3.幼兒按小組探索圓形紙片和球體的不同點。

指名幼兒說一說。

4。教師小結圓形紙片和球體的區別,並用兒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區別球體和圓柱體。

1.教師出示圓柱體,引導幼兒觀察圓柱體有什麼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個物體嗎?指名說一說。

2.探索圓柱體的特點。

按小組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探索球體、圓柱體的不同點。

提問: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小結:像這樣上下一樣粗,上面下面都是圓形,兩頭一樣大,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物體叫圓柱體。

3.小朋友你發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三、幼兒操作

1.教師按提示要求指導幼兒完成作業“找一找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柱體”。

2.找一找那種搭法最穩固,請在圈裏打勾。

3.師幼校對。

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球體和圓柱體,下課以後到區域裏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吧。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要儘量創設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節課能圍繞目標,首先讓幼兒瞭解球體和圓形的不同,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們的不同,再讓幼兒動手操作球體和圓柱體,從而探索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徵。最後結合幼兒實際生活了解生活中關於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讓更多幼兒說出生活中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之處。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球體、圓柱體這一環節時,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3

活動目標:

1、初步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和滾動的軌跡。

2、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紙杯、膠棒、冰激凌杯、衛生紙紙芯、三角形和方形積木、盒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物品,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什麼?今天先請你們來玩一次前面的這些東西,我們來看看哪個東西最容易滾起來”

教師提出要求:1、每人選一個物品。 2、放在地上用手輕輕推。

師:“哪個容易滾起來的,我們就放在笑臉先生的家裏,不容易滾起來的,放到哭臉先生的家裏。”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師:“我們來看看笑臉先生和哭臉先生家裏都有誰?”請個別幼兒來試一試。讓幼兒自己驗證實驗的結果,糾正錯誤。

4、提出問題,幼兒討論。

師:“剛剛我們第一次玩了這些材料,現在有一個問題,爲什麼哭臉先生這邊的東西不容易滾起來,而笑臉先生這邊一下就可以滾起來呢?”

幼兒自由討論,發現滾動物體的特徵。圓圓的東西容易滾起來。

二、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1、提出疑問,讓幼兒猜想。

師:“剛纔我們玩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在笑臉先生家裏圓圓的東西,它們滾起來的時候走的路線是怎麼樣的?”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2、幼兒選擇材料再次操作,記錄實驗結果。

師:“我們再玩一次笑臉先生家裏的東西,輕輕的滾起來,看看它走路是直線還是拐彎的?”讓幼兒體驗直線走和拐彎走。

教師提出要求:1、選擇一個圓圓的東西輕輕的滾。2、把它滾的路線畫下來。

3、教師總結:雖然都是圓圓的都會滾的東西,但是它們滾的路線是不一樣的,上下一樣大小滾出來的路線就是直直的,有大有小的滾出來的路線就會拐彎。

三、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教室裏有哪些圓圓的可以滾的東西呢?”咱們下節課把它們都找出來,用剛纔的方法,看看它們滾起來的路線是直直的還是會拐彎的。”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4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爲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啓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爲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爲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爲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爲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爲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滾動》5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教師: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

(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爲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教師: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

(啓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教師:爲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

爲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爲兩頭是一樣粗的,

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爲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