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1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往往在組織教學時,會感到孩子們的興趣不高,主動學習的慾望不強。《綱要》中明確中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爲了創設一個讓幼兒的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我爲幼兒營造了一個遊戲的情境空間,讓幼兒在“佈置超市”、“購買活動”等一系列操作、遊戲活動中主動獲得“5的加減法”的有關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減法,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加減互逆的關係。

2、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口編應用題,會正確書寫加減法的算式,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3、能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提前告訴幼兒設立貝貝玩具超市,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準備各種玩具。

2、和幼兒一起創設貝貝玩具超市(共分爲4塊,並貼有不同的與每組幼兒身上顏色相同的即時貼),帶有不同數字(圓點)的玩具40個,裝玩具的小盒每組5個(上面貼有數字5)。

3、供幼兒記錄的記錄卡40張(田字格)。

4、每人一個信封,裝有硬紙幣5個。

5、教師用的大展示板2張(田字格)。

6、泡沫墊20塊。

7、幼兒每5人爲一組,每組幼兒身上貼不同顏色的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與 教師一起佈置貝貝玩具超市。激發幼兒收拾、整理的願望。

教師:“今天早上,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玩具,都貼上了價格標牌,現在我們一起把它佈置起來好嗎”

二、引導幼兒發現5的加法,並請幼兒記錄算式。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並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發展表象思維。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難點: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材料及環境創設

1、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數字卡。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印章。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放置以上材料,讓幼兒操作擺弄,進行探索和複習鞏固活動。

設計思路

口頭加減法是幼兒學習加減運算的開始,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認識加減法的意義。教學中要避免使幼兒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即題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還剩”就是減法。設計時可以通過圖示或直接演示讓幼兒接觸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種是把兩個部分數“合併起來”,另一種是在一個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幾個”。又如減法,一種是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部分,另一種是已知總數和剩餘的部分,求減少的部分。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幫助幼兒把合或分的心理運算活動與加減運算相結合,使幼兒真正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本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表象思維。因爲,表象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中介,幼兒掌握加減法要經過操作擺弄、運用表象進行計算。最後才能達到對抽象數字的計算。所以,設計時首先要讓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然後通過解答口頭應用題促使幼兒運用表象進行運算。此外,要求幼兒將計算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是提高幼兒表象思維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但開始時幼兒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可以適當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清思路。

活動流程

操作體驗—>討論理解—>複習鞏固

1、操作。

(1)實物操作。讓幼兒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並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如計算三隻小白兔與二隻小灰兔合起來是幾隻小兔?

(2)看圖計算。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後再計算結果。

注意:提供的圖意要有不同的加減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計算兩個盤子裏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有的是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2、討論。

(1)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教師口編應用題,幼兒用表象計算,並說出計算過程。

(3)幼兒口頭編應用題。

3、複習。

幼兒用動物、水果等印章製作加減法的圖片卡,並解答同伴製作的卡片上的加減題。

活動反思

“5以內的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標準》認爲:“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學生特點,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複習鋪墊。讓學生擺學具,先擺3個,擺5個,再把3個分兩堆,把5個分兩堆,分別說說怎麼分的。讓學生回憶學過的5以內的組成,爲5以內的加法做準備。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感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讓學生說出圖意後,讓學生拿出小棒代替氣球擺一擺,讓學生知道把小丑兩隻手上的氣球合起來要用加法,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學生很想表現自己會了,爭着要邊說邊做“合起來”,這時多讓一些學生說一說,加深印象。再請學生列出加法算式,並指導學生認識加號。算式列出後,再請學生說說算式中每個數字代表什麼什麼意思,爲學習解決問題作準備。在計算出結果時,問問學生是怎麼算的。學生有的說想的分合式,有的說數數算出來的,對此不強調某一種想法,對每一種都表示肯定,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後進行大一些數的加法時再由學生自己選擇最方便、最合適的方法,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3、分層練習。先讓學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問合起來一共有幾根,體驗把兩隻手的小棒合併在一起就是3+2=5、這樣的遊戲進行幾次後,讓學生看書p24“做一做”,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對於第三幅圖,有的學生會從圖上的人物來說算式的意思,有的會從桌上的紙鶴來說算式意思,都給予肯定。

本節課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教學後覺得在練習多樣性、趣味性上還需要再改進。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目的:

一、運用數的分解法學習“5”的減法,通過看圖能分別說出5的減法列式,並迅速準確的算出得數。

二、通過遊戲的形式,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準確性。

三、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四、引發幼兒學習減法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課件1、圖中一籃蘋果和一籃梨子,點擊可逐一出示數字。

課件2、草地上放有兩個紅、綠米盤,5只雞可跑過來吃米。

課件3、“小天使送信”畫面,四間房子(房門上有門牌號),按門鈴主人可開門。

課件4、5只動物運動員和5只帆船。(連線找對了,動物會發出叫聲)

課件5、小猴揹着桃子袋,袋子破了一個洞,一個桃子從袋中掉下來。

二、幼兒學具:

1、幼兒人手一張兩個米盤及記錄分解的圖畫和5只小雞圖卡;

2、幼兒人手一張“幫助動物運動員找帆船”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以參觀“動物王國”的形式,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剛纔動物王國的小精靈給老師打來了電話,說今天動物王國要舉行智力遊戲活動,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小朋友高興嗎?”

1、玩“猜水果”遊戲。(複習“5”的分解)

“哇!原來動物王國裏舉辦了很多的智力遊戲,我們一起來看看、猜猜。”

播放課件①。師介紹、示範遊戲玩法:“這裏有兩籃水果,一籃蘋果,一籃梨,這兩籃水果的數量合起來是5。點擊蘋果籃下面出示數字1,蘋果籃裏有1蘋果,請小朋友猜猜,這隻梨子籃應裝幾個梨子呢?”(例:一籃蘋果,一籃梨,蘋果有1梨有幾?)幼兒回答後。點擊出示數字4、師依次出示課件蘋果有2、有3、有4;幼兒逐一回答,逐一出示數字。

2、小結:小精靈誇我們小朋友真聰明,玩遊戲時回答得又快又對!

二、幼兒操作探索,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習“5”的減法)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個智力遊戲:播放課件②

“草地上有兩個米盤,一個是紅色的,一個是綠色的,幾隻小雞跑過來吃米呢?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這5只小雞跑過來吃米,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小精靈已經爲小朋友準備了米盤及記錄分解的圖畫和小雞的操作學具,請小朋友擺一擺小雞圖片,把你發現記錄下來並與旁邊的小朋友交流。”

2、幼兒探索5的分解法。

幼兒動手操作圖片,把5只小雞分別擺放在兩個米盤吃米,有幾種分法。並記錄下來。教師觀察巡迴指導。

3、請幼兒交流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鼓勵幼兒大膽把自己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與大家一起交流。

播放課件②,逐一出示小雞吃米,例:“草地上有5只小雞,如果有4只跑到紅盤子吃米,綠盤子有幾隻小雞在吃米?”(1只)“對了,因爲5可以分成4和幾”(4和1)怎樣列減法算式?(5—4),列出算式,得數是多少?(得數是1)。師逐一演示課件其它組的分解及算式和得數。

4、小結:“小精靈剛纔看到小朋友能夠根據圖中的內容操作5只小雞在兩個米盤吃米的多種幾種分法,還會列出減法算式,算出得數,開心嗎?接下來想請小朋友一起在來玩個遊戲“幫助小天使送信。”

  延伸活動:

1、遊戲——找朋友(複習“5”的加減法),音樂磁帶、數字卡片。

2、數學區角:投放操作材料:雪花片、撲克牌、磁性動物圖片、水果圖片、自制小沙包、自制搖搖珠盒(兩個大果凍盒口對口粘和,中間一硬紙板,紙板中有一洞,裝上5個玻璃珠。)……

  教學反思:

該活動教師能依據《綱要》的精神,創設數學情境,提供直觀形象可操作的材料,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引發幼兒觀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訓練了幼兒的多向思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4

目標:

1、初步理解剪髮的含義。

2、掌握5的剪髮,認識“—”

3、體驗數學遊戲的快樂。

準備:

“—”卡片,1—5數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過程:

1、通過拍手遊戲,複習5的分解組成,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紛呈3和幾?

幼兒:於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

2、創設情景,擺放數字卡片,利用數與量的對應,理解剪髮的意義。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請他的好朋友到家裏來做客,小熊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頭,5捆情操,5個胡蘿蔔、5條小蟲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雞來了以後真高興,他們吃的真香,我們來看看他們吃的多少。

教師:小熊拿來了5個胡蘿蔔,用數字5表示,小兔子吃掉了2個用數字2表示,還剩下幾個胡蘿蔔呢?剩下三個用數字3表示,5—2=3

理解剪髮就是減掉後數量變少了

3、開展遊戲,請幼兒扮演小動物,算一算面前盤子裏的5個食物,吃掉幾個,還剩幾個?

4、減法計算練習。幼兒兩兩自由結組,每組幼兒取5個玩具,開展猜拳活動,幼兒家在幼兒乙閉上眼睛後,拿走若干玩具,請幼兒乙用剪髮算算幼兒甲拿走了幾個玩具,並用數字卡標出算式。

建議:爲了鞏固和熟練掌握5以內的剪髮,教師在活動後可以在活動區爲幼兒豐富多彩的玩具,調動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5

活動目的:

1、學習5的減法,學會正確計算5的四組減法。

2、幼兒通過操作,理解加法的計算過程,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的減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減法的興趣。

活動重點:

學習5的減法。難點:在操作中掌握5的減法運算。

反思:幼兒知道1個實物和4個實物合起是5個實物,從5個實物中拿走1個大家也知道剩下4個,但幼兒比較難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操作幼兒能掌握5的減法。

活動準備:

5的組成列式若干,5以內的運算列式若干,背景圖一幅,1—5數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隻、蝴蝶五隻、小鳥五隻、小鴨五隻)

反思:幼兒對抽象的減法運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興趣。但如果藉助一些實物,並放入常情中,幼兒能運用表象進行減法運算,因此準備了以上教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奧爾夫音樂《火車快飛》幼兒“開火車”進場。

反思:用歌曲與數、形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律動進來,提高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遊戲“開火車”複習5的組成。

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一起玩“開火車”的遊戲,遊戲中答對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師一起開動火車。

“開火車”遊戲——老師“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5的組成列式);幼兒“嘿嘿,我們的火車××點開”

請部分積極發言幼兒上來玩“開火車”(配合音樂)教師:火車要開,請你上來。

遊戲重複玩兩次,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魯斯卡婭說過:“遊戲對兒童是學習,是勞動,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結合遊戲進行數學教育可使兒童擺脫枯燥抽象數概念,從而提高對5組成的複習的興趣。在玩開火車遊戲中,幼兒積極參與回答問題,通過幼兒自己努力終於坐上長長的火車。

2、出示背景圖

1、老師:我們開火車來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樹有花好漂亮,小朋友們看看,大樹上來了幾隻小松鼠?(五隻)五隻小松鼠用數字幾來表示?(5)這時走了幾隻小松鼠?(一隻)一隻小松鼠用數字幾來表示?(1)5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還剩下幾隻松鼠?(4只)用什麼符號來表示(一號)我們用算式來表示:5—1=4

2、草地上的熱鬧聲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們看誰來了?(教師表演蝴蝶)我們數一數有幾隻蝴蝶飛來了採花?那裏也有花,有兩隻蝴蝶飛走了,(以下過程同上)

3、過了一會,小鳥也飛來玩遊戲,小朋友看有幾隻小鳥飛來了?又飛走了幾隻小鳥?(以下過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誰來了,(教師表演鴨子)有幾隻小鴨來游泳?過了一會,又有幾隻小鴨遊走了?(以下過程同上下文)

反思:對於這些比較抽象的5的減法,適當的講解演示,可以幫助幼兒克服困難,引導思路,使幼兒獲得科學的,系的知識和分析推理的方法。在一邊講解一邊演示中,幼兒比較容易理解“在原來基礎上,走了,含有減的意思”。反覆講解操作,本次活動的重點也在此得到解決。實物加情景出來,也容易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3、、出示操作材料,老師交代要求,幼兒做題並講解

反思:在講解中發現有些幼兒開始沒有理解減法,但通過自己數實物可以慢慢體會到“原來有5個氣球飛走了1只,現在剩下多少隻?”題中含有減少之意,應用減法進行運算。

4、:遊戲“放鞭炮”

教師:小朋友過年時最喜歡玩什麼?(放鞭炮)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放鞭炮的遊戲。

放鞭炮遊戲——玩法1(出示剛剛學過的5的減法或4以內加減運算列式)老師“過年了,放鞭炮,鞭炮鞭炮響幾聲”老師答對了幼兒一起說“嘭”,老師答錯了幼兒一起說“唏”。玩法2(請幾個幼兒上來,頭一人當導火線,)出示剛剛學過的5的加法或4以內加減運算列式,老師“過年了,放鞭炮,鞭炮鞭炮響幾聲”,下面的幼兒當裁判,答對了幼兒一起說“嘭”,臺上的幼兒鞭炮爆炸,答錯了幼兒一起說“唏”。(可以再給幼兒糾正的'機會)

反思:數學遊戲是塑造幼兒認識結構的有力槓桿,“放鞭炮”遊戲內容完全依從本次教學,促進幼兒對5的減法認識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氣氛直學習,並喜歡數學。

三、結束部分

歌曲遊戲《新年真熱鬧》結束活動。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剪髮的含義。

2.掌握5的剪髮,認識“-”。

3.體驗數學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卡片,1-5數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活動過程:

1.通過拍手遊戲,複習5的分解組成,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教師: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紛呈3和幾?

幼兒:於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

2.創設情景,擺放數字卡片,利用數與量的對應,理解剪髮的意義。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熊請他的好朋友到家裏來做客,小熊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頭,5捆情操,5個胡蘿蔔、5條小蟲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雞來了以後真高興,他們吃的真香,我們來看看他們吃的多少。

教師:小熊拿來了5個胡蘿蔔,用數字5表示,小兔子吃掉了2個用數字2表示,還剩下幾個胡蘿蔔呢?剩下三個用數字3表示,5-2=3

理解剪髮就是減掉後數量變少了

3.開展遊戲,請幼兒扮演小動物,算一算面前盤子裏的5個食物,吃掉幾個,還剩幾個?

4.減法計算練習。幼兒兩兩自由結組,每組幼兒取5個玩具,開展猜拳活動,幼兒家在幼兒乙閉上眼睛後,拿走若干玩具,請幼兒乙用剪髮算算幼兒甲拿走了幾個玩具,並用數字卡標出算式。

建議:爲了鞏固和熟練掌握5以內的剪髮,教師在活動後可以在活動區爲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玩具,調動幼兒操作的願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小熊請客》以故事小熊請客導入,以遊戲化、生活化的方式帶幼兒進入數字、圓點、實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學習中。由於課前我教具學具準備的充分,因此一堂課下來很是順利,孩子們聽得認真,學的就好,當然作業也就完成情況好咯。活動流程是這樣的,結合雙節的到來,我出示了主人公“小熊”,告訴幼兒,“爲了慶祝節日的到來,今天小熊也像鼠太太一樣請他的好朋友來做客了(早期閱讀《鼠太太請客》已學過),看!小熊今天請了那幾位客人?”接着我逐一出示各小動物。讓小朋友學做主人公小熊歡迎朋友們的到來,這些都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朋友小貓、小狗、小雞、小猴等,孩子們很是喜歡。讓幼兒個別數一數、集體數一數今天小熊請來了幾位客人,孩子們很快說出了“6位客人”,接着我就讓個別幼兒上來找出了數字6的卡片和數字6 的圓點卡片。

第二環節是請客人用餐,根據小熊爲朋友們準備的食物,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數一數,如:1、2、3、4一共有四條蟲子。說一說,學習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小熊給小兔準備了2個胡蘿蔔、二個胡蘿蔔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等。找一找,從一堆數字卡中找到相應的數字卡,如:數字2或是2個圓點的點子卡片。拿一拿,把相應的卡片找出來之後放到相匹配的動物、食物處,在個別、集體、兩兩合作的形式下讓幼兒在小熊請客的情景中把實物數量與數字、圓點三者進行匹配,在同伴的力量下,相互糾錯,相互學習,體驗快樂。

第三環節是讓幼兒在活動材料《數學》第3頁上進行操作,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適時提醒啓發他,邊巡視邊指導,孩子們的完成情況很不錯。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孩子們在遊戲化的情景中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並加以鞏固服務於生活,數學知識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讓幼兒在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最近發展區)更進一步的發展,較符合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突出“趣”,引起幼兒的興趣。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比較適合幼兒,容易讓幼兒接受,調動幼兒的求知興趣和操作慾望。我同時也發現個別孩子的能力真的是很弱,尤其是新來的幾個孩子更是如此,應與家長多溝通,讓孩子儘快適應學習。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

觀察圖案的排列規律,依樣接着畫。

活動準備:

教具:三幅實物圖,貼絨數字及符號。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出示圖一。

“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仔細看看誰能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講清楚?”先講第一幅。(花上有4只蜜蜂。)“看看第二幅誰會講?”“到底是來了還是走了,你怎麼看出來的?”(飛走了兩隻蜜蜂。)“我們把第一幅與第二幅連起來說一說,再想想第三幅圖應該怎樣說?”(花心上還剩兩隻蜜蜂。)“大家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

用算式記錄,並表達圖意。

1、“誰會用一道算式來記錄這件事?大家看他記的對不對?”

2、“誰來說說這道算式裏的每個數字和符號都表示圖上什麼意思。大家把算式讀兩遍。”

小組活動看三幅圖列減法算式。

教後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能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每一幅圖的圖意,並且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

《5的減法》幼兒園大班教案8

活動設計背景

5以內的加減法是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學生由幼兒園學習的基礎,計算除去個別學生有難度,大多數學生掌握較好,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繫,在具體的情景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這個內容上面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來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2、讓幼兒掌握5的加減法。

3、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幼兒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孩子的興趣。

2、複習5的組成

3、出示直觀教具

4、引導幼兒口述5的加減法應用題

5、玩“誰最快”遊戲

6、書寫算式

7、教師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2、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加減法就在我們的身邊。

3、要使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還必須經常地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我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爲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於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每一個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