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合6篇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合6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爲入小學作準備。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三、活動過程

1、交流:一分鐘有多長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滴答滴答噹噹噹,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面鍾請小朋友看一看鐘上有什麼?

幼:有數字,還有針師:有幾根針?

幼:3根針師:這3艮針分別有不同的名字,最粗的是時針。最長的,有點粗的教分針。短的叫秒針。秒針從12走一圈就走了一分鐘。那一分鐘有多長,我們請秒針走一圈,我們靜靜的等一等。

2、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師:小朋友一分鐘到了,你覺得一分鐘時間長嗎?

幼1:我覺得一分鐘有點長幼2?:我覺得的一分鐘有點短總結:一分鐘其實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在一分鐘的時間裏你能做些什麼呢?

幼1:我能在一分鐘時間裏我能折5個紙船。

幼2:我能在一分鐘時間裏寫10個字。

師:小朋友你們是個能幹的孩子,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做很多事,那麼,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串珠要請小朋友幫忙穿一下,要請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裏看一看你能穿幾個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老師說停大家就要停下來。你們聽明白了嗎?

(每張桌子上放一珠)幼兒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時間到,請小朋友數一數你穿了幾顆珠子並把它,記操作紙上,記錄在操作紙上。(老師請小朋友,開火車來說一說。)師:小朋友,誰穿的最多?誰穿的最少?

師:爲什麼在同樣的時間裏,有的小朋友穿的多,有的小朋友穿的少?

幼1:有的小朋友,沒有找到串珠的孔。

幼2:有的小朋友一邊做事一邊玩。

幼3:有的小朋友穿的快,有的小朋友穿的慢。

師總結:小朋友講的真好,在同樣的時間裏,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你做事情認真,掌握了串珠的,你就會比別的小朋友穿的多一些。那麼,小朋友你還想再試一次嗎?

幼:想師:還是一分鐘的時間,看一看這次你能穿幾個?能比第一次穿的多一點嗎?(全體幼兒進行操作)師:時間到。請小朋友數一數你穿了幾顆,並把它記錄在操作紙上。(幼兒進行記錄)師:誰來說一說。你這次穿了幾顆?你第一次穿的多還是第二次穿得多?爲什麼?

幼:因爲第二次我找到了找到了方法,加快了速度。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師:對了,只要我們小朋友,在做事情的時候,找到方法,加快速度,你就能比別的小朋友快。

師:剛纔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做了一件事,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用3分鐘的時間完成3件事,你們想挑戰一下自己嗎?

幼:想師:第一件事,你們要穿5顆珠子。

第二件事,要用筷子夾8顆彈珠第三件事,要套8個回形針。(一個一個串連起來)看一看那位小朋友能在3分鐘的時間裏完成所有的事。,在做事情的時候,先想一想你要先做什麼?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開始操作)師:時間到,3件事全部完成的小朋友請舉手。

師:你來說一說,爲什麼你能完成了3件事?

幼:因爲我,速度快,不和別的小朋友講話。

師:你真棒。老師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要向他學習,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師:我們小朋友在一分鐘時間了可以穿5個珠珠,夾8個彈珠、套8個回形針,那大人在一分鐘時間裏可以做什麼事呢?老師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播放PPT)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

●一分鐘人能踢毽子100多個。

●一分鐘人能包30個大餛飩。

師: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爲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四)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五)老師總結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細緻觀察圖畫,藉助圖畫豐富想象力,享受發現的樂趣。

2、學習使用繪本中的語言複述故事,激發閱讀繪本的興趣。

3、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溫情,體驗家的幸福。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閱讀封面

1、欣賞樂曲:《搖籃曲》。

2、談話:每天晚上臨睡前,你和爸爸媽媽會做些什麼?

3、揭題:今天,老師就要給你們講一個小熊睡覺前的故事。

二、讀封面和扉頁

1、出示封面,提問:誰來讀讀書名?認讀、理解“吻”,齊讀書名。

2、除了書名,你還看見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爸爸在吻小熊,可我們的書名卻是《給爸爸的吻》,你來猜猜:小熊會不會也吻爸爸呢?

3、要記住這個封面呀,看看它在繪本里的什麼地方又出現了。下面我們再看看扉頁告訴我們什麼了?

4、從扉頁,你又猜出了什麼呢?(小熊要睡覺了,爸爸在給他換睡衣)小熊有什麼表現?(乖乖的)平時爸爸媽媽讓你睡覺,你又是怎麼做的呢?(……)小熊真會乖乖地去睡覺嗎?讓我們一起打開書本來看一看吧!

(三)師生共讀故事,想象體會故事

圖1:指導看圖——老師有感情地講故事。

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想的呢?(原來小熊和我一樣,也會耍賴啊!)

圖2、圖3:老師繼續讀故事。

圖4、圖5:小熊爲什麼不願意吻爸爸呢?他是怎麼說的啊?

圖6、圖7(長頸鹿):你發現了什麼?(與孩子們進行角色對話)想一想,什麼時候你也會像熊寶寶那樣對爸爸媽媽說“纔不要呢!”

圖8、圖9(考拉):

圖10、圖11(鱷魚):

圖12、圖13(蝙蝠):根據圖畫設問,與孩子進行角色對話

圖14、圖15(老虎):

圖16、圖17(小猴):

圖18、圖19(老鼠):

圖20、圖21:熊寶寶要爲爸爸做一件什麼事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熊寶寶到底做了些什麼呢?老師要賣一個小關子。老師爲每一個小朋友都準備了這本《給爸爸的吻》,請你們回家之後,跟你們的爸爸一起分享這個好聽的故事,好嗎?

四、拓展延伸

討論交流:

1、介紹爸爸的本領。提問: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領?你覺得爸爸什麼時候本領最大?

2、說說愛爸爸的理由:你愛爸爸嗎?爲什麼?

3、想想看,今天回家以後,你能爲爸爸做點什麼?讓你的爸爸露出笑臉?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自主題活動“房子大觀園”開展以來,孩子們從身邊的房子、小動物的房子、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外國的房子等不斷地瞭解頗具特色的各種房子。在追溯到房子的發展史時,他們提出了“最早人們居住的房子是怎樣的呢?”在欣賞了最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草棚以後,我們就引入了至今還保留着原始文化氣息的印第安人的房子,讓孩子們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方式,瞭解原始棚屋的建造材料和造型特點。在多通道的活動中,得到多元文化的薰陶,並滿足孩子們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氣息,感知印第安人棚屋的造型和裝飾特點。

2、能大膽想象,嘗試在棚屋和臉上進行裝飾,體驗造型活動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啓發幼兒回憶典型的民居建築。

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並鼓勵幼兒用語言簡單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民居建築。

提問:你知道現在人們居住的房子有哪些?它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小結:原來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居住的房子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生活得非常舒適快樂。

二、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印第安人和他們居住的小屋。感受原始的美。

1、看一段印第安人的影像資料,提問:你瞭解印第安人嗎?他們長得什麼樣子?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欣賞印第安人居住的棚屋:欣賞印第安人房屋的外形特點(木柱框架,圓錐形的);觀察印第安人棚屋所用的材料(樹枝、灌木、樹皮、獸皮和草,)感受棚屋自然原始的特點;欣賞棚屋上具有一定印加文化特點的裝飾圖案,(下層圖案以弓箭標槍等武器爲主,中間畫上動物圖案,上層用鮮豔的圖案裝飾,起到裝飾和保護的作用)感受圖案簡單自然的美。

教師小結:印第安人把美好的願望畫在棚屋上。他們喜歡自然,熱愛生活。到現在印第安人還在這些自然原始的棚屋裏,過着快樂無比的生活。

三、鼓勵幼兒在棚屋上用彩筆大膽的進行裝飾。

教師:讓我們來做印第安人,一起打扮我們的小屋吧!

四、 幼兒戴上酋長帽進行簡單的臉部化裝後,圍着棚屋跳土著舞。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欣賞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的興趣,初步瞭解敘事詩。

2、通過多媒體教學,理解詩歌內容,體驗詩歌情感。

3、在感知作品的基礎上,初步體驗詩歌中綠色、灰色所代表的意義。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製作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課件。

2、大灰狼頭飾,一隻小鳥及鳥籠。

3、幼兒操作圖片若干,綠色的、灰色的牌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利用課件,讓幼兒感受課件中景色的美,激發幼兒傾聽詩歌的願望。

(1)讓幼兒欣賞課件背景,並說說看了後心裏有什麼感覺。

背景中有"綠色的森林、綠色的草地、和綠色的小溪",處處都是綠色的美,讓幼兒如身臨其境一般,充分感受綠色的美,併爲下面感受詩的意境做鋪墊。引導幼兒用最美的語言描述背景。

(2)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多向思考。

"就在這綠色的森林裏,綠色的草地上,發生了一個故事,有隻灰色的狐狸,躲進草叢,等候着小兔經過這裏。"

讓幼兒在幫小兔想辦法的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

(3)設置疑問,激發幼兒聽詩歌的慾望。

2、引導幼兒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第一遍詩歌。幼兒討論:小兔躲過灰色的狐狸了嗎?你怎麼知道的?

(2)欣賞第二遍詩歌。邊提問邊操作課件。

3、分段欣賞詩歌,理解詩歌情節,初步體驗情感。(定格背景)

師:"詩歌的名字叫什麼?詩歌裏都說了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再來仔細地看一看。"

(1)欣賞第一節,體驗詩歌第一節的情感:

問:"小朋友,你覺得這兒的環境怎麼樣,有哪些是綠色的?"

(2)欣賞第二節,讓幼兒感受狐狸的狡猾,小鳥的善良。問:

a:"綠色的草地上誰來了,它爲什麼要躲進草叢呢?"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遇到了危險,你會躲嗎?(扮演大灰狼的老師出現,師生一起表演躲。)

b:"小兔知道嗎?有誰知道?綠色的小鳥是怎麼做的?"

(3)欣賞第三節、四節,讓幼兒體驗小兔的機智、聰明,狐狸的失望。問:

a:"小兔知道後,它是怎麼做的?"

b:"它爲什麼頂着芭蕉葉呢?它是怎麼走的?有誰會輕手輕腳的走?"

c:"灰色的狐狸爲什麼要嘆息?它只看見了什麼?有誰會做嘆息的樣子"

3、整體欣賞詩歌一遍,加深理解,進一步體驗情感。

師:"現在我們把詩歌再欣賞一次,如果你喜歡,可以輕輕地跟着說。"

4、師幼共同朗誦詩歌,並嘗試利用動作、表情、語氣表現小動物的角色特徵。

5、遷移經驗,玩遊戲。

(1)討論:小兔安全地經過了草地,它想謝謝大家幫助了它,那是誰幫助了它呢?(綠色的小鳥,綠色的棕櫚葉、森林、小溪、草地)

問:"這麼多的綠色幫助了小兔,你喜歡綠色嗎?"

師:生活中人們都非常喜歡綠色,常常把美好的事情用綠色來表示,把不美好的事情用灰色來表示。

(2)玩遊戲:看畫面貼牌子.

師:"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老師這兒有一些小圖畫(畫面內容1.小朋友澆花;2.落淚的小鳥站在被亂砍的樹樁上;3.小朋友爬樹;4.把垃圾扔進垃圾桶;5.工廠的煙囪冒着濃煙;6.小朋友們在植樹;7.河面上浮着很多垃圾……)"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一下,哪些畫的內容是美好的,可以用綠色表示,哪些畫的內容是不美好的,可以用灰色表示。

6、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綠色的和灰色的》這篇課文是一首童話詩,也是一首敘事詩,兒童詩。課文語言比較淺顯,但跳躍靈動,字裏行間隱含着動人的畫面,有景有境,有聲有色,而且情節扣人心絃。故事在一個奇妙的的綠色背景下隨着一個個小動物的出場層層展開:在翠鳥的.提醒下,小白兔們頂着綠色的棕櫚,躲過了藏在綠葉叢中的狐狸的暗算,順利脫險的故事。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做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這樣故事情節和故事中的人物會在學生頭腦中逐漸鮮活、清晰下來。再通過朗讀與表演,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結合新課標,我們集體備課時主要注重兩點:1、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這節課中在故事講完“我交流我快樂”,還有“快樂小筆頭”中對文中的一種小動物說一兩句話。這兩個環節都達到了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想法並願意與小夥伴進行交流的目的。2、這節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挖掘文中培養孩子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訓練。我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激發孩子們想說的慾望,訓練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時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們的想象也爲後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礎。我們知道表演除了靠文本和插圖,還需要藉助想象。讓孩子們從動作、表情揣摩人物內心,再從內心揣摩他們的動作、表情等。並且對孩子們理解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幫助。這節課中我覺得我對學生的發言表示肯定、鼓勵,對孩子奇思妙想表示寬容、讚揚,都讓孩子久被束縛的童心得以飛揚。“情動而辭發”,孩子的思維被激活,話匣子被打開了。也從另一個層面實現了尊重孩子們個性閱讀的目的。

我還在學生表演時適時播放優美的音樂,不僅烘托氣氛,渲染了情境,而且音樂中蘊涵的靈動的語言,縹緲的形象和廣遠的意境,也喚起了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了課文情境與翠鳥一起着急、與小白兔一起動腦筋想主意,與計劃未得逞的狐狸一起失望、嘆氣,又與巧妙逃脫了的小白兔一起歡慶勝利。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1、在有些細節上我處理的有些操之過急,比如應該讓孩子們細細地、美美的讀第一、三小節,以實現以讀激情、以讀悟美、以讀啓智、以讀育人的目的。2、對孩子們還是不敢放手,沒能完全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新型師生關係。3.由於孩子們面對這麼多老師有些緊張,說話聲音太小,所以老師重複了學生的答案,導致教師的話顯得略多一些。4.這是一首童話詩,這節課我注重了對童話情節的探究,注重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對詩語言美的薰陶,沒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詩的韻律美、節奏美,今後在童話詩的教學方面我有了努力的方向。5.如果能夠再深挖一些,或許課文講的會更有深度,但這是我的一個疑惑:到底要不要再去挖?其實在我教學設計的時候想到過這一點:我們知道綠色代表正義的、光明的、高尚的,灰色代表醜陋的、狡猾的、陰險的。但是我們在集體備課時琢磨着這些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太有難度,他們理解不了。所以這節課就沒有再往深裏挖,我們怕深了孩子們出不來。反而失去了學習童話的興趣,從而不喜歡閱讀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一次反思就是一次提高,我會潛心學習,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讓我的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小百科:綠色(green)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是一種比剛長的嫩草的顏色深些的顏色或呈豔綠,也是在光譜中介於黃與青之間的那種顏色。綠色是電磁波的可見光部分中的中頻部分,頻率520~610THz(對應空氣中波長爲577~492nm)。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徵友啓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徵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活動準備:

1、兩個“徵友啓事”的範例

2、錄有故事內容及“徵友啓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徵友啓事”一段故事內容的磁帶。

3、與幼兒人數相符的《快樂閱讀》圖書。

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朋友”

1、教師和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的遊戲。

2、提問:剛纔我們玩的是什麼遊戲?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歡交朋友,爲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互相幫助等詞語)

可是有一隻小牛犢一個朋友也沒有,它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孤單、寂寞、悶悶不樂等,豐富幼兒詞彙)

二、比較兩個徵友啓事的不同

(一)理解第一個徵友啓事

1、教師出示第一個徵友啓事,請幼兒自由閱讀。

2、請幼兒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即不認識的字,教師幫助幼兒認讀。

3、教師和幼兒共同閱讀。提問:徵友啓事中的“徵友”是什麼意思?小牛犢想要找什麼樣的朋友?

4、聽錄音(徵友啓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徵友啓事)提問:第一張徵友啓事貼出後,都有誰來了?爲什麼他們興奮的走來又失望的離開?

(二)、理解第二張徵友啓事教師出示第二張徵友啓事,請幼兒閱讀。提問:兩張徵友啓事有什麼不同?這回能找到朋友嗎?爲什麼?

 三、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請幼兒將《快樂閱讀》書翻到“徵友啓事”這一故事並跟隨錄音機輕聲閱讀。

2、教師巡迴指導

3、幫助個別幼兒指讀。

提問:第幾張徵友啓事幫助小牛犢找到朋友?都有誰願意做它的朋友?誰能陪它做什麼?

4、討論:通過這兩次徵友,小牛犢懂得了一個道理,相信小朋友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什麼呢?你們來說說?

5、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在和朋友交往時應該多看到他的優點,這樣我們就會有很多朋友。

四、遊戲“徵友”

1、請幼兒互相討論、交流:你想找什麼樣的朋友呢?

2、請幼兒說說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

3、鼓勵幼兒現場徵友,把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說給其他人聽,然後把自己找到的朋友請到前面來。

4、幼兒和找到的朋友共同玩“找朋友”的遊戲。還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初步感受京劇《戲說臉譜》。

2、通過京劇臉譜熟悉歌詞內容,知道可以用合適的力度與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3、初步瞭解國粹之一--京劇,並逐步喜愛京劇藝術。

二、活動準備

1、欣賞過京劇表演片段,熟悉《戲說臉譜》的旋律。

2、自制的京劇臉譜面具人手1面。(臉譜面具與幼兒用書中的臉譜圖相同)

3、教學掛圖或幼兒用書:《戲說臉譜》。

4、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歌詞內容。

師:有一個好聽的古代故事,說的是幾個英雄的事兒。現在一起來邊看圖邊聽我說一說。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或幼兒用書,帶領幼兒認識不同臉譜代表的人物,並簡單介紹這些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特徵。

師:現在你們知道圖上的認識誰了嗎?(幼兒自由討論)師:藍臉的竇爾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馬;紅臉的關公在戰場上殺敵人,英勇無比;花臉的孫猴很神氣;白臉的曹操很精明;黑臉的張飛脾氣很暴躁,發脾氣時喳喳亂叫,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教師用兒歌的韻律將歌詞內容朗誦給幼兒聽,朗誦時要注意表情、聲調及動作。

師: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這幾個人。聽一聽兒歌裏是怎麼說的。

2、教師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師:兒歌裏說了什麼?你聽懂了嗎?你會說哪一句?試着和老師說一說。

教師運用動作和表情的暗示幫助幼兒進行進一步記憶歌詞。

師:這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試着念兒歌。當你們有困難的時候,可以注意看老師的動作和表情。

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加深對歌詞的印象。

3、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戲說臉譜》

教師示範表演唱,請幼兒欣賞。

引導幼兒感受剛纔的演唱與平時的演唱有什麼不一樣。

師:你們覺得這首歌與我們平時唱的歌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這首歌唱起來很有,最後一句"啊……"拖得很長,且聲音有高有低不一樣。

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戲說臉譜》,重點學習最後一句"啊……"的唱法。

師:最後一句"啊……"怎麼唱?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用合適的力度演唱每個樂句,並分角色演唱。

師:你們覺得"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這句應該怎麼唱?(最輕)"紅臉的關公戰長沙"呢?(稍用力)"花臉的孫猴"呢?(用力)"白臉的曹操"呢?(用力)"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呢?(最響亮)好!每一句的唱法都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力度完整地演唱歌曲。

5、幼兒扮演京劇演員演唱歌曲,教師扮演觀衆在每個句末叫"好"。

師:小朋友扮演京劇演員演唱,我扮演觀衆。你們聽一聽在每一句的結束我會說什麼。

引導幼兒通過討論發現:叫好的聲音要短而快,最後一個"好"可長一些。

6、教師請幼兒戴上臉譜面具,邊演唱邊表演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