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下冊關於父母心的優秀語文教案

小學五年級下冊關於父母心的優秀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解題〕

小學五年級下冊關於父母心的優秀語文教案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爲川端康成。故事發生在從神戶港開往北海道的輪船上。一位貴夫人要領養一對窮夫妻的孩子,並答應給一筆可觀的酬謝。初始,爲生活所迫的窮人把大兒子交給貴夫人領養。後來又三次反悔。最後一個孩子也沒放手。貴夫人也被感動了,把那筆酬金送給他們作爲做生意的本錢。故事詮釋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名言,深情地讚頌了無比珍貴的親情與關愛他人的品格。

〔結構分析〕

故事共19個自然段,依發生、發展與結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講貴夫人要領養窮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貴夫人與窮人。貴夫人很富有,但卻無子嗣;窮人很窮困,卻有4個兒女。貴夫人產生領養窮人的一個孩子的念頭,窮人答應了。這是故事的發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講窮人一開始答應了貴夫人領養孩子的要求,後來卻反悔的過程。窮人先把大兒子送給貴夫人,繼而用二兒子換回大兒子,接着用小女兒換回二兒子,最後把小女兒領回,決定一個孩子也不放手了,退還酬金。這部分生動地描述了窮人在獲得金錢與保持親情之間的矛盾心理。這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寫了窮人夫婦最後的決定,一個孩子也不送人。貴夫人也深受感動,把酬金送給窮人當做做生意的本錢。這是故事的結局。

〔語意理解〕

“輪船從神戶開往北海道。”

“神戶”,日本第二大港(次於橫濱)和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和第二大島。從神戶到北海道直線距離約長1000千米以上,從海路乘船更遠,需幾天時間。因時間很長,本故事反覆曲折的情節才能展開。

“當船駛出瀨戶內海時,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羣中,有位衣着華麗、年近40歲、氣質高雅的貴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個老女傭和一個侍女陪伴在她身邊。”

“瀨戶內海”,日本本州、四國、九州三島間的內海。與太平洋和對馬海峽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運的要衝。神戶是瀨戶內海北岸的港市。從神戶到北海道須先駛出瀨戶內海。“甲板”,輪船上分隔上下各層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層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觀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動。“華麗”,美麗而有光彩。“衣着華麗”,本文指貴夫人的穿戴漂亮、貴重。“氣質”,指一個人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徵,如活潑、直爽、沉靜、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上。“女傭”,女僕人。“侍女”,有錢人家僱用來使喚的年輕婦女。“女傭”和“侍女”都是有錢人僱用的做服務性工作的人。這兩句描繪出一個十分富有、頗有教養的貴夫人,這爲下文迫切要領養子提供了條件。“年近40歲”仍無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兒育女,只能領養;十分富有,才領養得起;“氣質高雅”,才知書達理,纔可能有後來的對窮人關愛的行爲。

“父親抽泣地說:‘對不起。昨晚我們一夜沒閤眼,女兒太小了,真捨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給別人,我們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們願意把錢還給您,請您把孩子還給我們。與其把孩子送給別人,還不如全家一起捱餓……’”

在送養孩子這件事上,窮夫妻前後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這段話是第三次反悔時父親陳述的理由與解決辦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親很有禮貌。第2句解釋領回小女兒的理由:孩子太小,捨不得。第3句進一步說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給別人,表現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這是用批評自己的方式表達不忍割捨親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決辦法:退還酬金,領回孩子,即解除領養與送養的口頭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養孩子的決心,寧肯一起餓死,也不送養孩子。經過三次反覆,這對夫妻終於明白了,送養孩子,表面看似乎減輕了經濟負擔,得到了金錢,但卻背上了“情債”,父母的良心將一輩子受到譴責。得到一筆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時日,但這是以父母永遠心痛爲代價的。“一夜沒閤眼”,足見他們對這件事經過了反覆思考,權衡利弊,認識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這簡直是一筆可恥的交易。所以最後選擇了全家生死永遠在一起,這樣雖苦猶樂,生活重壓遠不如精神重壓可怕……這段話揭示了故事主題的一個方面:讚美了父母對子女的愛。

“都是我不好。我雖然沒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羨慕你們。孩子應該還給你們,可這錢要請你們收下,這是對你們父母心的酬謝,當做你們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錢吧!”

這段貴夫人對窮夫妻說的話,宣佈了對領養孩子與送養孩子事件的最終解決辦法。貴夫人自我檢討,不該引發這件令人傷心的事。接着闡明對父母憐愛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讚揚父母那博大、深沉的親子之情。最後提出具體解決辦法:退回孩子,酬金照舊留下。貴夫人的解決辦法,表達了她對窮人的關愛。當然這也是在窮父母的濃重親情的感召下產生的結果。實質上是借貴夫人之口說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對這件事的態度,也表明了作者對這件事的處理態態度———出現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同時也揭示了故事主題的另一方面:關愛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寫作特點〕

1.人物對話的表現力。

本文大量地記敘的人物對話,起到了表達人物情感,推動事件矛盾衝突發展及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本文沒有大量鋪展事件的發展過程,也不去寫人物的內心與行動,而是着力記敘了人物的語言,用人物的語言來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題。作者寫了老傭人與窮人的對話,既簡要地介紹了窮人與貴夫人兩個家庭的家境,又議定了領養與送養的口頭合約。以後寫窮夫妻三次反悔的過程,也都憑藉對話。特別是最後兩段對話,在情節發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結局,主人公在金錢與親情權衡的最後選擇,有力地表現了文章讚美親情重於金錢這一主題。

2.把事件鎖定在特定的時空中。

故事發生的場所是特定的———輪船上。議定領養關係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後送大兒子、換大兒子、換二兒子、領回女兒都在貴夫人的客艙裏。故事的時間是特定的———乘船的幾天中,第一天議定領養與送養的關係,送大兒子給貴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兒子換大兒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兒換二兒子;第三天上午領回小女兒。在這個特定的空間中,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發生了這麼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這些巧妙的安排,足見作者概括生活組織材料的功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認識到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極其高尚的情感,這種情感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父母對孩子愛的情感。

4.認識4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當有人要領養窮夫妻的孩子時,他們內心的痛苦。他們同意領養出於被貧窮逼得不得已,並不是不愛孩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建議本課採用默讀體會、對話朗讀或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要以讀促理解。

1.導入新課。

可以讓學生簡單說一說父母對自己的愛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樣關心你的情況,然後引導學生讀課文。

2.默讀課文,感知課文的內容。

要讓學生充分默讀,全面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或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說一說讀完這篇文章的體會。

3.再默讀或自由讀文,討論彙報。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問題:一是這對窮夫妻起初爲什麼忍心把孩子送給貴夫人,是他們不愛孩子嗎?是冷酷嗎?不是。是爲貧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爲之。二是這對夫妻幾次調換送人的孩子,說明了什麼?最後又停止了這種做法,說出了“與其把孩子送給別人,還不如全家一起捱餓……”又說明了什麼?圍繞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理解窮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們還是愛孩子的,送出哪一個也捨不得。所以最終選擇了不送走,一起受窮。

對故事中的貴夫人也應該全面評價,她開始想領養孩子,是出於富人的自私,認爲有錢沒有辦不成的事。經過與窮夫妻打交道,最後也被他們的父母心打動、受到了教育,轉變了態度,對窮夫妻給以資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許多人(也包括作者)對窮夫妻愛子之心的認可和讚許。對以上問題的理解可以小組討論後彙報。

4.擴展延伸。

說一說父母對你的愛,要舉出具體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寫一寫。

資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國文科畢業,同年創辦《文藝時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覺派、唯美主義的作家。他寫了100多篇短篇小說及大量隨筆和文藝評論。他的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日本民族氣息,貫穿着日本古典文學的纖細、感傷的情調和東方佛教的虛無色彩。他以豐富的感情、敏銳的感覺和高超的藝術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淺草紅團》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國》《古都》《千鶴》三部代表作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爲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諾貝爾獎的亞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