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七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月跡》是賈平凹的第一本散文集,收入了賈平凹早期的34篇散文。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月跡》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月跡》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月亮在我國人們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軌跡;

3、體會一切從孩子眼中看出的意義;

4、揣摩文中所寫孩童語言的特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軌跡;

難點:1、文中所寫奶奶形象的特點和作用;

2、“月亮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義。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導語:我們曾經讀過許多描寫月亮的文學作品,唱過許多與月相關的歌曲,有的是純粹歌頌月的美好和純潔,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達心中的情感和思緒。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與月相關的文學作品。

(學生背誦。)

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一篇與月相關的散文----賈平凹(wā)的《月跡》。

2、學生介紹作者:

賈平凹,1952年生於陝西省丹鳳縣一農民家庭。父親爲其取名賈李平,後圖口音方便,便喊他爲平娃。陝西話中,娃凹同音。從西北大學畢業後曾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擔任過編輯,後調到西安文聯從事專業創作。著有小說集 《商州散記》、《天狗》 ; 長篇小說 《浮躁》、《廢都》;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等。

  二、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三、整體感知課文

1、仔細默讀課文,說說文章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的一件什麼事情?

明確:

時間:中秋的夜裏

地點:中堂裏、院子裏、院子外(沙灘)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 “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

1——4節 5——30節 31——36節

2、明確文章重點:尋月亮

3、仔細閱讀全文,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我們”尋月的過程。

明確:

尋月所見:中堂裏,鏡中看月,月兒由圓而虧,終無蹤跡。——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銀銀”,月亮既大且圓,裏面清清晰晰有什麼東西,原來是桂樹,並不知道還有人。又進一步在院內尋找,發現一切光潔之處,俱有月亮在其中。——興之所至,院外河中尋月,發現“哪一處的水裏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4、尋月過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樣的心理情緒發展變化過程?

明確:

尋月過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鏡中月亮由圓而虧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聽說月中有樹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樣漂亮,三妹便覺得月亮僅屬於她,大家有“羨慕”而“嫉妒”,不由得“爭執了起來”。——聽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大家“越發覺得奇了”。——河中尋月,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麼多的”,一番議論之後,大家“都覺得滿足”。

  四、本課小結

結合板書小結:

全文按照“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的順序展開;作爲全文重點部分的“尋月亮”又按照“中堂裏”——“院內”——“院外”的順序來寫;在尋月亮和議月亮的過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爭執”——“越發奇了”——“都覺得滿足”的心理情緒發展變化的順序。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全文還貫穿了童心想象力發展的線索:“月亮是長了腿的”——“似乎我們已在了月裏”——“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裏”——“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這童心想象力發展的線索,似是從月亮“外在與我”到“內在與我”,再到成了“我”的創造和標記,似乎月亮因“我”而生,順隨“我”的意思而存在了!文章所寫的月跡既是月亮運行之跡,也是孩童心理變化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