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錦10篇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集錦10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於純粹以“數字符號”進行“運算”的數學活動尚顯吃力。這種吃力,有時候表現在運算時的猶疑和出錯,有時表現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還有時候表現在偏愛加法運算、迴避減法運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與他們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年齡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相關的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爲了減少孩子在數的運算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從比較簡單的2的加法開始學起,在活動中儘可能豐富的材料、反覆的操作,爲他們的運算思考形象的支撐和儘可能多的知識歸納和演繹的機會。然而,對於孩子的數學運算學習而言,收效並不明顯。

從孩子們屢禁不止的“掐手指”運算中受到啓發,筆者利用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10個手指頭”,作爲他們學習加減法的形象具體、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來支撐他們運算思考,以期孩子從相對固定的操作對象、持續漸進的運算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產生從“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關10以內數運算的概括、內化。同時,本着“每一位幼兒都是其他幼兒的重要資源”的思考,引導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鬆的手指遊戲表演、記錄等的互動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減法算式,體會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勝任感。這些相關運算活動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技能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後的2~9的加減法學習活動中去。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爲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遊戲活動反覆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隻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遊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遊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對手指遊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爲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遊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遊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遊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後,教師追問:你怎麼猜得這麼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遊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遊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遊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麼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遊戲。

(由“藏起”的遊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繫,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遊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後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覆動作爲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後的應用也纔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麼回答?

(2)結合情境“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後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後面的數字又是什麼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麼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麼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並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爲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遊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麼遊戲?(10的減法)剛纔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至此,孩子們對於10的減法算式的完整結構纔有了整體認識和理解。回顧這個逐步建構的過程,是以孩子的操作遊戲爲基礎,讓孩子主動觀察發現、積極猜測理解的動態的過程。抽象的減法運算因爲有了孩子手、眼、.腦的相互協同、互爲補充,因而在理解時孩子感覺自然、輕鬆。另外,運算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內化的過程,教師鼓勵孩子將“感覺回答得快”的題目提升出來,並結合手指的形象進行印證、點評,既能夠分享個體的學習與經驗,又收穫了來自集體的智慧解析。)

4.你來玩,我來記——10的減法算式還有哪些?

(1)引導幼兒分組自主玩減法遊戲:10的減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這幾條。現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一個表演手指遊戲,一個來記錄算式,想想怎樣表演記錄的算式多、而且不重複。

(2)交流、展示與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們都找到了,哪些你沒有找到?爲什麼?

(3):有順序地表演手指遊戲,所有的l0的減法算式都會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

(4)再次結伴活動,展示作業成果。在這過程中追問:你的小夥伴在記錄10的減法算式時記得怎麼樣?錯了沒有?你怎麼幫助他的?

(利用結伴分組來討論一個已經明確了目的的活動——10的減法,能讓孩子們以更加專注的狀態,在分別作爲說話者、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轉換中,思考自己和合作夥伴的想法、表現,形成和回答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梳理提升出操作遊戲中的經驗、結果。這種“幼一幼”互動中動態的、變化的探索過程,較之於“幼一作業紙”的靜態作業活動,能給予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濃厚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相關數的減法知識的自主建構。)

5.延伸——10的減法算式還能記錄什麼?

(1)拓展幼兒的思考:10的減法算式不止是能記錄10個手指藏起來的遊戲,還能記錄、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問題情境並配上完整的減法算式記錄。

(3)結伴討論:還有什麼事情可以用得上這些減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帶來的“減少”相對於手指遊戲情境是特殊的。而數的減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應用意義。從當前的學習出發,引導孩子將已有的減法知識進行遷移、演繹,這既是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日後的所有的數的加減學習活動所必須注意的。)

附:

大班數學10的加減法

學習進程建議

1.10的減法(4周)

2.10的加法(2周)

3.5的減法(1周)

4.5的加法(1周)

5.6的加減法或9的加減法(2周;根據幼兒的選擇定前後的學習順序)

6.5以內的加減法(3周)

7.7的加減法(2周)

8.8的加減法(2周)

9.複習6-10的加減法

l0.複習l0以內的加減法

進度安排原由

1.將10的減法作爲加減法運算的開端,其內容本身的煩雜和細碎能爲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回顧學習經驗且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經驗的機會。隨着回顧次數的增多,幼兒熟悉的不僅僅是對10的減法熟練掌握,更有對減法算式中符號的深入理解和生活遊戲應用中的自然滲透(比如娃娃家、超市等遊戲中的“購物”),甚至能在大數量的反覆運算中漸漸累積起個性化的“數感”的直覺。

2.有了“減法”運算作鋪墊(整體一部分一部分),在加法的運算學習中,孩子較容易遷移前面學習的經驗進人到後續的學習(部分一部分一整體),在新的學習中的勝任感和成就感會帶動他們在整個運算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習的進度緊緊圍繞“手指”這個特別的操作材料展開,圍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靈活的調整,這能讓孩子在相對單調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主動性並獲得自我挑戰的信心。這些情感、態度,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頗遠。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1.《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以用貝殼、螺殼、樹葉等輔助材料給石頭化化妝爲主線,將自然資源引入幼兒園課程當中,體現了課程的生活化、發展性。

2.在藝術活動中,常常會出現“教與不教”兩個極端。一是害怕傳授技能就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舉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機,使孩子得不到發展;一是傳統的你教我學,依葫蘆畫瓢,把“技巧”當做衡量孩子的標準,孩子沒有發揮想象的空間。本活動考慮到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藉助石頭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進行裝飾,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積累表達技能,發展創造力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石頭的外形發揮想象。

2.嘗試運用輔助材料裝飾石頭,發展個性化表達能力與創造力。

3.體驗在石頭上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形狀的石頭。

2.水粉顏料,皺紋紙、泡沫膠、吸管、棉籤、樹枝、樹葉、毛線、布料、橡皮泥、貝殼、螺殼等輔助材料。

3.人手一張墊板,一個紙盒。

4.有關石頭彩塑、塑造的圖書、圖片資料以及教師製作的欣賞範例。

5.課件:鵝尾神石園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啓發孩子回憶參觀鵝尾神石園引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鵝尾神石園嗎?(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觀察)昨天,老師也去了神石園,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頭,還用照相機拍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石頭到底有什麼神奇。

師:(逐一出示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烏龜、大象、拇指、犀牛、河馬……

師: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麼組成的?

幼:石頭。

師:這是什麼?(把幻燈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師:對,今天也請小朋友用靈巧的手爲我們大班建個神石園。

(反思: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作品表現的是生活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鵝尾神石園.更容易引發孩子積極討論、自主探索的慾望。)

二、引導討論,啓發想象

1.交流、想象

師:(隨意出示一塊石頭)這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頭,你們看它像什麼?

幼:臉蛋兒、烏龜、蝴蝶、頭、大象、金魚、蝸牛、青蛙、魚……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你能告訴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裝扮成人的臉蛋兒、烏龜、蝴蝶、金魚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線做尾巴,粘在石頭上就成了金魚。

幼:用牙籤做須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烏龜。

反思:通過想象和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石頭的形狀和一些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他們暢所欲言,躍躍欲試。)

2.教師適時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師:(出示兩塊石頭)小朋友能用兩塊石頭變成什麼呢?

幼:變成人,一塊當臉蛋,一塊當身體。

幼:長頸鹿、老虎、船、小山、小樹、草地……

師:你用什麼材料把兩塊石頭粘起來?

幼:透明膠、雙面膠、白乳膠、橡皮泥……

師:這些方法待會兒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看行不行。

師:我今天還帶來一種材料(泡沫膠),也可以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演示方法)

(反思:在一種面向全體幼兒的藝術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養應該不是最主要目的,它們應作爲幫助幼兒保持活動興趣、進行創造的手段。)

師: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給石頭化妝時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嗎?

幼:怎樣才能把蝴蝶的須粘在石頭上。

師:哪個小朋友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頭上,把牙籤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創作過程中凸顯出的技能技巧問題不容忽視,當孩子思索怎樣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時,教師的啓發與引導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師:請小朋友看看區角架上有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你準備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爲藝術領域中的美術教育活動,倡導的是自由表達、個性展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和審美感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要求:(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個盒子去取材料,在墊板上操作。

(反思:材料的投放給了孩子直接進入創作角色的機會,孩子在選擇時就非常明確自己要做什麼,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做。)

(2)先觀察石頭的形狀像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然後再進行裝扮。

(反思: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特有的外形,選擇合適的輔助材料裝飾石頭,表現真實物體的主要特徵,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靜操作,注意衛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師:我在區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師創作的作品,每個小組的桌上還有一本畫冊,待會兒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爲想象、創作有困難的孩子提供幫助)。

(反思:投放有關石頭的圖片、畫冊,使幼兒獲得技能技巧與表現形式的間接經驗;投放製作的石頭作品,引導幼兒觀察,如何根據石頭本身的形狀變出有趣的造型,並在欣賞中明確:要想將石頭變得更形象,就要將動物和其他東西的主要特徵表現出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孩子自由選擇材料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導幼兒個性化地表達。

師關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將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時,先在石頭上刷顏料,再嘗試用橡皮泥、白乳膠、萬能膠、透明膠等來粘,都不成功;最後改成先用泡沫膠將兩塊石頭粘上,再給石頭刷顏料,終於成功了。

師關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區角架旁來回走了幾次,都是空手而歸。我在她的墊板上看到,她用石頭做成了金魚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魚的眼睛,顯然她是在尋找用什麼材料做金魚的尾巴。我便牽着她的小手來到區角架旁取出樹葉、皺紋紙、卡紙等,請她試試。她遲疑了一會兒,高興地揀起一片樹葉,用小剪刀認真地剪起來……

師關注三:張濤小朋友手拿一塊石頭,反覆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張濤,你想出來要做什麼了嗎?”張濤搖搖頭,“你可以看看這些石頭作品畫冊,也可以到區域裏去看老師做過的一些作品,好嗎?”“好的。”張濤高興地拿起作品畫冊,開始了他的創作。

(反思:教師根據孩子的創作情況,關注個別差異,當幼兒遇到麻煩,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擾時,應該適時提供可靠的支架,讓幼兒獲得恰當的幫助。這樣有助於幼兒獲得相關的經驗,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美術創造力。)

五、交流、分享

1.製作好的作品陳列在展臺上,引導孩子與客人老師共同欣賞

師:請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們班的“神石園”裏,沒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黃旗也放到裏面,我們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頭裝扮成什麼了。

幼:這是蝴蝶;這是螃蟹;這是帆船、鯊魚、昌魚、金魚……(孩子有的興奮地分享着,有的難免有些失落……)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頭做蝸牛身體,將海螺固定在石頭上做蝸牛的殼;吳宇用樹葉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紙分別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腳;怡穎雖然還沒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兩塊石頭粘成了小人兒……

2.未製作好的作品待區域活動時繼續完成

(反思:評價幼兒美術活動時,不應過分強調最終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點放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現上的差異,以積極評價爲主,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達。讓每個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臺上,讓人人都有成就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個性化的注重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有利於孩子學會自尊和尊重別人。)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自主尋找周圍壞境中的聲音。

2、發現用同一種"工具"敲擊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自主尋找周圍壞境中的聲音並發現用同一種"工具"敲擊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小勺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計情景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當中的各種聲音

師:我們家裏有個小懶蟲,每天早上都要等到聽到一種小動物的聲音纔會起牀,你們猜猜會是哪一種小動物的聲音。啓發幼兒想想各種動物的聲音。起牀以後這個小朋友會做什麼(上廁所,洗臉刷牙吃飯喝水。)吃飽飯了,這個小朋友要去幼兒園,一路上他會聽到什麼聲音(各種車聲,小攤小販的吆喝聲。)來到幼兒園會聽到什麼(老師小朋友互相問候)

小結:在我們的周圍你只要細細的聆聽,就會尋找周圍壞境中的聲音。同時我們還能自己製造出很多聲音。

二、用勺子敲擊出不同的聲音師;我們每個小朋友手裏都有一把勺子,大家動動腦子看看它能發出什麼不同的聲音。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周圍環境中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來,而且有些聲音還非常的好聽,而且我們也能自己創造很多不同的聲音,下面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外面看看還能發現出什麼特別的聲音。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認識空間方位,獲得相關的經驗,是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的內容之一。針對這樣的內容,活動要如何設計才能既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符合他們喜歡挑戰的年齡特點,又豐富幼兒識別空間方位的經驗,引導他們運用空間方位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呢?經過反覆的思考與實踐,我設計了"麗麗的房間"這一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爲麗麗佈置房間的情境,運用部分線索的方式,引導幼兒通過推理、判斷,最終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照片的多個信息進行分析、組合,還原房間的整體佈局。

2.在操作中能不斷比對照片,尋找相關信息和參照物,正確擺放傢俱的位置。

3.在討論中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大膽提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教具:三張不同角度的部分傢俱陳設圖(圖1~3),一張全部傢俱陳設圖(圖4)。

2.學具:將貼有門(綠色長方形積木)、兩個窗臺(貼有花臺的小積木)、紙質鍾等標記的長方形盒子當作房間,裝在筐子裏的傢俱模型人手一份(放在幼兒座位下方)。

活動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

1.問題導入。

師:麗麗是一名大班小朋友,媽媽決定爲麗麗一個人準備一個房間。麗麗的房間是什麼樣的呢?我這裏有她房間的模型,我們一看。

2.教師出示貼有門、窗、時鐘標記的"房間",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就是麗麗的小房間,她的房間是什麼形狀的呢?綠色積木表示門,這個花臺表示窗。麗麗的房間有幾扇門、幾扇窗呢?(一扇門、兩扇窗。)

二、觀察照片,瞭解房間裏的陳設及其位置

1.教師提出觀察任務。

師:媽媽幫麗麗把小房間佈置得很整潔,她還給房間的每個角落都拍了照片。麗麗的房間到底佈置成什麼樣了?裏面都擺着哪些傢俱呢?我們一看。

2.教師出示圖1~3,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裏有3張照片,你能從這些照片裏看出麗麗的房間有哪些傢俱嗎?

3.教師引導幼兒從照片裏獲取有關傢俱的信息。

師:你說的X X(傢俱)在哪張照片上?還有哪張照片上也有?這樣傢俱到底有幾件呢?有兩張照片上都有這樣傢俱,你怎麼認爲只有一件呢?(從不同角度拍了同一樣傢俱。)除了這樣傢俱還有哪些傢俱呢?它們各有幾件?

4.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房間的整體佈局。

師:每張照片只能看到房間的一個角落,到底麗麗的整個房間是怎麼佈置的呢?這些傢俱都分別放在房間的什麼位置呢?你們能不能對照這些照片把麗麗的整個房間佈置起來呢?

三、佈置房間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現在發給你們每人一個"房間",你們要先在筐裏找出麗麗房間裏的"傢俱",然後再把它們佈置到"房間"裏去。擺放"傢俱"時可對照照片,爭取一下子就能全部擺對。

2.幼兒從座椅下方拿出筐子挑選傢俱模型,教師提醒幼兒仔細對照照片挑選傢俱。

3.幼兒根據照片在"房間"裏擺放"傢俱",教師關注幼兒擺放的情況,尋找幼兒出錯的地方。

四、交流與驗證

1.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教師引導幼兒對照照片進行觀察、分析。

師:這是一位小朋友佈置的麗麗的房間,你們覺得這個房間佈置得對嗎?哪裏不對?你覺得××(傢俱)應該放在哪裏呢?你是怎麼知道這個××(傢俱)就是放在這個位置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照片上的信息,共同討論傢俱應該擺放在哪裏才正確。

五、調整傢俱的擺放位置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照片再次調整自己的操作結果。

師:每個人仔細檢查一下自己佈置的"房間",是不是每件"傢俱"擺放的位置都和照片上一樣?如果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想一想怎樣調整才能和照片上一樣。

2.教師個別引導幼兒對照照片調整"傢俱"的擺放位置。

3.教師出示圖4(傢俱擺放全景圖),引導幼兒驗證。

師:這是媽媽佈置的麗麗的房間,請你們對照這張照片檢查一下自己佈置的房間對不對。

教學反思: "麗麗的房間"這個數學活動,經過反覆實踐與修改,終於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在欣喜之餘,我也反覆思考:這樣的教學內容在設計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活動中採取怎樣的策略才能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此,我有幾點體會與。

第一,從貼近生活的內容入手,創設富有挑戰性的情境

良好情境的設置,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醞釀積極的情緒,還能激發幼兒主動積極的思考與探索。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教師設計情境時不僅要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還要考慮到他們喜歡挑戰的年齡特點。

大班幼兒即將面臨小學的生活,家長們開始重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很多孩子已經或即將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因此,創設一個按圖紙佈置房間的情境可以引起幼兒共鳴。那麼如何讓這一情境富有挑戰性呢?考慮再三,我將原先的一張完整設計圖改爲三張房間局部傢俱擺放的照片,這樣幼兒無法從一張圖紙上就獲得傢俱品種、數量以及擺放的信息,而是需要對照三張照片,經過不斷思考、判斷,才能獲得正確的信息。這樣的設計安排不僅增加了活動的挑戰性,還能讓幼兒在不斷尋找、比對的過程中學會收集有用信息的方法,激發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第六個主題活動《奇妙的影子》。在這個主題探索活動中,影子的動態變化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關注點,千變萬化的影子現象一直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他們總是在有光的地方尋找影子的各種姿態的變化,有的孩子還表演起了我們蒙氏教學中的手勢變化二個。爲了滿足幼兒這種探索的慾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在瞭解了一定影子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共同合作、發散思維,利用各種物體的影子進行表演遊戲,引導他們體會科學知識所帶了的樂趣,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科學的態度。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共同合作、配合默契的進行影子表演的樂趣。

2、從遊戲中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好奇心。鞏固有關影子的知識。

3、培養幼兒學會觀察,動腦思考,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引導通過運用影子來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重難點: 重點:——影子表演

難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投影儀、手影材料(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幼兒自己選擇合適的影子材料),音樂等。

活動流程:

一、以遊戲的形式,回顧以前學過的有關影子的知識,爲表演遊戲做準備,進入主題活動。 1、回顧知識點:影子的形成——光和物體

遊戲:《捉迷藏》引導幼兒去探索有光、無光影子發生了什麼變化?通過感知光,回想一下影子形成的條件。

總結:光照到物體上,形成了物體的影子,沒有光形不成影子。

2、回顧知識點:動作與影子是一致的。

遊戲:《我來猜猜看》,教師在幼兒身後跳舞做動作,小朋友背對教師面向屏幕猜一猜老師做的是什麼動作,引導幼兒在光前有意識的觀察影子的變化,引起幼兒思考。你們是怎樣知道的呢?——影子。

總結:影子做什麼動作,老師就做的什麼動作。動作與影子是一致的。

二、教師利用影子的動態變化的特點,引發幼兒用手影進行表演的興趣,體會影子帶來的樂趣。 激發幼兒在大屏幕前,用手的動作嘗試各種影子的變化,看看像什麼?(主要是探索用手影表現出各種小動物)。

三、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利用影子來表演 1、教師與若干小朋友表演影子故事

你們的小手真靈巧,表演出了這麼多不同的影子。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還能用什麼來表演影子。

欣賞故事-------分析角色(一起商量如何表現)-----分配角色(引導小朋友找到了物體之後就可以到大屏幕前試一試,看看他的影子像不像)-------故事表演(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方式、尋找各種材料來進行影子故事表演)。

2、幼兒分組編故事,尋找表演道具也可以通過各種道具幼兒自己來創編故事

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自己來編一個好聽的故事或兒歌,用我們的小影子表演出來呀?引導幼兒共同合作、發散思維,利用各種物體的影子進行表演遊戲,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四、故事手影表演

請小朋友分組把自己的影子故事表演給大家看看,好嗎?體會影子游戲帶來的快樂。

小結:影子的作用還真大,今天我們又知道了一個關於影子的用處——表演故事。小朋友表演的真棒!我建議我們班成立一個劇團吧,這個劇團叫什麼名字呢?小朋友都是小演員,我門去給其他班小朋友演出好不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喜歡小動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近階段,我們班的孩子和小熊貓、烏龜、小鳥等這些可愛的動物交上了朋友,小動物不時地出現在好聽的故事裏、有趣的兒歌裏、好玩的遊戲裏,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

小朋友對小動物濃厚的興趣,促使我們開展了以“可愛的小動物”爲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創造了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的機會,通過不同的途徑(看、聽、講、畫、做)採用多種形式(語言、音樂、美術、體育遊戲)幫助幼兒感知並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奇聞趣事,家長們也特意帶着孩子去動物園觀看了小動物的精彩表演,使幼兒對動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在已有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想進一步表現自己對小動物喜愛之情的願望。

綜合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就是爲了滿足這一強烈的願望而生成的。本次活動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的可選擇的環境,以師生共同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自由、自主的遊戲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樂於交流。由幼兒自己動手設計、構思、創造、製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後,充分調動了他們活動的積極性,滿足每一個孩子表現與表達的慾望和需求,實現幼兒原有經驗的再現、整合與提升。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徵,並運用各種材料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小動物。

2、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大膽創造和表現,充分展現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樂的愉悅。

3、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同伴間合作互助,相互交流,體驗遊戲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通過教室內的環境佈置、父母提供的參觀條件,幼兒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2、材料:廣告紙、舊衣服、包裝紙、雨披、樹枝、吸管、無用的長布、雪碧瓶的蓋子、軟泡、果凍殼、毛線、一次性杯子、頭箍、

蛋糕盒、髮夾、羊角球、獨木橋等;工具:剪刀、透明膠、雙面膠、強力膠。

3、環境:寬敞的活動室。

4、磁帶《快樂的動物園》,錄音機。

  四、活動過程:

1、討論孩子們心目中“可愛的小動物”。

由於我們在前一階段進行了相關的主題活動,所以幼兒對小動物的印象極深。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2、引導幼兒回想、討論各種小動物的特徵,試想自己變成什麼。

活動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大膽地暢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變成一隻可愛的小山羊;思思想變換成一頭小豬;欣欣渴望自己成爲一個惹人喜歡的小花貓……

3、幼兒自主選擇各種各樣材料,裝扮自己。

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着:用毛線貼在白色衣服上可以當作綿羊身上的毛,在蛋糕盒上畫格子,就成了烏龜背上的殼了,果凍殼做梅花鹿的角……。

4、幼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制作,爲他們出謀劃策。

活動中,波波小朋友幫助文文把毛線貼在背上做羊毛,宇宇幫助思思裝上了“豬鼻子”,菲菲和佳佳合作共同製作了貝殼裝在了背上,珊珊撕下透明膠把果凍殼“安裝”在希希頭上,一頭梅花鹿出現了……

雖然幼兒是初次進行動物的裝扮活動,可由於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在此使他們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臺,就是利用一些廢舊物品來表現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5、對於同伴的裝扮,進行彼此評價、相互欣賞。

波波通過裝扮儼然成了一個“孫悟空”,他先是拿一塊布圍在身上,再拿一個女小朋友的頭箍套在頭上,眨眼間一個猴子顯身了。

思思在一個雪碧瓶的蓋子上挖了兩個洞,然後裝在鼻子上,一個豬鼻子出現了。

樂樂拿了兩個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幾根吸管分別裝在臉上,裝作了一隻小花貓。

貝貝用兩根開叉的樹枝貼在頭上,彷彿是一隻梅花鹿的角。

……

幼兒在互相欣賞別人的作品後,歡快地唱起了歌曲:快樂的動物園。

6、佈置運動會比賽場地,並介紹遊戲規則。

幼兒分4組比賽,每組從第一位幼兒

開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興地跳起來,手握緊手把向前跳動,穿越“山洞”,走過獨木橋,拿到水果後,按原路返回。

這時幼兒情緒高漲、積極求上進的心情頓時被調動起來。但隨着一聲“開始”,他們又紛紛投入到遊戲中,緊接着的是一聲聲“加油!”、“加油!”。

7、幼兒進入遊戲,教師作爲裁判,指導幼兒遊戲。

8、活動結束,引導幼兒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兒、教師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擡的擡,將活動室場地收拾乾淨。

  五、反思與分析: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人喜歡。而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原本在設計這一活動時,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發揮想象、大膽創作,試着用各種材料裝扮自己。但在實際地操作活動中發現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遠遠超出了我的設想。

如班裏出現的兩頭小鹿,它們各有各的可愛,各有各的獨特之處。貝貝小朋友爲了模仿真的梅花鹿,特意選了兩根開叉的樹枝,讓人從遠處一看就明白她扮的是梅花鹿。而希希小朋友所用的是兩個心形的果凍殼,我們得從他的頭頂上往下看,才能聯想到這是頭“小鹿”,用他的話說就是:我是頭小小鹿,角還沒長大呢!仔細想想,他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波波小朋友也不差,他居然想到用女小朋友的頭箍(男孩子一般不願意用女孩子的東西),再用一塊布將自己僞裝成“孫悟空”,他那大膽的創新和勇於創造的精神,被大夥兒一致認爲是班裏最可愛的小動物。

其餘的小朋友在活動中也表現的,充分發揮想象,動手動腦創作。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本次活動中幼兒間團結互助的精神充分地體現出來了。他們不僅一改以往只顧自己的自私想法,主動去幫助他人,爲別人取得榮譽而感到高心,真正實現了互幫互助。

而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僅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幫助幼兒,引導幼兒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操作,做中玩、玩中樂,注重了幼兒情感的交流,使整個幼兒真正地達到了教育目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幫助筆寶寶走路的過程中嘗試使用炫彩棒大膽畫出長線條。

2、知道自己慢慢長大了,願意自己走路不要媽媽抱。

活動準備 方形鉛畫紙(已敲有小動物印章)、炫彩棒若干支、音樂《好孩子不讓媽媽抱》。

活動過程

1、寶寶自己走

活動導入:今天早上許多小朋友來幼兒園是自己走進教室的,沒有讓媽媽抱,真了不起,誰是自己走路不讓媽媽抱的呀?小手舉起來讓我們看看。

2、筆寶寶走路

示範繪畫:教師示範在敲有小動物印章方形鉛畫紙上大膽繪畫長線條。

兒歌指導。

:筆寶寶們學會走路真開心,謝謝你們。

幼兒操作:自主選擇炫彩棒,在敲有小動物印章方形鉛畫紙上大膽繪畫長線條。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儘量畫滿整張紙,畫長線條不要中斷,握筆繪畫要用力;及時表揚個別作品。

3、活動延伸:

筆寶寶學會走路真開心,我們也來走一走吧,把小椅子輕輕推進去,帶上你的紙寶寶,跟着音樂,我們一起走一走。(放音樂,體驗走走、跳跳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幼兒喜歡模仿小動物及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而《等汽車》,通過動物逐一增多和逐一減少的描述,形象地展現了可愛的動物等汽車的場景。在不斷的語言重複中,自然而然地讓孩子感受到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數量增加與減少,不由地產生想模仿去做,想模仿者去說的衝動。從而讓幼兒瞭解到相互間友好相處及懂規則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瞭解生活中的一些乘車規則,樂意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

2、培養幼兒閱讀興趣,感受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數量的增加與減少。

活動準備

1、PPT;

2、小鴨子毛絨玩具、圖片(熊貓、狐狸、小兔、小豬、小刺蝟)、大圖書。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今天是小鴨子的生日,它的好朋友們要到它家去給它慶祝生日,瞧,它來了(出示小熊貓圖片),誰呀?

幼:小熊貓

師:可是它要怎樣去呢?小鴨子的家有點遠。

幼:騎車,開車,坐車

師:小熊貓想騎車太冷了,走路呢,又太慢了,自己又不會開車,於是它決定坐汽車去,可它不知道在哪裏等車,你知道嗎?

幼:站臺

師:我們看看小熊貓是不是到了站臺上等汽車(出示大圖書第一頁,幼兒觀察。)這個故事是關於小動物等汽車的,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等汽車。

二、自由閱讀。

1、提出問題:那麼接下來還有誰會來等汽車呢?最後他們等到汽車了嗎?小朋友們自己在書中找找答案吧,你看到了答案要放在心裏,不要告訴別人哦?等一下老師問的時候你再舉手說好嗎?

2、幼兒看大圖書後,請幼兒說說看到的內容,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將相應小動物的頭飾貼於黑板上,幫助幼兒記憶。(提醒幼兒他人時要安靜的聽)

三、理解閱讀。

1、出示ppt,教師逐圖講述。先引導幼兒看圖,再提問幫助理解,教師再朗讀畫面內容。

·看第一頁至第七頁,提問:站臺上又來了誰?現在車站有什麼變化?車站上一共有那些小動物在等車?

·看第八頁、第九頁,提問:汽車來了,站臺上有什麼變化?

·:小動物們在站臺上等汽車,大家一個接着一個排隊,由先前的一隻,逐漸增多。汽車來了,大家一個接一個上車,由許多逐一減少。

遊戲:引導幼兒講故事,重點放在“一隻。。。”幼兒學習複述簡單的故事情節。

師:現在,徐老師請小朋友當小老師,一起將這個故事講出來,會講的小朋友等下老師帶你們去陪小鴨子過生日,故事就當做送給它的生日禮物吧,它一定會很高興的。幼兒邊看圖片演示邊和老師一起看PPT複述故事。

師:汽車已經載着小動物們出發了,小朋友們,我們也排好隊,一個接着一個上車去給小鴨子過生日吧。(幼兒起立,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開汽車走出舞蹈廳。)(播放音樂開汽車,結束活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築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並嘗試添畫。

3、加深對我國首都北京的認識,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重點: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築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難點:能夠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並嘗試添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安門,美術畫冊。

2、圖畫紙油畫棒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引入活動。

二.出示圖片-天安門引導幼兒觀察天安門的結構,瞭解天安門這一建築物的對稱關係。

加深幼兒對首都的認識,激發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講解天安門的主體結構天安門的主體建築分爲上下兩層。上層是黃琉璃瓦頂,下層是硃紅色城臺,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

四..教師有重點地示範作畫,突出畫面佈局,教幼兒由下往上畫的方法。

五.欣賞PPT課件,提出繪畫要求。

(1)注意繪畫的步驟,表現出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特徵。

(2)提醒用勾線筆。

六.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七、作品展覽師,生共同講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目標

1.大膽想像並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掛圖,故事磁帶。

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爲什麼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說說誰走過小路,發出什麼聲音。

――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小刺蝟對風兒說了什麼?

――爲什麼風兒要踮着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帶領幼兒來到產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噠踢噠”等情景。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麼聲音?

建議

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於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儘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附:會響的小路

樹林裏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蝟走過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