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佈置預習: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⑵ 預習課後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2、教師:

⑴ 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⑵ 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⑶ 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絃,感人至深,在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後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讚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2、檢查預習:

教師範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3、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⑴ 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⑵ 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啓發提問)爲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爲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爲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小兄弟爲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⑶ 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4、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遊戲對於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爲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二、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1、問題探究:

⑴ 爲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繫下文)

⑵ 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爲什麼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⑶ 爲什麼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盪漾了”?

師生討論後,教師加以評述。

2、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裏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三、佈置作業

1、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2、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3、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遊戲於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後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麼?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二、整體感知,同時佈置思考問題準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三、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第一組:

⑴ 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爲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麼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⑵ 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⑶ 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爲什麼用得好。

⑷ 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這部分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着深深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2、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⑴ 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爲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

⑵ 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麼主題?待我懂得遊戲意義後,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麼?

⑶ 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爲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爲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爲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爲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爲人是多麼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⑴ 爲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⑵ 爲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爲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四、體驗拓展

1、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在全班交流。

2、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後練筆中寫)

3、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五、教學小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儘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會寫“倘、寞、柄、鄙、恍、擲、懲、罰、恕”9個生字。辨析多音字“惡、什”。

2、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

3、體會對比的寫法。

【能力目標】

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讀懂課文,能概括出作者對放風箏態度的變化,明白產生變化的原因。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結尾對“我們”會面的描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嘗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掌握生字的音、形、義,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玩過風箏嗎?風箏是報春的天使,孩子們因爲渴望春姑娘的來臨,才用風箏去迎接她,打扮她,讚美她。可是有個孩子卻無端地被剝奪了玩風箏的權利,讓我們一起去看個究竟吧。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指名分段朗讀,其餘學生邊聽讀,邊做筆記。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辨明字形及詞義。

3、檢查生字自學情況,強調字形、字音。

倘(tǎnɡ)莫(mò)柄(bǐnɡ)恍(huǎnɡ)

鄙(bǐ)擲(zhì)懲罰(chénɡfá)恕(shù)

4、小黑板出示多音字,並學習。

mó(模型)shí(什物)è(兇惡)

模      什  惡wù(厭惡)

mú(模樣)  shén(什麼)  ě(噁心)

5、結合上下文解釋詞語。

懲罰:嚴厲地處罰。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寂寞:孤單冷清。

嫌惡:嫌棄厭惡。課文裏指厭惡的意思。

驚惶:驚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覺悟過來。

三、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小黑板出示問題,學生帶問題讀課文:

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

你讀了有哪些感受?

2、讀後反饋。

四、分清層次,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討論:課文以“風箏”爲線索,分幾層意思來記敘的?

2、反饋:

第一層(第1自然段):回憶在故鄉的二月,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第二層(第2——-3自然段):主要寫“我”嫌惡放風箏,不準弟弟放風箏,還折斷了弟弟沒完工的風箏。

第三層(第4——-7自然段):寫“我”到中年後的反思和懺悔,表達了無法彌補的沉重和遺憾。

五、課堂練習

1、比較下列形近字。

趟()寞()恕()懲()

倘()漠()怒()徵()

2、說說下列描寫各是哪方面的描寫。

①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驚惶地站了起來。

②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③“我有過這樣的'事麼?”他驚異地笑着說,就像旁聽着別人的故事一樣。

④他只得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並組詞。

2、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的精神,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結尾對“我們”會面的描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1、齊讀,師生合作讀。

2、進一步理解“倘”“伶仃”的含義。

3、學生嘗試質疑,解疑。

4、小結,練習背誦。

二、品讀課文第二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讀句子:“但我是向來不愛風箏的……因爲我以爲這是沒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兒。”

你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對放風箏的態度怎樣?(嫌惡)

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嫌惡放風箏?

(不許弟弟放風箏;弟弟喜歡風箏,“我”卻認爲是笑柄、可鄙的;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裏。)

重點研讀第三自然段中的這幾個關於描寫人物神態、動作的句子。

2、弟弟對風箏態度如何?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入迷)

(相關的句子有:他只得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

重點研讀第二自然段中的這幾個關於描寫人物神態、動作的句子。

3、談感受:在對“我”和弟弟對風箏的不同的態度描寫中,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可評論兄弟倆的不同的性格,也可說表達效果。“我”:待弟弟兇殘、無情、可憎;弟弟:弱小、無助、天真、可憐)

4、深入探究:作者通過以上的對比描寫,表達了什麼感情?

(回憶此事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之情。)

三、學習第三段

1、默讀,想想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後悔、沉重)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補過,和弟弟一起放風箏,儘管年歲大了;回憶小時候風箏事件,想求得弟弟的諒解。)

“於是幼小時候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對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幼小時候的這一幕”指的是“我”十分粗暴地撕破、踏碎弟弟做的風箏的情景。全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忽然想起了兒時十分粗暴地撕破、踏碎弟弟的風箏的一幕,心裏感到異常沉重,充滿了深深的自責和懊悔之情。)

2、“我的心從此寬鬆了罷。”我的心是否從此寬鬆了?從哪兒看出來?(最後一自然段)

3、完成課後第二題,並明白作者對放風箏的態度變化的原因。(對放風箏的態度:嫌惡——贊成)

(原因:手足情深,我敢於自我反省、知錯必改。)

4、完成課後選做題。(表達作者深深的懺悔之情。)

四、總結昇華

1、說說你學了這篇文章之後的感受。(我們可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勇於解剖自己,嚴於自省,做事一絲不茍,知錯必改的精神。)

2、這篇課文的寫作目的是什麼?(表達作者深深的懺悔之情,讚揚了作者敢於自我反省、知錯必改的精神。)

3、這篇課文有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人物動作、神態刻畫得好,運用了對比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2、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

3、完成《練習冊》。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3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培養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時目標:

1、 學會本課盈等10個生字,掌握渴求、盤旋、滑行、綠盈盈等詞語。

2、 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體會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思想感情。

3、 有語氣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重點: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體會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2課時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設計:

一、 導課:

春天到了,和暖的陽光普照大地,田野裏,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樣的天氣裏同學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板書:放風箏)聽說過花兒也會放風箏嗎?(板書:花兒也會)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有什麼疑問?

(學生會說到:花兒如何會放風箏?花兒放的風箏是什麼?)

二、 初讀課文,感悟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這些問題能否解決?

1、 學生自由讀文,同時劃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

2、 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可以分組朗讀,或者接讀課文)。

3、 指導學生對讀的同學做評價。

老師評價學生的讀文情況。

剛剛在看到這個題目時,同學們都有個問題:花兒放的風箏是什麼?

那現在我們就來找找,請同學們快快地讀讀課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學生談到哪裏,老師要引導學生來想像學習,全詩共有4個小節,寫了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小節:寫出來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達了孩子們的愉快心情。學生邊讀邊想,天,是這樣藍,風,是那樣輕.第二到四小節:描寫了遠處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畫了我們一起享受大自然賜予的一切美好,描畫了一幅快樂、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長尾巴的蜻蜓,

分小組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像,並討論:花兒也會放風箏,花兒放的風箏是什麼?

這裏,學生要明白:花兒會放風箏的原因,寫出了花兒和小動物的快樂,抒發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靈和睦相處和諧統一的美好願望。

學習了本詩後你想說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畫一幅美麗的圖畫。(表現春天的美好)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導學過程:

一、今天讓我們來進一步學習課文:

同學們覺得這篇課文美嗎?想不想再讀一讀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一會把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學生讀文)

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談談自己想像中的畫面。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方面的訓練:

指導學生一起看第三小節:

有的在花枝上飛高飛低,

有的在半空中盤旋滑行

讓學生合理想像,補充:有的在

指導學生一起看第四小節:

不對,不對,那不是風箏,那是讓學生進行擴展

三、指導學生寫生字:

盈:注意中間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結構的字。

四、 作業:

1、 有表情地背誦全詩。

2、 說說花兒還會放什麼風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4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細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瞭解孩子們是臬興高采烈放風箏的,激發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知識要求:

1.學會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陽光、明媚、宇宙、熱鬧等。

2.想像“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能力要求:

1.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怎樣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

2.想想課文是怎樣把“大蜻蜓”飛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3.看圖,讀課文,把描寫內容的句子找出來,多讀幾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2.能在頭腦中形成“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着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畫面。

3.圍繞一個意思,怎樣把話寫具體。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

3.學會運用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具準備

投影幻燈,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你放過風箏嗎?喜歡放風箏的活動嗎?想想看,當自己的風箏飛上高高的藍天時,那時的感覺會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放風箏的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粗知課文內容。

2.看圖說說圖意。(用投影幻燈打出課文插圖)

學生自由發言。

(三)學習本課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字音。

“字”、“育”,“鷹”,它們是整體認讀音節。

“箏”和“宙”是翹舌音。

2.記憶字形。

(1)藉助熟字和偏旁學習生字。

“箏”“宇”“穩”“襯”“宙”“鬧”

(2)重點分析生字。

“橘”“育”“鷹”“嚷”“墨”“斑”“端”

(四)理解課文內容,標出自然段

1.看圖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

2.講讀第一自然段。

這段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四、板書設計

1放風箏

時間:星期天的早晨

地點:體育場

人物:我和哥哥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麼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組成另外一個字。

例:但-(旦)-(擔)

宙-()-()穩-()-()

箏-()-()襯-()-()

(2)比一比,組成詞語。

斑()鬧()場()

班()閉()揚()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3.邊讀邊想像,能在頭腦中形成“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着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畫面。

4.鞏固學習。

二、教具準備

錄音機和音樂磁帶,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講講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墨綠:深得近於發黑的綠。

斑紋: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另一種顏色的.條紋。

熱鬧:(景象)繁盛活躍。

(二)邊讀邊想,逐段理解課文內容(放音樂或幻燈片)

1.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課文,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

老師引導:講得真好。這段主要講了來體育場放風箏的人很多,內箏的式樣也很多。

2.對照課文插圖,學習第三自然段課文。

(1)看看圖上畫的兄弟倆的動作、神態與課文中的哪幾句話相一致。

學生自由發言:

……

(2)想想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把“大蜻蜓”放飛上天這個過程的。

學生自由發言:

……

老師肯定並引導:講得不錯。這段共有四句話,句與句之間聯繫很緊。第一句說:“我”舉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線軸飛快地向前跑,邊跑邊放線。因爲要等線放到一定的長度,才能放風箏;第二句說“等到他喊一聲‘放’,我趕緊鬆開手。”“趕緊”說明兄弟倆配合得很好。鬆開手之後,還要再拽着跑一陣,風箏才能藉着風力飛上天空;第三句說“哥哥拽着風箏又跑了一陣才收住腳”。“收住腳”就是停住腳,哥哥收住腳的時候,“大蜻蜓”已經穩穩當當地飛上天空了。這三句話具體敘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驟。

(3)讀一讀第四句話,說一說是什麼意思。

學生自由發言

3.自學第四自然段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4.請一位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這段講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並引導:同學們講得很好。看圖學文,就要把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展開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5.請一位學生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學在書上用“--”標出風箏的名稱。

6.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並引導:三位同學說得都很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大膽地展開想像,在“看”的基礎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體、越好。在“想”的情況下練習說。“說”時,不僅要用自己的話說,還要注意引用課文中的詞句,並把書面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通過本課學習,你對“放風箏”的活動感興趣嗎?如果你們學校可你的家人帶你去放風箏,一定要注意觀察“風箏是怎樣飛上天”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5

《風箏》一文是賈平凹先生寫的,是一篇極富兒童氣息,充滿情趣的文章。這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課文,與其同組的是《古詩兩首》、《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以及單元練習。《風箏》一文圍繞風箏敘述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寫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心情,做風箏時滿懷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風箏並不精美,仍滿心歡喜,高興地稱它爲“幸福鳥”;做好了風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的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於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願意找遍每個角落……多麼可愛的一羣孩子,多麼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爲這份感情深深牽動着孩子們的心,三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在教學預設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同樣的情一起飛,讓孩子們讀文入情,同時抓住重點詞句的體會,讓孩子們感悟文章的情感,學會把事寫具體,把自己的情感變化通過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這種心情的變化。

在實際教學中,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通過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那就請你讀出小夥伴做風箏時的激動。”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麼高!”特別是放風箏一段,我想着讓孩子們走進文本,體驗風箏飛起來時孩子們的激動與興奮,再讀一讀。可是同學們沒有讀出來,可能是沒有體會到、感受到?還是老師的指導描述不夠?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二、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三、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四、課前準備。

1、尋找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的文字片段,有條件地可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蒐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師巡視,瞭解學情)

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複雜到簡單一步一步的'歸納,切忌敷衍。)

(三)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麼?他們做完風箏後的心情。對於“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學生彙報。

學生在說用什麼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查字典,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3)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

a、我們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b、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教法: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讓學生入情入境)

(5)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幹什麼?

(2)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緻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3)引導表達:剛纔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與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裏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5)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

a、一個人用手託着,另一個人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

b、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據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託”“牽”的用法。

(6)深入賞讀:讓我們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小組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注:“拼”“村”“喪”的讀音需特別注意,磨的讀音:二聲(摩擦)、四聲(磨面);坊的讀音:一聲(牌坊)、二聲(作坊)。

2、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注:“村”可與“材”進行比較記憶,“喪”的下面部分沒有一撇。

3、練習書寫生字。

(五)課堂練習。

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1、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讀出感情。

2、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用一個詞概括。

(二)細讀深究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a、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b、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c、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

d、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麼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5、6、7、8自然段

(1)師: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2)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爲主要體會句。)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着急,爲什麼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並再次朗讀幾個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四)課堂練習。

1、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

2、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並在小組內交流。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7

教學要求: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自學法、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學習

1.:童年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特別懷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們有什麼童年趣事和嗎?

2.出示課題:有一羣孩子和大家一樣也有着快樂的童年,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注意“卻、命、喪“的寫法。

4.詞語解釋。

憧憬:嚮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後讀讀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師出示。

(1).我們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我們快活地喊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3)我們都哭了……

(4)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師引導:你發現了什麼?

(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時是挺高興,放風箏時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創造比素氛圍,讀好第二自然段。

A.在讀、評、賽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寫什麼?課文中的小夥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

C.感情朗讀:讓學生自己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讀好課文。

2.想象入境學習第三自然段

A.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麼?

B.誰想放風箏?大家是怎樣放風箏的?

C.出示課文的填空題,填進有關的字和詞,然後把怎樣放的告訴同桌。

D.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着什麼?說聽聽。

3.感情朗讀,帶着高興、喜悅的心情朗讀課文。

4、齊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體會放風箏時的.高興和找風箏時的難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風箏》,誰能說說這風箏是怎麼製作的呢?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4—8自然段。

1.教師引述: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風箏帶着我們的憧憬和希望。突然,發生了一件事,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2.教師引導:此時,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請畫出我們心情難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師出示。

A.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一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B.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4.朗讀這些句子。

5.教師引導: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6.學生彙報。

7.“小小的風箏,你寄託了孩子們多少歡樂,多少嚮往。”大家能讀出這份情懷嗎?

8.指導朗讀。

三、談感受

1.放風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很着急,你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

2.學生交流。

四、拓展練習

1.親手製作風箏。

2.寫一寫製作風箏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1.繼續製作風箏,到公園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2.收集有關風箏資料、圖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8

教學目標:

1、認識“片、艙”等9個生字。學會“得、扯”等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文中的“風箏”象徵着小朋友們各自的`理想。

4、說出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理解感悟“手裏的線越放越長,風箏也帶着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

2、生小組交流討論。

3、反饋。

4、師:有一羣小朋友和你們一樣喜歡,你們想看看他們都放了那些風箏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生字,讀幾遍。

2、與同桌一起讀,正音;

3、指名朗讀課文,做出評價(生生互評);

4、齊讀;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默讀課文,找出小朋友們放了哪些風箏(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

3、各小組反饋交流結果。(從哪兒讀到的)

 四、課後思考

小朋友們各自放的風箏爲什麼不同?

第二課時

 一、 深入理解課文

1、分小組逐段讀文,邊讀邊思考:小朋友們各自放的風箏爲什麼不同?

2、反饋。(讀出文中的相關句子。)

3、小組合作製作表格:誰放了什麼風箏,理想是什麼?

4、班內交流。

一點通教學網

 二、表演讀

各小組編排朗誦,比賽

三、交流

你想爲自己扎一個什麼樣的風箏?爲什麼?

四、學寫生字

識字跟讀、識字交流、書寫臨摹,適時評價。

板書:

2、風箏

姓名

風箏

理想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盈”等10個生字,掌握“渴求、盤旋、滑行、綠盈盈”等詞語。

2.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 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體會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思想感情。

2. 有語氣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教學重點: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體會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培養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設計:

一、導課。

春天到了,和暖的陽光普照大地,田野裏,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樣的'天氣裏同學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麼?(板書:放風箏)聽說過花兒也會放風箏嗎?(板書:花兒也會)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有什麼疑問?

(學生會說到:花兒如何會放風箏?花兒放的風箏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感悟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這些問題能否解決?

1.學生自由讀文,同時劃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

2.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可以分組朗讀,或者接讀課文)。

3.指導學生對讀的同學做評價。

老師評價學生的讀文情況。

剛剛在看到這個題目時,同學們都有個問題:花兒放的風箏是什麼?

那現在我們就來找找,請同學們快快地讀讀課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學生談到哪裏,老師要引導學生來想像學習,全詩共有4個小節,寫了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小節:寫出來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達了孩子們的愉快心情。學生邊讀邊想,

天,是這樣藍,

風,是那樣輕,

第二到四小節:描寫了遠處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畫了我們一起享受大自然賜予的一切美好,描畫了一幅快樂、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長尾巴的蜻蜓,

分小組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像,並討論:花兒也會放風箏,花兒放的風箏是什麼?

在這裏,學生要明白:花兒會放風箏的原因,寫出了花兒和小動物的快樂,抒發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靈和睦相處和諧統一的美好願望。

學習了本詩後你想說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畫一幅美麗的圖畫(表現春天的美好)。

四、板書設計:

花兒也會放風箏

天是這樣藍

風是那樣輕

彩色的蝴蝶

長尾巴的蝴蝶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今天讓我們來進一步學習課文。

同學們覺得這篇課文美嗎?想不想再讀一讀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一會把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學生讀文)

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談談自己想像中的畫面。——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方面的訓練。

指導學生一起看第三小節:

有的在花枝上飛高飛低,

有的在半空中盤旋滑行……

讓學生合理想像,補充:有的在……

指導學生一起看第四小節:

不對,不對,那不是風箏,那是——……讓學生進行擴展

三、指導學生寫生字。

盈:注意中間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結構的字。

四、作業。

1.有表情地背誦全詩。

2.說說花兒還會放什麼風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風箏》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能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句子,體會秋天放風箏給孩子帶來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驗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本課設計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爲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適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的啓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就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圖片、及多次的角色轉化,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

2、賞析教學法:即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我主要是通過對文中的句、段進行品析,採用了以讀代講 法、品詞析句法,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0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我還在朗讀中讓學生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感。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四、說學法:

教學本課時,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在學習生字環節和學習“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時,用上了這兩個學習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討學習相結合,教學中既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受課文,又在學生認真思考之後,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之中,互相傾訴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爲學生營造一個辛勤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喚起情感,激趣導入

首先讓同學說說自己在童年最快樂的事與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貼近生活、情感興趣的問題有利於在一開始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爲課文的學習開設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在朗讀中檢查學生生字讀音,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變枯燥爲生動,學生纔有想讀課文的'欲 望,爲課文的學習進行鋪墊。

3、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感悟做風箏的樂趣。讓學生找出描寫做風箏時表現心情的句子,並通過想和同桌交流風箏什麼都不像,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做風箏的快樂,學生獨立思考之後,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中,互相說說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的融入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度到對情感的體驗。

(2)感悟放風箏的快樂。通過朗讀第3自然段,找出這一自然段描寫風箏飛起來的詞語,從內容上感受放風箏的心情,再聯繫生活想象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自己在放飛風箏時的動作、語言、心情等。讓生活在課堂中回放,並觀看放風箏時圖片,讓放風箏的快樂感染着每一個孩子,這樣的設計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學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讀中如同身臨其境,多次通過角色轉換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體會做風箏、放風箏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實現情感的轉移。

(3)體驗找風箏的心情。教師配悲傷音樂範讀風箏飛走時的心情,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並通過找描寫心情難過的詞語,進一步理解此時的心情,用自己的動作、語言,理解兩個關鍵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來深入體會由快樂到難過的心情變化,朗讀的指導也就水到渠成,並通過尋找風箏來找回那份快樂,此時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想象找到風箏和沒找到風箏的心情變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創新離不開想像,想象離不開假設。一個事件可以有多種辦法,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結局。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