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

教材分析:

《題臨安邸》是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南宋詩人林升看到中原國土被金人侵佔,然而南宋朝廷卻一味苟且偷生,尋歡作樂,爲吐心頭的憤恨,表達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而題寫在牆壁上的一首詩。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誦讀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受到心靈的薰陶。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內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體會重點詩句的情境,在反覆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境,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受到心靈的薰陶。

3、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誦、悟詩文,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陸游的《示兒》這首詩。誰還記得?請你背給大家聽聽。(指名背誦)

2、這首詩是陸游在什麼時候寫的?他最盼望的是什麼?

3、是啊,在臨終之際,陸游苦苦期盼着“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他盼到了嗎?(沒有)沒有盼到,王師們都幹什麼去了?宋朝詩人林升(板書林升)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題臨安邸》(指板書),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齊讀課題。理解“邸”。

二、品悟:走進詩文。

(一)由題入手,讀懂古詩。

1、課題是什麼意思,誰知道?(題寫在臨安旅店的詩)對。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能說說嗎?(看註釋)結合註釋來理解詩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註釋,臨安是什麼地方?

詩人林升就是在臨安客店的牆壁上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出示《題臨安邸》)我們一起讀讀這首詩,看看是怎麼寫的。(學生齊讀)

2、交流反饋,介紹背景。

①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裏的景象?

②詩中還出現了哪個地名?汴州又是什麼地方?

③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你們知道嗎?(簡介歷史背景)

3、品析詩句

師:是的,在我國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腐敗的朝代。人們在戰亂中痛苦生活,而當朝權貴們卻不聞不問,不理朝政。詩人林升就是在悲憤中寫下了這首《題臨安邸》,他究竟在臨安城看到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什麼?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詩,對照註釋好好想一想。[

①學生自讀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後全班交流)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樓外有樓,西湖的歌舞幾時才能停止?溫暖的春風把遊人吹得都陶醉了,簡直把杭州當作汴州。)

③在學生交流中隨機點撥:

你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看到了碧綠的青山一座連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昇平,南宋的權貴們整日遊山觀水、飲酒作樂……)你從詩句“幾時休?”中體會到詩人是什麼心情?(生充分討論後交流,師隨機引導)

你們還體會到了什麼?(憤怒)是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這是林升對權貴們憤怒的質問!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問?

同學們,這些貪圖享樂的南宋統治者就在你們面前,請大家和詩人一起,指着他們的鼻子,大聲問一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此刻的權貴們又是一幅怎樣的神態?(“暖風薰得遊人醉”)這裏的“暖風”指什麼?僅僅指自然界的春風嗎?這裏的“遊人”是些什麼人?詩人爲什麼不直接寫“權貴醉”而稱他們爲“遊人”呢?。

通過這個“醉”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時啊,這真是一羣爛醉如泥的傢伙;他們真是紙醉金迷啊!他們簡直是醉生夢死!(板書“醉生夢死”)在這些權貴們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直把杭州作汴州”!)

師:是啊,他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已經淪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資源整合,深刻領悟。

1、瞭解汴州。

同學們,昔日的汴州又是什麼樣子呢?想知道嗎?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把當時汴州的繁華景象畫了出來,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圖》,大家請看:出示《清明上河圖》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說)就是這樣一個繁華的汴州,隨着北宋王朝的滅亡而被葬送了,此時,你心情如何?

祖國的錦繡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讓我們帶着悲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古詩)

2、拓展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學們,汴州淪陷了,權貴們可以逃離戰亂,來到南方的杭州,繼續尋歡作樂,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們的境況又如何?愛國詩人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中是這樣描寫的:(課件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①理解“遺民”、“胡塵”,體會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樣,你們聽出來了嗎?是從哪一句聽出來的?這裏的“遺民”指什麼? “胡塵”又是指什麼?

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眼淚都哭幹了。請你們再用心聽聽——(課件出示古代戰爭畫面)

通過這漫天飛揚的“胡塵”,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引導學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體會等待時間之長。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們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你們知道嗎?據資料介紹,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學們,整整23739個日日夜夜呀!同學們,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淚的遺民在盼,陸游在盼,林升在盼,他們盼到了嗎?(沒有)你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生讀)他讀得怎麼樣?你們聽出了什麼?(悲憤,憤怒)你想讀嗎?(生讀)他讀得怎麼樣?讓我們帶着無比的憤怒的心情,齊讀《題臨安邸》

三、拓展:昇華詩情。

1.讀着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愛國)他的愛國之心體現在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對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擔憂。(板書:憂國憂民)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2.面對國土的淪陷,面對人民的悲泣,一個又一個愛國志士站出來了:林升憤怒的質問着;陸游悲傷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更是爲實現他精忠報國的志向,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着……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長空、光照千秋。(課件)來,讓我們一起高聲誦讀《滿江紅》!(師生齊聲誦讀)

附:板書設計

題臨安邸

權貴醉生夢死

林升憂國憂民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2

教學目標

1.抓住“浸”、“搖”等關鍵字詞,想象畫面,體會作者藉助具體事物和童年回憶表達感情的方法。

2.聯繫上下文和閱讀鏈接,理解句子含義,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抓住“浸”、“搖”等關鍵字詞,想象畫面.

2.體會藉助具體事物和童年回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藉助具體事物和童年回憶表達感情的方法。

2.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童年是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卷,老師相信你們的童年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過上節課的預習,我們知道琦君家鄉的桂花也給她帶來了許多歡樂,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家鄉,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帶給她的歡樂!(板書課題)

(二)精讀悟法,學習表達

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特別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這普普通通的桂花,爲什麼這般讓作者魂牽夢縈呢?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簡單的批註寫下來。

(1)獨愛桂花。

引導學生抓住桂樹與梅樹的對比體會作者內心對桂花的親切和喜愛之情。

(2)沉浸桂花香。迅速瀏覽課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氣?劃出相關語句。

①對比理解。

“桂花盛開的時候,……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爲什麼用“浸”不用“飄”?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中也曾用到過這個字,還記得那句話嗎?(出示“……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這裏的“浸”字好在哪裏?

“浸在桂花香裏”“浸在濃霧裏”中的兩個“浸”字在表達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師小結:“浸在濃霧裏”就是浸泡、滲入,說明霧大。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氣是無處不在的,這種香氣浸入了村莊的每戶人家,也浸入了每個人的心裏。

②“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生交流。師小結:一個“浸”字用得巧妙,它不僅巧妙地寫出了桂花的香,而且這種香氣早已不受季節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莊之中,存在人們的生活裏,存在人們的心裏,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③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盡享“搖花樂”。

(1)桂花的可愛和持久的香氣瀰漫,讓作者對它魂牽夢縈。其實,讓作者最難以忘懷的還是--搖桂花。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搖花樂”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並談談自己的理解體會。

(2)想象畫面。

搖啊搖,紛紛揚揚的桂花落下來,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還落在了你的--你會有什麼感覺?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師讀,生想象畫面。

(3)交流想象,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小結:搖花對於母親來說是件不得不做的事,而對於作者而言,卻是一件大事,更是一個好玩的遊戲,是故鄉童年生活的一種甜美記憶。作者借用桂花表達了自己對童年快樂生活的回味以及對故鄉的懷念之情,這就是我們前兩節課學到的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

3.體會“桂花情”。

①這桂花雨,讓我們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之中,更讓我們沉浸在濃濃的鄉情和無盡的歡樂中。來到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飄十里,可母親卻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是爲什麼呢?

聯繫“閱讀鏈接”,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對母親的話的理解。

②桂花的香,搖花的樂,對童年的懷念……這一切都源於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三)整合閱讀《生靈有情》P49《春酒》

1.默讀課文,想想作者寫了兒時在故鄉的哪些生活片段?爲每個片段擬個小標題,說說春酒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2.文中哪幾處寫出了“我”對春酒的喜愛之情?劃出相關句子。

3.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桂花雨

感受桂花香浸

盡享搖花樂搖

體會桂花情

一縷濃香飄十里

一抹鄉愁刻心間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3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

3、理解“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一句話的意思,並能聯繫生活實際談談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搖桂花”是教學的重點。

難點:理解“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一句話的意思,並能聯繫生活實際談談閱讀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見過桂花嗎?現在就和老師一起欣賞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們和琦君一起回憶一篇有關桂花的文章。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尋味的記憶。課文一開始作者就寫到:小時侯最喜歡桂花。那同學們去文中找找作者寫了什麼景什麼事呢?

2、自由朗讀。

3、交流彙報:作者寫了桂花和搖桂花,(板書:桂花搖花)

三、品味桂花香

1、這篇文章中有一個字前後出現了八次,而且這個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點,細心的同學發現了嗎?

2、交流彙報:香。

3、畫出文中所有帶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帶着對桂花的喜愛來讀一讀吧。

5、這些句子都寫出了桂花香,可是寫法卻不相同,你發現了嗎?

6、交流寫作手法。

7、那麼這些句子中有沒有寫香很妙的詞語呢?你可以圈出來,點出來,或者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這種方法叫做批註,也是常用的讀書方法。同學們現在就可以試一試。

8、交流自己的體會。

四、感受“搖花樂”。

1、桂花的香,我喜歡,告訴你,其實呀,小時侯的我更喜歡“搖桂花”呢!請大家邊讀邊劃一劃:從哪個詞可以點出了“我”對搖桂花的期待?

學生邊讀邊圈畫。{讀書就要勤動筆,要在語言文字間留下自己的思考。}

(1)“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看看提示語“纏着問”,你們平時有沒有纏過大人做他們不願讓你們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麼纏的,來讀讀這句。指名讀。

①你的語氣裏有纏!告訴你,豐富的表情能讓你的朗讀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裏有纏!

③你的表情、語氣裏都有纏了!!

(2)“就在這時………提前搖桂花。”現在搖桂花的機會終於來了,這下看你的行動嘍!出示:“這下我可樂了……使勁地搖。”指名讀

①樂的不夠,再來!

②加把勁!

③沒開足的桂花得使勁地搖才能搖下來呀!!再讀。

(真會讀書!誰再來使勁地搖一搖,樂一樂!)

(3)搖桂花是作者童年裏最快樂的事情了!師讀:“桂花紛紛……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時你是那個桂花樹下的孩子,你會怎麼表達內心的快樂呢?

(抱着樹使勁搖;在樹下跳舞;大聲喊;變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勁聞……)

②此時此刻,滿頭滿身桂花的我,心裏裝着滿滿的快樂!這段話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達自己快樂的情感,細心的你能不能發現作者還用了什麼方式來傳達自己的快樂?(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除此之外,作者連用了三個歎號,可想而知,作者搖桂花時的心情是多麼欣喜!這已經不能全部用語言來表達了。標點符號同樣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感情。)

③讓我們把作者三個歎號表達的快樂通過朗讀體現出來:“桂花紛紛……好香的雨呀!”真美,從你們的朗讀中看到了那落英繽紛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時的樂!

五、送桂花傳鄉情

1、桂花豐收給作者一家帶來的快樂,我們還要學會把快樂與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給誰?演一演。

秋天你給他們送去桂花,冬天他們會給你送來軟軟的,甜甜的桂花糕。這小小的桂花傳遞這濃濃的鄉情。(整個村莊,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處處有桂花:平日裏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來客人時可以做桂花酒凍,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說:全年真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人們每時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帶給他們的快樂。

六、對比感悟思鄉情

1、後來,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賞桂花,總要給同樣愛桂花的母親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親常常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嗎?(不是)那麼爲什麼就比不得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呢?(用心讀讀母親這番意味深長的話語,想一想)(母親對家鄉院裏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會覺得故鄉的桂花最香。在母親眼裏多了一份思鄉情!)

※板書:思鄉情

2、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情感世界,一起滿懷深情的讀一讀:可是……

3、他鄉的桂花再香,香不過家鄉的桂花。他鄉的山再秀,也秀不過家鄉的山。想起家鄉的桂花,其實就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七、總結課文

1、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花是故鄉濃。母親難忘,我亦難忘。出示:☆每當……(師讀)

2、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愛桂花其實就是愛故鄉呀。願那場美麗的桂花雨永遠飄落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爲什麼和好?

二、初讀感知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件事情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裏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麼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爲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並感情朗讀,然後採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感悟體會

1、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爲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裏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麼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捨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爲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三、角色體驗

1、導入: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爲美談,我想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5、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麼?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裏,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麼?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指名說

6、同學們,一位功勳卓著,叱吒風雲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袍,露着脊背,赤着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四、總結提升,課後延伸

1、請同學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收穫。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後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後來怎麼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5

教學目的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畔帳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麼誰願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裏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涌動着“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麼,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覆誦讀、試着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爲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麼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着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一)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纔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麼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纔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麼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穫。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爲御前一等侍衛隨皇上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出發,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從這一程又一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爲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你有什麼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爲什麼夜深還不休息?

(三)學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爲什麼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繫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麼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他多麼希望可以,夢迴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心破碎,鄉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註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註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淩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爲睡着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之情是一樣的,體會着詞人的思鄉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蒐集一些表達思鄉的歌曲唱一唱。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繫故園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優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語言。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自學,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的形式相結合。

3、初步感悟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鄉之情,學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想象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感悟作者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通過課前的預習,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梳理,自主發現文章的表達情感和文體特點。

2、圍繞教材中提示的自學導讀進行學習,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解決,引導學生髮現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關注語言文字前後的聯繫,多角度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交流預習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齊讀課題。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認爲需要同學們注意的字詞。

預設:(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態滿樹的葉子

第二行:香氣迷人香飄十里浸在花香裏

第三行:賞桂花糕餅茶葉

課件展示相關字詞:

你發現了什麼?邊讀邊畫出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對桂花有什麼新的瞭解?

2、簡介作者。

課前預習中我們還查找了相關資料,你們對作者琦君有哪些瞭解?(全班交流)大家看,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當代臺灣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內外讀者的歡迎,被譽爲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課件展示圖片素材“琦君介紹”。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疏通文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交流表格,梳理內容

1、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填寫了預習表格,4人小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內容進行完善,注意語言簡練。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課前預習表格。)

4、通過表格,我們梳理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可見利用表格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通過這張表格,你讀懂了什麼?

交流預設:

(1)搖桂花很快樂。

(2)作者對家鄉思念之情。

(3)本文主要講了:作者喜歡桂花,小時搖桂花十分快樂,長大後依然忘不了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預習,學生首先進行文章內容的梳理,進而發現文章的表達情感和文體特點。

(三)關注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1、通過自學我們讀懂了這些內容,那麼編者又爲我們設定了哪些導學要求呢?

課件出示教材中自學導讀的內容。

按照這樣要求,默讀課文,圍繞搖花樂和思鄉情,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進行批註。提示:先畫出語句,再寫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預設:

我們先看“樂”。

(1)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們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

小琦君,你又幫這個,又幫那個,你不累嗎?

這麼忙爲什麼呀?

要這麼多的桂花有什麼用呀?(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做糕餅。)

這麼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嗎?(不僅僅用在自家,還要送給鄰居們。)

你就是母親,颱風來了,你爲什麼會擔心呀?讀出這種擔心。

原來,這桂花有這麼多的用處,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籮桂花,過年時,收穫的就是──美味的糕餅。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籮桂花,等春茶上市時,收穫的就是──美味的茶葉。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籮桂花,收穫的卻是濃濃的鄉情呀!所以當母親叫大家提前搖桂花時,我纔會“這下,我可樂了──”(指導朗讀)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這桂花紛紛落下來,我是喊出來的,你是說出來的,誰來喊一喊。小琦君,你爲什麼喊呀?

小結:作者描寫得多細緻呀,這一個喊字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內心的快樂。作者就是這樣,通過選取自己童年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

就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2、還有哪些語句感受到“思鄉之情”的呢?

(1)“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沒有家鄉的桂花香嗎?

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什麼?思念的是家鄉桂花製成的小食茶葉,思念的是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的濃濃鄉情。

(2)身在異鄉,母親魂牽夢繞的是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這種情緒深深影響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鄉味》中就寫到和母親此時一樣的話:“水果蔬菜是家鄉的好,雞魚鴨肉是故鄉的鮮。當然,風景是家鄉的美,月是故鄉明。”

(3)再次出示預習表格,歸納寫法。

文章看似圍繞桂花寫了很多的內容,表達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種看似隨意而寫,主題卻集中的寫作特點,正是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語言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瞭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爲指導在寫作中運用景物描寫表達思鄉之情做鋪墊。

(四)昇華情感,進行練筆

1、正是因爲這樣,當我帶回一袋子桂花時,母親纔會無限惆悵地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正是因爲這樣,當80歲的琦君在離開大陸51年之後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違的桂花樹,她彷彿又聽見母親在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桂花雨讓作者永遠難忘,在她的心中“桂花還是故鄉的香”。

3、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抄在筆記本上,想象一下,當你有一天,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你會說什麼?仿照“()還是故鄉的()。”再寫2、3句。

4、全班交流,生板書填空。

5、齊讀這首小詩。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我們完成了這首小詩,誰來爲它起個名字?

6、這就是琦君筆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來筆耕不輟,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筆下盡情地抒發着她對故鄉、對祖國真摯熱烈的感情,被譽爲“臺灣文壇最閃亮的恆星”。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五)佈置作業

1、把這首詩繼續寫完。

2、推薦閱讀琦君《水是故鄉甜》。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親情並用行動和語言表達;進一步拓展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7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

2、瞭解桂花;

3、瞭解作者。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熟悉桂花嗎?(師生介紹桂花)

2、介紹作者——琦君。想起我們一般大小時所經歷的——桂花雨。

二、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仔細、認真、大聲地朗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3、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過渡:哪一句話寫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滿隴桂讀《品桂》

可母親卻說: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爲什麼呢?再讀課文。

三、走進村子,浸潤花香。

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一個句子最讓我們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齊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讀這一句時,哪個詞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讀:“浸”。

爲什麼用“浸”?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地遠;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很久……

2、品讀:“全年”

除了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哪些詞:“一個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個季節”……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是怎樣的一年

師引讀:每一天,……

每個月,……

每個季節,……

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麼?(時間久遠)

3、品讀“整個村子”

什麼浸在桂花香氣裏?

生:村長、村裏人、作者的母親、……

師:除了人呢?

生:鳥兒、動物、花草、每一樣物品……

讀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四、透過花香,體悟思鄉。

1、抽讀5自然段。(對我來說,什麼纔是大事?)

2、你有什麼感受。

3、自讀,哪一個句子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4、“搖呀搖”我們再來體會這三個字。

(生讀;師評:不着急,你可以讀得更好!)

(生讀:師評:一臉的燦爛,真的樂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滿院子,她一個人是搖不過來的,讓我們一起幫她搖。

“搖呀搖”你們搖出了什麼?

(童年的樂趣;桂花的香氣;童真;樂趣……)

6、在我們家鄉難道香的僅僅是桂花嗎?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飄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讀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除了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還會想起什麼呢?

結束語: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8

教學目標:

1、認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爲歷史,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景觀,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

2、文章題目爲《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蒐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一、構建話題,導入課文。

1、在我們國家的廣州市,剛剛舉辦了一場亞洲最高級別的賽事,你們知道嗎?說說你的瞭解。我們的祖國國力日益強盛,相繼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屈辱的事情,美麗的東方園林被西方強盜毀於一旦。

2、板書課題。強調“毀”寫法。

3、輪流讀課文,檢查預習,隨時正音。

二、細讀課文,感悟“毀滅”。

1、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用“——”畫出來並作一作批註。

生默讀,批註。交流。

2、讀了這段文字,你是怎樣的心情?

3、這心情從何而來?讀一讀讓你感覺到憤慨的句子,讀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爲什麼?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殘暴而貪婪的,讓我們帶着憤恨讀一讀。

5、圓明園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出示: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小聲讀一讀這兩句話,你又讀出了什麼樣的心情?

生小聲讀。交流。

6、圓明園的灰燼裏到底有什麼?讓我們探尋一下這座園林的瑰寶和精華。

三、品讀課文,領悟“精華”。

1、默讀課文,感受一下這曾經是一座什麼樣的園林。哪些景觀和建築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被譽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你的腦海中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感悟重點詞句)

出示: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自由讀,邊讀邊想象。

誰來讀一讀這優美的文字,指名讀。

課文中沒有介紹到的景觀還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

(展示課前蒐集到的有關資料,重點介紹最讓自己欣賞和驚歎的部分)

3、真是巧奪天工,精美而宏偉的圓明園。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4、圓明園佈局精妙,建築風格各異,當然稱得上的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些美景記在心裏,我們一起回顧圓明園的美景和宏偉建築。

出示幻燈片,輔助背誦。

5、欣賞了園林風光,我們再來看看園中豐富的收藏品。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瞭解圓明園中珍貴文物的收藏情況。

談談體會。所以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6、就是這樣的一座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訴了我們:(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兩個“不可估量”要強調什麼?齊讀。

7、(出示圓明園的廢墟畫面)就在這殘垣斷壁面前,想象着我們剛剛漫遊的圓明園的景象,同學們,你又什麼話想說呢?

四、也許,圓明園的廢墟會提醒我們,不忘國恥,永遠要記住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9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完後,想想、說說你爲什麼喜歡讀這一部分?爲什麼這麼讀?

生1:老師,我喜歡讀的是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總是問母親:'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呀?'

師:請你說說爲什麼喜歡讀這一句子。

生1:因爲我從這個句子體會到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

師:那你覺得該怎麼讀?

生1:我覺得這個媽字應該讀長一些。學生試讀。

師: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覺得這個媽應該讀得短、快一些。

師:爲什麼?

生2:因爲讀得短、快一些才能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學生試讀。

師:誰還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覺得這個媽可以讀得長一些,不僅可以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讀出作者的撒嬌。學生試讀。

師: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全體學生試讀,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0

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基礎,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由內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長特點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師一廂情願地說教。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瞭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2、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落花生的特點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啓發談話: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寫花生的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爲什麼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

4、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爲收穫節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彙報交流。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麼?

(2)質疑、解疑。

①“開闢”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說“開發”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麼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感情朗讀。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課時

一、謎語引入。

由謎語引入課文,作家許地山有個筆名叫落華生,大家猜猜他爲什麼取這個筆名呢?(指多名同學說)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學習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畫出重點詞語,作好記號。

2、老師今天帶來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嚐嚐,檢查生字情況。(出示動畫)

3、自由讀課文,你知道了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些什麼?

4、對作者影響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們談論花生的什麼,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6、分角色朗讀(出示閱讀要求),其他孩子邊聽邊勾畫,他們各自認爲花生的好處是什麼?

7、引讀齊答,對於花生的好處(出示課件)

姐姐說:哥哥說:

我說:爸爸說:

8、其中誰的談話對“我”的影響?

9、指名讀爸爸的話,其他的同學勾畫出花生和蘋果、桃子、石榴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0、練習填空作比較。(出示課件)

11、從父親的話語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是什麼?

12、自己讀一讀討論:爸爸在讚美花生的什麼精神?學生結合爸爸的談話內容談,不炫耀,默默奉獻的精神。

13、練習有感情朗讀,指多名同學讀爸爸的話。

14、爸爸僅僅在說花生嗎?爸爸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15、爸爸由讚美花生的可貴之處,談到怎樣做人,許地山聽懂了爸爸的話嗎?從哪兒看出來?

教師總結: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後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成爲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爲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年僅48歲,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讀許地山說的話。

16、許地山懂了,同學們也懂了,男孩子讀,女孩子讀

17、年幼的我是怎麼理解父親的話?(爲什麼用落花生做筆名?)的聯繫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18、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並說出理由。(出示課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裏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掛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3)、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教師總結:文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不是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19、那麼,你長大以後,準備做象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準備做像桃子,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呢?爲什麼?(出示課件討論)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爲了論人生,他讚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爲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板書設計

種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過收穫節我們談

談花生贊花生

父親談

學花生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理)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1

教學要求:

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知識要求:

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能力要求:

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嗎?爸爸媽媽也會回憶他們的童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着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課文的題目是《桂花雨》

二、 初讀課文

思考:

1、 課題“桂花雨”是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修辭方法?

2、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3、 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三、 學習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小組討論再全班發言)

2、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麼瞭解?

3、 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結合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學生的想像點題爲什麼用“桂花雨”做題目

4、 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自由發言)

老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帶感情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2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媒體資源

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劃出不理解的字詞用學過的方法理解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解決學生提出的生字疑難

3.指名逐段讀課文,正音

4.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作者深情地回憶起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

5.“桂花雨”是什麼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原文是: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研讀語句,體悟感情

1.再讀課文,談談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哪些句子,爲什麼?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乾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瀰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束縛,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2)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事實上,是不是像母親說的這樣呢?我們不妨看一看課文中的這些句子:“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那麼,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怎麼樣呢?“桂花盛開的時候,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顯然,從香氣上看,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小山上因爲樹多,更顯得濃郁。

那母親爲什麼要這麼說呢?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饋贈桂花的快樂,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別桂花,而是在用情感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就不一樣了。

(3)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又”字。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家對故鄉桂花的深深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爲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尋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瞭。

四、交流感受小結課文

課文以生動的文筆向我們介紹了作家童年的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章字裏行間蘊含着濃郁的鄉情,讀來很感人。

五、作業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六、板書設計

桂花雨

搖桂花----桂花雨----桂花食品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3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於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麼呢?

同學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麼樣?民間爲什麼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託着人們的什麼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的生活怎麼樣?

(1)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同學彙報:兩人婚後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只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同學彙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小朋友們講述故事時,作者採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烘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後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同學彙報:王母娘娘醒後先懲辦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後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辦。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着織女回來後的悽慘命運。

(3)同學彙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爲了挽回自身的面子,不惜破壞自身親人一生的幸福,爲了顯示自身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小朋友隔開,這是多麼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辦,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一起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爲什麼?

(因爲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發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爲如此,民間纔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說爲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爲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託着人民羣衆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願望。)

三、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身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身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彙報。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4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與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並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結構特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出示課件1)

1.出示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準是下雨或颳風。

提問:“它是誰呀?”——太陽公公

大晴天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太陽。可是你知道關於太陽的知識嗎?這節課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習生字生詞:

(1)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2)教師指導正確書寫易錯字:殖蔬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交流收穫

1.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請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課件4)

生總結,彙報

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特點

第二部分(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

2.我們來讀第一部分。思考,這部分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出示課件5)

生總結、彙報

板書:特點:遠大熱

3.作者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傳說。你知道介紹傳說的作用嗎?(出示課件6)

生總結、彙報

師:介紹神話傳說,增加文章的神祕感,引起閱讀興趣。

4.找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句,說說過渡句的作用(出示課件7)

生總結,彙報

生:“雖然……但是……”用這個關聯詞結束上文,引起下文“關係密切”的介紹。所以,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板書:關係密切

5.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出示課件8)

生總結、彙報

第二部分是總分總的結構,文章先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緊接着就分段告訴我們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雨雪的形成、風的形成、太陽的殺菌能力和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最後用“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來結束。前後呼應。

四、作業超市(出示課件9)

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兩遍。

2.熟讀課文,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上網查找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生字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2.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出示課件12)

二、學習1---3自然段,品味說明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12)

1.課文是用什麼方法來介紹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呢?在前三個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交流、彙報

師出示句子

(太陽離我們……也要飛二十幾年。)

思考:A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句子,讀出“遠”,讀出感情。

師總結:這段話採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突出了“遠”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太陽“大”的特點呢?生找句子,並彙報

出示句子

(我們看到太陽……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

A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B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作比較。

3.體會描寫“熱”的句子:

A找出描寫“熱”的句子,說說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好處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

出示句子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板書:列數字。

B讀一讀,讀出“熱”的特點

4.小結說明方法。

師:在介紹太陽的特點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於理解。

三、學習4---8自然段,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出示課件18)

1.體會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讀5---7自然段,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在哪裏。

A指名答,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相關資料圖片。

B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並做出評價。

板書: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形成雨雪形成風殺菌

C出示最後一自然段,反覆朗讀,體會太陽作用之大。標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四、佈置作業。

上網查找關於太陽的其他知識。

上網查找自己喜歡的天體的相關知識。

教學反思:

1.在導入這篇課文時,我使用了謎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引導他們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參與,很快地把握了內容,明白了說明方法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分段解決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分段閱讀,分段把握的方式,讓他們理解主要內容,明確主要說明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拓展開拓學生的視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把控得不夠好,致使一些同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及時改變教學方法,爭取讓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桂花雨》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會認“籮”杭“兩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母親說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2、難點:體會母親說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件ppt

四、教學過程:

揭題導入。

1、師:在現實生活中,你見過哪種雨?(生:傾盆大雨、瓢潑大雨、暴風驟雨、牛毛細雨、綿綿細雨……)

2、師:有一種雨,你們肯定沒有見過,那就是——(板書:7、桂花雨)

3、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先讀什麼?(閱讀提示)同學們,請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誰來說一說。

出示:(學習提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2、和同學交流讀了母親說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句話的體會。

二、識香氣。

1、師:同學們,現在學習要求弄明白了,這節課讓我們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吧。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去讀課文,開始吧。

2、師:你們讀懂了什麼?(生:桂花成熟的時候就要搖。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餅。作者特別喜歡家鄉的桂花。……)(板書:喜歡桂花)

3、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作者喜歡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4、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一句話吧。

5、師:這裏的桂花指哪裏?(指杭州一處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

6、師:那是怎樣的桂花呢?(香飄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裏?(花園)

8、師:對,桂花的花園,名叫“滿覺隴”清朝詩人張雲敖曾經寫過一首詩,請大家來讀一讀。(出示:品桂,張雲敖西湖八月足清遊,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慄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9、師: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家鄉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請大家再讀課文把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用﹏﹏畫出來。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4、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三、品香韻。

1、師:請同學們把這4句話,反覆讀兩遍,體會一下,哪個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2、師:現在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吧。(生齊讀)

3、我們再慢些、再輕點,來讀一讀。(生齊讀)

4、師:當你讀這句話時,哪個詞突然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們就來品品這個”浸“字吧,開始自由讀吧。

6、師:這個”浸“字可以換成哪些字?(泡、醉、迷、飄、籠罩……)

7、那你們覺得哪個字最好?(浸)

8、師:爲什麼?(因爲”浸“字最能體現出桂花香的時間長。)

9、師:桂花香的時間多少長?(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換上那個詞?(今天)

師:除了”今天“還有什麼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幾年、每天……)

11、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全年啊﹗(師生接讀)

師:十二個月,整個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一年四季,整個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每個月,整個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每一天,整個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12、師: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麼?(生:桂花的美麗。桂花的香氣。

對桂花的感情。)

13、師:是啊,桂花之香持久,無時不在。我們大家一起來讀出這種長長久久的感覺吧。(生齊讀)

14、師:同學們,是什麼浸在桂花的香氣裏?(整個村子)這僅僅只有桂花的香氣嗎?還有什麼?(野花、菊花、村子裏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師:他們的回憶也香,他們的話也香了,怪不得母親會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四、搖花樂。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麗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難以忘懷的還有一件什麼纔是件大事?(板書:搖桂花)

2、師:現在我們一起去搖一搖桂花吧。請同學們自由地去讀一讀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搖桂花時,特別快樂的句子。(指名說)

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師:是呀,這就是搖花的樂趣,奇妙的桂花雨,誰來讀一讀這些句子?(賽讀)

4、師:同學們,這些句子,你覺得哪些詞應該讀重音。(變色:“樂”“紛紛”“滿頭滿身”)

5、師:請同學們一起去搖一搖桂花樹的樂趣吧,讀。(生齊讀)

6、師:讀着讀着,此刻我們也都浸在香氣四溢的桂花香裏了。

出示: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到(),像()。

7、師:(引導:搖啊搖,桂花落下來,(老師走下去,走到學生身邊)落到你的腳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裏,鼻尖上,頭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時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樹底下,淋浴着繽紛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拿出筆,用上這樣的句式,說幾句話,好嗎?

(預設: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黃大衣。

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到我的頭上,像戴了一頂金黃的帽子。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場滋潤心裏的雨。……)

8、師:你們的想象能力真豐富,讓老師彷彿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同學們,讓我們帶着想象再來讀一讀吧﹗(學生齊讀)

9、最能體現作者心情地哪一句(變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學們,桂花在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讓我一起盡情地喊一喊吧(生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師:你快樂地喊一聲——生接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開心地喊一聲——生接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師:同學們,除了快樂,還搖出了什麼?(演示圖片講)

(預設:搖出了一個個甜甜的糕餅;搖出了一碗碗桂花湯圓;搖出了滿頭滿身的桂花;搖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鄉情。

1、師:“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樂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憶之雨,更是思鄉之雨!難怪母親會說——(課件出示:“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師:同學們,請想一想,母親會怎樣說這句話?(壓低聲音,放慢速度來說。)

3、師:試着輕輕地讀讀這句話,邊讀邊想:離開家鄉二十幾年的母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除了桂花,母親還會想起故鄉的什麼呢?

預設:生:想起家鄉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

生:想起家鄉的田野。

生:想起家鄉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鄉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鄉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鄉的桂花糕。

4、出示“這裏的環境再好,也比不上()。”

“這裏的鄰居再熱情,也比不上(家鄉的左鄰右舍好呀!”)

5、師:同學們,能自己模仿這個句式說幾句話嗎?

生交流

6、師:同學們,雖然母親嘴上說的是桂花,其實心裏想的是——,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怎樣的情感呀?(板書:思念情)

7總結:

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鄉情難忘,童年難忘,千般情,萬般情,化作成了一場美麗的桂花雨,永遠地縈繞在作者的心中,也飄落在我們的心間。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課件出示琦君背景資料)

1、師:琦君爲什麼對故鄉有這麼深的感情呢?聽了老師介紹她的生平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2、師:琦君:

1918年生於浙江溫州,

11歲來到杭州,

32歲移居臺灣,

60歲移居美國,

84歲回故鄉探親,

86歲定居臺灣。

3、師:就是這樣一位背井離鄉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筆寫童年,寫母親,寫故鄉。老師這裏有一段話想展示給大家看,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煙愁》裏的一段後記。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好嗎?

每回,寫到父母家人與師友,

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象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

如果讓我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

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然而,這怎麼可能呢?

—————琦君

五、作業。

最後,老師向大家推薦幾本琦君的作品:《一對金手鐲》和《下雨天真好》,願你們在這濃濃的書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樂。

板書設計:

7、桂花雨

愛桂花

搖花樂

思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