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精選8篇)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精選8篇)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着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並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複姓,光是名。)

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爲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瞭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麼?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3)標好自然段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精讀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爲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藉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裏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裏的?

②掉進缸裏的小朋友會出現什麼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爲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後字表裏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住?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裏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裏着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麼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麼?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爲什麼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三、發散學生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麼你還有什麼辦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膽想象。

學生踊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四、說話訓練。

誇誇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五、小結。

學了司馬光砸缸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着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複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後作業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

(2)司馬光砸缸。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麼地方玩,並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麼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並書寫

1.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2.自己描生字,記字形,相互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候:不要漏寫第三筆“豎”。

孩:第三筆是“提”,右邊要寫緊湊。

都:指導雙耳旁的寫法,第一筆“橫撇彎鉤”,不要誤寫成2筆。

哭:不要漏寫最後一筆“點”。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後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四、作業佈置。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裏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着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師備)多媒體課件。

2.(生備)蒐集有關司馬光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這堂課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裏與"馬"組成複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與生一起空寫"光"。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二、過渡激趣,整體感知

1、司馬光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能寫在課本里讓我們大家學習呢?

2、看課件(動畫),注意聽、注意觀察。

3、再聽讀,自己可小聲跟讀。特別要注意看清課文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長句子。

(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留心聽,聽後互相評議。

5、(課年展示生字)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三、突出重點,教學課文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很遠很遠了,課文第一段用了一個什麼詞表示?學習古時候"讀準"時"。

2、有一回,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突然,發生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己學習二到六段。要求:仔細讀課文,畫出講司馬光表現的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交流討論。

(1)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誰來讀二、三兩段課文?其他人注意聽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

(2)別的小朋友年看到小夥伴掉進小缸,他們怎麼樣了?先指名回答,再讀有關句子。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都、慌、嚇、哭、喊",啓發學生自己分析"嚇、哭、都"的字形。(看課件,齊讀第四段)

(3)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指名(看課件)讀第五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有沒有強調出司馬光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評議,練習朗讀。

(4)結果怎樣?

這裏採用師生對讀方式怎樣?朗讀最後一段。

四、練習(課件出示)

1、完成課後練習2。

2、完成課後練習3。

先讀讀"塊、快",引導學生髮現它們讀音相同,右邊字形相同,左邊偏旁不同。瞭解"塊"常指"土塊、石塊",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時間短,也有"快要、將要"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試着自己填空,然後集體訂正。

3、補充練習。

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辦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來;

②在缸裏,拉他出來;

3/把缸推倒等。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們愛動腦筋,然後將方法進行比較:

大家想的辦法基本是讓人離開水,但在當時情況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來不及,司馬光能及時想到用大石頭砸破缸,使水流出,讓水離開人。這個方法巧妙而實用,這與他遇事愛動腦筋是分不開的。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裏玩,一個小夥伴不留意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狀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好處。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纔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潛力素養點:

1、理解課文的資料,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資料,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資料。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透過給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後採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範,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資料後,試着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透過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潛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瞭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1)透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明白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資料。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2)“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資料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不留意”是什麼意思?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小夥伴們的情緒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情緒如何?

(3)爲什麼着急呢?掉進缸裏的小孩子面臨着什麼危險呢?

(4)用着急的情緒練讀。

(5)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

(6)在這麼危險的狀況下,小司馬光是怎樣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爲什麼這麼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狀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樣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爲什麼?

(2)試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爲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裏爲什麼要一口大缸呢?有什麼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但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就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呢?遇到緊急狀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彙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覆認讀生字。做遊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律:均爲左右結構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並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啓發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成用心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並從中受到啓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這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生親近感,並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明白了什麼?(相機指導瞭解複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明白些什麼?(鼓勵質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能夠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爲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就應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看圖,那裏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裏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機動)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着司馬光做了什麼動作?(師走到學生羣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麼意思?其餘學生再作補充。

②透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推薦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幹什麼?(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學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

②指導讀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裏怎樣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①結合學習第4自然段,瞭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

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麼?

③讀出他們慌的樣貌來。

(6)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麼呢?

(7)小結:原先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瞭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着司馬光的樣貌,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情緒和樣貌讀出來。

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麼話?

(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四、延伸走進人物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之後他成了宋朝一位十分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向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板書設計:

沒有慌

司馬光────舉石頭砸缸救人

想辦法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3、指導說話“有的……有的……還有的……”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詞語,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出示提示)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馬光,最後。

[低年級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強,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學生說得較有條理。]

過渡:這節課,我們接着來學這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自讀,想想第一小節告訴了我們些什麼?

2、指名讀,交流,相機理解個別詞語,朗讀句子:

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古時候:距離現在很遠的時候,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是發生在距離現在近一千年前。)、地點(花園裏)、人物(司馬光和小朋友們)

提示,比較這兩種說法,哪一種好。

花園裏有一座假山,假山遠處有一口水缸,缸裏有水。

花園裏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裏裝滿了水。

師:是啊,小朋友們在這裏玩真是太危險了。<你說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節讀得很好。>

[第一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存在的隱患。但發現這些內容要讓學生歸納出來有些困難,站起來的小朋友都是讀文中的句子。經過思考,修改如下:每個故事都有它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麼引起的)、經過(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和結果,讀讀第一小節,告訴了我們這裏的哪些內容?]

過渡:司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園裏玩,他們玩得可開心了,可你們知

道嗎?玩着玩着竟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學習第二小節

1、讀讀第二小節,說說發生了什麼事情。

(學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裏。)

2、這是一隻怎樣的水缸?(指名說,強調“在假山下面”,“大”,“裝滿水”)一位小朋友掉進這裝滿水的大水缸裏,他可能會遇到什麼危險呢?(指名交流)

[再讓學生說說“這是一隻怎樣的水缸”是爲了讓學生再次進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險。]

3、是啊,這時的情況十分危險,真是“千鈞一髮”(出示詞語,領讀)突然發生這們的意外,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心裏害怕極了,嚇得一點主意也沒有,這句話中有一個字最能說明小朋友此時的心情,哪個字?(點:慌)你還從這句話中哪些詞看出小朋友“慌”了?(點:哭喊跑)

(1)他們會怎麼喊呢?

(2)小朋友們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還有的跑去找大人來幫忙,急壞了的小朋友還可能會怎麼做呢?(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3)小朋友們真是急啊,你們看到這們的情景心裏急嗎?那你們一定能讀好這一小節。(自由讀,指名,男,女,齊。)

過渡:此時,有一個小朋友的表現與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誰呀?司馬光有沒有逃走?有沒有害怕?師:他非常冷靜,鎮定,他是怎麼做的?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讀讀第三小節,把寫司馬光動作的詞圈出來。

2、指名說說司馬光是怎麼做的。

3、比較句子:

司馬光沒有慌,他拿起一塊大石頭,砸那口缸。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低年級學生要他們獨立找出一句話裏的重點字詞,比較困難,把重點字詞點出來,通過對比,學生比較容易感受到重點字詞的作用。]

4、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1)指名。

(2)誰願意上來學學司馬光砸缸的樣子?

(3)一起讀好這句話

5、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小朋友們,你們此時的心情怎樣?

五、總結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可多虧了司馬光了,誰來誇誇司馬光?

2、司馬光在這種十分危急,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一點也不慌,我們可以用這幾個成語來形容(出示:“臨危不懼、從容不迫、方寸不亂”領讀)在這麼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3、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麼辦法救這個小朋友?看誰的辦法比司馬光更棒?

4、總結: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讓我們再一起來誇誇司馬光。(齊讀全文。)

[“多謀善斷”這個詞語是指“很有智謀,又善於決斷。”課堂上小朋友們想到的辦法,可能司馬光在當時也想到了,這是他的有智謀,但這些辦法中用石塊砸缸在當時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馬光善於決斷,總結下來,司馬光是個“多謀善斷”的人。可以看出重點是在辦法的好壞、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辦法,在對比中突顯司馬光的“多謀善斷”。修改如下:

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麼辦法救這個小朋友?看誰的辦法比司馬光更棒?

總結: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在這麼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5、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教學重點

藉助註釋和聯繫上下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瞭解課文大意,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

2、準確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展示圖片(一):你知道這是誰嗎?

展示圖片(二):看到這幅圖片你想到了什麼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才七歲,他很聰明。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得救了。)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這一設計,旨在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提示:其實,上面的故事是從文言文譯來的,文言文和我們現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區別。

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語言問世了,現代文代表着一個通俗易懂的語言誕生了,他們之間各有自己的長處,也有各自的短板:

第一,文言文語言精練,簡短,而現代文剛好相反,長篇大論的寫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數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寫的內容。比如題西林壁,這七言絕句寫出了一個動人的詩,畫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畫。但是,翻譯成現代文,就比較多,像一篇小日記。

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強,那幾行話,就可以抒發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就能寫出作者的真情實感,而現代文就沒有這個特殊的功能,無論怎樣寫,總要有幾百字,纔可以將文章寫的細緻。這就是文言文的好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現代文也有自己的閃光點,那就是一聽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奧祕似乎深不可測,但是經典短小,現代文中的語言優美通順,但沒有概括的能力。

導入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板書:24司馬光)學生齊讀課題。(學習生字“司”,讀準平舌音。)

教師解題:本文節選自《司馬光傳》。《司馬光傳》出自《宋史》,《宋史》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二、介紹人物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三、初讀感知

1、教師導語: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使用過程中,有傳承,有變革,有創新,有些詞語的意思發生了變化,比如“去”,古義是離開。例句:“衆皆棄去”(《司馬光》)“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現在的意思是:到……去。又如“交通”,古義是:交錯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現在的意思是主要用於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

2、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3、學生初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4、檢查初讀情況

(1)學習生字

①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和不懂的詞。

②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a、回憶複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驟。

b、回憶複習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步驟: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課外資料等方法理解詞的意思。

c、看註釋理解詞語。

③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⑤看註釋理解詞語、

(2)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歡喜

(重點指導生字“持”爲翹舌音;“司”爲前鼻音。)

(3)學習多音字:得(děi dé)

練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水迸,兒得活。

得(děi dé)

dé1>獲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適合,如得勁、得當、得法、得體;3>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實現,如得逞、得志;5>可以,許可,如不得隨地吐痰;

děi1>必須,須要,如可得注意;2>極舒服,極適意,如這時要能洗上涼水澡,就得了。

②讀一讀:

a、得(děi)虧司馬光反應快砸破水缸,掉進缸裏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4)理解詞語

(5)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5、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本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小夥伴的故事。)

四、學習“會寫字”

司庭登跌衆棄持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本課要求寫的字,要注意歸類總結。“司”“庭”等右上包圍和左上包圍的字,注意筆順規則爲先外後內,可回顧二年級下冊“書寫提示”中關於半包圍結構的書寫要點:左上包圍的字,書寫時包圍部分的撇畫要寫的舒展;上下結構的字“登”,寫上邊部分時撤、捺要舒展;左右結構的字“持”注意幾個橫畫之間距離要均等;“品字形”結構的字“衆”注意第二個“人”捺變點,整個字呈三角形。還可把本課的生字組成詞語,練習書寫。比如:“庭”組成“庭院”,“登”組成“登山”,“衆”組成“衆人”,“棄”組成“放棄”,“持”組成“支持”。)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登、持”和左右結構的字“跌、棄”,學生練寫。

司:橫折鉤的橫要短,豎要長,裏邊的“ ”位置稍靠上。

庭:“廷”左邊是“廴”不是“辶”,右邊“壬”上邊是短平撇,中間一橫稍長。

登:左上邊的橫撇橫短撇長,右上邊有兩個短撇,捺要長。

跌:左邊窄小,右邊高大,“止”下橫變爲提,“失”中間一撇要長。

衆:上邊的“人”要寬大,下邊兩個“人”並排,左邊“人”的捺變爲一點。

棄:上邊要扁小,最下邊一橫要長,左邊是一豎撇,右邊是一豎。

持:右上邊“土”下橫最長,中豎與“寸”的豎是兩筆,“寸”的豎要靠右一些。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對於低、中年級學生來說尤爲重要。寫字指導時讓學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間架結構,加深印象,到自己寫字的時候就能正確、美觀地把字寫在田字格里了。

五、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感受到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準確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重點)

3、瞭解文章特點,激發閱讀興趣,懂得關愛他人。(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課件出示:24司馬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二、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讀課文,想一想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

2、學生帶着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初讀課文,教師強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多讀幾遍。

3、教師指名讀課文,強調學生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教師指導,讀準節奏。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教師範讀,指導朗讀,讀準節奏

5、集中交流初讀課文後的發現和收穫。

6、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着讀一讀課文。指名讀,齊讀。

7、自由練習朗讀。(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自己試着讀一讀,相信你會比老師讀得更好。)

方法指導:根據意思停頓,讀好簡短文言文

理解古漢語中的一些句子時,有的要進行調整,有時還要增添,翻譯時纔會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通順的講述。

運用:如課文第一句話,調整爲:羣兒於庭戲,(庭中有甕)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8、司馬光與其他孩子表現有哪些不同?(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設計意圖: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爲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着,機智救人的品質。

三、品讀釋疑

1、參考註釋,自學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要求:將註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註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全班交流:

(1)羣兒戲於庭。

①羣兒:很多孩子。這裏指小夥伴們。

②戲:做遊戲。

③於:在。

④庭:庭院。

⑤羣兒戲於庭。(一天,一羣小孩在庭院裏嬉戲。)(板書:原因戲)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①一兒:有個小孩。

②登甕:爬到缸沿上玩。

③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裏。

④沒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裏快要沒頂了。

⑤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一個小孩爬到甕缸上,失足掉進缸裏沉沒到水裏。)(板書:經過登跌沒)

(3)衆皆棄去。(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①衆:別的孩子們。

②皆:全,都。

③棄:丟棄。

③去:離開。

④衆皆棄去。(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

①光:指司馬光。

②持:拿。

③石:石頭。

④擊:擊打。

⑤破:被打破。

⑥之:它,指水缸。

⑦迸:涌出。

⑧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司馬光立刻拿起石塊擊打甕缸,甕缸被打破了,水從破口處噴涌出來。)(板書:經過持擊破迸)

(5)兒得活:失足掉入水裏的人才能夠活下來。(板書:結果活)

4、簡述故事。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時,爲了使語句通順、內容連貫,需要加入恰當的內容。)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一天,一羣小孩在庭院裏嬉戲。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一個小孩爬到甕缸上,失足掉進缸裏沉沒到水裏。大家都丟棄失足者離開了。司馬光立刻拿起石塊擊打甕缸,甕缸被打破了,水從破口處噴涌出來,失足掉入水裏的人才能夠活下來。

5、男生讀原句,女生讀譯文。

6、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原文,並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教師評議。

7、課文講了怎樣的小故事?作者寫了司馬光的表現,還寫了其他孩子的表現,爲什麼這樣寫?(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小夥伴的故事。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司馬光的不慌張,沉着冷靜。)

設計意圖:故事情節簡單,通俗易懂,在引導學生主導通課文的同時,初步體會司馬光的品質。

8、藉助註釋,想一想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生動,然後講給別人聽。

(1)小組交流。

(2)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着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9、熟讀成誦。

(1)這麼聰穎機智、沉着冷靜的孩子,你們喜歡嗎?(喜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學到這裏,你能試着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着書朗讀。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還讀不懂的——做批註。相信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

四、總結課文主旨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小夥伴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司馬光解救夥伴沉着冷靜的表現的讚頌之情。(板書:沉着冷靜破甕救人)

方法指導:

1、怎樣讀好簡短的文言文?(根據意思停頓,讀好簡短文言文。)

停頓:一般指說話中話語的短暫停歇。在文章中指語意的斷和連,分爲句間停頓和句中短暫停頓。

好處:正確停頓,能幫助理解課文意思,瞭解課文表達的特點。朗讀時富有節奏。

運用:本文第一句,“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反覆誦讀後,可以用“/”畫出停頓,“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這樣都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

五、學習寫作方法

2、通過學習課文,你瞭解到什麼寫作方法?(運用襯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課文作者在描寫司馬光砸甕救友的故事時,簡潔的語言中還有對其他孩子的描述,“衆皆棄去”反襯出“光持石擊甕”的難能可貴,突顯出司馬光的沉着冷靜,凸顯出司馬光機敏聰慧。

3、舉例:

海鷗在大海上飛竄,轟隆隆的雷聲把海鴨嚇壞了,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軀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沒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海燕》高爾基

這段文字用海鷗、海鴨、企鵝的驚慌襯托出海燕的勇敢,重點突出。

4、練一練:你最喜歡什麼人?認真觀察後寫一寫,注意試着運用其他人的表現,襯托這個人的特點。

六、課堂小結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內容簡單,言簡意賅,但故事情節完整。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的七歲男孩形象。“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實爲文眼,凸顯了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着冷靜。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們學習並掌握了學習古文的方法。(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話題“如果有人落水了,怎麼樣去救人?”展開討論,積極發言,表達個人的想法。

2、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思考自己闡述的救人方法和方式是否有效。

3、能愉快的圍繞話題討論,尊重他人意見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傾聽故事瞭解司馬光在緊急情況下是怎麼沉着、勇敢的解決問題。

難點:能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不跑題。

活動準備

視頻資源、白紙、筆、故事圖片、情景圖片

活動過程

一、再次瞭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1、導入:分頁解讀故事

2、討論一:這些孩子在幹什麼?

(幼:在玩遊戲)

4、討論二: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5、(有個小朋友掉水裏了)

小結:孩子們在玩兒捉迷藏,一個孩子爬到樹上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裏

二、關於“司馬光砸缸救人方法”展開討論

1、一邊講述一邊提問,切入話題司馬光救人的方法、。

2、討論一:其他孩子看見同伴落水了,是怎麼樣做的?司馬光是怎麼做的?

(幼兒自由討論:如:在跑,找大人幫忙。司馬光在那兒站着想辦法)

小結:其他孩子看見有人落水了,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去找大人幫忙。只有司馬光沉着冷靜,觀察周圍,怎麼去救那個落水的孩子。

3、討論二:司馬光除了用石頭砸缸救人,還可以用什麼其他方法?

(幼:用繩子、可以用棍子)

4、討論三:水缸比我們要高還要大,拿棍子夠不着,繩子也扔不進去呀,還有什麼其它的辦法嗎?

(幼:積極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對他人的意見進行質疑和反問。)

小結:觀察周圍,冷靜下來的司馬光,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

三、關於“遇見有人落水,怎麼樣去救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1、討論一:你會怎麼去救他?(小組討論,並記錄在紙上,選一人來說說你們的辦法)

幼:自由發表意見。

小結:我們會去找救生員、找棍子、找游泳圈等。

2、討論二:剛纔有小朋友說跳下去救他,那他會獲救嗎?有什麼又能保護自己又能救起落水人的方法?

幼:自由發表意見。

小結:即使小朋友會游泳,老師也不太建議下水去救他,因爲小朋友的體力不夠,不僅救不起別人,還會讓自己失去生命,我們可以找找周圍有沒有可以救助水裏人的工具,如果沒有應及時去找達人幫忙,或者打119求助

活動總結

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司馬光遇事冷靜、勇敢,不慌不亂積極向案發解決問題,從而知道自己遇事時也要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哭。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如遇別人落水了,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時”說出來各式各樣的方法,思維非常的活躍。對於孩子們所提出的方法我們進行討論是否可行,最後孩子們得到了即能保護自己也能救助別人的方法。整個活動幼兒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氣氛很活躍。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藉助比讀,體會文言文語言特點;(文白對比、文言文之間對比)

2.學習查註釋、看插圖、組詞語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並在此基礎上嘗試講故事,通過古今對話、百家小講臺等活動反饋學習效果;

3.藉助與《破甕救友》及《孔融讓梨》《道邊李苦》的比較體會古時候孩子的聰明、禮貌、機智。

一、整體比讀,感悟特點

1.整體回顧,揭示本課是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板書)。朗讀過程中做到注意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

2.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進行比較,初步感受文言文最大的特點——簡單!簡潔。明確本節課目標,學習一些小方法,幫助理解故事內容。

二、問題探究,互動點撥

1.嘗試理解第一句:

①指名讀。

②同桌交流,有什麼好方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如書中有註釋的是“庭”,“甕”兩個字。

③指名說。

④教師小結:組詞語 查註釋 看插圖 都是幫助我們瞭解的好方法。

⑤完整的說一說主要講了什麼,即把關鍵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就行了。

⑥活動1: “古今對話”同桌一名同學讀文言文,另一名同學說一說它的意思。古今對話,雙方互評。

⑦同桌展示。

⑧教師引導師生對話。

2.嘗試理解第二句:

①情況十分危急,接下來羣兒表現如何?一起來看第二句。

②學生理解衆皆棄去。衆人(組詞語)、皆:都(看註釋)棄去(放棄、逃走)

③光持石擊甕破之。

④找一找司馬光是怎麼救人的?用Δ勾出描寫他動作的詞語。(持、擊)

⑤引導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

⑥最後結果怎樣?水迸,兒得活。(迸:涌出)從中我們看出司馬光是一個沉着、冷靜、聰明!急中生智的孩子。

⑦我們再完整地讀一讀、講一講故事。

⑧引導學生比讀完整版《破甕救友》體會司馬光從小好學聰明。

三、同題拓展、比讀提升

1.引導學生比讀《孔融讓梨》、《道邊李苦》兩篇文言文,體會古時候同樣聰明懂事孩子的故事,同時再次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2.合作學習,“百家小講臺”.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首,小組做好分工,進行展示。

①我會讀:根據停頓符號,朗讀故事,注意詞句間的停頓。

②我會講:古今對話——運用所學的方法,嘗試理解故事大意,並在小組內講一講。

③我會畫:勾畫出最能表現他們聰明懂事的語句。

④我會評:分別對組內同學和文中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星級評價 。

3.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4.分組彙報,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