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上《說勤奮》教學反思2篇

蘇教版四上《說勤奮》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說勤奮》教學反思一

蘇教版四上《說勤奮》教學反思2篇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還沒有上這課時,我真擔心學生沒有興趣學這篇課文,因爲這樣說理性很強的文章他們從沒有接觸過,該怎樣調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積極性呢?於是上網尋找了相關資料,覺得可以在比較中學習這篇文章,於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因此,我在上課一開始就從“理想”入手,引出說勤奮。接着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什麼觀點?找出表達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後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疏通完這些後,我讓學生尋找他們兩個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學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當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於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找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通過這樣比較以後的學習,學生理解難點到這裏便水道渠成了。最後初步體會文章前後呼應的寫作方法後,在課文結束時讓學生說說關於“勤奮”的名言和根據生活實際說說同學中勤奮學習的故事,拓展學生的知識。

 《說勤奮》教學反思二

《說勤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說理文,它作爲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爲數不多的說理文之一,以清晰的觀點、生動的事例和樸實平白的語言讓四年級的孩子初步領略了說理文的魅力。回顧自己的課堂,做反思如下:

一、閃光之處

1、悉心解讀文本。

《說勤奮》這篇四年級的課文思路非常清晰。文章開篇即以一個設問句,把作者的觀點鮮明、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接着又以兩個典型人物的事例證明了觀點的正確。最後以“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結尾,再次闡明觀點,把對於勤奮的理解昇華到一個至高的境界,體現了這篇說理文的價值導向。初拿到這篇課文,我也曾犯疑:文章思路清晰,語言平實,這樣的課文真正上起來往往是分析、說教有餘而語文味、情趣性不足,也就難以讓學生喜歡。如何既上出說理文的特點,又體現濃濃的語文味,並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這是我在鑽研文本的過程中一直反覆提醒自己並努力實踐着的。正是有了自己之前的潛心會文,纔有了後面的跳出課文教課文。

2、精心設計課堂。

在經過了悉心研讀教材之後,我最終設定了以下三個版塊:開門見山導入,初步明確觀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道理;精讀第一自然段,體會文章結構。全文的教學重點較爲爲凸現,思路也比較清晰。在課堂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關鍵處、精妙處進行對比的品讀感悟,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

二、不足之處

1、自讀的時間多了,但是全班讀的時間少了,課堂上“書聲琅琅”的感覺不夠;

2、還有一個“尾巴”沒有上,原來設計時是引導學生明白第一部分是“提出觀點”,最後一部分是“點題總結”,然後質疑:是不是隻要這兩部分就夠了呢?爲什麼?拋出這個有價值的問題給學生思考,這樣上完整就更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