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裏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以及熱愛自然的情感,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並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活動準備】

1、課件:小魚、青蛙、蜜蜂。

2、課件聲音:燕子鳴叫。

3、歌曲磁帶《春天在哪裏》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難點: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活動過程】

1、導入

聽小燕子的叫聲引出主題:春天來了——小燕子飛回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故事《醒來了》。

2、展開

——教師利用課件照片,講述故事。

——故事裏都有哪些小動物?

(引導幼兒練習用“有---有---還有---”這一句式)

小動物是在什麼季節醒來了?

爲什麼在春天醒來了呢?

3、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動物與季節的關係。

4、利用課件欣賞角色的對話,並引導幼兒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師扮演小魚、男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女小朋友扮演小蜜蜂)

5、擴散思維,講述。

啓發幼兒邊思考邊和同伴相互討論:春天還有哪些動物、植物也醒來了?它們又是怎樣的?

幼兒園教案 篇2

遊戲準備:

長條布,獎品。

遊戲過程:

1.家長和自己的寶寶分爲一組,並且,將這些小組進行編號。

2.每個小組領得兩個長條布。

3.家長給自己的寶寶矇住眼睛,並且,矇住眼睛的寶寶,也要給自己的家長矇住眼睛。

4.遊戲開始,寶寶和媽媽手拉手。

5.老師喊出口號“121”,家長和寶寶就同時不斷擡起自己的左腳右腳左腳。

6.在這個擡腳和落腳的過程中,如果家長和寶寶踩到一起的話,就淘汰出局。

7.剩餘的小組繼續比賽。

8.直到場上只剩下3個小組爲止。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的特長,正確辨別動物的特徵和特長之間的聯繫。

2、激發孩子能大膽地、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4、閱讀故事,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嘗試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六張圖片(水果店、游泳館、糧食倉庫、裁縫店、郵局、路燈)

小動物若干(猴子、鴨子、小貓、螃蟹、小羊、袋鼠、青蛙、大象等)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小朋友,生活在你們周圍的叔叔阿姨,他們都在什麼地方上班?他們是做什麼工作的嗎?

二、動物找工作

1、河馬開了一家職業介紹所,幫森林裏的小動物介紹工作。我們來看一下都是些什麼工作?

2、小猴第一個來到介紹所,它一聽河馬介紹,心理就有了底,那麼請小朋友猜一猜:小猴適合做什麼工作呢?爲什麼?

3、小結:因爲小猴會爬高,所以它適合做電工。

4、接着又來五個小動物,我們看看是誰?

螃蟹、小羊、小貓、袋鼠、小鴨他們聽完了河馬的介紹,也馬上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他們找到的是什麼工作?

5、河馬看着他們這麼快找到工作盡搖頭。小朋友你們知道河馬爲什麼搖頭。你認爲小動物是不是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工作?

6、請說說你的理由。

7、你認爲小動物最適合做什麼工作呢?爲什麼?

8、最後五個小動物都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工作。

活動延伸:

1、森林裏其它動物聽說很多動物都找到了工作,他們也來到介紹所,小朋友你們說說這幾個動物適合做什麼工作?

2、河馬聽了你們的介紹說謝謝你們,它一定幫小動物找到合適的工作。

三、運動

內容:

1、集體做操:要求幼兒動作正確,跟着音樂節奏做。

2、分散活動:

(1)平衡木、圈、輪胎、梯子、高蹺、自制小樹

(2)自制器械:流星火球、瓶制鍵子、沙袋、方巾

3、遊戲:運糧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在走平衡木的過程中,是否能保持身體平衡,不踩在中間空地方。

2、走輪胎路時會遇到什麼困難

3、遊戲活動中,幼兒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四、生活活動。

內容措施:認識一些生活標誌

觀察要點:

1、幼兒認識這些標誌嗎?

2、這些標誌代表什麼意思?在哪裏看到過這些標誌?

活動反思:

本次學習活動《小猴找工作》,基本上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小朋友對動物的特徵都比較瞭解,並能夠根據動物的特徵幫小動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這個教學內容,我覺得還是較符合幼兒思維的擴展性,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小朋友還是比較喜歡這次活動,小朋友們能夠積極思維,舉手回答問題。我儘量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們進行互相討論交流。例如:有的孩子說:“猴子適合開水果店。”有的孩子說:“猴子自己喜歡吃水果,不適合開水果店。”在辯論中讓孩子們選擇。最後達成共識。讓孩子們自己發表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發言的空間,培養他們敢於思考,敢於大膽的思想。這次的活動,如果出示一個個小動物讓他們選擇工作的話,肯定比較簡單。但是這次,把小動物放在一起,讓他們選擇適合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要考慮各個動物的特徵。但是有部分幼兒還是回答得較好。本次活動也有欠缺的地方,教學形式還不夠好,如果讓孩子們來扮演動物找工作的話,有可能效果會更加好一些。

小百科:工作是社會分工中每個勞動者體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角色定位。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瞭解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感受成長中身體的變化。

初步嘗試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身體變化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收集從出生到現在的成長照片、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觀看照片與錄像,瞭解成長中的變化。

(1) 教師出示幼兒的照片和錄像資料,啓發幼兒談談自己成長過程中有趣的事情。

(2) 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從“0歲到現在”的順序講述成長過程,也可以讓幼兒談談自己今後成長的變化。

(3)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人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2、教師和幼兒將自己成長中的變化記錄下來。

(1)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人的成長過程是連續的、不斷變化的,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別人知道我們小時候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教師和幼兒看幼兒用書,指導幼兒製作自己的成長連環畫。

3、教師組織幼兒共同欣賞製作好的成長連環畫。

(1) 教師和幼兒欣賞製作好的成長連環畫,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那個小朋友製作的?爲什麼?

(2)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覺得自己在什麼時候的變化最有趣?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我經過調查多數孩子因睡懶覺或急着上幼兒園,大都不喜歡吃早餐,由於飲食習慣和營養的不均衡,嚴重影響了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心健康。針對這些現實問題,結合新《綱要》 “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的精神。”我們特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快樂早餐》,目的在於引起幼兒對早餐的注意和興趣,從而產生喜歡吃早餐的情感和意識。如果只是空洞地說教早餐如何有營養、吃早餐的重要,幼兒會感到枯燥無味,教育效果不會好。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我選擇了聽故事、觀賞實物、做遊戲、動手操作等活動形式,使幼兒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受到感染,建立吃早餐的情感,同時其感知、觀察能力,積極思維、敏捷反應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有安全意識和衛生習慣都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激發和培養幼兒喜愛吃早餐的情感和意識,懂得早餐營養對身體發展的重要性。

2、通過活動初步瞭解早餐的種類和營養搭配,能夠自己動手搭配選擇早餐和吃早餐,。

3、有飲食衛生意識,體驗集體吃自助早餐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室事先佈置成餐館的環境。

2、有關吃早餐重要的故事。

3、各色早餐若干、碗、湯勺若干4、各種早餐卡片。

  活動過程:

  一、以教師扮演快樂餐廳的樂樂姐姐,帶幼兒到快樂餐廳做客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快樂餐廳的樂樂姐姐,我知道小四班的小朋友很乖、很聰明,想請小朋友到我們快樂餐廳做客,好嗎?那我們就一起去吧!”

  二、樂樂姐姐引導幼兒聽故事,讓幼兒知道吃早餐既不挑食的重要性。

1、師:小朋友,我們的快樂餐廳到了,這裏是快樂餐廳的故事大廳,故事大廳裏有一個關於吃早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聽故事前提出要求。

師:呆會兒聽完故事,樂樂姐姐要問小朋友,故事裏的媽媽叫大大和小小吃早餐時,大大和小小各怎麼做?大大和小小在幼兒園裏的表現一樣嗎?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糖和鹽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裏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裏不能溶解。

3、培養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支吸管。

2、每組一個大盆、一把大勺、抹布兩條。

3、實驗材料:白糖、鹽、奶粉、大米、大豆、石子、溫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糖”導入。

故事內容:一隻小鴨子相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裏,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裏去撈,可是她在河裏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裏去了嗎?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範實驗

(1):觀察糖在水裏的溶解現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鴨子袋子裏的白糖和鹽哪兒去呢?(河水裏去了)

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裏,讓幼兒看看杯子裏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裏怎麼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⑵讓幼兒嚐嚐溫水的味道,是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裏倒入溫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裏,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那白糖到哪兒去了呢?(跑到水裏了)

⑶讓幼兒嚐嚐杯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甜了)

⑷教師小結:白糖在水裏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說白糖在水裏溶解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裏怎麼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裏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3)出示ppt (奶粉、鹽、綠豆、紅糖圖片))圖片上的東西會不會溶解呢?

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⑴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老師爲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都有好多實驗材料放入碗裏,一大盆溫水,一把大勺。操作實驗時自己自由選擇

一樣材料放入杯子裏,每組的小朋友所選的材料應不同,在向杯裏倒入溫水,用小勺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裏是不是像白糖和鹽一樣,在水裏就不見了,溶解了。操作時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爭搶。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裏,觀察結果如何。

3、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4、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裏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裏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⑷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裏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裏溶解

幼兒園教案 篇7

幼兒園語言課教案:《蝸牛和蘋果》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自己的想象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體驗蘋果和蝸牛之間美好的友誼,感受助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蝸牛和蘋果》故事圖片,種子圖片,水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謎語導入:師:今天有一位動物朋友要來做客,看誰能最快猜出它的名字。走路慢吞吞;身背小房子;沒手也沒腳。會是誰呢?(幼兒猜)

教師公佈答案:蝸牛。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嘗試講述圖片內容。

師:小蝸牛身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們來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出示圖片一)幼兒觀察、講述。

討論:

(1)蝸牛的家裏來了誰?

(2)蘋果怎麼會來到蝸牛的家裏?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請單個幼兒講述圖片一內容。

2、(出示圖片二)幼兒觀察、講述。

討論:

(1)蘋果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變色?

(2)如果這個有點壞了的蘋果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怎麼做呢?我們來看看小蝸牛是怎麼做的?

請單個幼兒講述圖片二內容。

3、(出示圖片三)幼兒觀察、講述。

(1)小蝸牛爲什麼哭了?蘋果是生病了嗎?

(2)看到蝸牛這麼傷心,烏龜醫生給蝸牛說了一些話,蝸牛聽了以後,又開心地笑了,猜猜烏龜醫生對蝸牛說了什麼話?(幼兒猜,教師講述)

(3)蘋果媽媽的寶寶是誰?她爲什麼要腐爛?

教師出示切開的蘋果,幼兒找出蘋果寶寶。

請單個幼兒講述。

4、(出示圖片四)幼兒觀察、講述。

(1)第二年發生了什麼事?

(2)小蘋果樹是從哪裏來的?

(3)來我們變成一顆小小的種子,長成小樹吧。

(二)引導幼兒看圖片,把圖片內容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師:原來這些圖片講的就是蝸牛和蘋果之間發生的故事,現在我們試着把四幅圖片連起來完整講一下這個故事。給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

三、分享水果

師:小小的蘋果樹長大了,結出很多的蘋果,我們一起來品嚐這香香甜甜的蘋果吧。

幼兒園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學習用手指點畫梅花,體驗點畫的快樂。2.培養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準備:

梅花,範畫,顏料,白紙。

教學過程:

1.小朋友最喜歡花了,因爲每一朵花都是那麼漂亮,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美麗的梅花。

(出示梅花圖)小朋友,看看梅花什麼樣子的.?(紅色的,五個花瓣,樹枝是彎彎曲曲的,枝上還有沒有完全開放的花骨朵。)

2.老師想把這美麗的梅花保存下來,可我不想畫,那可怎麼辦呢?老師啊,用手指點畫了一幅梅花圖。

小朋友想不想看?(看點畫圖,幼兒說一說老師是怎麼做的?)

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兒:“是。”)那我們今天一起做一幅美麗的梅花圖!

3.看好老師是怎麼做的(教師示範做一朵梅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吧!

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5.成果展示。

幼兒園教案 篇9

  一、教材內容分析: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是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是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鑑於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幼兒情況分析:

中班幼兒年齡小,不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三、說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教材內容分析和幼兒情況分析,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我爲本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第一,讓幼兒知道幾個常用的報急電話,並會正確撥打報急電話。第二,增強幼兒的自保護能力。

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通過活動知道幾個常用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難點是:會正確撥打報急電話。

  四、說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幻燈機、幻燈片。(內容是一些突發是件的過程)

2、三 幅有關突發是件圖畫。

3、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爲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爲”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但是衆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本活動分爲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以幼兒自己探索知識,形成對安全知識的興趣爲主要內容;第二大部分,讓遊戲活動的知識落實到行爲。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放幻燈,吸引幼兒注意力。目的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

第二環節:我讓幼兒在“該怎麼辦”情景中,通過看、說、獲取相關經驗,“小明這時該怎麼辦,我們幫他想想辦法”,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第三環節:學習撥打報警電話。要求幼兒不但要說出報急電話號碼,而且還要正確撥打電話。這樣使幼兒不但掌握知識,而且掌握正確的報警的方法。

第四環節:遊戲活動,本活動在幼兒掌握初步的報警知識的基礎上,爲幼兒設置一個情景,幼兒在遊戲過程中,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六、說活動延伸:

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我在活動室擺放一個電話,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幼兒園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從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爲”。在日常工作中,我發現了這樣一些現象:環境佈置結束以後,垃圾箱裏多了一些彩色的紙質邊角料和一些細小的晴綸棉絲,孩子們很快圍過去搶着抓在自己手中;撕貼畫活動結束後,垃圾箱裏多了一疊撕掉貼畫後留下的廢紙,不知在什麼時候,這些廢紙就“鑽”進了孩子們的口袋裏……孩子們竟然會對垃圾箱裏的“垃圾”有着如此濃厚的興趣。針對幼兒的這一興趣點,我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設計了以“垃圾箱裏的“寶物”爲主題的系列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爲。

觀察談話活動:垃圾箱裏的“寶物”

活動目標

1.對觀察、談話內容有興趣,樂於觀察,能大方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2.樂於傾聽別人的談話,對別人的發言表示尊重。

3.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

活動準備

活動前收集幾個大班的垃圾桶(內有垃圾);小木棍若干(用於翻動垃圾箱裏的物品);洗手盆2-3個。

活動過程

1.引出觀察、談話主題。

師:這些垃圾桶裏都有些什麼?你認爲這裏面哪些東西還有用?有什麼用?

2.幼兒自由結伴用小木棍翻動,觀察,交流。

教師巡視,傾聽幼兒談話,對幼兒獨特的想法表示讚賞,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新發現,並請幾名幼兒演示自己對紙類、玩具類等物品的新玩法。(提醒幼兒玩完後洗手。)

3.集中討論:爲什麼每天都會有這麼多垃圾?垃圾與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關係?怎樣減少和妥善處理垃圾?(引導幼兒從節約和環保的角度說起。)

4.師小結幼兒談話情況,表揚大膽表述自己見解和傾聽別人談話的幼兒,教育幼兒注意節約,不浪費。

延伸活動

佈置幼兒到小、中班或在自己家裏觀察、找尋垃圾箱裏的“寶物”。

社會活動:關於“什麼是垃圾”的調查

活動目標

1.會主動、有禮貌地與其他班級老師、幼兒交往,大方地向他們提問。

2.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對別人的回答進行記錄。

3.體驗與人成功交往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與大班其他班級老師溝通,如時間安排、調查方法指導等。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進行調查問卷的討論、設計。

(問題設計如下:a.你認爲什麼是垃圾?b.日常生活中,你會把哪些東西作爲垃圾扔掉?c.你認爲應該怎樣處理垃圾?)

2.共同討論如何進行問題答案的記錄。

(如可用圖畫、符號或請其他班的老師記錄等等。)

3.幫助幼兒分組,指導每組幼兒記錄下要調查的內容,分送幼兒到其他班級進行調查活動。

教師跟隨某一小組進行觀察指導。

4.師幼共同整理、統計調查結果,分析、思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和廢物利用。

手工製作活動:垃圾分類盒(箱)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合作將廢舊盒(箱)等進行改造,裝飾,製作垃圾分類盒(箱)。

2.會大方地向別人介紹自己製作的分類盒(箱)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鞋盒、餅乾盒、牛奶箱、水果箱若干,彩筆,白紙,漿糊,剪刀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商定製作哪幾種分類盒(箱),計算整個大班組需要每種分類盒(箱)各多少個。

(分類盒(箱)種類:紙類、玩具類、用品類、其他類別。)

2.師幼共同將活動室分成相應的四大製作區域,並擺放製作材料。

3.在幼兒自願選擇製作區域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調整,保證每組幼兒在人數、能力上的相對均衡。

4.幼兒進行製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協助幼兒完成難度較大的操作。

5.集中幼兒,請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本組分類盒(箱)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6.師幼共同將製作好的分類盒(箱)進行搭配組合,由幼兒分送到其他班級,並向其他班級幼兒介紹分類盒(箱)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綜合活動:變“廢”爲“寶”

活動目標

1.主動思考如何利用廢舊,學習有效運用廢舊的多種方法。

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成裏。

活動準備:活動前帶幼兒到大班各個班級分類回收垃圾。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比一比,哪一類垃圾最多?思考:爲什麼紙類垃圾最多?

2.想一想,哪些垃圾是必須扔掉的,哪些還可以再次利用?

師幼共同將可再利用與不可用的垃圾分開,並將可直接挪作他用和需要再次加工的垃圾進行分類。

3.說一說,如何變“廢”爲“寶”?

4.做一做。垃圾箱裏變出“寶物”。

幼兒分組進行剪、拼、修補、改裝等操作活動。

5.比一比,說一說,誰的“寶物”最有用。

請幼兒互相看看,並互相介紹自己改造的作品的名稱、玩法或用途。

延伸活動

將改造後的“寶物”分送到其他班級,或在本班遊戲角開展超市類遊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