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6篇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我會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6篇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1

【教材分析】

幼兒喜歡運動,運動需要在保持身體平衡的狀態下進行,否則就會摔倒。可以說,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種身體動作的前提,也是自我保護最基本的能力。幼兒對自轉小遊戲比較感興趣,在自由、自主活動中喜歡原地轉圈,但在旋轉過程中容易偏離原位。本次活動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物品, 通過“風吹風車轉”、“轉轉樂”、“我會變”等遊戲,帶領幼兒開展原地自轉、聽口令自轉、自轉後過障礙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兩臂側平舉、閉目起踵自轉 5 圈。

2.通過模仿旋轉物體,能較熟練地掌握原地旋轉的動作要領。

3.善於動腦,大膽想象,發展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1.會旋轉的物體圖片若干張(如風車、旋轉木馬、陀螺、車輪、溜溜球等),高低、寬窄不同的平衡木 4 根、易拉罐若干,音樂。

2.玩過“大風吹”等自轉小遊戲。

【活動過程】

1.玩熱身遊戲“定身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發出口令,幼兒在指定範圍內根據教師的口令模仿動作,如鴨子走、青蛙跳、螃蟹行等,教師說“停”時,幼兒立即停止動作,保持靜止。

(2)幼兒熟悉遊戲後,教師不斷變化口令的速度,提高幼兒反映的靈敏性。

2.練習原地旋轉的動作,熟練掌握原地旋轉的動作要領。

(1)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原地自轉:小朋友們看過風車嗎?風一吹,風車就會轉,今天我們就來玩“風吹風車轉”的遊戲。

(2)幼兒兩人一組,進行“轉轉樂”遊戲。

一個幼兒扮演風車,另一幼兒扮演風,當聽到“風”說“風來了” 時,“風車”就兩臂側平舉“風車”閉眼、踮腳自轉 5 圈(自轉圈數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而定)。“風”一邊吹,一邊在旁邊保護。然後,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3)教師、幼兒一起討論並小結動作要領:兩手舉平,擡起腳跟,膝蓋放鬆,小碎步轉圈

(4)教師扮風,幼兒扮風車,聽指揮集體練習 1~2 次,圈數可慢慢增多。

3.玩“我會變”遊戲,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1)講解遊戲玩法和規則:幼兒分別站在場地的大圓內,教師問“誰會變”,幼兒回答“我會變”,教師接着說“變成陀螺”。根據教師手勢或口令,幼兒原地轉相應數量的圈數,然後快速跑到圈外找出陀螺的圖片, 接着跑回來放在指定地點。教師發出指令讓幼兒變成不同的旋轉物體,繼續遊戲。

(2)幼兒熟悉遊戲後,在場地上設置適當的障礙,以增加遊戲的難度。例如讓幼兒轉完圈後通過平衡木、繞障礙等方式去取圖片,還可以跳和爬等。

4.創設“風兒吹來了”的遊戲情境,帶領幼兒進行快樂放鬆活動。

(1)在“風兒吹來了”的遊戲情境中,引導幼兒進行呼吸氣和全身放鬆活動。啓發幼兒想一想,風兒吹過大樹、小花、樹葉時候的樣子,用身體動作來模仿。

(2)收拾器材,離開場地。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2

活動目標

1、感受圖形分解和組合的變化;

2、嘗試運用重疊和拼接等方法進行圖形拼圖;

3、發展想象力,體驗圖形創造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圖形卡片五張、小雞示範卡一張、青蛙示範卡一張、相應拼圖塊若干、魔術盒一個;

2、幼兒操作材料:小雞示範卡一張、青蛙示範卡一張、相應拼圖塊若。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

找圖形。教師用半圓行、長方形、三角行、圓形、正方形等卡片在黑板上拼出房子、卡車圖行。然後引導幼兒觀察後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圖形?它做了房子(卡車)的什麼部分?請幼兒找一找,說一說。如:我發現了三角形,它做了房子的房頂。

2、拼圖形

(1)送禮物。教師以送禮物的方式把小雞的拼圖塊和青蛙拼圖送到每個幼兒手中,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手中拿的是什麼圖形。

(2)神奇的魔術師。教師把裝有小雞和青蛙示範卡的魔術盒拿出來,並告訴幼兒“有個神奇的魔術師,他藏在這個魔術盒裏,他說如果小朋友能說出這些圖形的名字,然後把這些圖形放到這個魔術盒裏面,他就能將這些圖形變出一些可愛的小動物。”教師依次請幼兒們上來說出圖形的名稱,如:我手裏拿的是三角形。並把圖形放到魔術盒中,然後請幼兒猜猜魔術師會把他們變出什麼動物呢?請幼兒自由表達。教師“原來魔術師把他們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雞。”教師從魔術盒中拿出小雞示範卡。

(3)小雞拼圖。教師“魔術師真是太神奇了,他是怎麼樣變出小雞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小雞示範卡,請幼兒觀察並說出小雞由哪些部分組成(頭、眼睛、嘴巴、身體、翅膀),這些部分由什麼圖形變成。教師根據幼兒的表達,依次把小雞的拼圖塊排序在黑板上。

教師“魔術盒是怎麼把這些圖形變成小雞的呢”請個別幼兒上黑板嘗試拼圖,師幼共同評價,總結方法:觀察動物示範卡—觀察拼圖塊——對比、確認示範卡和拼圖之間的關聯(即什麼圖形做什麼,放在什麼位置,誰放在誰的上面。。。。。。)—邊觀察示範卡邊操作,並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

(4)青蛙拼圖。教師“剛纔,小朋友們已經說出了很多圖形的名稱並都把它們放到魔術盒裏了,它已經把一些圖形變成了小雞,那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魔術師除了把這些圖形變成了小雞,還有沒有變出其他的小動物。”教師用同樣的方法出示青蛙卡片,引導幼兒觀察青蛙示範,並進行拼圖,邊示範邊總結拼圖方法。

3、我是小小魔術師

(1)給幼兒發放操作材料,講解操作要求並進行示範。

(2)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活動延伸

(1)觀看動畫光碟《猜猜我會變什麼》鞏固重疊、拼接的方法。

(2)鼓勵幼兒拼出不同形態的小雞和青蛙。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3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杯子幼兒人手一個;遮的布,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現在我是能幹的汽車人,師:今天我要來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我手裏拿的什麼?幼:木耳。

師:木耳長什麼樣?幼:黑色的,卷卷的。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幼:一樣。

師:現在我分別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裏,看看我是怎麼做的?(教師在一個杯子裏倒水)。我來變啦!(放音樂“我會變”做動作),師:你們猜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用布遮住讓幼兒猜),3、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爲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爲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裏面填滿了……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爲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閉上小眼睛,一二三,變!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4、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比較乾溼木耳的區別。

5、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茶葉。

師:寶寶們,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後面的老師坐了那麼久了,有點口渴,我們去泡杯菊花茶,請老師們喝茶好不好?(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爲動機。)6、幼兒觀察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麼樣師:看看沒有泡過的菊花長什麼樣?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7、幼兒動手泡茶,泡好後繼續觀察菊花,有沒有變化?

師:請你放一點菊花在杯子裏,倒點水,我們一起做“汽車人”來讓它變的快一點好不好?放音樂一起做動作。現在我們去看看菊花變成什麼樣子了?(變大了)8、請老師們品嚐茶水。進一步感知驗證。

師:請你把你泡的菊花茶給老師們品嚐吧,品嚐的時候要說:“老師,我請你喝菊花茶”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活動延伸:啓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看幻燈片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4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面具,初步感受面具的豐富多樣和裝飾特徵。

2.嘗試運用繪畫、粘貼等方式製作屬於自己的面具。

3.體驗製作面具以及運用面具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面具欣賞ppt,面具實物若干,背景音樂。

2.幼兒進行過裝飾畫學習,有運用水粉作畫以及運用粘貼材料進行製作活動的經驗。

3.不同造型的面具底板,各種易粘貼輔助材料及半成品材料(如紙環、紙卷等),顏料、水粉筆、油畫棒、勾線筆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幼兒交流對面具的瞭解。你們知道面具嗎?你還見過或玩過哪些面具?

二、觀察欣賞面具範例,感受面具的多樣和特別的裝飾。

1.欣賞面具視頻,引導幼兒感受面具的特別之處。

2.進一步觀察欣賞不同類型的面具圖片和實物面具,引導幼兒從面具的色彩、裝飾特點進行觀察。

3.幼兒戴上面具,體驗變臉後心裏產生的變化。

三、共同探討面具的裝飾方法與製作步驟。

1.引導幼兒觀察範例面具的裝飾方法,探討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教師介紹提供的面具底板材料(平面、立體、半面、自制)和輔助材料。

四、幼兒創作自己的面具,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瞭解工具材料的操作要求,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面具創作。

2.教師觀察幼兒在創作中的`表現,引導幼兒解決遇到的困難;關注幼兒良好操作習慣的養成。

五、幼兒跟隨音樂。體驗戴上自制面具變換角色進行遊戲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5

  【設計意圖】

《我會變》選自山東省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小班下冊主題三中的《變大變小》。根據小班幼兒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通過出示孩子最喜歡的氣球讓孩子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變化,孩子的興趣高、探索慾望極強。在孩子知道了物體有大有小的基礎上,知道了世界上事物的大小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繼而通過玩氣球——變魔術——變小人等一系列遊戲活動,在和孩子一起玩“變大變小”的遊戲中讓孩子瞭解了同一種物體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2.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願望。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氣球、木耳、雨傘、胖大海、扇子,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沒吹的氣球)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裏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裏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裏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雨傘、被子、紙(摺疊)——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麼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想象,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願望。

5.你們相變嗎?當你變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幼兒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6.有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很小的小人,咱們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播放課件)

  【延伸活動】

剛纔咱們想象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變成大巨人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咱們回到活動室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致比較高,較好的實現了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幼兒的聯想,幼兒雖然年齡小,但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此活動引導幼兒聯繫已有的經驗探索求知,想象、表現各種有趣的身體動作,鼓勵幼兒將自己動作一繪畫形式表現出來。不僅鍛鍊了幼兒的繪畫技能,更培養了幼兒愛觀察、有思想、敢創造、會表現的能力。

幼兒園教案《我會變》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2.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願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雨傘、胖大海、扇子、課件等。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沒吹的氣球)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裏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裏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裏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

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摺疊)——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麼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想象,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願望。

5.你們想變嗎?當你變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幼兒發揮想象,自由發表意見。

6.有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很小的小人,咱們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播放課件)

【延伸活動】

剛纔咱們想象變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變成大巨人你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咱們回到活動室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你們的好朋友,好嗎?

反思:

《我會變》該活動目標是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從中體驗想象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願望。

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出示沒吹氣的氣球讓幼兒說一說氣球如何變大,小朋友們都紛紛回答說用嘴巴吹,接着我又提問那怎麼讓氣球變小呢,都懂得說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幼兒們從中體驗到氣球的變化也帶來快樂,他們也懂得了物品能變大變小,接着進行經驗提升,讓他們說一說還有哪些物品會變大或變小,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緊接着出示物品茶葉、被子,讓他們操作探討發現哪些物品可變大可變小。茶葉加入水後變大了。被子怎麼變小,聰明的小朋友們都懂得想辦法說把它疊起來。操作完後讓幼兒們大膽暢想說一說如果自己變大或者變小以後會做什麼事情,表達自己的小願望,從中培養幼兒的大膽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們都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說自己變大變小想做些什麼,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操作基本上大部分幼兒都懂得什麼物品能變大或變小,但提供的物品較少沒有幼兒更充分體驗探索想象,所以課後讓幼兒回家後仔細觀察身邊還有哪些東西是能變大或變小的。孩子的直接經驗較少,出示茶葉還是很多幼兒不懂得是茶葉,經過引導後才懂得這是茶葉。今後多準備生活日常生活用品圖片讓幼兒觀察認識物品從而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