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中考文言文複習:《愛蓮說》

中考文言文複習:《愛蓮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譯文】

中考文言文複習:《愛蓮說》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愛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則唯獨喜愛蓮花--蓮從淤泥裏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兔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淨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對於蓮花的愛好,象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於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主要內容】

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賦予蓮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瞭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章結構】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爲二部分:前一部分描繪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揭示蓮花的象徵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本文章法極爲嚴密。開篇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是總提,爲下文將要說到的“菊之愛”“牡丹之愛”“蓮之愛”張本,是入題的準備。接下來,先以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後用“予獨愛蓮”一語道出作者心意,這是入題。循此繼進,自然說到蓮的種種可貴之處。從“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淨植”幾句,在描寫中滲透作者對蓮的無限讚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淨、單純、雅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則總括蓮的品格。蓮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層新意:“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徵不同人羣的意義。到篇末,作者含蓄地表明瞭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寫作技巧】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襯托蓮之美;以“牡丹之愛”反襯“蓮之愛”。“菊之愛”有兩重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文中蓮的現象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作者正是從這個整體出發,得出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這個結論的;又據這個結論將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蓮具有象徵君子美好品德的意義。具體地說,“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譁衆取寵,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徵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象徵君子美好的姿質。所有這些象徵的內容都是通過聯想而產生的,關鍵在於要把握蓮的整體形象,然後仔細尋味;聯想愈豐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變得愈鮮明。

本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典型例題】

1、下列加點的詞語意想相同的項是(   )

【益】益慕聖賢之道  有所廣益。  至於斟酌損益   曾益其所不能

【清】香遠益清   濯清漣而不妖   清榮峻茂   迴清倒影

【淨】風煙俱淨   亭亭淨植

【宜】誠宜開張聖聽   宜乎衆矣

1: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蓮,花之君子者也。

②說說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衆矣。作者這種寫法頗似“一字褒貶”,文中只說牡丹是“花之富貴者”,此外別無貶辭,但從“宜乎”一語卻可以看出他對世風的鄙視。

2。類似於“蓮”花這種品格的文人很多,除本文的作者外,你還知道誰,就他(她)的一句詩、詞、文來談談他(她)的思想品德。

答:比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他安貧樂道,陶醉於大自然,陶醉於田園生活的情趣。

4。作者認爲“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說說理由。

答:(同意不同意均可,只要能答出新意,理由充分即可。)比如不同意,我認爲牡丹纔是花中君子,它不爲惡勢力屈服,雖遭貶,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規律開花。嬴得花中美譽。等等。

6。《愛蓮說》中滲透着幾種人生觀?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的人生觀。

答:三種:隱逸的人生觀;貪圖富貴的人生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觀。談自己的人生觀,只要積極向上,聯繫實際,言之有理即可。

7。作者認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與孟子認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不一,選擇一種觀點,只要有道理就可。)

8、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莊重、質樸,不譁衆取寵,不炫耀自己;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姿質美好。美名遠揚,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2、作者在第一段中從(生活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來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質。婉曲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作者愛蓮,不僅是傾心於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內質)。

3、文章前後照應,"予獨愛蓮"和(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一句照應,"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和(世人甚愛牡丹)一句形成照應。"衆"和(獨)相照應。

4、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說明蓮花有什麼特點 ?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樣的'品格?

答:莊重而高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6、從作者對蓮的讚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君子應該是怎麼樣的人?

答: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品質。君子應是品德高尚的人"

7、將菊、牡丹、蓮擬人,用高尚品格的“蓮”自況,目的是:委婉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8、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麼作用?(3分)

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衆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像自己這樣鍾情蓮花。

9、文中寫蓮花,爲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來襯托突出蓮的高潔品質。表達自已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現了文章的主旨。

10、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蓮比擬不慕免得,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菊比擬隱逸的生活態度;牡丹比擬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

11、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13、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對追求勢力,追求富貴的庸俗世風的鄙棄。

14、文中作者對"牡丹"與"菊花"的態度是否相同 談談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 中"菊"是正襯,儘管作者不願意隱逸,但也不反對。文中的"牡丹"是反襯,因爲它是追求名利,貪圖富貴的象徵,所以作者對它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反對。

15、作者不願隱逸,也不貪莫富貴,那麼他所追慕的是什麼?

答:追求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6、"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7、第二段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和上一段關係怎樣?

答:議論,抒情。第一段描寫"蓮"的形象,第二段點明"蓮"的含義,揭示中心。

18、舉例說明第二段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答:(1)反問: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19、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運用排比修辭,反問句式;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貴的思想感情。

20、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爲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裏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

答: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操。

21、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答: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象。

22、面對腐朽的社會,陶淵明選擇了"隱逸",而周敦頣則選取了大膽的面對,你贊同誰的做法,請談出你的觀點。答:(提示,可任選一種,談出充分理由)

23、子認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對這兩種看法的認識。

答:(提示,可任選一種,談出充分理由)

2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用來比喻什麼社會現象?請你結合社會實際就"染"與"不染"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聯繫現實生活舉例,談談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濁不良的環境中能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的現象。提示:"染"自己私慾膨脹像成史傑那樣沾染社會不良習氣而墮落腐敗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貧不佔像汪洋湖那樣清正廉潔,成爲對人民有用的人。

25、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來鞭策自己,談談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正直積極向上。不滋生私慾的枝杈,做益於人民的人。

26、作者在文中爲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託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繫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話,並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來概括它的特點。

答:提示,本文是開放性試題。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聯繫起來,不要單純答喜歡的花。第二小問需有哲理性。

27、作者借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志趣 你認爲這種思想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答: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對是否隨波逐流的選擇,學習作者的君子之風,高潔而莊重,可讓我們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