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六篇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六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橢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線條添畫,表現小雞的基本外形特徵。

2、願意親近小動物,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橢圓形紙片、示範畫,固體膠、PPT課間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雞的基本特徵

T:今天我們這裏來了2個動物朋友,他們是誰呀?(小雞)這2只小雞真可愛,說說看,他們長的什麼樣子?

(黃色的絨毛、尖尖的小嘴、小小的眼睛、兩條細細的腿)

  二、小雞出殼

1、(多媒體演示)T:雞媽媽在草地上生了兩個蛋,它們是什麼樣的?(平平地躺着、豎起來站着)雞媽媽開始孵小雞寶寶了。過了幾天,雞蛋裏發出了“篤篤”的聲音,小雞要出殼了。

T: “啪”小雞在這兒用力啄了一下,雞蛋碎了,小雞伸出了尖尖的嘴巴“媽媽-媽媽-”

T:然後他睜開了小小的眼睛,找一找,“媽媽在那裏呢”“我要伸出小腳去找媽媽”。

T:哎呀,小腳怎麼伸不出來呢?用力伸用力伸,好了出來了(幼兒感知小雞出殼的過程)

2、遊戲“小雞出殼”

師生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情景(伸出嘴巴——睜開眼睛——伸伸腿)嘰――,、嘰――頭兒擡起,嘰――,看看天空,嘰――,頭兒低下,嘰――,捉捉小蟲,嘰――,找個朋友,嘰――,換個朋友,嘰――,這邊找找,嘰――,那邊找找,嘰――。

T:小雞吃飽了,我們去休息一下。(幼兒回到自己的座位)

3、演示第二隻小雞出殼,區分眼睛的區別

  三、操作示範

1、T:雞媽媽在草地上生了一個蛋,平平地躺在草地上。(出示背景圖)貼:雞蛋寶寶塗上膠水以後慢慢的滾出草叢了。“篤――”在蛋的一邊啄了一個洞。

嘴:慢慢的伸出了尖尖的小嘴,張開嘴巴喊“媽媽媽媽”

眼睛:睜開小小的眼睛,看見了媽媽腳:用力用力,伸出細細的小腳,終於可以站在草地上了。

T:又生了一個雞蛋―――(示範站着的雞蛋,要求粘貼時分開一點)

2、師出示範例畫,幼兒感知欣賞完整畫面(提出添畫的要求)

  四、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

2、請本領大的小朋友多請幾隻小雞。

  五、講評、展示

師及時發現有創意的作品給以肯定與分享。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合理選擇材料,樂意爲瓶子裝飾。

(2)充分感受瓶子帶來的樂趣,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操作,能大方的與同伴和老師交流。

活動準備:

裝飾好的瓶子若干,幼兒人手一個瓶子,膠袋、圖片、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參觀瓶子展覽區,激發幼兒的興趣:出示裝飾好的瓶子,小朋友們好!你們看看這個娃娃是用什麼製作的?瓶子娃娃還爲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朋友,我們一起到展覽區去看看吧!

提問: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漂亮嗎?(引導幼兒說出:穿着漂亮的衣服、裙子、戴帽子等)

(二)組織幼兒討論:

討論內容:最喜歡什麼瓶子,平時爸爸、媽媽是怎麼打扮你的,請小朋友想想,你想把瓶子娃娃打扮成什麼樣子?

討論方式:

1、集體交流。

2、個別交流。

(三)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裝飾瓶子。

(四)活動結束

1、請幼兒把做完的作品,展示在展覽臺上。

2、教師組織幼兒參觀,引導幼兒相互欣賞,相互並給自己的瓶子娃娃字。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名稱:漂亮媽媽

活動目標:

以畫像的方式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徵。

活動準備:

我愛媽媽——教師出示自己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的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看着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裏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的,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引導幼兒對着媽媽的照片個別或集體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媽媽的畫——

——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頭像,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她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裏她是最漂亮的媽媽,我爲他畫了一張漂亮的畫像,你們看看像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對照,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局部特徵進行大致的比較。

我爲媽媽畫像——小朋友和老師一樣,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來爲媽媽畫張像,畫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兒互相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髮型和是否戴眼鏡等處進行粗略比較。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表現夏天的基本特徵。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選用顏色,表現夏天的特徵。

準備:幼兒觀察瞭解夏天的特徵、彩筆等

過程:

1、 幼兒討論:

(1)你們看到的夏天是什麼樣子的?

(2)人們在夏天裏做些什麼?

(3)怎樣才能涼快些?

(4)用什麼顏色可以表現夏天的炎熱?

(5)什麼顏色看上去涼爽些?

2、小組合作畫。

學會商量,分配各自畫的內容及佈局、顏色等。

3、交流分享,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談談夏天的風景、對夏天的感受。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設計――:走進夏天-捉蜻蜓

目標:

1、觀察、瞭解蜻蜓的主要特徵、習性。

2、激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蜻蜓。

準備:蜻蜓的範例

過程:

1、結合日常經驗討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蜻蜓多。

2、雷雨前後到花園裏去找蜻蜓。

3、觀察蜻蜓的特徵,思考:爲什麼蜻蜓飛的低要下雨。

4、製作蜻蜓:

(1)用棉籤棒做蜻蜓身體

(2)紙做翅膀,貼在身體上

5、把自制的蜻蜓系在繩子上,自主玩耍。

6、活動延伸:製作蜻蜓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夏天-切西瓜 (泥工)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夏天-切西瓜 (泥工)

目標:

1、在觀察西瓜特徵的基礎上,瞭解西瓜的用途。

2、嘗試用彩泥製作西瓜。

準備:西瓜、彩泥等

過程:

1、幼兒觀察並談談西瓜的裏外特徵。

2、幼兒吃吃西瓜,嚐嚐西瓜的味道。

3、談論吃西瓜的好處:能幫助我們防暑解渴。

4、製作西瓜:

用紅色彩泥做瓜瓤,綠色彩泥做瓜皮,用小刀或線玩切西瓜的遊戲。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手捏、盤刻和粘貼等方法表現黑貓警長威武的形象特徵。

2、嘗試細節的裝飾,創造性地表現動態特徵。

3、大膽想象與創作,並能用流暢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

2、《黑貓警長》音樂、動畫片。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幼兒跟隨音樂模仿黑貓警長做各種動作。

黑貓警長是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音樂活動的導入,激起幼兒的表現慾望。

二、觀看《黑貓警長》片段,定格黑貓形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l、教師: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黑貓警長?

2、幼兒從整體形象和外形特徵進行觀察、描述。

通過動畫再現,再次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爲下一步的創作積累視覺表象。

三、引導幼兒討論並交流黑貓警長基本形態的創作方法。

1、師:我們可以怎樣來創作黑貓警長?

2、幼兒討論並交流。

3、教師示範黑貓警長臉部細節的做法。

四、教師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1、老師:小朋友,你們想用陶泥製作一個什麼樣的黑貓警長?

2、指導不同水平的幼兒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創作出不同的動態特徵,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善構思。

五、作品評價,鼓勵幼兒說說自己製作的黑貓警長。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 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活動中教師扮演的黑貓隊長,不僅從角色中能符合活動的情景,同時黑貓隊長的角色位置能夠較好的控制整個活動。幼兒扮演的白貓警士同樣讓每一個幼兒欣喜若狂,因爲他們喜歡這個動畫片,喜歡動畫片中的黑貓警長和白貓警士們,活動中的幾個環節處理較好。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目的:

1、通過冷暖兩種色調對比,學習用冷色來表現夏天的夜晚,從色彩入手,培養孩子繪畫的表現力。

2、嘗試用噴刷做畫的遊戲方法繪出美麗的夜色,感受色彩的變化美,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準備:

1、做畫工具牙刷,廢塑料筐殘片剪成的噴刷用具每人一個,三色水粉(藍、綠、青)、剪紙若干份,顏色卡幼兒人手一份,教師示範用紙、錄音機、磁帶各一。

2、課前讓幼兒認識剪影並觀察美麗的夏夜。

過程:

1、引出課題:放音樂《夏夜》將幼兒帶到夜暮降臨、萬物寂靜的特定環境中,提問:

①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麼?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什麼時候?(如小蟋蟀叫、月亮、星星出來了等、晚上)

②夏天的夜晚是什麼樣的?(從周圍的環境和色彩兩個方面引導),(如月亮出來了、藍藍的、靜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進入了夢鄉、花睡了、寶寶睡着了、小星星也睡着了等等)。

2、同時出現冷暖色調的顏色卡,讓幼兒選擇適合做夜色的顏色,然後按冷暖分開,對比與思考,加深對冷暖色彩的理解和認識。

紅色背景,顏色鮮豔、熱烈、使人興奮、激動、高興。

黃色背景,暖和,明亮,鮮豔奪目。

綠色背景,安靜、使人的眼睛舒服、富有夢境。

藍青色背景,冷、寧靜、安靜。

3、我們來畫一幅美麗的夜色,教師不完整示範,只講清噴刷做畫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並且讓1-2名幼兒試試:

4、繪畫遊戲,教師給幼兒提供一些冷色,要求幼兒噴刷美麗的夜色。

①啓發幼兒考慮好畫面的整體佈局,注意物體之間的前後關係。

②在幼兒做畫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並提醒幼兒做畫時的衛生習慣。

5、感受:欣賞作品,讓幼兒體驗美麗的夏夜,(夜深了,寶寶已睡得很香了,小朋友們互相看看,看誰的寶寶睡的最香,輕輕走出活動室)

活動評析:

1、從構思上,突出表現兩點,審美性和遊戲性

在這節課上,採用我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如夏日的荷花、酐然入睡的嬰兒,手拿搖扇在躺椅上乘涼的的老爺爺和趴在地上打瞌睡的小貓兒,樹上一對相依相偎的小鳥、夜色中的樓房建築、以及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和月亮,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夜色剪影圖,給幼兒以充分的視覺享受。另外,在幼兒噴刷做畫過程中,伴隨一曲《漁舟唱晚》,古箏聲聲,情色融融。在這裏,教師給幼兒創造了一個美的空間,把幼兒帶到了美的意境中,這樣,情景交融,融情於景,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在噴畫中,採用遊戲的形式,幼兒手拿牙刷,在噴刷用具上做“下小雨了”的遊戲,一邊噴刷,嘴裏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孩子們或站着,或坐着,不拘形式,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沉醉在藝術酒吧中,似工匠,又象是藝術家,興趣非常的濃厚,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2、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① 不完整示範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進行完整的示範,只講明噴刷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對教學中的精彩部分--“噴刷的效果”採用設埋伏的方法,給孩子留有想像的空間,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剪影藝術的美,當一幅幅美麗的夏夜圖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一聲聲的驚歎聲,把整個教學推向了高潮。

② 在冷暖色彩的對比思考中,教師則從幼兒身邊的東西,如對暖色調的理解,教師從你看到紅色想到了什麼來啓發引導幼兒,如太陽,紅綢子、小紅花等等,然後從太陽和太陽光帶給人的感覺,如紅綢子表現的是節日的熱鬧場面,給人的感覺很熱烈,使人興奮和激動,太陽光則很亮、很刺眼,來加深對暖色的理解。綠、藍、青色則是草地、大海、冰雪、夜空、湖泊的顏色,從它們帶給人的感覺來啓發引導幼兒,加深對冷色的認識。

③ 在課後不進行作品評析,讓幼兒自由欣賞作品,去感受和體驗美麗的夏夜。幼兒三個一羣,五個一簇,象是在欣賞藝術作品,又象是在觀賞美景,有身臨其境之美。

④ 在爲幼兒選擇操作材料時,教師沒有根據個人的情趣和愛好去限制孩子的想法,而是給幼兒多種剪紙材料,讓他們自由佈局,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樣,有利於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和創作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