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六篇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六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手,用描畫的方法畫出手的輪廓。

2、創造性地描畫不同的手形,體驗小手變變變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遊戲,豐富相關經驗,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12頁,蠟筆。

活動過程

一、小手變魔術。

1、我們有一雙能幹的手,你的小手會幹什麼呢?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邊念兒歌,邊用雙手造形:我有兩隻手,左手和右手,變呀變呀變,變成……

2、引導幼兒觀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變成了什麼,像什麼。(山、樹枝、仙人掌、花等)

3、師幼共同遊戲,體會用手造形的多種可能。

二、畫一畫小手的魔術。

1、引導幼兒討論:怎麼樣把小手變的魔術畫下來?

2、教師示範描畫的方法:把左手放在紙上,右手拿起蠟筆靠在手的邊緣。從手腕開始畫,沿着手掌到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再沿着手掌另一邊畫到手腕。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沿手的邊緣描畫,描畫時放在紙上的手不能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小手變換出不同的造形。

4、引導能力強的幼兒進行添畫,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鼓勵動作快的幼兒進行塗色。

三、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做一做自己的小手魔術,引導其他幼兒進行模仿。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的形式,形象的語言,牢牢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課堂上孩子們是快樂的。如果我在課前能更加仔細地考慮到一些問題,操作中的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最近一段時間寶寶們上幼兒園,早上見到老師打招呼的越來越少,即便老師主動招呼,多次提醒,但有的寶寶就是不願意與你打招呼,也有非常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的寶寶。針對這些情況的發生,我們想通過預設的學習活動引導寶寶能有禮貌的與人打招呼。

活動目標:

1、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

2、能用相應的稱呼替換“小明”“小紅”進行演唱。

3、能使用禮貌用語,萌生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的願望。

活動準備:

1、男孩(小明)、女孩(小紅)、爸爸、媽媽手偶各一個。

2、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問早問好

——教師出示男孩手偶,以小明的口吻向大家問早、問好。

——引導幼兒向小明問早、問好。

二、學唱歌曲

——教師操作男孩、女孩手偶,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做向小明、小紅問好的動作,在傾聽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

1、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2、出示爸爸媽媽手偶,引導幼兒替換小明、小紅進行演唱。

三、學習歌表演

——教師邊清唱歌曲,邊走到幼兒面前,即興替換幼兒的名疲憊不堪,與幼兒一一問早、問好。

——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問早問好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過程:

環節一:

出示男孩玩偶,吸引了幼兒的眼球,孩子們對玩偶特別感興趣,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大家很快就學會了互相問早。

環節二:

在學唱過程中,孩子們學的很認真,但在替換歌詞過程中,全班29個孩子,只有一半孩子會替換名字,其他孩子都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爲真正原因是孩子膽子還不夠大,同伴間還不夠熟悉,爲此不會更換。

環節三:

第三大環節效果不好,只有3個孩子會。所以在課後我就進行了反覆的思考:我認爲應把這個活動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幼兒學會歌曲,第二課時引導孩子替換,這樣孩子纔會對所學內容掌握的比較紮實。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我都在考慮這麼兩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音樂活動吸引幼兒?如何讓幼兒在遊戲中輕鬆地學會新授歌曲?這兩個問題在我每次執教音樂活動時,我都把它放在心中,也一直在嘗試通過自己的教學技能來達到這兩個理想的目標。

在實踐過程中,我已經發現了要想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們需要都方面的努力,也取決於都種因素,它包括:歌曲內容、節奏、家學環節的設計、教師教學藝術等等。

  對於目標的達成度:

“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我認爲孩子們基本能達到,“能用相應的稱呼替換‘小明’‘小紅’進行演唱”, 孩子們基本上不能達到,他們只是初步學會唱了,大部分孩子都不能用名字來進行替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上課日期 12 月 19 日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對常見的多種金屬的觀察、實驗,比較和概括認識金屬的共同性質,建立金屬的概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1、一些常見的金屬製品的掛圖,研究金屬性質的實驗方法掛圖。

2、佈置學生自帶一些常見金屬製品,銅、鐵、鋁各一段,小鐵錘一把。

3、砂紙、導線、小燈泡、電池、酒精燈、火柴。(根據教學實際配備數量)

4、鉛、鋅、錫等不同金屬、碎布、紙、木條、玻璃、塑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新課

1、指導學生研究銅、鐵、鋁的共同性質。

2、指導學生研究其他金屬是否具有和銅、鐵、鋁一樣的共同特徵。

3、指導學生研究非金屬物體是否具有和銅、鐵、鋁一樣的共同特徵。

4、指導學生概括金屬的共同特徵。

5、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1、談話: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各種金屬,也見過不和金屬製品,你帶來了一些什麼金屬?什麼金屬製品?向別的同學介紹介紹。

(學生回答)

2、提問:老師這兒也有一些金屬,你們認識嗎?

(出示掛圖)

3、談話:看來,金屬的用途可真不少,我們很有必要來研究研究金屬都有哪些共同性質。(板書課題)

(1)談話:銅、鐵、鋁是同學們最常見的金屬,爲了研究金屬具有什麼共同特徵,我們就選這三種常見金屬來研究。怎麼研究呢?要用實驗方法,請同學們先仔細閱讀課本第47頁實驗方法,再小組討論,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

(學生閱讀、討論並提出問題)

(2)談話:請各小組的同學相互配合,用你們帶來的物品和老師提供給你們的物品按照課文的實驗要求進行實驗,每做完一個實驗,想想課文中提出的相應問題。

(學生小組配合實驗)

(3)依據實驗結果,評價實驗情況。

(4)師生小結:

通過研究,我們知道銅、鐵、鋁具有以下四點共同性質。

①銅、鐵、鋁都有金屬光澤。

②銅、鐵、鋁都能導電。

③銅、鐵、鋁都容易傳熱。

④銅、鐵、鋁都有韌性、延展性。

(1)談話:自然界金屬的種類相當多,銅、鐵、鋁所共有的性質是不是所有的金屬所共有的性質呢?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其他金屬是否有和銅、鐵、鋁一樣的性質的方法來驗證。

(2)學生自由選擇準備好的其他金屬用實驗的方法驗證。

(3)小結:通過實驗說明金屬都具有銅、鐵、鋁一樣的共同特徵。

(1)談話:我們通過實驗已經發現銅、鐵、鋁等金屬都具有四點共同特徵,那麼不是金屬的物體是否具有和它們一樣的共性呢?你可以先列舉出一些不是金屬的物體,再用實驗來研究。

(學生列舉非金屬物名,教師可提供一些非金屬物體給學生觀察並研究)

(2)小結:布、紙、木條、玻璃等非金屬物體沒有銅、鐵、鋁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1)談話:從以上的研究結果,你能得出所有金屬的共同特徵嗎?討論後再回答。

(學生討論並回答)

(2)小結:金屬的共同特徵是教師具有金屬光澤,能導電,能傳熱,有韌性、延展性。

課後感受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和課堂上的實驗,都能認識到金屬所特有的.性質。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不同鞋子的不同特徵,認識它們的名稱並瞭解其穿着場合。

2、能根據鞋子的特徵進行配對與分類,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分類的標準。

3、能認真投入到集體遊戲活動,初步感受合作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鞋子(皮鞋、雨鞋、高跟鞋、運動鞋、涼鞋、拖鞋)

【活動流程】

1、出示裝着鞋子的快遞箱,引起幼兒注意,猜猜裏面有什麼?

2、認識不同鞋子

分別出示皮鞋、雨鞋、高跟鞋、運動鞋、涼鞋和拖鞋,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什麼時候穿?誰穿?

3、整理鞋子

(1)引導孩子將鞋子一雙一雙擺放整齊。

教師引導:你剛纔整理的是什麼鞋子?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兩隻顏色、樣式、材質、大小一樣的鞋子,配成一雙鞋子。

提升經驗:兩隻一模一樣的鞋子我們可以用“對稱”來形容。

(2)引導孩子根據鞋子的類型整理鞋櫃

教師引導:每一層鞋櫃是一種鞋子的家,請你把相同類型的鞋子擺放進同一個家。

教師引導:這是XXXX鞋子的家?XXX鞋子什麼時候穿?

教師提升:皮鞋一般是正式場合穿;雨鞋是下雨的時候穿;高跟鞋是媽媽或者老師們穿裙子或者正式場合穿;運動鞋是做運動的時候穿;涼鞋是夏天比較涼爽、平常在樓下游戲等時候穿;拖鞋是在家裏或者睡覺的時候、起牀上廁所、去海灘等時候穿。

4、遊戲:穿小鞋、大鞋

(1)播放音樂讓孩子穿着自己的鞋子跟着音樂做律動,並記住自己的感受。

(2)播放音樂讓孩子選擇一雙自己喜歡的大鞋換上跟着音樂做律動,並記住自己的感受。

(3)說說穿着自己的鞋和大鞋遊戲的不同感覺。

小結:大家要穿合適自己的鞋子纔會舒服、安全,並且有利於身體健康。

5、活動結束

6、延伸活動

引導孩子再次根據爸爸、媽媽穿大鞋,小孩子穿小鞋的特徵給鞋子分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願意講述樹的好處,發展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初步的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木及小鳥、小貓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圖片,佈置成美麗的樹林。

2、樹杆、樹冠,膠水、大副鉛畫紙每桌一份。各種可供選擇的人與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3、優美的音樂2段。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參觀。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樹林玩好嗎?

2、幼兒隨優美的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

二、探索樹林的祕密。

1、教師:美麗的樹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樹林裏都有些什麼?他們在幹什麼?

2、討論:爲什麼人們喜歡在樹林裏玩?

三、欣賞、理解散文詩。

1、老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教師:樹林可真美,人們都喜歡在這裏盡情的玩耍,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樹朋友》的散文詩。

(老師邊連續播放課件)

2、(逐段放課件)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1)春天,小松鼠在樹梢上幹什麼?

(2)夏天,小松鼠又在樹林裏幹什麼?

(3)秋天,樹葉怎麼樣了?

(4)冬天,小松鼠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製作樹林,體驗樹的多樣性及好處。

1、樹真好,小朋友喜歡樹嗎?我們一起來做一片美麗的樹林,讓很多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玩好嗎?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樹幹和樹冠粘貼成大樹,然後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粘貼在樹林中。

2、放配樂散文詩《樹朋友》的錄音,幼兒自主操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和表述,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美術作品《酸奶瓶》的添畫,培養與鍛鍊幼兒的組合能力,促進幼兒組合想像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材料:酸奶瓶圖片、畫筆、顏料、圖畫紙。

2.環境:佈置一面牆飾――《我讓塑料酸奶瓶變成了新東西》和《我編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兒的作品。

3.前期經驗:幼兒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開展過圖形組合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畫着一個小朋友在看着一個塑料酸奶瓶。)

師:你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小孩。

師:還有嗎?

幼:一個酸奶瓶。

師:一個小朋友在看着一個塑料酸奶瓶。他爲什麼這樣看着酸奶瓶呢?原來他在想:我能把這個酸奶瓶變成什麼呢?你們都來幫這位小朋友想想,這個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變成什麼呢?

幼兒聽了沒有作出回答,只是雙眼看着老師。在觀察了孩子們的表現後.我進行了分析: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幼兒沒有理解我的問題,所以不能作出反應;一個是幼兒聽明白了我的問題,但是由於沒有過此方面的經驗.加之思路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不能馬上回答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我調整了自己的故事講述順序,緊接着出示了第二幅圖,爲幼兒做擴思訓練的鋪墊。

2.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畫面上畫着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裝成的“汽車”。)

幼:哇!變成汽車了。(幼兒看到圖畫,馬上有了積極的反應。)

師:原來這個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車軲轆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小汽車,你們會把酸奶瓶變成什麼呢?

3.請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想像說出來,並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平面製作。

幼1:我想把它變成飛機。

師:你怎麼就能把它變成飛機呢?

幼1:在瓶子的兩邊加上兩個硬紙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這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來實現的。老師與幼兒的對話,目的是幫助幼兒明確怎樣才能把酸奶瓶改變成自己想像的東西。

幼2:我要把酸奶瓶做成斑馬的腿。

師:要做成斑馬的腿,怎麼做呢?幼2:用四個瓶子,口在下面,底在上面,再安上一個身子。

師:斑馬身上會有什麼呢?怎麼才能一看就知道是斑馬呢?

幼2:加上一道黑一道白。

孩子的組合想法有些出人意料,不過.她能提出這種大膽、新穎的想法.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所努力追求的效果。她的想法似乎給了其他幼兒一些啓發,在後來的表述中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想法。

幼3:我想把酸奶瓶當成尖房頂。

師:什麼樣的房頂?房子用什麼做呢?

幼3:我用盒子當房子,把瓶子放在上面當房頂。

孩子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我們在努力培養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如果能夠鼓勵幼兒用美工製作或是繪畫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的一個成果肯定會對幼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4:我想把酸奶瓶做成火箭。

師:你打算怎麼做火箭呢?

幼4:上面加個尖,下面加上火,就像火箭了。

師:你想得太棒了!(我爲孩子的想像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

幼5:我想要用好多的瓶子,接起來當火車。

師:火車!太棒了!還要在車身上貼上……

幼5:軲轆。

幼7:我要做小人。

師:怎麼就做成小人了呢?

幼7:酸奶瓶當身子,再加上頭、胳膊和腿就行了。

這都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實現的。我們千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評判幼兒的想法,正是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越來越清楚地體驗到,只要採用適當的組合方法.就能使一個事物發生改變,變成自己想像到的許多其他事物。這種通過組合實現的思維發散,是最爲可貴的。

4.利用幼兒自己製作的平面圖畫,鼓勵幼兒運用圖片進行自由組合。並根據自己的組合簡單地創編並講述故事。

當幼兒用語言表述了自己想把塑料酸奶瓶所變成的東西后,我請幼兒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畫面。接下來我把這些圖畫都展示在教室的牆飾上,並鼓勵幼兒把這些圖片自由組合起來,創編一個故事並講述出來。於是,有的孩子把圖1、圖2組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短小的故事: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媽媽一起出去玩,他們坐着飛機到了很遠的地方,後來又坐着飛機回來了。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組合在一起講述:明明要去奶奶家,奶奶家很遠,明明坐了火車,又坐了飛機纔到了奶奶家,在飛機上明明看見了雲彩。還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圖4組合在一起講述:小斑馬坐着火車來到了動物園,住在漂亮的房子裏,有一天還坐着火箭出國了……

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自主地進行圖片的任意組合。創編出一個個故事。一個幼兒的講述,又啓發了其他幼兒的想像,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出更多的新組合。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引導幼兒大膽地突破時空限制。並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去變換童話形象的位置,或做童話形象的重新組合。用這些再造的童話形象構造出新的童話故事。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組合能力乃至其他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汪老師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爲己任,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開展了《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組合與變通能力》的“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從培養小班幼兒創新意識人手,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篇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及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思考和幼兒的表現即是她研究的一部分。活動有一些獨到的地方值得大家借鑑。

首先是選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視野,既要適合幼兒當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酸奶瓶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對故事的關注。而且故事內容簡單。人物動作和物品形象突出、單純,故事過程就是由酸奶瓶變東西,過程簡單,線索清晰,又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很適宜新小班幼兒觀察、思考、想像、創新。

其次是教法。一個好的內容能否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價值,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更多的教益,教法很重要,這是需要深入細緻地研究的。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到。開始的培養是艱難的,因爲新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加上在理解他人語言和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方面都還比較弱等因素謄當教師提出問題希望引發幼兒主動思考和學習,並和教師展開互動時,常常得不到迴應。這時,就需要教師採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啓發幼兒,喚起貼近幼兒生活的已有經驗,開啓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知道如何去想像和創新。在這個活動的開始,教師並沒有完整地講述故事。而是根據培養幼兒組合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的目標出發,出示了一幅畫面讓幼兒觀察,並提出請幼兒幫助想想“能把塑料酸奶瓶變成什麼?,的問題。看到幼兒半天不語的情況,教師進行了認真分析,並嘗試爲幼兒搭建適宜的臺階,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第二幅圖的出現。讓冥思苦想不知答案卻又有着強烈好奇心的幼兒恍然大悟,找到了思考的路徑。然而,巧妙的是,教師並沒有僅讓幼兒說出變成了什麼,而是引導幼兒觀察怎麼變的,酸奶瓶是如何和其他物品組合的,讓他們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就爲以後幼兒有目的地想像和表達奠定了基礎。這個難點的突破自然地讓孩子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大膽想像出飛機、火箭、斑馬、火車等,每一次想像,教師都給予鼓勵,並請幼兒說清怎樣使用酸奶瓶,怎樣組合等,不斷地幫助幼JL明晰自己的思路,避免幼兒的想像漫無邊際爲幼兒展開創造活動鋪路。

因爲幼兒操作能力有限,教師特意根據幼兒的想像提供了一些平面材料:如酸奶瓶圖片、其他一些幾何圖形、彩色底紙,讓幼兒將自己的想像不僅用語言;還用圖形拼擺組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將想像變成現實,再次鼓勵他們想像和創新。而後;又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將自己的創作貼在牆上。鼓勵幼兒將小朋友的畫任意組合成新的故事,進行再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幼兒表達創新的興趣。幼兒爭相講述,互相感染,創新呈現出層出不窮的趨勢,非常喜人。幼兒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爲教師不僅在教學上幫助幼兒突破了難點,更在於教師活動後的思考和設計、對環境的創設,給幼兒提供了想像和創造的空間,讓幼兒有了充分表達自我及和同伴交流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