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9篇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9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數的實際意義。

3、感知並認讀數字。

活動準備:

各小組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學習新遊戲:排排隊

1、出示方向標記卡,認識它的含義:大、小、箭頭各表示什麼。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請幼兒說說看標記怎麼排排隊。最大的放在什麼地方,最小的放在什麼地方,這個標記卡表示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3、講清“排排隊”的名稱,要求幼兒按照標記卡將所給材料排序。

二、介紹各小組活動名稱、要求

小組活動一:排排隊

目標: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準備:方向標記卡8張,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畫面內容但大小不等的5張圖片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蝸牛)。

玩法:幼兒根據方向標記卡(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將所給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規則:按方向標記卡提示的方向排序,並說出序列的規律。

小組活動二:點娃娃找朋友

目標:抽象出5、8、7、8各數的實際意義。

準備:圓點卡8套(各畫有5、6、7、8個小圓點),分類盒8個,各種畫面內容的圖片8套(圖片上的物體數量分別是5、6、7、8個)。

玩法:請幼兒將圖片按照畫面物體數量的多少進行分類,最後用圓點卡片表示圖片上物體的數量。

規則:將圖中物體數量相等的圖片放一起,再用圓點卡表示每格圖片畫面內容的數量。

小組活動三:數字拼圖

目標:感知數字,認讀數字。

準備:數字1—10的拼圖8套。

玩法:兩位幼兒合作拼湊1—10的各個數字,拼完後告訴老師這些數字分別叫什麼。

規則:將零散的數字塊全部拼成一個個完整的數字。同時讀出其名稱。

小組活動四:小兔吃飯

目標:抽象出4的實際意義。

準備:小兔紙袋10個(開口處裝飾爲小兔嘴巴,頭上蝴蝶結處貼有4個小圓點),蘿蔔、青菜、青草、蘑菇 等圖片10套。

玩法:請幼兒按照小兔頭上的小圓點數量把和它一樣多的圖片放入小兔的“嘴巴”裏“餵食”。並且說明 喂小兔幾個。

規則:圖片上物體數量要與小兔蝴蝶結上小圓點數量一樣多,纔可以餵食,同時要說明喂的是幾個。

三、幼兒分組活動。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組,觀察其是否按標記卡排序:若有幼兒感到困難,教師可減少排序圖片的數量,使圖形大小差別較爲明顯;對待排序快的幼兒增加排序圖片數量,並鼓勵其從多個方面來排序。要求每個幼兒都輪流到第一組活動一次。巡視其他各組活動情況,給予個別引導:

①第三組數字拼圖的幼兒能力較弱,要求他們拼完全部數字後,按順序指認數字,幫助其區分易混淆的數字。

②對第二組中還不能用圓點卡正確表示圖片中物體數量的幼兒,引導其參加第四組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的相鄰數,理解相鄰兩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喜歡和同伴合作共同遊戲。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5以內的大數字點卡一份,幼兒人手一份5以內的小數字點卡;

2、《幼兒畫冊》、筆

活動過程:

1、師生互動以拍手點數引出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加深幼兒對5以內數字的印象。

2、遊戲“報數名”,進一步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字的印象。

教師輪流讓幼兒手持數卡背對大家,師報數,被點數字的幼兒轉身高舉數字大聲回答“×、×,我是數字×”。然後繼續背對大家。(反覆進行)

3、比較相鄰兩數的關係。

師:誰來給點卡排排隊?哪張卡片應該排第一?

請一幼兒上來操作,集體說說他是怎麼給卡片排隊的?你發現了什麼。”(從少到多或多到少的排序)、(多1或少1的排序)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出示數字×,讓幼兒說出排列在它前後的數字並說出理由。

讓幼兒都能較清楚地說出×比×多1,×比×少1的排序過程,並告訴幼兒數字與數字間的相鄰關係。

5、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在《幼兒畫冊》操作練習,用畫點子的方式表示數字的相鄰朋友,通過操作活動再一次讓幼兒對相鄰數概念的理解。

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室外的環境中去感受相鄰關係。鞏固幼兒對相鄰的認識。

教學反思:

1、數學課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課中游戲的時間比較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也比較多,但要讓孩子們真正理解這堂課的內容,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2、《我是你的好鄰居》也是圍繞主題的一節數學課,要求小朋友學習5以內的相鄰數,理解相鄰兩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喜歡和同伴合作共同遊戲。在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便成了有趣的遊戲活動,把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了整合。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去探索學習。

3、比較相鄰兩數的關係。

師:誰來給點卡排排隊?哪張卡片應該排第一?

請一幼兒上來操作,集體說說他是怎麼給卡片排隊的?你發現了什麼。”(從少到多或多到少的排序)、(多1或少1的排序)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出示數字×,讓幼兒說出排列在它前後的數字並說出理由。

讓幼兒都能較清楚地說出×比×多1,×比×少1的排序過程,並告訴幼兒數字與數字間的相鄰關係。

5、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在《幼兒畫冊》操作練習,用畫點子的方式表示數字的相鄰朋友,通過操作活動再一次讓幼兒對相鄰數概念的理解。

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室外的環境中去感受相鄰關係。鞏固幼兒對相鄰的認識。

整個活動運用了三個遊戲環節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相鄰數之間的關係。環節一: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環節二:遊戲“報數名”;環節三:遊戲“相鄰朋友在哪裏”,一環套一環,環環緊扣,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感受到、實踐到,使他們自己體會和理解相鄰數間的關係——多1或少1。讓孩子在不同的空間感受相鄰數。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孩子興趣濃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和諧的師生關係。但是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讓孩子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這個環節不太合適,因爲這節課的重點是掌握5以內的相鄰數,理解相鄰兩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而從小到大排列順序也是活動中的一個難點,兩個內容放在一起孩子不宜掌握,而且浪費了一定的時間。覺得放在第二教時比較適合。

另外,整個活動的節奏感還要強些,內容緊湊些,這樣的教學活動一定會更有效 -

幼兒園教案 篇3

  過程:

1、 激發幼兒興趣

(1) 寶寶們你們看誰來了?它是什麼顏色的?

(2) 我們和小動物的媽媽打招呼:你好!

(3) 媽媽們真着急!今天早上她們的寶寶不見了,我們幫她們找寶寶。

2、 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寶寶

(1) 我聽到這裏有寶寶的聲音,寶寶們好像躲在瓶子裏面了。裏面有小動物 麼?(搖一搖聽聽瓶子裏的聲音)

(2) 我們怎麼把小動物放出來?請你幫幫忙。(個別幼兒嘗試)

(3) 你找出來的是誰的寶寶?請你送到她媽媽那裏。

3、 幼兒獨立嘗試,教師觀察並個別指導

(1) 還有很多的寶寶沒有回家,請你幫幫它,把小動物找出來以後,還請你要把它送回家。

(2) 小動物的媽媽謝謝你們:謝謝,小朋友說:不用謝!

  記錄與反思:

1、在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動物家的環境,因爲託班幼兒年齡比較小,情境性的環境能讓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幼兒只有投入了纔會和教師交流,纔會投入到活動中去。

2、我將小動物藏在大小不同的螺口瓶中,是考慮到託班幼兒的動手能力有限,希望在我的活動中鍛鍊幼兒的小肌肉動作,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我還發現有的幼兒在開瓶蓋之前會先搖一搖,聽聽裏面的聲音,說明這名幼兒的感知能力比較強,而且經驗豐富,能通過搖動時裏面有沒有聲音來判斷裏面有沒有小動物。這個方法是幼兒生成的,我在最後講評的時候應該將這個方法在集體中進行推廣,這樣就能將這個生活經驗豐富給每個幼兒。

3、在這個故事情節的活動中,我還特意設計了“送動物寶寶回家”的環節,是想看看託班幼兒的能不能將事物進行一一對應。通過觀察發現,我們班級的幼兒都能瞭解老師的意思,將動物送回家。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佈置出圖形王國形象。

2、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種圖形。

3、幼兒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空白沒塗色的)。

【活動過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徵。

1、情景:(出示請柬)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麼呀?這呀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老師送來的請柬,說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邀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2、通過尋找,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觀察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引出梯形。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呀?它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

二、觀察瞭解梯形的特徵。

1、出示梯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麼圖形象呢?

2、比較長方形與梯形的異同點(出示正方形)那他們是不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去比較相同點: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異同點:正方形,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也是一樣大的。

梯形,一條邊短,一條邊長,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你覺得它的斜邊像什麼?

3、小結:這種形狀的圖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寶寶可調皮了,它一會兒翻跟斗,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

(教師演示)這樣還是不是梯形呀?

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們怎麼放,都是梯形。

5、認識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聽說梯形寶寶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呢,你們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

提問:這個圖形只有一條邊是可以當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它的兩條斜邊是一樣長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結:梯形寶寶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組操作,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圖形國王還想考靠小朋友們,出了一些難題,擺放在那邊的桌子,我們有沒有信心接受考驗呀?

·塗色:讓小朋友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並塗上漂亮的顏色

·折一折、剪一剪:讓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

·裝飾梯形:從很多圖形中將梯形找出來,進行裝飾(如梯形餅乾、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樓梯、梯形花盆、)(教師巡迴指導)

2、反饋:共同檢驗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過尋找梯形,加深對梯形的認識國王說,我們小朋友這麼能幹,都通過了他的考驗,所以請我們去參觀圖形娃娃們的表演,你們開心嗎?那就出發吧!

(1)讓幼兒在活動室能張貼的圖片造型中找找、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2)鼓勵全體小朋友尋找,跟同伴或老師們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五、結束

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爲了表揚小朋友今天的表現,國王決定將這些圖形造型送給我們,大家開心嗎?那我們一起將它們帶回我們的活動室吧!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樂意參與遊戲,體驗在遊樂場玩耍的快樂。

2、嘗試用肢體動作感應曲式AB。

二、教學準備:

1、故事掛圖:主題4;關於遊樂園的設施圖卡。

2、道具:呼啦圈、飄帶若干。

三、教學隊形:

1、聽故事時圍坐在教師身邊,欣賞音樂時圍半圓坐在地板上。

2、遊戲時有圍圈、散型、兩人一組等。

四、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在遊樂場玩耍的快樂。

難點:用肢體動作感應曲式AB。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師:寶寶被逗得哈哈笑,這時候他才發現,原來他一點也不孤單,有那麼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塊玩。現在寶寶要帶大家去遊樂園了……

(二)感應曲式

1、開小車

幼兒開車隨老師去遊樂園,A段開車,B段提醒幼兒“前面有車開來了,快按喇叭,” A段繼續開車,B段提醒幼兒“要到遊樂園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2、幼兒學習動作:前後搖擺、左邊拍手三下、右邊拍手三下。

3、聽音樂玩遊戲:

全體圍圈手拉手

A段:兩大拍/前後搖擺。

B段:六拍/左邊拍手三下、右邊拍手三下。

(三)道具

1、談話:你們在遊樂場玩過嗎?遊樂場裏有些什麼玩具?

2、出示遊樂園設施圖卡,幼兒看看、說說。

3、遊戲:呼啦圈咖啡杯

(1)幼兒幼兒每人一個呼啦圈咖啡杯,嘗試創編玩法。

(2)教師小結並選出代表性的動作示範,幼兒跟學。

(3)幼兒聽音樂玩遊戲一遍。

A段:兩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搖擺,

B段:六拍/立持呼啦圈,於地面彈跳。

4、呼啦圈旋轉木馬

(1)幼兒嘗試創編呼啦圈當馬騎的玩法。

(2)教師小結並選出代表性的動作示範,幼兒跟學。

(3)幼兒聽音樂玩遊戲一遍。

兩人面對面共持一個呼啦圈

A段:兩大拍/兩人持呼啦圈左右搖擺。

B段:六拍/手持呼啦圈前進跳。

5、飄帶火車

(1)出示飄帶,教師示範玩法。

(2)幼兒聽音樂玩遊戲一遍。

兩人面對面手持兩條飄帶

A段:兩大拍/左右搖擺。

B段:六拍/ 火車行進。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我們一起開火車回家吧!

幼兒排成一行隊,雙手搭前者的肩。

A段:兩大拍/左右搖擺。

B段:六拍/ 小跑步前進。

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大班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樹葉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在活動中要讓幼兒大膽猜想,更要積極動手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爲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裏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積木、石頭、樹葉、鐵釘、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師示範用的小葫蘆、硬幣等

4、老師鞏固實驗用的鉛筆、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要和我們小朋友們一起來做玩水的遊戲,我們看看都是誰呀?我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幼:空礦泉水瓶、積木、石頭、樹葉、鐵釘、玻璃球

  二、實驗:沉下去與浮上來

1、認識“↑”“↓”兩個符號:

(1)教師取一個葫蘆放在水盆裏幼兒觀察,實驗現象,請幼兒回答發現了什麼?進而出示“↑”(一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豎線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誰的上面,也就是浮上來)。

(2)教師再取一枚硬幣放在水盆裏幼兒觀察實驗現象,請幼兒回答發現了什麼?進而出示“↓”(一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豎線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認識記錄紙

師:認識了“↑”“↓”兩個符號之後,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記錄表。

物品寶寶?小手

3、猜測實驗結果:幼兒猜測每種物品放在水裏的浮沉現象,並記錄在“?”號這一列。

4、動手分組實驗並記錄: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5、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師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三、把寶寶送回家

老師“出示兩個小房子的圖片,一個是浮上來寶寶的房子,一個是沉下去寶寶的房子。

幼兒把每個參加試驗的物品寶寶送回家。

總結:小朋友們的實驗做的非常成功,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放在水裏浮上來(輕的物品),什麼樣的東西放在水裏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鞏固實驗

老師出示一個文具盒,裏面有小朋友們常用的鉛筆、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這些常用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實驗結論:輕的物品放在水裏浮上來,重的物品放在水裏沉下去。

  五、提升實驗

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思考。(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教師結束語

其實,物品在水裏是浮還是沉,除了與物品本身的輕重有關係之外,還與其他很多方面有關係,這就等小朋友們長大了慢慢去探索,這就是科學的奧祕。

幼兒園教案 篇7

  區域材料:

用海綿紙做成的小魚,右面藏有報紙,看上去小魚是吃飽了肚子鼓鼓的。

釣魚竿上繫上繩子,繩子上裝有吸鐵石。

魚塘裏放有“水草”。

小貓頭飾。

  遊戲規則:

這個區域有4個小朋友可以參加,活動開始,每個幼兒先戴上小貓頭飾,在取來釣魚竿,可站着在魚塘外釣魚,也可坐着在魚塘外釣魚。把釣上的小魚放入“水桶”內,不能用手伸進去抓,也不能雙腳踏入魚塘去抓。

  遊戲過程: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我給孩子們重點介紹了釣魚區,他們聽得非常仔細,對這個區域很感興趣。活動一開始,前面的小朋友很快的來到了這個區域,迅速拿起釣魚竿,開始釣了起來。不一會兒,鼎鼎釣起了一條小魚,他高興地跑到我的面前,邊取下小魚,邊和我說“範老師,你看,我釣到了小魚。”又見響響也朝我這裏跑來 “老師老師你看呀,我也掉到了。”接着,他們一條一條的釣了好多的魚呀!邊上圍觀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了,他們也想加入到這個區域中來。

  反思:

第一次區域的開展,可以看得出孩子很喜歡,能長時間的參與,且能遵守遊戲規則,由於這個區域想參加的人較多,是否可以多增加兩把釣魚竿呢?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學習用記錄紙進行記錄,並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2、能夠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探索蛋寶寶浮起來的方法。

3、能夠創造性的利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鼓勵幼兒的大膽操作和創新。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鼓勵幼兒的操作和創新

教學難點:瞭解生活中的細節

活動準備

1、生蛋、熟蛋數量與幼兒數相同,盤子每組兩個。

2、玻璃缸或透明塑料瓶(高度40釐米)三個、手電筒若干、暗箱(用紙盒製作,底部挖個大洞,允許幼兒將頭探進去;在一個側邊挖雞蛋直徑大小的洞,可容一個雞蛋放進。用時用一塊厚一點的黑布遮住,達到暗箱的效果)

3、記錄紙、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測:

1、由小雞的出生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說小雞是從哪裏生出來的呢?幼兒回答。

師:那麼,什麼樣的雞蛋能孵出小雞呢?

教師出示兩個雞蛋,提示幼兒一個是熟雞蛋,一個是生雞蛋,請幼兒想辦法區分哪個是生雞蛋,哪個是熟雞蛋?

2、幼兒想辦法,並進行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能夠積極動腦筋想辦法,想出的辦法還真不少,如在桌子上轉動根據轉動的速度辨別、晃一晃聽聲音、看雞蛋上面的斑點。在幼兒想出辦法之後教師按照幼兒想出的辦法進行驗證,讓孩子們看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力

二、嘗試:

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嘗試,找到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並進行記錄。

1、幼兒兩兩一組,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操作,並進行記錄,如聽聲音畫上耳朵,看斑點畫上眼睛,轉動畫上手,用手電筒照畫上,在水裏沉浮畫上水波紋,在暗箱裏看畫上箱子。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展示自己的成果: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辨別生蛋和熟蛋的?請幼兒回答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

幼兒園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認識幾種常見的小動物,並模仿動物叫聲。

  教學準備

Ppt課件:動物聲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師:小朋友,今天有小動物要來好我們玩,你們高興嗎?誰來猜一猜,有哪些小動物要來呢?

二、展開Ppt課件演示1.圖片——鴨子

(1)小朋友看看是誰來了?給小鴨子打個招呼吧:你好,小鴨子。小鴨子還會唱歌呢,你們想聽嗎?

(2)點擊聲音:嘎嘎嘎教師:我們一起和小鴨子唱歌好不好?引導學小鴨子叫聲。

2.圖片——公雞

(1)看看還有誰來了?你們知道漂亮的大公雞喜歡什麼時候唱歌嗎?

(2)點擊聲音:公雞叫聲我們聽聽大公雞是怎樣唱歌的?大公雞唱的真好聽,我們給它鼓鼓掌吧!小朋友拍手歡迎,並做一些可愛的動作。

3.圖片——豬

(1)好可愛的小豬呀,小朋友知道嗎,小豬全身都是寶呢?讓幼兒知道,豬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2)點擊聲音:豬小豬給我們打招呼了,我們聽聽它給我們說什麼了?奧!小豬給小朋友問好呢,仔細聽聽小豬是怎樣說的,我們也學一下小豬的聲音,給它問個好。

4.圖片——牛

(1)瞧!能幹的老黃牛也來了?老黃牛唱起歌來聲音可洪亮了,你們想聽嗎?

(2)點擊聲音:牛你們看,老黃牛邊幹活邊唱歌,真快樂呀!我們幫幫老黃牛吧!引導幼兒邊學牛叫聲音,邊學老黃牛耕地的樣子。

5.提問:小朋友,你最喜歡那個小動物?爲什麼喜歡它?

三、結束小朋友,我們和小動物一起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