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第七冊《“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北師大版第七冊《“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一、學情分析

北師大版第七冊《“掃一室”與“掃天下”》教案

1.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年代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但故事仍然有現實意義,課前教師應引導學生蒐集資料,瞭解課文的背景。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蒐集資料的途徑太少,根本無法瞭解到課文所在年代的背景。這就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體驗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學前,教師可將查找所獲資料與學生交流共享,以便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

2.由於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的不同,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反問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

  二、教學設想與目標

本文故事雖然短小,但內涵豐富。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初步瞭解大與小的辯證關係,爲後面的理解奠定基礎。其次,要讓學生讀文後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再次,通過分析“掃一室”與“掃天下”的含義,聯繫自己的實際說說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進而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現實意義。最後,引導學生認識“但”字連接的轉折句式以及反問句式,爲本單元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本課要達到的目標是:

1.通過學生自讀課文,交流討論,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2.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3.能找出“但”字連接的轉折句式。

4.使學生感悟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能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四、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悟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設置懸念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嗎?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的目的是爲學生設置了一個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

2.師:課前老師做了深入細緻的調查,同學們請看。教師讀出以下數據。

(多媒體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場景及以下數據:)

你知道嗎?

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滴水,我國13億人口就會浪費13億滴水,相當於260噸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這些水可供1人吃26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費一粒米,全國每天浪費掉13億粒米,一粒米大約重0.025克,這13億粒米大約重75噸,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這些米足夠一人吃10萬天,也就是274年。

(設計意圖:使學生恍然覺悟,一粒米、一滴水雖小,但集聚起來卻是不可忽視,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大與小的關係。)

3.師:看到這組數據你想說些什麼?

4.米粒、水滴雖小,但聚集起來能辦大事情,解決大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進入十一單元大與小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11.大與小“掃一室”與“掃天下”)

(設計意圖:課題“掃天下”的天下寫得大一些,是爲了使學生從感觀上初步體會兩者的意義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辯證關係。)

5.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帶着問題去讀課文,也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實際上我們想知道的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帶着你們的問題,出聲地朗讀課文,在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用你喜歡的方式圈畫出與你們的問題有關的語句。

(學生讀文圈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並在讀文時適當地做出圈畫,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習慣。)

2.誰能說說自己讀文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談自己的感受,達到相互交流補充,同時教師適時點撥引導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3.實際上你們所談到的都與課文的哪幾段有關係?

4.是的3~5段也就是課文的重點段,請你仔細讀這幾段,想一想在這幾段中,你打算解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找重點段,引導學生掌握抓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方法。)

5.你們提出了那麼多問題,打算怎麼解決呢?

6.好,自由尋找合作小夥伴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要解決的問題。(小組學習)

7.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補充,以及教師的點撥指導,對於課文中的難懂詞語、問題、課文的思想內容,學生自然而然就領會了。)

師:是的,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只是舉手之勞,不必花費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麼去成就大事呢?通過我們剛纔的分析,你們認爲我們在讀這三段課文時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誰想來讀一讀。(指名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完後,我們評價出他們讀得怎麼樣。

8.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9.學生在朗讀中可能會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嚇了一跳的語氣、得意的語氣、反問的語氣……教師相機追問:你們聽出他們讀出什麼樣的語氣了嗎?爲什麼這樣讀呢?

(設計意圖:意在瞭解學生對人物特點的理解、感悟情況,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引導學生讀文後質疑

1.學生交流課前提的問題。

2.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問題或詞語劃下來,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師生及生生在對話交流中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例如:

①着實、污濁什麼意思?結合上下文指導學生理解。

②“轟轟烈烈”聯繫課文背景指導學生理解。

③“寒暄”結合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理解。

4.學生分角色朗讀。

5.學生進行朗讀評價。

 (三)品味感悟,激發思考

1.讀文後,我們每位同學都談了自己的看法,那麼課文中的薛勤想對陳蕃表達自己什麼看法呢?

2.學生讀出薛勤原話: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麼去掃天下呢?(老師指課題)

師:這就是課文的原題“掃一室”與“掃天下”,現在你們知道“掃一室”與“掃天下”的含義嗎?

生:“掃一室”指平常小事,“掃天下”指轟轟烈烈的大事。

3.師順勢引導:對你們來說,什麼樣的事是大事,什麼樣的事是小事?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由課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學生話中的小事大事,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大與小的辯證關係,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4.回過來,我們看這句話,這句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比較好,請你們反覆讀一讀這句話,並試着把這句話放到所在的段落中去讀一讀,感受一下。

5.學生讀,其他學生評價。

6.這個句子我們能換個說法又不改變原意嗎?

(生試做改句練習: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

7.師:可以這樣改,像這種類型的句子,同學們知道叫什麼句嗎?

8.像這種類型的句子我們叫它反問句,改完後的句子叫陳述句。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遇到更多的這種類型的句子。

9.你再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表達效果更好些?(生說看法)

10.師順勢引導:是的,反問句的語氣比陳述句的語氣表達得更強烈些。

11.學生知道,說出這樣的句子是反問句,師提問:你還能舉出這種類型的句子嗎?

12.學生舉例後,引導學生再做改句練習,並說一說改後的句子叫什麼。

13.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哪種句子的表達效果好。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你覺得陳蕃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的薛勤是怎麼評價他的?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髮現“但”字連接的轉折句式。)

預設: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願意做,怎麼能做成大事呢?

2.你們來讀一讀這一句,這個句子前後意思一樣嗎?哪個字連接前後句,這個字起到什麼作用?

3.用一個“但”字連接前後意思相反的句子,起到轉折作用,課文中還有這樣的句子,你能找到嗎?

(學生尋找並交流)

師(手指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對我們小學生有什麼教育意義呢?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的目的是使課文的思想內容得到提升,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深刻含義及現實教育意義。)

總結:這篇課文對我的教育意義也很大,同時,讓我想起了兩句名言:春秋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三國劉備也曾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老師把這兩句名言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用這兩句名言時刻提醒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這樣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送給學生兩副軟筆書法的名言條幅掛在班級。)

  六、教後反思

本篇文章看似簡單,內涵卻極其豐富。爲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在重難點的把握上,我主要採用“以議爲主”的教學方式。教學後我發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交流補充中,理解詞語含義

能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沒有體現出對一些重難點詞語的指導,而是把詞語的指導滲透於第二大環節的小組學習當中,目的是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詞語的含義。從而爲後面理解課文作好準備。實踐證明學生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而且在交流中還掀起了一陣陣波瀾,學生不但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對於“轟轟烈烈”“寒暄”等詞語的理解學生還能夠聯繫課文背景及實際去應用,這對課文的進一步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在朗讀交流中,以議代指導

本篇課文的人物特點、行爲,適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現,在朗讀中教師也應該做必要的朗讀指導。在本課的設計中,我沒有相應設計朗讀指導,而是讓學生在朗讀後,議一議、評一評,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補充、感悟、評價,達到指導的目的,實踐證明,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朗讀也很到位。

可以說這是一堂輕鬆的閱讀課,在這裏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邊讀邊議、邊悟邊積累,邊創造,達到了深刻理解課文含義的目的,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七、案例點評

這是一節特點鮮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語文課,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親自讀一讀、評一評、議一議,讓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會了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新授過程中,教師通過米粒、水滴雖小,但積聚起來能發揮大的作用,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大與小的辯證關係,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並且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文時帶着問題去讀,逐步培養了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

尤其可貴的是在學生讀文後,教師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機會,在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中,學生自主地理解了一些重點詞語,並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詞語的方法,爲後面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掃清了障礙。

本設計後面環節的安排也是有條不紊的,各環節銜接緊密,過渡自然,由文題含義引申到學生身邊的大事、小事,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