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8篇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8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目標

1、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藉助童謠畫出小瓢蟲的外形特徵。

2、大膽添畫背景,使畫面更加豐富。

重點:藉助童謠畫出小瓢蟲的外形特徵難點:畫出不同形態的七星瓢蟲。

準備

1.圖片。

2.作畫工具。

教學過程一、欣賞與討論。

小朋友,我們班上來了位小客人,我們一起看看它是誰。

1、看背景圖,(它是誰呀?七星瓢蟲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他特別喜歡吃害蟲,幫助農民伯伯保護莊家。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個瓢蟲身體是什麼樣子?身上有幾個小圓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裏?)讓幼兒數一數這個瓢蟲身上有幾個小圓點,幾個大的,幾個小的,都長在哪裏。

二、示範講解七星瓢蟲的作畫步驟。

(1)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童謠,你們想聽嗎?

畫個大圓盤,一分分兩半再畫個半圓,頂在盤上邊七個小圓圈,畫在盤裏面兩根鬚,畫兩邊,六條腿,分兩邊,這隻瓢蟲真好看.

好聽嗎?你們想試一試嗎?

(2)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我們把這隻七星瓢蟲變出來好不好?(教師邊念童謠邊畫七星瓢蟲)

(4)我們小朋友也來變一變(幼兒齊說)。

畫個大圓盤,一分分兩半

2.再畫個半圓,頂在盤上邊

3.七個小圓圈,畫在盤裏面4.兩根鬚,畫兩邊,六條腿,分兩邊,這隻瓢蟲真好看.

三、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形態的七星瓢蟲。

一隻瓢蟲有些孤單,我們再給它請些朋友來吧。(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念童謠邊畫出不同形態的七星瓢蟲)四、幼兒繪畫,老師指導幼兒畫出背景。

七星瓢蟲生活在什麼地方?我們可以給這幅畫添上些什麼?

五、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閱讀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理解作品內容。

2、認讀字寶寶:“摘、蘋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4、初步理解兒歌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漢字

活動難點:讀準“摘、蘋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的字音

活動準備

1、大範例《七個阿姨來摘果》一幅。

2、大字卡:“摘、蘋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各一張,小字卡每幼兒人手一套。

3、幼兒用書每幼兒一本。

4、錄音機、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錄音磁帶。

5、活動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開始:玩英語手指遊戲,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一、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活動小結:表揚活動認真配合,表現出色的小朋友。組織幼兒整理好字卡,送字寶寶回家。

1、教師把手放在耳朵旁說:“小朋友,你們聽,怎麼那邊那麼熱鬧啊?......好像聽到很多阿姨在說話的聲音,還有阿姨在唱歌的聲音......讓我們來看看阿姨們在幹什麼?

2、教師打開活動課件,出示作品內容畫面說:“小朋友們看看這麼多阿姨在幹什麼呀?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圖意,不重複不遺漏地描述畫面。(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故事內容。)

二、欣賞閱讀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

1、老師把阿姨們摘果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就叫《七個阿姨來摘果》。

2、欣賞兒歌大範例《七個阿姨來摘果》。要求幼兒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不出聲。(放錄音)

3、跟讀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要求幼兒手指字,耳朵聽,張開嘴巴讀輕聲。

三、結合課文內容提目的字

1、小朋友們念得真好聽,果園裏有幾個阿姨來摘果呀?她們拿什麼來摘果呀?她們摘的果子都一樣嗎?有什麼果呀?(教師提問,讓幼兒複述一次兒歌內容)

2、邊提問邊認識漢字(即進行文中提字):“摘、蘋果、桃、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四、指讀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要求幼兒左手扶書,右手指字,聲音洪亮有感情;並進行傳書收書常規培養。

五、玩遊戲

1、進行文字搬家遊戲:阿姨們的果籃不夠用了,請小朋友們幫忙送果籃。

2、玩小字卡遊戲:《Peek—a— boo》,請幼兒找出與他們捉迷藏的對應字卡。

3、去果園看那棵神奇的果樹,複習本次活動中所學的字寶寶,加深幼兒的記憶。(利用到課件)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因爲有了課件的輔助,幼兒非常地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強。開始部分,我用英語遊戲來調動幼兒的情緒,增強其學習興趣。活動中,有些環節我組織得不夠順暢,以至於有些幼兒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我運用到小遊戲來提高幼兒學習字寶寶的積極性,使其更加投入到活動中來。最後玩小字卡環節,幼兒對我設計的英語遊戲《Peek—a— boo》感到很好玩,所以每位小朋友都全神貫注地期待着下一張小字卡的出現,津津有味地玩着找小字卡的遊戲,活動已經達到教學目的。但也有不足之處:活動中,由於我過於緊張,以至於沒有注意到該念輕聲的詞語,一些上聲的字或詞沒能用手勢更好地引導幼兒發音,日後應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爭取自己有進一步的提高。

小百科:阿,在字典中,拼音a是第一個,所以阿姨一詞就出來了。阿姨,簡稱姨,現代泛指對女性的稱呼。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穿脫套衫,鞏固認識衣領、袖口和前後。

2、在教師示範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練習,掌握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方法。

3、不怕困難,努力動手練習,萌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幼兒穿着套頭衫,教師身穿意見前後不同花紋的套頭衫。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服的衣領、袖口及衣服的裏外。

教師指着自己衣服的不同部位提問:

1、教師:誰知道老師衣服的這個地方叫什麼呢?

2、教師:哪裏是衣服的裏面,哪裏又是衣服的外面呢?衣服的裏面和外面又有什麼不同呢?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並得出結論:衣服的外面顏色比較鮮豔比較漂亮,而衣服的裏面顏色比較難看並有縫的線。

二、幼兒嘗試自己脫衣服和褲子。

教師請幼兒自己試着脫衣服和褲子。教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注意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大家儘量自己想辦法脫衣服和褲子。

三、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表演脫套頭衫和褲子。讓幼兒觀察、瞭解正確地脫衣服忽然褲子的方法。

四、幼兒自由練習脫套頭衫和褲子,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學習看圖念兒歌,進一步熟悉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摺疊衣服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開飯了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爲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經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撕紙,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於幼兒人數),每人一張餐墊。

3.紙條、紙片、橡皮泥等若干。

過程:

1.萌發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 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 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開飯啦,在家裏我們和誰一起吃飯呢?(啓發幼兒說出家庭成員。)

2.感知餐桌和餐具,爲選擇餐具作準備。

(1) 觀察餐墊。

“餐桌上有什麼?看看餐墊,今天誰和我們一起吃飯?

(2) 觀察碗。

● 吃飯時我們用什麼盛飯盛菜?

● 這裏有這麼多碗,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碗的不同顏色,並以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大小。)

3.自由選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 幼兒爲爸爸媽媽和寶寶選擇碗。

爸爸媽媽和寶寶餓了,要吃飯了,我們爲他們每人準備一隻碗吧。

(教師觀察幼兒選擇的情況,並提示幼兒將碗對應地擺放在餐墊上。)

(2) 交流選擇、擺放的經驗,並作調整。

● 你給爸爸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媽媽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寶寶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一共選了幾隻碗?它們一樣大嗎?哪隻最大?哪隻最小?

(3) 幼兒自選勺子,並對應地擺在碗裏。

吃飯時除了碗還要什麼?三個人吃飯需要幾把勺子?

4.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1) 幼兒自由選擇橡皮泥、紙片、紙條等材料做“飯菜”。

(2) 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及製作情況,鼓勵幼兒嘗試選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種“飯菜”。

(3)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爸爸媽媽寶寶交流,學說:“某某,我請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要求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幼兒園語言課程指導叢書》中指出:“鼓勵幼兒發揮想象續編故事,教師所提供的支持是十分關鍵的。” 本班幼兒隨着知識經驗的日愈豐富,不僅愛提問題,且喜歡與同伴、教師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講述活動中基本上能連貫、完整地講述。但是在續編故事中,所創編的情節較平淡、簡單,因此,我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選取了語言活動“老虎來了”,試圖通過“根據所提供的故事結局來續編故事情節“這一支持來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續編豐富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對創造性想象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完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與想象力的目的。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續編故事,對續編故事情節的想象活動萌發興趣。

2.能大膽想象,並連貫、完整以及較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認真傾聽故事,根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有大公雞、小猴、小貓、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裏玩耍的背景圖片,大老虎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森林裏的背景圖,提問:這是什麼地方?森林是誰的家?誰能看着這幅圖來說說這個發生在森林裏的故事?(

幼兒描述圖片)

2.教師根據幼兒進行小結。

二.集中討論活動:

(1)幼兒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

1.播放“老虎吼叫”的錄音,師:聽,這是什麼聲音?是誰來了?你覺得老虎是怎麼樣?

2. 提問:老虎來了以後,小動物會怎麼樣呢?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2)個別幼兒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分組活動,教師提出分組要求。

1、教師用符號幫助幼兒歸納出幾種可能出現的故事結局:

小動物想出了什麼辦法來打跑老虎的?

小動物怎樣逃跑才能躲避兇猛的大老虎?

老虎是怎樣捉到小動物的?

爲什麼老虎跟小動物做了好朋友?

(1)每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續編,每個朋友都參加,把自己的想法先用符號記錄下來,再在小組中大聲、連貫、完整地說給同伴聽。

(2)使用符號記錄的時候互相幫助,記錄完了就坐下來交流。

(3)認真傾聽小朋友的發言,評選“故事大王”,在集體中交流。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大聲、連貫、完整地進行表達,提醒幼兒在小組活動中學會合作學習。

四、集中交流、分享:

(1) 每個幼兒先自由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續編的故事。

(2) 每組的“故事大王”在集體中交流。

附:故事《老虎來了》的開始部分

茂密的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一天清晨,紅彤彤的太陽升起來了。小公雞張大嘴巴“喔喔喔”地叫醒了小動物們。兔子、貓和小猴都是好朋友,它們圍着一顆大榕樹,在草地上高高興興地玩起來了。

瞧,小貓在練跳繩,它一下一下有節奏地甩着繩子,越跳越起勁;可愛的兔子拍着大皮球,臉都漲紅了;最淘氣的小猴子山骨碌碌地轉動着機靈的大眼睛,在大榕樹上蹦來跳去,還在樹枝上盪鞦韆呢!小牛也來湊熱鬧,它搖晃着大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後豎起它那對尖尖的牛角,神氣地說:“誰來跟我比賽,頂一頂,看誰的力氣大!”

小動物們正玩得高興,突然,遠處傳來一陣老虎的叫聲,小動物都嚇壞了,嚷着說:“大老虎來了,大老虎來了……”。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菊花的多種顏色和姿態,知道菊花是多種多樣的。

2、使幼兒知道菊花是秋天裏美化環境的花,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愛護花卉的情感。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菊花盆景若干。

2、幼兒操作材料畫面“美麗的菊花”。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菊花,概括出它們的特徵。

提問:你們桌上的是什麼花?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聞聞,說說:菊花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花、莖、葉觀察菊花特徵,如花開在莖的頂端,花的形狀、顏色,葉子邊緣有鋸齒等。

幼兒回答後,師小結。

2、引導幼兒討論菊花開放的季節及其與人們的關係。

提問:“菊花是什麼時候開花的?秋天你可以在那裏看到菊花?人們爲什麼要種這麼多的菊花?(美化環境,菊花還可做清涼飲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治頭痛)”你喜歡菊花í嗎爲什麼?你還知道那些花也是在秋天開的?

3、小結:這些花兒都非常漂亮,人們種許多花,讓花把我們生活的地方裝扮得更漂亮,更美麗,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

延伸

活動讓幼兒在操作材料上畫菊花。

活動反思

一次教學設計,也是教師的一次成長,就像在製作ppt課件的時候,我瞭解了菊花居然有那麼多種顏色,有些菊花的顏色、花瓣的形狀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可以說這也是我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共同提高的過程。

在活動設計和進行中,觀看菊花的時候,孩子們有些按捺不知心中喜悅,摸摸、聞聞、說說,參與的興趣十分濃厚。但在交流時,孩子們只停留在顏色的表達上,對菊花的外形的描述不太會用語言表達,缺乏經驗。因此,活動中,教師講述的成分多了一些,可在課前告知家長,先帶孩子觀察瞭解一些菊花的知識,這樣活動中,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會更濃,講述更積極,效果更好。最後延伸活動用紙杯剪菊花,深受孩子的喜愛,發展孩子動手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寶寶對色彩的興趣,感受油水分離的特殊效果。

2.在玩色遊戲中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材料櫃(內有自制的海綿球,用白色蠟筆畫過各種小動物的紙)稀釋的各色水粉顏料、抹布

設計思路:通過前幾次的玩色活動,如手指點畫“小花”和製作“匹薩餅”,初步激發了孩子對色彩的喜愛,而且孩子對玩色活動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這幾天,有小朋友一直對我說:“李老師,我們好久沒玩顏料了,我想玩顏料。”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這也符合“超市”課程精神。本次活動以水粉脫色的奇特效果(即油水分離)來進一步提高對玩色的興趣。

重點指導: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捉迷藏

的遊戲,它們就藏在這張大紙上,猜猜看是哪些小動物藏了起來?(幼兒講講說說)

2. 師:我們一起把這些小動物請出來,好嗎?

(二)講解示範

1. 師:我請綿球寶寶來幫忙,給它穿上好看的衣服。(蘸顏料)

2. 教師示範用綿球平塗,從紙的最上端開始塗,從一邊塗到另一邊,順着一個方向來回塗,不留空。並邊塗邊說:“找呀找呀找呀找,小動物們快出來。”

(三)幼兒練習

1. 鼓勵幼兒邊說邊塗,把整張紙都塗滿。

2. 指導幼兒平塗,從一邊塗到另一邊,順着一個方向來回塗。

(四)活動結束

和好朋友說說你把誰找出來了。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兒歌中有關春雨的經驗,豐富句式“滴答,滴答,下小雨啦!”以及詞語如“發芽”、“開花”、“長大”。

2、理解兒歌中“反覆”的表現手法,體會春天的美。

3、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敢於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排成半圓形

2.物質準備:小雨、種子、梨樹、麥苗的頭飾,flash課件

3、經驗準備:有發芽,開花,下雨表演的經驗。

活動重點:學習兒歌《春雨》,體驗兒歌中“反覆”的特點。

活動難點: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敢於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用滴答聲吸引幼兒注意,導入活動(播放下雨時滴答滴答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什麼聲音?你們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出這種聲音?(幼兒自由回答)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呢?(教師播放下雨時的課件)“原來呀,滴答滴答就是下小雨時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說:“滴答,滴答,下小雨啦(教師和幼兒共同說)

2、做下小雨時的動作,爲表演環節做鋪墊

師:你們會做下雨的動作嗎?我們一起來做做看(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做下雨時的動作,邊做邊說“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二、觀看課件,感知兒歌內容

1、分別感知兒歌中出現的主要內容

師:春天下小雨了,那地上會發生什麼變化呢?你們來猜一猜(請個別幼兒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春雨給這場大地帶來了什麼變化(教師分別出示種子發芽,梨樹開花,麥苗長高的課件)

師:誰來說一說,種子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一起來做做種子發芽的動作吧 師:除了種子還有什麼也會發生變化呢?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教師出示梨樹開花的課件)我們一來開花咯(教師帶領幼兒做開花的動作)

師:還有植物也有變化呢,你們猜猜看會是誰?看好咯,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教師播放麥苗長大的'課件)

2、感知整首兒歌

(1)(教師播放整首兒歌的課件)師:這場小雨真神奇,給大地帶來了這麼多

的變化,老師給它編了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兒歌裏都有些什麼?

(2)熟悉兒歌內容,體驗“反覆”的特點

師:這首兒歌的名字叫做什麼?(春雨)你們聽出來兒歌裏種子都說了些什麼?誰來說一說(請個別幼兒回答後再整體朗誦)我們一起來做做種子發芽的樣子(教師帶領幼兒一同做種子發芽,邊做邊說)

師:梨樹說了什麼?誰的小耳朵聽得仔細,來告訴老師。我們一起來邊說邊做梨樹開花的動作

師:還有誰也說話了?你們來告訴我(請個別幼兒回答,後帶領幼兒一起說)

(3)整體熟悉兒歌

師:讓我們一起看着動畫來念一念這首很好聽的兒歌吧(教師播放課件) 鞏固:師:小朋友們真棒,這次要加大難度啦,我們要變表演邊唱兒歌啦。

3、通過表演,進一步熟悉兒歌

師:剛剛我給每個小朋友胸口都貼上了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和小雨。請胸

口上是種子的小朋友站到種子的圖案上(教師在地上貼一個大大的種子圖案)其他小朋友也都站到自己的區域上,我們一起分角色把兒歌念一唸吧。(教師帶領幼兒分角色念兒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來念一念吧

三、操作交流——仿編兒歌《春雨》

1、師幼進行兒歌的仿編活動

師:春天到了,除了小草會發芽,還會有什麼發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他們在下雨的時候會說什麼呢?請小朋友拿出放在凳子底下的圖片,然後和周圍的小朋友說一說,他們在下雨的時候會說些什麼?(隨後請部分幼兒回答)

如:“滴答,滴答,下雨啦!種子(花、草)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梨樹(蘋果、桃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麥苗(花芽)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四、結束活動

師:等下雨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看地上有什麼變化,然後再編進兒歌裏來告訴我好不好?

活動延伸:

教師可組織幼兒將自己創編的兒歌製作成一本書,可進行有趣的早期閱讀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誇大表現臉譜特徵。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誇大表現臉譜特徵。

活動準備

課件、水粉顏料若干,衣服若干件,各種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觀察討論

導入:瞧!這是什麼?(臉)可是這張臉太白了,我們來幫他化化裝怎麼樣?那我們用什麼顏色來畫他的臉呢你來說(紅色、綠色、藍色)鼻子呢、眼睛、嘴巴。裝化好了,如果老師請你們根據臉的顏色給他取個名字的話,你們會給他取什麼名字呢?

討論:

小朋友取的名字真好聽,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些,你們看!師逐一出示紅臉、這是什麼臉啊!這個顏色的臉表示這個人很英勇,藍臉、綠臉、黃臉(幼兒隨畫面一起說出臉譜的名字,教師邊放課件邊介紹每種顏色代表着人物的性格特徵)。

2、剛纔那些紅臉、藍臉、綠臉、黃臉我們都把它統稱爲臉譜。臉譜在我們的京劇中用的是最多的,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左右對稱,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塊面,五官有了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如何變,五官有些什麼變化,)

3、教師示範,幼兒參與。

(二)聯想創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把它畫在我們的衣服上好嗎?

1、心裏先想好,今天你要畫一張什麼顏色的臉。

2、化妝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不要把臉畫得兩邊兩樣。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麼地方要塗眼影,什麼地方要塗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麼?(相互欣賞幼兒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三)引導講評,展示

教師隨機抽取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你畫的是什麼臉,

(四)、結束

(播放音樂)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的作品系在身體的各個地方走模特秀

教學反思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

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爲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誇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錶現新奇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