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

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

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課前準備:

CAI課件、版畫

學生畫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學過程:

一、情景渲染。

1.導語引入,播放CAI課件,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喚起感知。

2.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景象,說說感受。

3.在這麼美麗、這麼可愛的春天裏你最想幹什麼?

4.聽老師的範讀,說說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裏最想幹什麼。

二、目標展示。

1.簡單介紹作者和釋題。

2.這節課我們就來讀讀、背背、說說這首古詩。

三、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生字。

2.檢測讀音。(多種形式檢測)

3.自由讀、同位讀正音。

4.彙報、檢測。

四、悟讀古詩。

1.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你會用怎麼樣的心情來讀呢?(配樂)自己在座位上練讀。

2.彙報。(在學生的彙報中,教師說說自己彷彿看到的景象,鼓勵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勵學生離開座位找別人讀,交流感受)

4.彙報。

5.這麼美的一幅春景圖、這麼美的一首詩,能把它背下來嗎?

五、擴展。(時間不允許的話,留到下節課)

1.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到大自然去觀察了我們身邊的春天,請你把自己的收穫拿出來吧。

2.教師拿一位學生的畫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詩。鼓勵學生也進行創作。

(因爲是低年級的學生,因此只要學生能抒發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詩體、壓韻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寫一行的寫一行、能寫一句的就寫一句,不作限制。)

一年級下冊《春曉》語文教案2

《春曉》課文原文

春曉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教案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如果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麼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

你們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呢?(春天的早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課件)

師伴着課件介紹:《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是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擅長於寫山水詩,字裏行間凝聚着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朗讀古詩,整體感知課文。

1、師:一提到《春曉》這個題目,很多同學馬上就背起來了,你們真厲害,原來早就學會了這首詩。現在我們來比比,看誰讀得好,好嗎? (學生誦讀,讀後評議。)

2、聽課文朗讀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3、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4、師:現在我們看看書上是怎樣書寫這首詩的好嗎?

學生自由摸讀,讀準字音,使用明文的二級低視生邊讀邊畫出生字。(教師重點指導摸讀能力較差的盲生正確摸讀點位,利用大體字幫助低視生認識生字。)

5、指導古詩中的盲文分詞連寫。(盲文正確的分詞是:春 眠 不覺 曉,處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雨聲, 花 落 知 多少。)

三、理解詩意。

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背景音樂是《寒山春曉》,另加了許多鳥叫聲。低視生可到屏幕前欣賞,充分發掘他們的殘餘視力去觀察色彩斑斕的圖片,觀看雨後落花、鶯歌燕舞的的動畫,感受春天的美景。)

學生互相交流對詩句的理解,自由討論詩句的意思。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裏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的聽見到處是鳥兒的啼叫聲。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師重點指導下以下詞語: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4、教師說詩意,學生唸詩句。

四、幫助低視生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大字卡片,讓低視生認,看哪些字他們認識,哪些字還不熟練,指導他們認識。分析字形,想辦法記住本課生字。

2、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重點: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上下結構,第四筆是豎,不是豎提。

(一級低視生只要求認識生字,會寫筆畫相對簡單的“風”、“少”字就可以了,全盲生可以用手指在桌上畫一畫“風”、“少”字的筆畫。)

五、練習默寫古詩。

1、默寫這首詩。(全盲生和一級低視生用盲文,二級低視生用明文。)

2、檢查默寫情況

六、課堂總結。

1、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要珍惜春天的時光,享受自然的美景,享受生活的美妙。

2、播放《春曉》兒歌,在優美的旋律中結束課堂教學。

《春曉》教學反思

《春曉》是語文版教材一年級下第三單元的開篇課文。對於這首詩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記得我的小時候,我們會惡搞這首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也來大狗熊,誰也跑不了。”還是蠻合轍押韻的,那時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是帶有一片歡笑。今日以教師身份觀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詩卻讓我覺得陌生之極,遲遲不敢動筆去寫教案,無從下手……

想來想去,這首詩唯一的落腳點就是讓熟悉的故事變得有新鮮感。這是我這節課的着手點。

於是,認真地觀看了竇桂梅老師的《遊園不值》教學視頻,期待從中受到些許啓發。最後反覆琢磨了好久,課上下來,自己還是非常滿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誦之感。

一直認爲,古詩是最接近中國人性靈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幾千年的歷史滄桑中,有些古詩湮沒在洪流裏,有些古詩雖保留卻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課上,我要從孩童抓起,讓學生進入古詩,還原古詩的本來面目。所以,我選擇了帶領孩子畫分平仄,再依據平仄而吟誦。看着孩子們時而皺眉標註,時而放聲開唱。我不得不承認,這和朗誦相比,不甚好聽。但我也不得不直言,這越聽越有味道,“難聽,是因爲你不懂它。”

二、覺與不覺、知與不知中的品讀。

孩童對於古詩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並不打算把古詩拆分了投給學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詩的氣味,揉碎在學生的記憶裏。說起來很浪漫,實際上就是從高度去理解,給學生的不是古詩的文字,而是古詩的感覺。所以在課上,重點帶領學生理解了,詩中的“覺與不覺”“知與不知”。

孟浩然在這樣的'一個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麼?沒有感受到什麼?

孟浩然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特別是最後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們討論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們出現了兩種觀點:

不知道,因爲他問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爲他看見了滿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嘆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最後我們達成觀點:他不知道具體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這裏既有疑問又有疼惜。

古詩是我鍾情的東西,我希望能夠讓我的孩子們含英咀華,吟誦作詩,這節只是一次小小的嘗試,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說是失敗,總之,古詩教學,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