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彙編六篇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美術教案彙編六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1.感受作品絢麗的色彩,簡潔流暢的線條以及美麗多姿的花朵構成的整體美,提高幼兒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

2.初步瞭解大畫家凡高.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大自然,喜歡去大自然中春遊,秋遊,還喜歡把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等都畫出來.你們知道嗎?在100多年前,荷蘭有一位大畫家叫凡高,他特別熱愛大自然,愛畫自然景物,他畫的向日葵漂亮極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提問:

(1)畫面上有什麼?有多少朵向日葵?是什麼樣子?

(2)這幅畫上什麼顏色多?(黃色)

(3)背景是什麼顏色?(淡綠色)

(4)花是什麼顏色?(金黃色 橘紅色)

(5)花瓶是什麼顏色?(黃色 咖啡色)

(6)這些色彩放在一起給你什麼感覺?

(7)看到這些美麗的向日葵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向日葵的顏色是太陽的顏色, 有了太陽,世界才這麼鮮豔,這麼美麗.向日葵還是愛的象徵,凡高是一個很愛別人,很愛生活的人.他有時將自己比擬成向日葵.

3.向幼兒介紹畫家生平.4.學畫向日葵.

教師提醒幼兒用相近色疊加或混合色來畫向日葵,並大膽勾畫出向日葵的各種姿態.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適用班級:幼兒園中班

活動目標

1、欣賞表現魚的各種形式,感知了解點畫特有的風格,提高幼兒的感受力。

2、觀看幼兒示範,傾聽教師講解,學習在指定範圍內畫彩色的點,表現美麗的大魚。

3、學會認真、耐心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棉籤若干,顏料盤每組2-3盤。

2、水墨畫、油畫棒、水彩等形式表現的各種形態的魚。

3、在白紙上畫一條魚的線條。

活動過程:

一、聽謎面、猜謎語、引出主題。

教師:有頭沒有頸,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飛,沒腳倒能行。這是一種生活在水裏的動物,請你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二、教師出示範例——魚。

教師:圖上有什麼?你知道它是用什麼筆、什麼顏料畫的嗎?

向幼兒簡單介紹繪畫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藝術風格。

三、欣賞幼兒用書,瞭解棉籤畫的特點。

教師:看圖說說,圖上有什麼?魚身上有什麼?魚鱗是怎樣的?你知道魚身上的魚鱗是用什麼表現的?

出示黑板上白色線條魚以及棉籤和顏料,請個別幼兒分別上來示範在大魚身上畫點點,表現彩色的魚鱗。

四、介紹操作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鮮豔的顏色。

在指定的範圍內自主地進行點畫活動。

點畫要均勻,畫面要用棉籤點滿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間。

五、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予個別指導。

六、展示幼兒作品,說說:你最喜歡的大魚。

七、帶領幼兒開展音樂遊戲:網小魚。

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在池塘裏游來游去。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印章,初步瞭解印章的特點。

2、嘗試用各種印章爲娃娃家印製牆紙,感受圖案的精美和有趣。

3、能用簡單的語言解決使用材料和共享空間上的問題,體驗和諧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物印章、蔬菜印章、水果印章、形狀印章等,每組多個。

2、用長條形的鉛畫紙佈置成娃娃家的牆面(位置高低要便於幼兒操作)。

3、每組提供同一色系中的三種顏色,分別放入三個小盤中。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印章,初步瞭解印章的特點。

(1)教師:看看今天教師帶來了什麼?

(2)教師:印章上有什麼?用小手摸摸印章上的圖案,有什麼感覺?

(3)教師:印章爲什麼能印出好看的圖案?猜猜印章是怎麼做出來的?

2、探索牆紙的印製方法。

(1)教師:娃娃家新貼的牆紙白白的、光光的,不好看,怎樣才能在牆紙上印滿好看的圖案?

(2)教師:我們今天要用印章印畫,怎麼印?

3、要點提示:

1)每組提供的印章是同一類型的,只是大小或粗細不同,這樣保證印製的畫面相對統一。

2)每個幼兒可以到不同的小組印製, 所以每組最好留有空位,以便幼兒操作。

3、嘗試分小組創作牆紙。

教師:想想怎樣把牆紙印滿、印清楚。

4、作品評價。

教師:牆紙上都印了什麼?印畫時出現了什麼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可以用同種顏色印製不同圖案,也可以用不同顏色印製同種圖案。如果數學中學過間隔(圖形間隔或色彩間隔),還可以讓幼兒嘗試運用間隔的方法來印製花邊,用花邊組成牆紙。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

☆區角活動:將各種印章放人區角,讓幼兒繼續練習印製各種圖案。

☆家園共育:收集一些特殊的印章供幼兒欣賞。

活動評析:

印章和色彩的相對統一,可以增加畫面的美感。幼兒可多次練習,他們可以嘗試不同類型的印章以及不同的色彩,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在操作時可以到不同的小組進行創作活動,增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幼兒教師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需要使用大量直觀形象的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教學內容。因爲幼兒的認知活動是通過感知覺共同完成的 ,直觀的教具讓孩子看得見摸得着,直觀形象的教具,加強了幼兒的視覺記憶,感知覺記憶等。所以,好用、安全的教具教學材料真的很重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欣賞的過程中,發現葉子的裝飾作用,激發創作慾望。

2.能夠思考自己的作品需要哪些形狀的葉子,並找到它們。

3.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有關葉畫的幻燈片。

2.塑料袋(人手一份)。

3.膠水、雙面膠、透明膠、彩色紙、剪刀、蠟筆、顏料、畫筆。

  【活動過程】

1.以幻燈片導入課題: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欣賞一些好看的畫,看看誰能發現這些畫是用什麼做的。

2.談話:你想做一幅什麼樣的葉畫呢?需要哪些形狀的葉子?還需要哪些工具呢?啓發幼兒進行想像,並計劃自己的工作。

3.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自己需要的葉子,教幼兒將葉子撿到自己的塑料袋中(注意環保教育,只撿地上的葉子,不要摘樹上的葉子。)

4.在空地上分組進行創作活動,老師注意個別輔導。(此環節可請家長協助,也可以以親子活動的方式進行。)

5.展示幼兒完成的作品,讓幼兒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設計評析】

1.從欣賞人手,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在欣賞幻燈片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發現這些畫的特點。用葉子拼出來的鳥、蝴蝶等豐富多彩的造型很容易激發幼兒動手嘗試的慾望。

2.引導幼兒學習計劃自己的工作,培養幼兒嚴謹有序的習慣。引導幼兒思考自己要完成一幅怎樣的作品,需要那些材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教育方式更有助於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因爲它不再是提供現成的材料,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動腦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產生一個比較明確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而不再是老師要求做什麼,怎麼做。

3.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讓孩子們脫離單一的教與雪。在戶外,孩子們在檢樹葉的過程中,頁會萌發出許多新的想法來。他們對撿到的葉子會有不同的聯想:有的像釣魚鉤,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芭蕉扇等等。只要教師善於引導,孩子們就能完成富有個性的作品。

4.將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在教師的牆面上,孩子們在得到他人的坑定和認可的同時,頁學習如何正確地評價他人的作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內容:

有 趣 的 蝌 蚪 人

目標:

1、體驗用原色或間色表現蝌蚪人的樂趣。

2、大膽嘗試使用棉棒、刷子等工具,知道用完後放在指定的'地方。

準備:

物質準備:範例《有趣的蝌蚪人》(幼兒繪製)、圖片《蝌蚪人》、故事《有趣的蝌蚪人》、刷子、棉棒、棉籤、調好的顏料(紅黃藍或綠桔紫)、三夾板、繪畫色紙、板紙(貼在牀板上)、抹布。

經驗準備:幼兒對人體結構有初步的瞭解、欣賞過作品《蝌蚪人》。

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師:(表現開心狀)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和它打招呼吧!出示蝌蚪圖片,與幼兒互問好。

教師講述故事,邊講述故事邊依次出示圖片和範例。

二、與幼兒共同觀察範例,瞭解表現的步驟。

師:你喜歡這些蝌蚪人嗎?它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幼兒回答)在故事裏,“蝌蚪人”是怎麼變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瞭解故事內容,並從故事中瞭解表現蝌蚪人的步驟,教師激發幼兒已有的繪畫經驗(如圓、人體的基本結構等。)

師:這些蝌蚪人在一起是怎樣跳舞的?幼兒用動作模仿蝌蚪人的各種動態。

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蝌蚪人的手和腳動一動,換不同的位置就做出不同的動作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有趣的蝌蚪人?我們可以用什麼材料變一變呢?

教師與幼兒認識材料:棉棒木版畫、刷子牆板畫、棉籤彩紙畫。

交代要求:

(1)、變出的蝌蚪人要大,畫好後幫助他找朋友,要找穿不同顏色衣服的朋友。也可以說一說自己找的是什麼顏色的蝌蚪人。

(2)、用過的棉棒、刷子等放在盒子旁邊,不要把顏料弄髒。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不同動態的蝌蚪人;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大膽表現蝌蚪人;提醒幼兒遵守操作常規。

四、展示幼兒作品,集體評價,結束活動。

1、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相欣賞,請幼兒模仿畫中的動作。

2、教師針對使用操作材料和運用色彩方面進行評價。

附:故事《有趣的蝌蚪人》

有一隻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每天在小河裏游來游去。它很想到岸上去玩。有一位小仙女,用魔法棒一指,小蝌蚪尾巴沒有了,變成了長長的身體,接着又長出了兩隻小膀子,最後,長出了兩條小腿。它動了動,呀!能走又能跑了!變成一個有趣的蝌蚪人了!它可真高興啊!蝌蚪人向前走,看見了許多蝌蚪人,有穿黃衣服的,有穿藍衣服的,還有穿桔色衣服的……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和小仙女做遊戲真開心啊!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吉祥。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他們並不完全知道中秋節的意義與傳統禮節。

我班就設計了“快樂的中秋節”主題系列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主要以“快樂”爲中心點,開展中秋節的活動

以此讓他們體驗幼兒園這個小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他們樂意上幼兒園、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並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蔔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後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麼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裏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後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裏?你們知道月餅在哪裏嗎?”

三、教師示範用蘿蔔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裏”(用蘿蔔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裏?月餅月餅在這裏。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裏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爲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麼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麼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佈置在主題牆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活動評價:

孩子已經融入了主題,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還有圓圓的月餅,他們參與活動是快樂的,自由的。

對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畫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拿起“月餅”就印滿了畫紙,似乎也過於投入自己的作畫遊戲而忘記了還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着他們去碰觸。

尤其在讓月餅“飛起來”時,讓雙手蘸上喜歡的顏色,印在圓圓的“月餅”上,讓孩子的快樂達

到了高潮。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更加體會了目標爲教學、爲孩子服務的意識,什麼纔是適合孩子的,有利於孩子發展的,生成孩子喜歡的活動內容。教學內容是要我們去選擇的,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有意識的設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更好地爲孩子服務。

活動反思:

一個完整的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能力的瞭解,設立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適合孩子纔是正確的。在一個活動中,孩子獲得了什麼發展是在老師的預設之內的,也有是預設之外的,這纔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

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圍繞的中心,只有關注了孩子,才能發現活動的價值。本次活動可以說是較完滿的,在幼兒示範印畫時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