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身體的多個部位(手心、手背、兩腿、胸等)以多種方式(託、夾、抱)玩海洋球,同時,能按紅、黃、藍、綠4種顏色對海洋球進行分類。

2、初步養成遵守遊戲規則的意識和習慣,在探索多種玩法時提高身體協調力、平衡力,掌握多種運動技能,培養髮散性思維。

3、願意和同伴共同探索多種“運球”的方式,體驗集體活動和比賽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探索運用身體的多個部位以多種方式(託、夾、抱)玩海洋球。

幼兒在一次運多個球的過程中能控制住身體,保持平衡。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有玩海洋球的初步體驗,能較準確說出身體幾個主要部位的名稱。

2、材料準備:海洋球100個,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塑料筐各1個,小兔、小狗、小貓、小鳥?p小牛頭飾各1個,不同長寬平衡木2根,S形按摩地墊?p方形地墊各5塊,白色粉筆1支,大頭娃娃掛圖1幅,即時貼若干,錄音機1臺,磁帶1盤。

3、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隨着《身體音階歌》音樂,做熱身運動,鞏固對身體幾個主要部位的認識。

二、基本部分。

1、初步嘗試,鞏固用雙手玩海洋球的經驗。

(在網袋中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海洋球放到指定的筐中。)

2、再次嘗試,自由探索多個部位運球方法。

(1)師:除了用兩隻手,身體還有哪些地方能運海洋球而不使它掉落?

(2)幼兒嘗試探索不同玩法,教師觀察。

(3)集體交流,展示與小結多種運球方法。

①請有創意的幼兒到臺前展示自己的玩法。玩後引導其表述:“我發現身體有什麼地方可以運海洋球?哪些地方運球不容易掉下來?”

②出示大頭娃娃掛圖,用即時貼表現可以運球的幾個部位。

3、鞏固嘗試。重點嘗試兩手心託球、手背託球、兩腿夾球、在胸前抱球等多種方法運球行進。

4、遊戲。

(1)送禮物。

(此環節引導幼兒探索在平衡線路上運球,同時鞏固上環節中學過的多種運球方法。)

①遊戲玩法:每條小路上有運送“密碼”(指定的身體某部位及不同運球方式)

1組要求用兩手手心託球,學小兔一蹦一跳,把海洋球運到小兔家。

2組要求用手背託球,學小貓輕輕走,把海洋球運到小貓家。

3組要求把球夾在兩腳之間,學可愛的小狗,把海洋球運到小狗家。

4組要求把球夾在脖子上,學小鳥展開翅膀飛一飛,把海洋球運到小鳥家。

5組要求自由想出運球的方法把海洋球運到小牛家,可運多個球,比比誰運得多,而且不掉下來。

幼兒在運球途中要按“密碼”運送且不能把海洋球掉到地板上。配班教師扮演大灰狼,在幼兒把海洋球分別運到小兔、小狗、小貓、小鳥、小牛家的途中,“大灰狼”隨時出現,教師提醒幼兒用身體控制好海洋球使其不掉下來,否則會被“大灰狼”抓走。

②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組別進行遊戲。

③交流。

師:你運了幾個球?是怎麼運的?

(2)運海洋球回家。

(此環節幼兒在不同材質平衡“路”上運球,並將球按顏色正確分類)

①遊戲玩法:沿着不同材料構成的小路,根據海洋球的顏色將其放在相應顏色的筐子裏。要求運球的途中不能把海洋球掉在地板上,若球掉了或走出“小路”範圍都要重新開始。

②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組別進行遊戲。

三、結束部分。

在分享交流中自然結束活動。

1、引導幼兒說說遊戲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師幼共同整理運動器材。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層層遞進的目標與要求:

一、初步嘗試,鞏固用雙手玩海洋球的經驗。

二、再次嘗試,自由探索多個部位運球方法。

三、鞏固嘗試,重點學習兩手心託球、手背託球、兩腿夾球、在胸前抱球等多種方法運球行進。

四、通過遊戲進一步鞏固運用身體的多個部位運海洋球方法。

活動中各環節有機整合健康、科學領域,讓幼兒在遊戲場景中,充分利用身體的多個部位來運球,幼兒通過運海洋球給各小動物進一步鞏固上一環節學習的運用身體的多個部位運海洋球方法。遊戲中要求部分幼兒一次運多個球,這不僅是一個難點,更是活動的重點。因爲運多個球幼兒需要兼顧身體的控制力、平衡能力及注意力,這對小班的孩子來說具有挑戰性。遊戲還有意識地將數學的顏色分類知識自然地揉合在其中。而且,在幼兒經過的每條小路上加大了難度,小路的材質較上環節不同,使遊戲難度增加,從而發展幼兒多種能力,從而發展幼兒的協調、平衡等多種能力,並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探索、練習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小百科:海洋球是嬰兒遊樂場的產品,淘氣堡和野外活動用品等等,可給嬰兒帶來智慧和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去年的一天週末,我去鄉下的果場玩,帶回幾種秋季水果放在園裏的自然角,我班幼兒們見後就議論開了。欣悅說“我也去過果園,那裏橙子可多了”,語菲說“我也喜歡吃橙子,還喜歡吃沙糖桔”,晨晨說“昨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裏面的水果可多了,有香蕉、蘋果、桔子,還有葡萄”……幼兒們圍繞着水果的話題聊了起來。如此,我想幼兒對季節的認識是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見識慢慢積累起來的,現在是秋天,大量水果上市,可以從水果爲切入點,引導幼兒觀察秋天,感受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培養幼兒親近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就是這次活動的主題。

活動目標

1、加強幼兒對各種秋季水果的認識,能運用自身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的特徵,並對它們進行分類。

2、學講普通話,學習使用禮貌用語,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學重點、難點

按水果的形狀、顏色、大小歸類。

活動準備

活動當天要佈置幼兒事先從家裏帶來1到3種各一個的秋季水果。

活動過程

1、先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所帶來的水果。

2、然後請幼兒將各種水果互相混合起來,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並從水果的形狀、大小、顏色等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1)、用“買水果”擺櫃檯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水果分類的興趣。

(2)、我耐心引導幼兒把各種水果進行分類:它們有什麼不同?可以怎樣分類?按顏色怎麼分類?按形狀怎麼分類?按大小怎麼分類?按味道怎麼分類?

3、做遊戲:買賣水果。

選出一個幼兒當賣水果的小老闆,其他幼兒當顧客到水果店買水果,提醒“小老闆”和“顧客”都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4、幼兒共同品賞水果,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這個活動,幼兒對秋天的各種水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活動中幼兒根據水果不同的特徵進行了分類,使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學會了水果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發展。遊戲之中“小老闆”與“顧客”之間的交往活動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的模仿,而且還培養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流。

在活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意之處,如活動中有時會發生一些混亂,出現個別幼兒不按要求進行分類。

今後,我在幼兒教育教學的設計活動時,必須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和現實的條件環境,注意運用幼兒生活經驗融入教育教學內容裏,設計更爲豐富的環境,準備多式多樣的、有用的道具材料,儘可能讓幼兒做到在學中玩,在玩之中學到知識和發展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必須想盡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使用剪刀剪直線、曲線。

2、發展幼兒手指動作協調能力,體驗剪紙的樂趣。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體驗剪紙的樂趣,鍛鍊幼兒的小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在活動中有的幼兒不會剪麪條,麪條剪成面片或剪成三角形。

活動準備

材料:剪刀,盤子,畫有直線、曲線的舊報紙、彩色紙,蔬菜葉,幾個布娃娃,實物圖(各種各樣的拉麪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導入

1、師提問: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你們愛你的爸爸媽媽嗎?等等。(幼兒回答)

2、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麪條?

  二、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說一說麪條都是什麼形狀的?

  三、教幼兒學說兒歌邊做“剪,剪,剪,剪麪條的動作”

附兒歌:

剪,剪,剪,剪出長長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布娃娃吃。

剪,剪,剪,剪出寬寬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某某(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剪,剪,剪,剪出短短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某某(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剪,剪,剪,剪出彎彎的麪條,

請誰吃呀!請某某(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四、出示布娃娃

1、今天我們班了幾位布娃娃客人,她們肚子很餓,小朋友願意給布娃娃做好吃的嗎?那小朋友們準備給布娃娃客人做什麼好吃的?(幼兒迴應做麪條)。

2、引導幼兒如何使用剪刀及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項。

3、幼兒動手剪麪條,並將剪好的麪條放在盤子裏,鼓勵幼兒在做好麪條在加上“佐料”、“蔬菜葉”。

4請幼兒互相評比一比,看一看誰做得的麪條最好。

5、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麪條端到桌子上請客人布娃娃們吃麪條。

6、教育幼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熱情去幫助他們,做一個快樂的而有禮貌的好孩子。

  五、活動結束,學習整理

師指導幼兒學會整理物品,每樣物品分類放回籃子裏,紙宵放入垃圾框裏。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目標達到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很高,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問題,給幼兒配的材料有點少。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始老師教幼兒一起學唱兒歌,第二遍老師唱兒歌第一句,後一句讓幼兒唱出本班幼兒的名字,幼兒反應能力還可以。

2、幼兒看見剪紙操作材料積極性很高,在加上背景是椅上的幾位布娃娃客人,吸引了幼兒剪麪條的興趣。

3、在活動中剪麪條剪得慢的幼兒,老師指導幼兒,讓他們互相幫助完成,孩子們招待客人的能力很強。

這節活動課孩子們興趣很高,孩子們自由互相評比,如果讓我從新上這節課我會從實踐過程中去改進,更完善。

小百科:麪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麪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爲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句“變變變,大大大”、“變變變,小小小”。

2.能用肢體語言大膽表現“大”和“小”。

3.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米老鼠頭飾一個、魔術棒一根、故事圖片3張。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1、以“米老鼠”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大家好!(米老鼠從一邊進)我是米老鼠,我帶來了一根神奇的魔術棒。(出示魔術棒)我的魔術棒有可多本領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魔術棒”的故事。

環節分析:以故事中“米老鼠”的形象出現,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藉助圖片,引導幼兒邊聽故事邊回答問題。

(1)看圖聽故事“有隻米老鼠至吃到了香香甜甜的蘋果。”

①教師:米老鼠怎麼幫助小雞和小鴨的?(幼:把蘋果變大了)

②米老鼠把蘋果變大的時候,咒語是怎麼唸的?(幼:指着蘋果說:變變變,大大大)

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變變變,大大大”。現在我們學會念咒語了,我們也一起來變變大。我們一起來變大~變變變~大大大~(鼓勵幼兒用肢體大膽表演大)變的時候,我們也要念咒語噢。你們真能幹,能想出這麼多動作來變大,現在請你們繼續來聽故事。

(2)看圖聽故事“有一回至救了小雞。”

①教師:米老鼠的魔術棒還會變魔術麼?我們繼續聽故事。

②這一回米老鼠碰到了大灰狼,他是怎麼做的?(把大灰狼變小了)

③在變的時候他咒語是怎麼唸的?(變變變,小小小)請幼兒一起說。我們也來變變小,變的時候也要念咒語,(鼓勵幼兒邊唸咒語變用肢體表現小)

(3)聽故事“去小白兔家到結束。”

①米老鼠怎麼幫助兔媽媽的?(把蘿蔔變大了)變得時候怎麼說的呢? (變變變,大大大)

環節分析:通過三段式的故事講解,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且學念“咒語”。

(4)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①米老鼠的魔術棒神奇嗎?我們再一起來聽一邊魔術棒的故事。這一回聽故事啊,請大家一起來說,當米老鼠變魔術的時候,請大家一起唸咒語好麼?

環節分析:通過完整的欣賞故事,讓幼兒完整的感知故事內容,再一次鞏固對故事的認識,加深熟悉故事中的“咒語”,並且能用肢體來表現“大”和“小”。

二、遊戲:“變變變”

1、教師交代遊戲名稱及玩法。

玩法:接下來請你們和神奇的魔術棒一起變魔術吧,我米老鼠來念咒語,你們來變,變好了就不能動了。

2、組織幼兒遊戲,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大膽表現“大和小”。

環節分析:通過遊戲來鞏固熟念“咒語”,感受與大家一起遊戲的快樂。

三、遷移遊戲經驗

1、如果你有“魔術棒”,你想怎麼變魔術? (個別提問)

米老鼠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神奇的魔術棒,讓我們一起去外面變魔術吧~

2、幼兒自由探索,在周圍環境中尋找自己希望改變的物體(自由結束)。

環節分析:通過經驗的遷移,讓幼兒把課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反思:

本節教案適合小班年齡階段,因爲小班孩子思維直接形象,語言表達簡練簡單,有一定的想象力,對於直觀生動的物象十分感興趣並且願意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既能滿足孩子傾聽故事的慾望,又能促進孩子對關心幫助小夥伴的行爲的認識,符合孩子關愛同情幫助他人的心理。既能讓幼兒學到一些簡單的詞語,理解故事內容又能增進孩子社會性情感的培養。因此,活動中孩子們參與積極性高,活動效果很好,完成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遊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三、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爲什麼撈不上來?

3、接着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裏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爲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擡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爲了增進孩子們與家庭間親人感情,培養孩子從小懂得關心他人的情感,結合主題,我設計了“快樂全家福”。

活動目標:

1.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增進對家人的感情。

重點難點:

理解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全家福》,教師帶來自己的若干張全家福照片,玩具卡《我的家庭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家裏人,並介紹自己的家人生活,一邊介紹一邊根據家人間的關係在白板上畫出家庭樹。

1.這是老師的爸爸,老師的爸爸頭髮白了,老師的爸爸很厲害,他會做飯,他做的菜很好吃,還會……

2.猜猜這是誰?這是老師的奶奶……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幫助幼兒瞭解圖片上的人物關係。

1.爸爸的爸爸叫什麼?(爺爺) 媽媽的爸爸呢?

2.爸爸是爺爺和奶奶的孩子,媽媽是外公和外婆的孩子。

3.讓我們看一看這棵家庭樹是怎麼做的?

4.家庭樹的最下方是小女孩,小女孩的上面是爸爸和媽媽,爸爸和媽媽的上面分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四、請幼兒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家裏有那些人,分別是誰。

五、教師提問,請幼兒說出機子家裏人的關係。

1.你爸爸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媽媽呢?

2.你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那麼你的爸爸是誰的孩子呢?

六、給幼兒發放玩具卡《我的家庭樹》,請幼兒回家後和家人一起完成。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充分讓幼兒瞭解、感受到家人爲自己勞動的辛苦。隨着活動的不斷深入,“家庭”這甜蜜蜜的含義也在不斷擴展、深化;幼兒與同伴、父母、教師之間的關心和愛護,也是甜蜜美好的。引導幼兒在體會成人、同伴關愛的同時,學習表達自己對成人同伴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