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中文言文《雖有嘉餚》教案設計

初中文言文《雖有嘉餚》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教材分析

初中文言文《雖有嘉餚》教案設計

1.本單元課文從不同角度講述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篇古文同樣以簡短的文段從論證的角度提出“教學相長”的論點,旨在讓學生明白不僅生活中可以習得道理獲得感悟,同樣學習也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2. 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生初步瞭解聞文言常識,積累古文字詞釋義,對古文的閱讀和學習產生興趣。本文作爲論述文,學生需要了解論點、論據和論述過程。本文的學習將對第六單元的說明文,邏輯順序的理解做初步解惑。

 學情分析

1. 學生處於好動思維活躍階段但往往在學習上針對問題的思考方向會產生較大偏差,所以需要及時引導學生正確地思考答題方向,鼓勵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導學案,先行預習課文的文句,再通過熟記詞句意義和熟讀背誦激發學生興趣。

2. 對於簡易文言文,實詞的釋義不可小看,應該以學生初步接觸的視角來耐心講解,多結合古意,有趣味地講述補充相關課外知識引發學生的興趣,並佈置簡單的實詞解釋,簡易文言文給學生練習。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禮記》的相關知識和名篇,並能熟練翻譯文段詞句,把握文章論述的遞進過程和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勤查詞典,瞭解“道”“善”等詞的不同意義,熟讀課文,劃分句子節奏,通過字詞句檢查默寫掌握文言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借鑑哲人學習之道,理解教與學相輔相成的關係和實踐的重要性,養成互相交流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茂盛的紫藤蘿我們明白了生命無止境,要勇往直前。爬懸崖我們學到了一步一步走,自信又成功,聽蟬鳴,看貝殼細紋,都讓我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媽媽告訴我們山那邊是海,你們相信嗎,這是信念凝成的海。又和古文見面了,看看古人是否也給了我們一些啓示,我們能否通過課文的學習有所收穫。

  二、瞭解《學記》及文言文大義

1、本文選自《禮記》中的《學記》篇。《禮記》又稱《小戴禮記》相傳爲西漢戴聖編纂,爲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是對經的解說,《禮記》即對“禮”解釋,名篇有《大學》《中庸》。

《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於教育教學論著,是第一篇系統的教育學論文。

2、字詞理解

雖:即使 食: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省:反省自己

善:好處 教學相長:jiao xue xiang zhang

自強:自我勉勵 兌:通“說”yue

學學半:xiao xue ban 其:表推測,“大概”

3、全文釋義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疏通文段結構,初步瞭解論證方法

弗食嘉餚不知其旨,弗學至道不知其善 類比引入 實踐出真知

學知不足教後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強 逐層論證 教學相長

學學半 引用作結

類比引入:爲論點的提出做鋪墊,使讀者較爲容易接受。

引用:引用名人名句,起到加強論證,增強說服力的效果。

《雖有嘉餚》,以嘉餚,至道引出後面的論點:教學相長。層層推進論述,使文段結構嚴謹。

 四、完成練習

1、句子節奏劃分

雖有/嘉餚, 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談談本課的學習,你的收穫

板書設計

雖有嘉餚 《學記》

弗食嘉餚不知其旨,弗學至道不知其善 類比引入 實踐出真知

學知不足教後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強 逐層論證 教學相長

學學半 引用作結

  教學活動設計(含師生對話設計)

  一、導入新課

看茂盛的紫藤蘿我們明白了生命無止境,要勇往直前。爬懸崖我們學到了一步一步走,自信又成功,聽蟬鳴,看貝殼細紋,都讓我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媽媽告訴我們山那邊是海,你們相信嗎,這是信念凝成的海。又和古文見面了,看看古人是否也給了我們一些啓示,我們能否通過課文的學習有所收穫。(學生打開課本,教師板書“雖有嘉餚”)

 二、瞭解《學記》及文言文大義

下面我將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能否來介紹下本文的出處,及相關信息。先請一位學生來回答。(學生回答完,教師完善補充,並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點評和加分)

1、本文選自《禮記》中的《學記》篇。《禮記》又稱《小戴禮記》相傳爲西漢戴聖編纂,爲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是對經的解說,《禮記》即對“禮”解釋,名篇有《大學》《中庸》。

《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於教育教學論著,是第一篇系統的教育學論文。

2、對古文的學習,首先要能讀準音,理解義。同學們自由朗讀文段,結合課文註釋,嘗試理解課文含義。等下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點評。(老師補充糾正相關生字詞的讀音,並注意節奏的劃分。)

經過糾錯,我想大家基本上知道了怎樣讀本文了,所以請大家齊讀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回答下列字詞的解釋。

3、字詞理解(學生以作練習的形式回答)

雖:即使 食: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不通,理解不了 反省:反省自己

善:好處

自強:自我勉勵 兌:通“說”yue

其:表推測,“大概”

4、經過剛剛的字詞理解,看出大家預習工作做的充足,理解能力比較強。那麼請第一組同學集體翻譯課文第一句。其他組仔細聽。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第一組同學翻譯正確)

第二三句:“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

最後部分:“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每組都翻譯得非常準確)

全文釋義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疏通文段結構,初步瞭解論證方法(請學生概括句子意義,並分層)

弗食嘉餚不知其旨,弗學至道不知其善 類比引入 實踐出真知

學知不足教後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強 逐層論證 教學相長

學學半 引用作結

1、提問:本文寫作目的何在?你認爲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一學生回答:“教學相長”

另一學生回答:“學學半”

(兩位同學給出了不同答案,大家贊同哪位同學的,請說明理由。)

學生回答:學學半,爲《兌命》中的話,非作者的觀點,“是故”所以的意思,表明所要說明的觀點。學學半,引用別處話,起到加強論證的作用,非主旨句。

2、討論,文中第一句和論點關係不大,能否刪去?

學生回答:是以食用嘉餚,才知其旨,類別,學習至道才知其善。這句是爲論點的提出做鋪墊,使讀者較爲容易接受後文的論證。

結論:

類比引入:爲論點的提出做鋪墊,使讀者較爲容易接受。

引用:引用名人名句,起到加強論證,增強說服力的效果。

《雖有嘉餚》,以嘉餚,至道引出後面的論點:教學相長。層層推進論述,使文段結構嚴謹。

 四、完成練習

1、句子節奏劃分(學生集體回答)

雖有/嘉餚, 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談談本課的學習,你的收穫

學生回答: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知道了行動比想象重要;教也可以增長知識,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是否知道一句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樣來自《學記》,所以,同學們要互幫互助,多交流互相學習。

  五、教學反思

1、由於本篇課文較爲簡單,旨在培養學生對古文的閱讀興趣,所以需要通過設置問題來保持住學生的成就感。這點我在朗讀和字詞解釋上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大家朗讀時聲音響亮,集體翻譯時也比較有積極性。

2、在論證過程的解釋上,大家初次學習,所以表現得不夠好,今後應該通過現代文和舉例來引導大家對論述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