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10篇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花的特徵,知道花的綻放過程。

2、理解兒歌的內容,會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的綻放。

3、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學習花的綻放過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的綻放過程。

 活動準備:

1、"小蜜蜂採花蜜"和"鮮花朵朵開"的音樂,錄音機1臺。

2、"鮮花朵朵開"的教學課件,也可用圖片來代替,小蜜蜂的頭飾1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你們知道花是怎樣開放的嗎?

二、學習新課

1、老師播放"鮮花朵朵開"的教學課件,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老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花是怎樣開放的!(播放課件)

2、老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花開的過程。

師:剛纔,你們看到了什麼?(花……)

師:花是一開始就開放了嗎?(不是,先是長出一個小小的花苞)

師:花苞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有的花苞是粉色的,有的花苞是黃色的,小花苞頂上有點尖,就像尖尖的嘴巴……)

師:花開了以後是什麼樣的?(花開了以後,能看到花蕊,還能看到一片片的花瓣,就像張開了大嘴巴……)

3、老師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花開的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看,小花苞就像這樣--雙手併攏,掌心相對,使兩掌掌心呈空心狀。

師:春風來了,小花苞,慢慢長大了(雙手指尖朝下壓,使兩掌掌心呈最大的空心狀),最後,花慢慢地開放了(雙手指尖往外張開,托起下巴,做花朵狀),好看嗎?

4、幼兒用肢體動作感受花開的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的鮮花開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鮮花開成什麼樣了?跟着老師一起做!(老師念兒歌,隨着兒歌節奏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兒歌內容,理解花開的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的鮮花開得真好看!讓我們笑一笑!

三、鞏固新知

1、幼兒玩遊戲鞏固新知識。

幼兒圍成圓圈坐在地板上,隨兒歌節奏做花開放的過程,請一名幼兒扮演小蜜蜂,在圓圈外轉圈飛,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唱兒歌,遊戲開始,當唱到最後一句時,扮演小蜜蜂的幼兒拍到誰的背,誰就起來追小蜜蜂,如果小蜜蜂跑回被拍到幼兒的座位,則輪到被拍的幼兒扮演小蜜蜂。

四、結束活動

好了,小蜜蜂採了很多花蜜,它該回家吃飯了,讓我們到教室外玩玩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1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設計背景

放大鏡是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是科學探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鏡子,究竟有什麼樣的功能, 透過這面鏡子觀察物體,物體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激發幼兒對這面鏡子的好奇與探索的興趣。,而“好奇”正是引導幼兒喜歡探究的最佳途徑。因此,我決定活動中讓幼兒自主觀擦放大鏡看物體後的“奇妙現象”。

2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常見物體在放大鏡下奇妙的變化。

2、嘗試使用放大鏡對物體進行細緻的觀察。

3、培養幼兒根據觀察結論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鏡下的變化。

3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準備

1、欣賞有關放大鏡觀察物體的視頻。

2、放大鏡每小組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每小組一個。

3、每人一份觀察用的圖片。

4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觀看視頻小白兔拔蘿蔔,第一圖和第二圖對比,同一張圖片,爲何第一圖沒有鏡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圖有了一個小鏡子圖上的物體就變大了?引入孩子們對放大鏡的認識。

【設計意圖:先觀看然後引入,即讓幼兒對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鏡有一定的瞭解,又能通過物體的變化激發幼兒對放大鏡的好奇。】

教師肯定幼兒的觀察結論如:第一幅圖小,而第二幅圖大了許多。從而引入對放大鏡的奇妙現象的認識,原來放大鏡可以將物體變大,這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鏡

1、出示放大鏡,簡單介紹:這就是能讓物品看起來變得清晰的放大鏡。使用放大鏡的時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對準物品,調整最佳距離就行了。

【設計意圖:在前面奇妙視覺感受的鋪墊下,出示放大鏡,讓幼兒對使用放大鏡產生期待,並且通過語言幫助幼兒再現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爲後續使用做準備。】

2、請你用放大鏡看一看,圖片上是誰?能學做一下1號的動作嗎?2號的方向是怎麼樣的?4號手裏拿着什麼?(讓幼兒的觀察有非常具體明確的目的,讓幼兒傾聽,嘗試帶着目的去觀察。)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從無目的觀察到藉助放大鏡,通過傾聽,嘗試帶着目的去觀察,進一步積累有意觀察的經驗。】

3、操作幼兒使用放大鏡的方法。

鼓勵專注觀察的幼兒。

4、討論:

誰願意回答第一個問題?請上臺。

2號的方向是怎麼樣的?大家用手勢回答!

4號手裏拿着什麼?一起回答--放大鏡。

【設計意圖:通過點擊電腦上的放大功能,驗證幼兒的觀察,這也是對幼兒的觀察行爲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三、想象和比較

1、再看看,這像什麼?

【設計意圖:比較,讓觀察更具有目的性。隨着環節的展開,幼兒的觀察從無意觀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觀察前行,當然,比較也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了放大鏡帶來的奇妙感受。】

輔助猜謎語:不是冰塊,不是寶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螞蟻愛吃,我也喜歡。

2、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白砂糖,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圖片和我們的身體有關, 找到了嗎?觀察一下,再比比圖片。仔細觀察,再認真找找,它放大了我們身上的哪一部分?(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放大鏡,同時出示兩張圖片)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使用放大鏡的'方法是否正確,及時指導。

瞭解和肯定幼兒使用放大鏡後的發現:用了放大鏡,你有什麼發現?(幼兒:看得暈暈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頭的全貌,總結幼兒的發現。如:舌頭上的小泡泡能幫我們分辨酸甜苦辣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承上啓下。既延續了上個環節的想象、猜想和比較,又讓幼兒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鏡觀察。】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們,請看--放大鏡放大東西后,也會有醜醜的感覺。這是一個引起世界轟動的科學實驗,當人們對着水,說難聽和兇狠的粗話,在比放大鏡更清晰的顯微鏡下,水分子形成了醜陋的結晶。所以,小朋友們不能說不禮貌的話,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設計意圖:嘗試把科學探究和真善要並且拓展放大鏡的另一個種類——顯微鏡。】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引導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之變成其他的物品。

通過多種遊戲形勢,讓幼兒感知周圍事物的多變。

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好的手工成品、廢舊紙盒、罐子、剪刀、彩紙、膠、雙面膠、透明膠、火柴棒、蛋殼、膠棒;顏料、棉籤、抹布、畫稿、瓷磚、調色盤、剪刀、膠、沙盤、建構器具、灑水壺、水彩筆,油畫棒,紙等。

  知識準備:

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對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礎;給幼兒講一些構成物的形體。

  活動過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兒觀賞

1、談話:這段時間我們都在探索周圍事物的變化,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什麼變成的,它是怎麼變的,需要哪些材料組合?

2、引出話題:老師還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上準備了許多材料,可以選擇你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遊戲,看看誰能變出新的花樣,變的和別人不一樣。

3、交代遊戲規則:①選擇材料時不要擁擠和爭吵②遊戲過程中發現困難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者找老師③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二)幼兒自由選擇遊戲的主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嘗試創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創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象,創作難點: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細節的製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2、向客人和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遊戲後的體會。

  教學反思

幼兒都很樂意參與這次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位幼兒都用廢舊物品製作出了一件工藝品,幼兒也體驗了創作的成功,知道了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可以做出好多好玩的東西,相信以後家裏的廢舊物都可以被幼兒充分利用,也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如果重新上這節活動課,我會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供他們選擇,在課堂上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幼兒說說自己以後在生活中會怎麼做,呼籲身邊的人,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人體骨骼有初步的瞭解與認知。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有關人體各部位能彎曲變化的問題。

3、 學會簡單保護關節的方法。

活動準備

紙夾板、紙夾長臂、線繩、水彩筆若干、大型積木一套。

圖書區投放與人體關節骨骼有關的書。《幼兒用書》中畫有人體關節圖人手一張。

教師錄製幼兒生活和遊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

活動過程:

1、 教師帶幼兒在戶外練習跳繩、玩“高矮人”遊戲後回班討論:繩子是怎樣搖起來的?人爲什麼能變高變矮?(搖繩時靠臂的什麼部位,下蹲或站起時靠腿的什麼部位)引發幼兒認識人體的關節。

2、 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再次討論: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3、 遊戲“會表演的關節”。幼兒找一個裸露在外的關節。大膽地在關節部位上用水彩筆畫一樣東西。如:小昆蟲、小人臉等。然後動一動這些關節,發現關節上圖形會一彎一伸的動起來。(加深幼兒對關節彎曲作用的認識)。

4、 遊戲“機器人與小精靈”。幼兒分成兩隊,一隊扮機器人將紙夾板用線繩綁住膝關節,雙臂套紙夾長臂。,一隊扮小精靈,教師扮“工程師”發出口令。兩隊分別取放積木蓋建房子,比賽看哪隊先將房子蓋好,兩隊互換角色重複遊戲。。

引發討論:

爲什麼小精靈隊蓋的快,機器人隊蓋的慢?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人體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5、 教師請幼兒觀看他們的生活遊戲錄像,畫面出現推、拉、拽的現象。與幼兒討論:這些現象會使小朋友怎樣?容易發生什麼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關節,避免傷害?幫助幼兒提升保護關節的經驗: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體育活動中注意互相躲閃避免摔傷;跳躍或提拿重物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不使關節拉傷或扭傷。再次觀看正確的遊戲活動和自我保護的方法錄像。

相關經驗:

繪畫:各種昆蟲的繪畫方法。

衛生常識:人體骨骼關節的保健常識。

活動評價:

在幼兒活動或運動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無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爲。

活動延伸與擴展:

1、 創設“我喜歡的運動”牆飾,將製成的活動“小人”由幼兒意願擺放成自己喜歡的運動狀態,並相應寫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護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爲。

2、 與家長溝通和宣傳,注意在家庭活動中保護幼兒的關節。提醒幼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過生日的情境中,看看、猜猜、說說長長的動物和食物,感知常見動物的局部特徵。

2、萌發對身邊動物的喜愛情感。

3、藉助已有經驗、電教課件,遊戲表達對所熟悉動物特點的認識。

活動重點

讓幼兒更加的瞭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徵。

活動難點

讓幼兒能感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生日快樂歌,小白兔、大象、長頸鹿、小花貓、小熊貓玩具各一隻,各種物品和食物(有長長的圍巾、長長的毛巾、長長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長長的朋友(在說說、猜猜、學學的過程中,感知四位動物朋友身上的祕密。)

1、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的好朋友都來爲它慶祝生日了,看一看誰來了?

(1)這是誰?你怎麼知道的?

(2)第二位朋友說:"我來啦,我來啦,快點請我出來吧。"

(3)蔣老師聽到了一位走路聲音很響的朋友來了,咚咚咚咚,是誰呀?把它請出來。

(4)看一看這個黑嘿的影子是誰?

2、小熊一共請了幾位好朋友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

3、這四位朋友因爲要爲小熊過生日,心裏可高興了,所以,一路上做了很多好看的動作,選一個你喜歡的動物做個好看的動作。

:小熊的四位朋友都到齊了,它們的身上都有着長長的祕密,小白兔有着長長的耳朵,長頸鹿有着長長的脖子,大象有着長長的鼻子,小貓有着長長的尾巴。更好玩的是它們還喜歡吃長長的好吃的東西,走了一路,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該吃好吃的東西啦,寶寶說說哪些東西是長長的還很好吃的?

二、長長的食物(幼兒能根據生活經驗交流有關長長的食物,併爲動物朋友找到它們喜歡的食物,在這個過程中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

1、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各種長長的食物。

2、小熊爲它的朋友們準備了那麼多好吃的東西,它真是一個好客的人,可是,這些朋友說我只喜歡吃其中的一種,請你爲它找出來,然後喂這些朋友吃飽。

3、爲四位朋友找吃的

①小白兔、長頸鹿、大象和小貓喜歡吃的東西?

②用一句好聽的話送給它們吃(小白兔,請你吃長長的胡蘿蔔--)

:這些好朋友們說:現在我吃的飽飽的,有力氣爲小熊慶祝生日了,期待已久的生日宴會馬上就要開始啦,小熊的生日宴會上會有什麼呢?

三、生日快樂(體驗和朋友在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1、幼兒討論過生日的方法。

2、那我們用一首好聽的歌和做一個好看的動作爲小熊慶祝生日吧。

(師幼共同表演)

:和好朋友們在一起過生日的可真開心,謝謝你們爲小熊慶祝生日。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水仙花的外形以及生長特點。

2、能細緻、有序地觀察水仙花井描述水仙花的特徵。

3、欣賞水仙花的優美姿態,關注和喜愛水仙花。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幼兒在觀察角中觀看過水仙花的實物或欣賞過圖片,對水仙花的外形彩星長環境有初步的瞭解。

(二)材料投放:正在開花的水仙花盆栽若干盆,水仙花觀察記錄表。教育掛圖《美麗的水仙花》

環境創設:

將收集的水仙花圖片張貼在展板上,在觀察角佈置水仙花展,教學活動將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一組一盆水仙花。

活動過程:

一、參觀"水仙花展",引發幼兒自主談論水仙花,瞭解幼兒對水仙花的已有經驗 師:這是什麼花?水仙花長在哪裏?和其他小朋友說一說關於水仙花你們還知道些什麼。

二、結合水仙花的盆栽引導幼兒分小組有序、細緻地觀察,瞭解水仙花的外形。

(一)幼兒分小組觀察討淪,結合記錄表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水仙花的外形。

師:水仙花長什麼樣?如果要向別人介紹美麗的水仙花該怎麼說才能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水仙花的特點?小朋友可以一邊觀察一邊用圖畫記錄下來。

(二)分享交流,引導幼兒結合數字資源《美麗的水仙花》有序觀察井描述水仙花的外形。

根據幼兒的描述運用符號梳理觀察方法(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有序地講出水仙花的葉、莖、根、花,瞭解水仙花的外形特徵和生長習性。

引導語: 我們一起來看這裏, 這個圓圓的部分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嗎?它叫水仙頭,是水仙花的鱗莖。那它有什麼作用呢?

小結:它的本領科大了。出來可以儲存水分和營養。這樣水仙花才能快快長大,開出美麗的花朵。

引導語:水仙花的花長在哪裏?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水仙花到了冬天還會開出美麗的花朵。開出的花就是圖片上這樣的。水仙花的花朵長在花梗的頂部,每朵花有六片白色的花瓣,中間還有一個黃色的副花冠。

三、出示教育掛圖《美麗的水仙花》 ,引導幼兒欣賞各種造型的水仙花的圖片,感受水仙 花的優美姿態,並鼓勵幼兒運用語言和動作造型表達對水仙花外形姿態的感受。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請小朋友們回家與家長共同觀察水仙花還有什麼其他的特點。

2、區域觀察:將水仙花放置在植物角讓幼兒繼續觀察,欣賞。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紙板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又愛玩弄的物品,孩子喜歡拿它來剪剪貼貼,拿它來飛來飛去,拿它來做許許多多的的遊戲,爲了滿足孩子們需要,爲了鼓勵孩子們大膽創新紙板新玩法,我在大班設計了《看誰不溼鞋》這一體育活動,宗旨是激發幼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讓大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體質增強,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練習在相隔的物體上行走;

2、鍛鍊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3、體驗合作的成功與喜悅;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紙板;

2、在場地內畫兩條相距6米左右的平行線作爲起點和終點;

3、音樂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讓幼兒(隨音樂)將紙板當作方向盤,繞操場慢跑。

2、聽老師信號站好隊形。

3、幼兒拿紙板,跟着老師做墊子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

二、遊戲:看誰不溼鞋。

1、師:天下雨了,地上有很多積水,我們大家想個辦法怎麼走才能不溼鞋呢?

教師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和規則。

師:每人手拿兩塊紙板,先把第一塊紙板放在溼地上,兩腳踏在紙板上,接着將第二塊紙板放在第一塊紙板的前面,兩腳再踏在第二塊紙板上。這樣子連續換紙板前進。換紙板前進時,兩塊紙板投放的距離不要太遠,以免夠不着紙板,兩腳要始終踏在紙板上,保證不溼鞋。

組織幼兒遊戲:

將幼兒分成四組,分別站在溼地兩側的起點線後,以迎面接力的形式在紙板上前進的遊戲。

遊戲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以走得又穩又快的一組爲勝!

2、合作比賽:讓幼兒兩個兩個一組,先讓幼兒B幫幼兒A交替放紙板,讓A過到終點,返回時讓A幫B交替放紙板,回到起點線,先到組爲勝!

3、鼓勵幼兒利用紙板,發明新玩法。可合作,可模仿……

三、遊戲結束。

1、遊戲結束時,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2、幼兒一起整理場地,(隨音樂)走回教室。

【教學反思】

準備充分;整堂課流程清晰,老師語言、要求簡單明瞭,教師的示範準確,幼兒明白易懂;老師是孩子的玩伴,學習氛圍愉悅;良好的同伴互助,孩子樂在其中;通過體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學習,從而獲得新經驗的提升。但孩子的活動量還是不夠,如果適當增加一些集體活動,量大一些,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上救援玩具的活動中,通過說說、做做等於自己的平日生活經驗聯繫從而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拓展。

2、通過活動啓發幼兒自主愛護玩具、保護環境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場地(山上)事先找好玩具的放置點

2、各類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上山救玩具的願望。

師: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不愛惜玩具,將破玩具亂丟,請小朋友們成立救援小隊,來幫幫玩具!

2、通過情景的設置引導幼兒來想辦法救玩具,並在交流中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

1)、將玩具放在深溝裏請幼兒想辦法將它救出來。

師:你們想什麼辦法來救救掉到溝溝裏的玩具。(啓發幼兒擴散思維,如:用夾子、樹枝等等)

2)、將玩具放在樹枝上,請幼兒想辦法將它救出來。

師:你們想什麼辦法來救救掉到樹上的玩具。(啓發幼兒擴散思維,如:用樓梯、請小動物來幫忙等等)

3)、將玩具壓在大石頭下,請幼兒想辦法將它救出來。

師:你們想什麼辦法來救救壓在大石頭下面的玩具。(啓發幼兒擴散思維,如:請大象來幫忙、大家合作來搬開石頭等等)

4)、將玩具放在柵欄裏面,請幼兒想辦法將它救出來。

師:你們想什麼辦法來救救掉到柵欄裏面的玩具。(啓發幼兒擴散思維,如:用夾子、樹枝等等)

3、同過情感激發幼兒愛護玩具

師:送玩具去玩具醫院,補救破舊的玩具。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日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曆,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認識年曆

活動過程

一、認識日曆 出示日曆,讓幼兒觀看,並向幼兒介紹日曆。

二、介紹日曆 1、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曆?

2、教師介紹

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曆,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

反覆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

三、讓幼兒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2、觀看日曆

提問:一個大格子裏(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

(讓幼兒自己看格 子裏的數字來回答)

提問:爲什麼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師: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3、教師講述故事

四、瞭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師示範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凸出處數起,

凡關節凸處爲月大,凡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陷處爲月小,其中二月爲月平。

2、讓幼兒瞭解月大爲31天,月小爲30天,月平 爲28天(二月),於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訣。

五、瞭解一週有七天 1、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週末)。

2、提問: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 幾月幾日,星期幾?

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曆上找出這一天。

六、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提問:每週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週共有幾天呢?

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曆 表,學會看一週,明確7天爲一週,一週共有7天。

七、老師小結,並鞏固提問: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幾個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幾天?

八、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 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 從過去走到現在,

從昨天走到今天, 從現在走向將來。 時間伯伯, 叔叔阿姨告訴我們, “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們一定愛惜你, 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

附 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定將一年365天分成12個月,由於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定單月爲大月(31天),雙月爲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麼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爲,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 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裏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365天了。後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個皇帝不願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大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於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 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曆使用至今,規 定爲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變了變了"是省編教材小班主題活動"大大小小"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遊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師:你們知道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嗎?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裏,一個杯子裏倒上水,另一個杯子裏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爲什麼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爲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和比較幹、溼木耳的區別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爲動機。)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啓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教師以優美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菊花在杯子裏慢慢"開放"的過程,體驗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由小變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動延伸教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爲,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踊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