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灰驚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十冊第七單元教案

《灰驚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十冊第七單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一. 教材分析

《灰驚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十冊第七單元教案

《灰椋鳥》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第二段是課文的重點,對灰椋鳥的歸林及它們入林後落下飛起,起舞爭鳴的景象,作者觀察細緻,描述生動形象。要引導學生讀通讀懂有關語句,進而體會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 觸摸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

1.從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情景的句子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保護環境的教育。

2.在品味“樹林是鳥的樂園”的同時完成語言的內化和積累。

四 .教學思路設計

針對本教材的特點,可採用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

(一)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變教師的講爲學生的練,而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纔會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重在品析灰椋鳥歸林和入林的詞句。所以,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緊扣場面的壯觀和喧鬧,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結構的解悟、情感的體會等等品賞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後的積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二)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用推敲重點詞句、朗讀體會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學爲主,努力使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掌握學法,使學生在自身的語言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習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邊讀邊想邊批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1.引導批註閱讀。學生通過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滿足了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個性品質的發展,不失爲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第四、五自然段時,分別讓學生自讀這一自然段,你從那些句子感受到灰椋鳥歸林的場面壯觀?寫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最喜歡描寫灰椋鳥的語句,寫下自己的體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批註閱讀,學生既認識了歸林場面的壯觀,又感受到了入林後的喧鬧熱烈的場面以及鳥兒的可愛。

2.提煉生活,豐富想象,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表述可以適當點撥,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讓學生理解“傾訴、呼喚、應和”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隻灰椋鳥,想象自己會傾訴、呼喚、應和些什麼,學生衆說紛紜。這裏,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實現了個性化閱讀。

3.設計開放問題。閱讀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麼,學生自然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所以,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摒棄強調“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爲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如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設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灰椋鳥入林後自己喜歡的語句;教學第六自然段時,設計讓學生讀了作者的感想之後,說說你讀了之後的感想;這樣富有彈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體驗,可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作出闡述。

4.倡導學生自主評價

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提出評價,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給予熱心反饋,使這種自我評價更爲客觀,更符合實際,從而提高評價的積極效果。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這樣倡導學生自我評價:“你聽出壯觀的氣勢來了嗎?你有信心比他讀得更好嗎?”教師這樣引導着,學生進行評價,這個朗讀評價過程教師始終讓學生當自己的評委,教師僅在引導,教師在和學生作平等的交流,在這種和諧的心理環境下,學生是自己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