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通用9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通用9篇)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1

今天連續聽了兩節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二單元的整體教學課,接着根據自己的備課進行了實驗班級的同步教學。從教學整體情況來看並不理想,在匆匆中基本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仔細分析有課的設計問題(課堂容量大以及教學重點的時間安排不合理),也有對學情分析和處理安排耽誤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我想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習慣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投入狀態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無論你設計教學再精心(原則上不現實的,常態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完美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有許多的問題。準備再全面,只要學生主體性學習不動起來,你的教學就是空。分析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元的。早期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對學語文沒有正確的認識,便沒有對語文學習正確的態度。

其實語文學習是富有魅力的。無關的幾個字、詞組合到一起去,就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展現多彩的畫面、演繹精彩的故事。從一年級起作爲每個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此爲目標。善於挖掘教材中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重點,以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爲保障,積極引導學生品讀精彩語言(包括字詞句段),滲透文化教育、品德修養教育以及能力方法訓練。注重實施賞識教育,從點滴處學習閃光處入手,放大學生語文學習細微的優秀做法,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看似枯燥的讀書生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功利的教學成績思考,更多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爲根本。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多一些學生學習體驗機會,多爲學生提供與課文對話交流的空間,少一些機械式分析講解,少一些嚴格按照教案教學的刻板,讓學生更多經歷語言學習的過程,體驗語言實踐的快樂所帶來自身成長的快樂。

總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願望,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真正徜徉於書海,沉醉於語言,此謂語文教學之大幸也,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肩上神聖的歷史使命。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2

回顧本節課,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努力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認識—抽象—實踐在設計教學時,整個環節密切聯繫,首先從現實的課堂情境導入,先讓學生對位置有個立體的認識,進而抽象到平面圖中(主題圖)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紙中位置,最後是迴歸到生活中的位置,整個環節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轉化過程,正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概念認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生成,效果很好。不過,在引出數對概念時,十分突然,學生比較難接受。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我又通過換座位的遊戲,來彌補這個不足,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數對”意義的理解。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學知識,豐富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的安排,教學的程序是先講座教材情境圖的內容,然後現說一說自己班級的位置,而我的設計是先說一說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圖作爲鞏固練習。因爲討論的是學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這一交換就很容易激發起學生興趣,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了。我想現在新課標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師,那麼教師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們新課標的一個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現場資源,把數學問題簡單化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體會“數對”在確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從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喚起探究如何確定位置的慾望。在學生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時,我不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組織學生討論誰的方法比較好。引入“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時,我沒有直接講授,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此時,本課重要的知識點從學生之口引出,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在實際教學中當有學生出現(4、2)和(2、4)混亂的問題時我沒有及時進行對比,而急於完成教學過程。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3

這堂課先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引入,一方面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且顯再不會大過突兀;另一方面將數學與生活緊緊聯繫在一起,讓學生深切意識到數學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另外爲引入數對的概會,加深學生對數對的認識,教學的開始從第幾列第幾行這樣淺顯易懂的方式入手,再步引入數對的概念,讓學生易於接受。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第幾行、第幾列”來表示位置的經驗。本節課主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含,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部分內容也是學生以後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的重要基礎。

雖然本節課程看似簡單,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於粗心或是描述不準確而造成錯誤的答案,所以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無論如何,課堂良好的教學還是需要教師好好地備課,沒有精心備課,沒有高效的課堂。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4

六年級數學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是《位置》,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學生便你一言我語地說個不停,各種不同形式的描述方法都有,數學知識對於位置的描述有統一的規定。針對學生不同的描述,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怎麼辦呢?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我都始終以圍繞班級學生的座位爲研究中心,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了關於位置的描述中列與行(數對關係)的規定。讓學生獲得了學習的成功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這樣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練習題內容也都是與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如動物園示意圖;城市的地圖中“地名索引”;再如生活中的數學中所介紹的圍棋棋盤橫線和縱線的劃分,校園的建築物也都是利用了位置的知識來確定,再如國際象棋的每個棋子所擺放的位置等等。解答這些內容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

貼近生活學習數學,能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最後我讓學生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瞭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確定位置,它包含運用兩個數據確定位置的方法,課堂上,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通過讓學生指出某一同學的位置,指出確定位置的方法。雖然學生開始表達位置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我逐漸引導學生把位置用“第幾排幾個”的方法表述,然後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這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分不清什麼是行,什麼是列,需要我爲學生明確“行”“列”的概念。

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也是我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其中之一是學習用數對錶示位置時,利用動態演示,邊演示邊講解,用"數對"來記錄位置。另一處是爲了向學生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把座位圖抽象成點子圖,再把點子圖抽象成方格圖,從具體到抽象,解決了本課的難點,這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6

本課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描述物體方向的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也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學生已掌握一定描述物體位置的`能力,本課需明確“橫行豎列”;先列後行;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時數字中間用逗號隔開,最後用括號將數對擴起來表示位置。在鞏固練習階段可以利用習題引出“同行或同列的位置數對有什麼特點”這一問題,簡單解答,爲下節課內容做鋪墊,在課與課之間形成連接。

本節課用電影院情景導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有梯度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切實體會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及“給定數對確定位置”;練習鞏固的環節設計了基礎題、綜合題和發展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鍛鍊。本課結束後,學生應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及“給定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的內容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與列這兩個因素來確定物體的位置,繼而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採用了“扶放結合”的方式來突破重難點。“扶放結合”的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觀的體現,既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教師又要很好地把握課堂,引導學生學好知識。在教學中“扶”的方面我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引導學生用列和行來說明張亮的位置,讓學生明確用行和列才能表示具體的位置;二是對感念“數對”的引入上,可以在學生明確用行與列來確定位置後,由教師直接講解出來,並對注意事項進行說明,讓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在學生的“放”上,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用清晰、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內容和方法,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

不足之處:

在教學例2的時候,沒有注意強調在確定一個點的位置時,一般都把該點對應橫軸上的數寫在數對的後面,把縱軸上的數寫在前面,導致進行練習時出現很多錯誤。

再教設計: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注意知識的完整體系,不遺漏知識點,把該教學的知識點完整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注意語言的表述,規範數學語言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8

前幾天,在學校的隨堂聽課中,我上了一堂認識《位置》的課。上了以後,我感覺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密切聯繫了生活實際

認識位置是新課程標準增加的內容,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我上課伊始,便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如:給小豬貼鼻子,教室裏的座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二、強調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結合了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了開放的,趣味的活動。如:爲樓房居民送信,找衣服,送小動物回家等等。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感覺到有趣和快樂。

三、缺點和不足

課後冷靜的反思,覺得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送小動物回家的活動中,沒有指導學生看幾樓幾號。課快結束時進行的反口令遊戲有些混亂,因爲孩子們進行逆向的思維,動作還有些難度。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篇9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範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正是通過生活經驗,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教學《位置》這節課時,由於學生對“上下”、“前後”並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所以我設計了“ 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位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說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認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認知個性,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爲學生主動學習打下基礎。

二、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活動是人存在和發展的方式,人的主體性就是在活動中生成和發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結論等,轉化爲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建立一種 “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

在《位置》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進行過多的、生硬的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爲數學活動的舞臺,設計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位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說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象老師一樣只說出一個同學的前面是誰,他的後面是誰,讓大家猜猜他是誰;兩位同學出來表演前後位置,並向後轉以及三個同學表演前後位置,讓同學體驗相對性;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相對性;拍手遊戲、按要求排隊、按要求給動物分房子、看圖用上“上、下、前、後”講故事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使原本枯燥地“空間與位置”教學變得富有情趣,對“上下、前後”地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一切都蘊含在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