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通用15篇)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分析:

《草原》這篇課文選自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本文語言生動優美,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的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神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請讀課題《草原》。感覺怎麼樣?

(生大聲讀課題,進入情境。)

2、談談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想象後整理語言回答,既培養成了想象能力,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二、學習課文

(一)理請文章思路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自由讀課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麼樣的草原?從哪裏感受到?

學生回答:美麗的草原

熱鬧的草原

熱情的草原

……

(個性化閱讀,每人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談自已讀課文後對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

(二)感受草原的“風光美”

1、默讀課文後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從哪裏能讓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麗。

2、學生彙報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課件出示草原視頻,結合抓住關鍵詞語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品讀,體會作者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這個環節,出示多媒體草原視頻,讓學生能夠親眼看到草原的廣闊與草原各種景物,使學生化抽象爲具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閱歷上的不足,同時也成功地激發也學生對草原景色美麗的認同與傾心。這樣就體現了課程中的人文性。而對於字詞句段的訓練,則通過找句子,畫詞語,加想像,談體會,品佳句等教學手段來實現,這樣就體現了課程中的工具性。)

(三)品賞佳句,背誦第一自然段:

1、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把它背誦下來。

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敘述順序,指導全段背誦。

(本課目標之一就是要背誦第一、二自然段,對於中下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在課堂作必要的背誦指導,有利於學生掌握記憶方法,增強自學能力。)

三、練習延伸;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象,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

2、學生集體反饋交流。

3、動筆實踐: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寫詩,可以寫一段話來讚美草原……

(學生想象現在大草原是什麼樣的,並用語言描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及創新意識。,又通過動筆實踐,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總結全文。

自我評析:

1、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情懷。

我通過“朗誦課題導入——閱讀文章——圖片視頻展示——討論研究——品味欣賞——拓展延伸”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主動讀書,樂意讀書,學會讀書,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

2、讓語文教學突出探究學習的模式。

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並從中達成信息交流,獲得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讓語文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學習時間:

兩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回憶曾經學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說說怎麼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說說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麼樣的?從哪裏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

①理解草原的“綠”。

說說“一碧千里”“翠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說說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羣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①“這種境界”是指什麼?

②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爲什麼要驚歎,爲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裏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當時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着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美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得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爲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爲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①反覆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些什麼?

(4)“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理解“會心”,“會心的微笑”裏包含着什麼?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着

②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裏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說什麼?試着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說的話。

三、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爲什麼要以草原爲題呢?

文章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着“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簡介:

《草原》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經歷和感受寫的一篇訪問記,《草原》教學設計。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學生通過學習景美、人美兩部分,體會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人文內涵。透過文字使學生感受到環境與生命相互依存的關係,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感受到祖國是各民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會認3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迂腐、鞭子、疾馳、墨線、無際、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並且能背下來。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薰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同學們你去過草原嗎?(指名回答)你知道草原是什麼樣子的?(指名回答)

2、那麼草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一課,一起感受一下草原的美景。

二、瞭解作者加深印象。

1、這篇課文是老舍爺爺寫的,關於老舍你知道多少呢?教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我們以前學過他的什麼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老舍的文章。(《老北京的春節》、《鳥的天堂》等)

3、老舍爺爺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文章,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學習他的文章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初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整體認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

2、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結合自己得到理解來談一談。(指名回答)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訪問陳巴爾虎旗的經過)

4、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本文主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並板書。

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作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四、品讀賞析課文感悟課文中的美景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爲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並批註。

彙報交流。

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合作探究。

師:以小組爲單位,學習你喜歡的部分。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第一部分:抓重點詞句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

2、鎖定重點,品讀感悟。

根據彙報內容隨機出示相關句子,進行學習。

(1)景美部分:

在彙報第一部分時,可通過"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青翠欲滴,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等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品悟草原的美景。滲透環保教育。

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通過剛纔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麼真實的草原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

(2)人美部分

多麼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自學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後的感受。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彙報:這兩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人民熱情迎接:

﹙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同學們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你體會到了嗎?那麼你能夠帶着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讓學生讀自己認爲最能表現出蒙古人熱情好客的句子,體會人情美,滲透民族大團結的思想。

教師小結。

3、情感昇華體會蒙漢情深

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麼?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板書設計

草原

景美人美

明朗可愛熱情好客

一碧千里蒙漢情深

民族團結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4

一、教材簡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羊羣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着羊羣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羊的情景。

二、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學會讀寫“原”,認識部首“偏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三、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們的勤勞。

四、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滲透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成功地創設了情境,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實現語文素養、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等多種能力的整合。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五、設計思路

由於教學的對象是兒童,人小情多。在這節課中,我緊扣一個“情”字開展教學:

1、導入新課,初步感知時——入情

開課時,孩子們伴隨着草原上優美的歌聲觀看錄像,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順勢導入課題。揭示課題後,我又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象草原景象。這兩次感知虛實結合,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進入學習情境。

2、在朗讀感悟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三處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首先,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時我藉助草原上熱鬧景象的課件演示,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繫,幫學生理解

“草原醒來了”的含義。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先看錄像,再讀句子,最後聯想自己下課時的情景,化抽象爲形象,這樣將學生的體驗與文本聯繫起來,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鳴。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水到渠成,學生自然就能把羊兒的多、羊兒的歡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自然段通過欣賞動畫,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和牧羊人的快樂。通過讀書、想象、欣賞歌曲,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學生在老師創設的音樂情境中,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拓寬了詞彙。

3、在感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地進行抒情。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地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孩子們,這些天,我們隨着春姑娘走過了小池塘,翻過了梅花山,領略了小池塘的美麗,梅花山的熱鬧。今天春姑娘又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聽,那兒的歌聲已經響起來了!(出示圖片,放歌曲)

2、師:這是什麼地方?(板書:草原)學習“原”。你到過草原嗎?看課件“草原風光”,你想說些什麼?

3、師:草原是美麗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草原的早晨。(板書:草原的早晨)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視聽覺的效果,進一步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進入美麗草原的情景之中,便於學生在自身體驗中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麼樣子。

2、說說草原的早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草原的早晨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拉近學生與草原之間的距離,爲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礎,便於學生很好的進入課文營造的情景。】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讀了課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麼來到的嗎?

1、學習第一段。

①指名讀。看圖,閉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這時遠處的天邊泛起了一點點白,天慢慢亮起來了,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似乎連風兒都躲了起來。小朋友,你覺得此時此刻的草原氣氛怎樣?(安靜、寧靜)

指導讀詞“黎明的寧靜”

②黎明的草原一片寧靜,是什麼把草原從睡夢中叫醒的?你聽過鞭子的聲音嗎?誰來學一學?(讀詞“啪!啪!”)

是誰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抽出了鞭聲?(牧民)牧民們是多麼勤勞啊!

誰願意當一回勤勞的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指名讀)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現在我們都來當勤勞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③(出示圖片)看,這就是鋪滿新綠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覺如何?(像一塊巨大的綠絨地毯。)指導讀詞“鋪滿新綠”

④鋪滿新綠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勞的鞭聲叫醒,草原醒來了,草原上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呢?

⑤指名讀,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教學時,我利用閉眼想象、圖文對照等形式,使學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寧靜”“鋪滿新綠”“醒來了”等重點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黎明草原靜態的美。】

2、學習第二段。

①隨着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草原上的羊兒多不多?自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了羊兒的多?(一隻只、涌出、羊羣)出示圖片體會詞語,感情朗讀。

②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兒,被關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無邊草原的圈門開了,你會怎麼做?來到廣闊的草原上以後呢?你想幹什麼?指導讀詞“涌出”“蹦跳”

③羊兒們此是多麼高興、歡樂?誰願意讀好這句話?

④看到自己的羊羣奔向了遠方,牧民們可着急了,於是他們——駿馬,追趕那——歡樂的羊羣。(出示圖片)想學學牧羊人的樣子嗎?邊做動作邊讀。

⑤草原的早晨充滿這歡樂,我們一起來讀讀?(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小朋友沒有見過成羣的羊兒奔騰在草原上的歡快場面,沒有體驗過牧羊人跨上駿馬馳騁草原的瀟灑心情,這是教學的難點。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演一演羊兒,體驗一下羊兒的心情,再結合圖片的賞析,說一說看到了什麼,讓學生主動的去說去體驗,學生學得開心。】

3、學習第三段。

①羊兒奔向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追趕着羊羣漸漸遠去了,遠處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②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看圖,說說爲什麼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③說說你聽到了什麼?(牧羊人的歌聲)聽,牧羊人的歌聲都傳到了我們的耳朵裏!(聽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④這麼美,這麼響亮的歌聲被風兒吹着,傳到很遠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來回飄蕩,連天上的白雲都能聽得到。書上用了一個詞,叫什麼?(迴盪)

⑤草原的早晨真美,誰願意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讀讀這一段,讀出你的感受。

4、配樂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優美的歌聲,美麗的畫面總能打動一切,對於我們小朋友也不例外。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關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學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優美的旋律來渲染氣氛,打動孩子們的心靈。

七、實踐活動

今天我們欣賞了草原的美麗風光,你想說點什麼?課外同學們可以讀讀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以及有關寫春天的文章。

板書設計: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5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力求爲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自由化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真正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爲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瞭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新詞,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美。

難點: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1、《草原》影像資料。

2、生字與組詞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有人這樣描述:草原的空氣無比新鮮,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畫,羊羣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草原上的人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如此美麗的景色,如此濃郁的風情怎不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吧!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自讀自悟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自學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

投影出示: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組詞:

駿()俊()竣()限()馳()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締()荼()藐()懷()膠()

2、理解詞語:

渲染迂迴襟飄帶舞羞澀

五、質疑問難

小組內討論,交流。

六、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歡話別

七、精讀品味

學習第一段,引導學生感悟草原的美麗景色。

1、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草原的美,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爲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

(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爲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②、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③、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圖文對照,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

A、“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B、“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C、“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係;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優美景色、生動的語言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八、佈置作業

1、抄寫第一段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6

一、教案背景:

學生已經有了學習第一課時的基礎,並通過看聽歌曲、看視頻、賞圖片,對草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個課時除了仍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外,主要是組織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採用讀悟相結合的方法來回歸文本,感受、體會草原景色的美與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能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表達的情感。

3、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歌曲、圖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採用讀悟相結合的方法,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三、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

四、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所表達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利用百度搜索相關教學資源,製作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重溫草原的風光美。

1、導入:上節課我們隨着作者一起走進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風光不僅讓作者陶醉,也讓我們讀者陶醉了,同學們還想重溫這美麗的風光嗎?

2、欣賞草原風光旖旎的視頻。引導學生在圖片欣賞中背誦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複習導入,重溫草原的美麗風光,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讓學生再次走進草原、走入文本,爲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朗讀品析,感受草原的“遼闊”美、“寂靜”美。

1、引語:草原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遠遠不止我們在圖片中所看到的這些,現在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第二自然段,你還能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2、根據學生的彙報,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遼闊”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①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草原非常遼闊。)

②指導學生理解“灑脫”。

“灑脫”可以換成什麼詞?(自由、無拘無束……)

從那裏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③指導朗讀句子,讀出草原的遼闊美。

3、根據學生彙報,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寂靜”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①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草原非常寂靜。)

②指導朗讀句子,讀出草原的寂靜美。

(設計意圖: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並通過感情朗讀來昇華學生對句意的體會。)

(三)品讀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引語:草原風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讓人難忘,車在遼闊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華里了,此時此刻,我們就要和蒙古同胞見面了,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爲即將到來的見面而感到激動。)

2、體會“激動”。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激動之情?

3、結合學生彙報指導學生重點體會以下句子:

①“河!”(體會到作者看到河時的驚喜之情,因爲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說明訪問的目的地快到了。)

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語氣,強烈的語調,表達出作者想見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4、組織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

①思考:如果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哪個?(熱情好客)

②根據學生彙報板書:“熱情好客”

5、小組討論: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根據學生彙報,老師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

6、同學們試試看,如果在它們前面加些詞語,是不是更讓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呢?

①PPT出示: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②這些詞語應該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③根據學生彙報完善板書: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

7、品讀“熱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感受到草原人們迎接客人的熱情?

根據學生彙報,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從什麼地方看出草原人們的熱情?(男女老少都來迎接客人,而且人數衆多,可見主人的熱情。)

這個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比喻合適嗎?(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前來迎接我們的隊伍比作一條彩虹,形象地寫出了迎接我們的隊伍人數衆多,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蜿蜒飛施在碧綠的草原上,就像一條美麗的彩虹。)

②“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來到幾十裏外迎接客人,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

③“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你從這句子感受到什麼?(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時激動場面。)

你能仿照這個句子來寫一個場面描寫的句子嗎?(指導學生仿寫句子)

深讀悟情。請學生朗誦相關句子,讀出草原人民的熱情。

8、品讀“激情相見”,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同學們能想像一下,他們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嗎?(引導學生大膽地對當時的情景展開想象)

②蒙古族語言我們聽得懂嗎?(聽不懂。)這阻礙了我們的交流了嗎?(沒有)爲什麼?(因爲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

③感情朗讀,讀出相見時的激動、興奮之情。

9、品讀“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熱情的草原人民用什麼來款待我們遠道而來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②除了吃和喝的,還有什麼?(唱歌,以歌助興)

③指導學生重點品讀句子:“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進一步感受蒙漢兩族濃厚的感情。

④有感情地朗讀。

10、走進“盡情聯歡”,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熱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聯歡節目當然也是豐富多彩的。你知道他們有哪些聯歡項目嗎?(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相關圖片。

課件:草原民族舞蹈

課件:草原人民套馬

百度圖:草原人民摔跤

③並隨機指導學生理解:套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愛的民族傳統節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與美的展示。

11、“深情話別”,感悟蒙漢情深。

①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兩族人民願意分離嗎?

②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③此時的人民的心情正如這句詩所表達一樣,(PPT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④學生朗誦這句詩句。

⑤輕聲播放蒙語演唱的《蒙古人》,引導學生談話:

百度音樂盒:《蒙古人》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麼?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麼?

(設計意圖: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以五個“情”爲抓手,組織學生通過品讀,領悟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

(四)總結全文,昇華感悟。

1、總結: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依依不捨是因爲我們蒙漢兄弟情深;我們難捨難分是因我們蒙漢兄弟意長!我們團結是源於我們共同對祖國媽媽的愛!

2、集體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教學。

(設計意圖:老師總結全文,迴歸課文主旨,並讓學生伴着蒙語演唱的《蒙古人》,在音樂的渲染下集體朗誦結尾詩句結束教學,昇華感悟。)

(五)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風景美、體會草原人民的人情美。教學時主要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句子的意思,並通過感情朗讀來昇華學生對句意的體會。在引導學生體會草原人民人情美時以五個“情”爲抓手,組織學生通過品讀,領悟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情深意長。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蒐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難點:聯繫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出示目標

1、板書課題,生齊讀

2、出示教學目標

識記本課生字新詞,當堂默寫

熟讀課文,讀通、讀準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生齊讀目標

二、初讀課題,掃除生字(第一次先學後教)

師:目標明確了,我們先來賽讀課文,要求:讀的同學聲音洪亮,不丟字,不加字,聽的同學認真聽,有錯字及時舉手糾錯。

1、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易錯字。

(板書:“墨、勒、腐、蹈、既、舒”。)

2、齊讀易錯字鞏固

三、學習“會認字”(第二次先學後教)

師:接下來,我們賽讀生字,比比誰最先把會認字讀準,記牢。

生自己讀

同桌讀(給同桌讀一下,讓同桌檢查一下你是否真會了)

指名讀

四、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次先學後教)

師:“會認字”讀得這麼準確,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三場比賽:看準課文讀得流利。

自由讀,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指名讀,師生共同補充介紹草原風光,使學生對草原有初步印象。

五、學習“會寫字”(第四次先學後教)

師:課文同學們讀得很流利了,那接下來進行最後一場比賽,比誰的“會寫字”寫得既正確又漂亮。

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己看生字,重點看你不會的,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三分鐘後開始聽寫。

生自己看

師聽寫(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書寫)

小老師改,師指導書寫,

同桌對照答案對改,補錯。

六、讀文初悟(第五次先學後教)

師:會讀書的孩子每次讀書都有自己的收穫,請你再把課文快速讀一遍,看有什麼收穫?

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試用簡短的話語概括課文內容,讀了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生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指名反饋,師生共同評議。

七、當堂訓練

1、抄寫詞語2遍,同桌試着互相聽寫。

2、讀文,做簡單批註,交流初讀感受。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8

新設計:

本文作爲“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讚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瞭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重點難點: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聯繫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3)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瞭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瞭解了草原的風光,能夠抓住文章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關於民族風俗學生也沒有切身的經歷,因此課文中對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遠客,應該在不斷的讀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活動一:

初入草原,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風景之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草原。(風光美、人情美)

活動二: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活動三:

引入:草原風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讓人難忘,車在遼闊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華里了,此時此刻,就要和蒙古同胞見面了,作者的的心情會是怎樣呢?(爲即將到來的見面而感到激動。)

體會“激動”。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激動之情?結合學生彙報指導學生重點體會。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

二、講授:

活動一:品讀“熱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感受到草原人們迎接客人的熱情?

根據學生彙報,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從什麼地方看出草原人們的熱情?(男女老少都來迎接客人,而且人數衆多,可見主人的熱情。)

這個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比喻合適嗎?

②“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

③“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你從這句子感受到什麼?(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時激動場面。)

你能仿照這個句子來寫一個場面描寫的句子嗎?(指導學生仿寫句子)

活動二:品讀“激情相見”,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同學們能想像一下,他們相見又是怎樣的情景嗎?(引導學生大膽地對當時的情景展開想象)

②讀課文第三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主客見面時真摯的感情?

③感情朗讀,讀出相見時的激動、興奮之情。

活動三:品讀“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熱情的草原人民怎樣款待我們遠道而來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唱歌,以歌助興)

②看到這樣的場面你想說些什麼?

活動四:走進“盡情聯歡”,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熱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聯歡節目當然也是豐富多彩的。你知道他們有哪些聯歡項目嗎?(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馬、摔跤等相關圖片。

③並隨機指導學生理解:套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愛的民族傳統節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與美的展示。

活動五“深情話別”,感悟蒙漢情深。

①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

②此時的人民的心情正如這句詩所表達一樣,(PPT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3)學生朗誦這句詩句。引導學生談話: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麼?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麼?

三、總結拓展,昇華感悟:

活動一: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爲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麼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活動二:讀一讀優美的語句並抄寫下來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9

一、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原》,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齊讀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

爲了更好地完成目標,請看自學指導一

1、先學

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歡的詞句多讀幾遍,抓住關鍵詞句瞭解草原的景美。談談感受。(5分鐘),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讀課文,做批註筆記

2、後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點詞句,進一步體會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補充。(提醒幾個比喻句,指導學生反覆讀。說說是把什麼比做什麼?)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

1、先學

出示自學指導二

(1)快速瀏覽課文2——5段,課文除了寫景美,還寫了什麼?2-5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給每段加小標題。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的?讀一讀,想一想。

(2)生快速讀課文,交流

2、後教

(1)生感情讀文,與作者共鳴,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2)在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配樂讀文。

(3)指名給各段加小標題。(板書: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4)師引導回顧全文,作簡單總結,引導學生試背第一段。

四、運用拓展

師:課文描寫的草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聯繫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帶多

閱讀表達P94《人間銀河》P98《香港之夜》

1、導讀:瀑布是極爲壯麗的自然景象,讀讀這篇文章,想想文章寫了什麼?

2、自學提示一:自由閱讀短文,邊讀邊畫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閱讀,小組內交流

(2)指名反饋,不足之處指名補充,師評價。

3、自學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麼用?

(1)同學間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饋

(3)拓展談話,爲什麼說它是可以馴服的巨大動力?

1、過渡,略讀《香港之夜》

自學提示三、

自由朗讀想想這篇文章寫了什麼?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

(1)生自學後反饋

(2)試着說感悟

六、作業:

必做1、朗讀課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2、聽寫文中的生字並組詞

選做閱讀《氣球》,與同伴交流讀書收穫

七、板書設計:

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草原風情畫)

高歌──低吟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熱愛──依戀

八、課後作業設計:

1、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準,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2、把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

3、繼續閱讀有關草原的資料。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重點: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團結互助。

難點: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收集其他表現民族團結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準備:有關草原的歌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放騰格爾以草原爲主題的歌曲,將學生引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同學們,我們曾隨着課文,一塊兒登上安徽黃山,欣賞黃山奇石;走進北國,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來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飛向寶島,見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它爲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今天我們將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那裏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

關於草原,你瞭解多少,能將你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資料)

課下,有些同學告訴老師說:我以讀過好多遍課文了,還用再讀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讀書──提問題。(根據所提問題來決定回答方式)。

三、精讀課文

1.讀完課文,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去參觀這美麗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學習夥伴,自由組成參觀團,參觀完了再彙報,聽好參觀任務:

你們發現了哪些景物?

2.你們覺得哪些景物美?爲什麼?

3.你想怎樣彙報你的參觀結果?

教師引導:要完成參觀任務,先怎麼辦?

(自己讀,自己劃,有了意見、想法再和同學交流。)

當完成參觀任務後,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向所有的參觀隊員彙報你們的所得?

(可以朗讀,展示圖片、畫畫,編成詩歌、兒歌的方法。)

明白任務後,請同學們帶

着自己的任務進入到你最喜歡的草原參觀吧。

1.學生邊讀邊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談體會,彙報感受到的美。

可重點引導以下幾處地方:

“羊羣……大花”寫出了草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變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流入雲際”,一個“流”字將草原那具有鮮活生命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而“流入雲際”則寫出了草原無邊無際的壯觀之美,這種境界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讀。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一個“吹”字則寫出了速度之快、動作之輕盈飄逸。

“羣馬疾馳,襟飄帶舞……”遠望去,就像一條彩虹在向我們飛。

“歡呼聲、車聲、馬蹄聲”則又使靜靜的草原在我們的心中動起來了。

此時此刻,我們參觀者有怎樣的心情?高興、歡快。你能將這份喜悅讀出來嗎?

四、佈置作業

陳巴爾旗草原美,同學們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課下請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民族團結互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參觀,我們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綠的小丘,有迂迴明如玻璃的小河,那裏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裏的人。

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纔會“握手再握手”,纔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你能將這段文章滿含深情地讀出來嗎?

三、課外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彙報收集的資料。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品讀優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熱情好客。

2、.結合插圖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感受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課時的內容

師: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生:課文主要寫了草原的美麗和蒙古人的熱情。

師:草原有多美呢?誰來讀讀書上有關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兒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樣對待遠道而來的漢族同胞呢?請用兩個詞概括出來。

生:熱情好客

師:這節課讓我們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熱情好客。齊讀課題。

生讀題目。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師: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用筆勾畫出來,再讀讀,要讀出你的理解。

生默讀、思考、勾畫、朗讀。

師:哪些句子寫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誰來說一說?

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師:你怎麼理解的?

生:因爲蒙古人民來到幾十裏外的地方歡迎遠客。

師:誰能把蒙古人民的'熱情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師:你讀出了蒙古人民的熱情。還有嗎?

生讀句子: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響成一片。這句話寫出了來歡迎我們的人很多,很興奮。

師:真會讀書。你還找到了什麼句子?

生讀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蒙族人民見到我們,就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似的,熱情地和我們握手,說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師:真是蒙漢一家人啊!你能再讀讀這句話嗎?

生有感情地朗讀該句。

……

師:請大家看課文中的插圖,看圖畫展現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容?

學生看圖、讀文、思考。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圖上畫的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內容。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太陽落山了,夕陽斜照着草地,草地變成金黃的了。最後一句話說到了斜陽。

師:觀察真仔細。

生:我們要走了,想留個紀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捨不得我們走,拉着我們的手說着分別的話。

師:我們也不想離開他們呀!

生:他們捨不得分開,正一起擁抱呢。

師:課文中的哪句話集中表現了這幅圖畫的內容?

生(有感情地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曾瑞說這句話像詩一樣。誰來說說詩一樣美的句子是什麼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情誼很深,他們不忍心分別,太陽落山了,他們的話都還沒有說完。

師:說得太好了,一起讀讀這句話。

全班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2

[設計理念]

有創造性地運作“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引經據典”地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課堂語文實踐,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

[設計特色]

景、情、理一體解讀,讀、思、說滾動推進。

[教學流程]

一、

初讀課文,結合預習印象,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

學生各自朗讀課文後討論: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樣子?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在閱讀和影視中得到的知識漫談。

2.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教師引導歸納,學生髮言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3.課文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課文;

2.請學生分析本段內部結構;

3.抓住兩個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體會帶動對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有情感地朗讀,使學生進一步入情入境。

(教師的導讀應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第一段,作者意在寫景抒情,教師就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情感體會;第二段作者是寫事抒情,教師則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情節中的重要部分——表達蒙族人民熱情豪爽和特殊風俗的語句——來體會“蒙漢情深”的中心。)

三、整體認識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和層次。

1.提問:從這一部分內容的整體上看,它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這一段主要寫的是草原上蒙族人們的熱情豪放和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默讀這一部分課文,分析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幾層意思,給每層意思概括出一個小瓣題。(這一部分課文,作者按參觀訪問活動的順序寫了四個自然段,各是一層意思,它們分別是:迎客、相見、款待和聯歡。)

四、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各層意思。

1.指導學習第一層意思(迎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畫: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現了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②哪些描寫表現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風情和民族性格?

(2)學生進一步默讀課文,繼續思考上述問題,然後討論發言,發言運”讀說式“,就是在發言中把朗讀與發表個人見解結合起來,一邊引讀課文有關語句章節,一邊評述分析。

(3)最後歸納本層的中心內容,概括成小標題的形式。

在這一層中,蒙族人民的熱情豪爽和獨特風俗,主要表現在他們迎客的方式上。學生可圍繞此進行讀說。作者在這裏用一連串短語短句,生動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幾十裏外馳馬帶路的情景。(板書:幾十裏外,馳馬帶路)

2.總結學習這一層課文的過程:讀思——勾——讀說——概括。

3.依次學習第二部分課文的其他三層意思,運用在學習第一層時歸納的“讀思——勾畫——讀說——概括”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後逐段發表意見。(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同步板書:語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會心微笑;夕陽西照,談興正濃。)

在“相見”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誰的手……”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麼……”這些句子;在“聯歡”一段中,要注意最後兩句詩。對這些重點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語句,教師可視學生“讀說”的情況,設計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最後一句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們在這邊疆的草原上傾心交談,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濃厚真不忍心就這樣分別啊!”認爲是作者一行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草原。我認爲這句詩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裏的“別”不是離開草原的“告別”“分別”,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暫別”。因爲天色既已向晚,怎麼可能驅車遠行離開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雙方談興正濃,即使是今晚的暫時分別,明日還要相聚,雙方也不忍離去,可見情誼之深。

(第二大段是採用默讀、思考、表達的方法,教師在這裏運用了一種“讀說式”,讓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引經據典”闡述個人見解的能力,又是一種特殊的口頭表達訓練。學生要把“引證地讀”“引證地說”結合得很好,確實需要在組織語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錘鍊。根據教材不同,寫法不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應該遵循的規律,也是本課例教師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在本教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默讀、勾畫、思維、表達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繫起來,作者實際上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板書設計

風光美→人情美→草原風情畫←天高氣爽—激動—高歌

迎客——幾十裏外

馳馬帶路

相見——語言不通

心意相通

清麗柔美—陶醉—低吟

款待——敬酒唱歌

會心微笑

聯歡——夕陽西落

談興正濃

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評點]

語文課文是一個充滿了誘惑的“意義”世界尋求“意義”是人的一種精神追求,是一種至高的境界。這就點明瞭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學會解讀“意義”,領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讀引導藝術,據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養性,既反映瞭解讀的基本規律,又展現了教師的藝術造詣。戴震雲:“凡學生始於離詞,中乎辨,終乎聞道”,在本設計中既可見承傳,亦可見出新。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3

活動名稱:歡樂草原

活動目標

1、在情景中模仿擠奶舞的各種動作和姿態,並有節奏地舞蹈。

2、感受蒙古舞的特點,愉快地表現民族舞蹈。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已初步瞭解各民族的風俗

ppt課件、蒙古帽

活動過程:

一、走進蒙古——感受蒙古的美

1、(播放課件)我們來到了哪裏?大草原給你什麼感覺?

2、幼兒傾聽優美的琴聲:是什麼琴拉出來的?

小結:這就是馬頭琴,琴的頂部是一個馬頭的形狀,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歡的樂器,蒙古族也被人們稱爲“馬背上的民族”。

二、歡樂擠奶——模仿擠奶舞的各種動作和姿態

(一)欣賞蒙古風光,瞭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1、看看草原上的人,除了騎馬還在幹嗎?

2、那你們知道他們是用什麼招待客人的嗎?

(二)大膽想象各種能讓奶牛多產奶的好方法並用動作表現

1、想擠奶嗎?你們有哪些好辦法可以幫助奶牛產更多的奶,讓它和你成爲好朋友?

2、幼兒聽音樂做善待奶牛的動作。

3、奶牛很舒服,準備產奶了,要怎麼擠呢?

4、幼兒聽音樂自由做擠奶時的動作,並請個別幼兒介紹並表演。

5、教師將孩子創編的動作串聯、組合起來,引導孩子一起舞蹈。

提示:提、壓手腕的提示、動作做大、誇張一點、聽着音樂表演。

教師做擠奶舞動作的示範。

6、幼兒聽着音樂初步嘗試擠奶。

7、在比較觀察中學習正確的擠奶的動作,注意手腕的提和壓。(提示“輕輕提,往下擠”。)

8、豐富各種擠奶的姿勢。“擠奶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姿勢是怎樣的?你覺得什麼姿勢擠奶你可以擠得穩,擠得多?”(各個方向擠,立跪等姿勢)

9、聽着音樂,完整的擠奶舞表演。

10、小結:終於擠滿了一桶牛奶了,拿着慢慢的牛奶坐下來慢慢享受吧。

三、感受舞蹈——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蒙古舞的熱愛

1、教師表演蒙古舞,幼兒欣賞。

2、小結:你們喜歡這段蒙古舞嗎?我們可以在小舞臺一起來跳一跳這段蒙古舞。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文本的學習,領略散文優美的文字魅力,積累對散文這一文體的審美體驗。

2、體會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對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勵同學親近大自然,體悟自然景物的美感,豐富情感體驗,淨化心靈世界。

二、教學難點

1、對沒有真正體會過草原的同學,僅從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難的。

2、對初二學生而言,散文是記敘文中比較新的文體,鑑賞比較有難度。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蘊含深義的語句,理解作者對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能力,從中獲取美好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方法

圖片展示法——師生交流互動法——提問法——課文分析法——講授法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預習要求

1、通過,掌握生字詞的讀音、意義。

2、通讀課文,在各段落之前標上序號,並背誦第十一自然段。

3、有條件的情況下,課前通過查找一些圖片圖像,從而對草原這一自然景觀有更直觀的印象。

七、教學過程

1、以上節課學過的《刺勒歌》導入,全班齊聲背誦。

2、導入課文後,抽查預習情況,請同學到講臺上爲生字詞注音,解釋文中的生詞意義。

3、進入課文講解環節,提問同學對文章的閱讀體驗,鼓勵同學自主發言。

4、同學發言完畢後,老師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師生相互交流對課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課文,選取重點句段講解。

A.從遼遠、蒼茫困惑這幾個詞語歸納出看不到這個特點,第七段歸納出看不盡這個特點。

B.看不到看不盡——單一,但是單一中的豐富體現在哪裏呢?在與海的對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觸,撫摸,打滾兒,過夜等)。

C.重點段,第11自然段,結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爲壯闊,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沒有拘束,也就沒有指引,人突然感到侷促,無措——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感覺。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樣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爲什麼作者要說願意像母牛和烈馬一樣,溫柔和剛烈的對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懷抱中。草原可以給人感受到寬容溫柔的一面,也可以體會殘酷堅硬的一面——豐富人的性情。

E.最後兩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昇華至內心情感。

F.總結,作者對草原懷有什麼樣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熱愛,像兒女對母親的那種熱愛和仰慕。

找出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賞感覺;牧人和城裏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覺;草原和大海的對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對比;母牛和烈馬的對比;草原與人的對比。

6、理解完課文,請同學分組分段把整篇課文朗讀一遍。之後,檢查同學背誦情況,請兩位同學背誦第11自然段。

7、結束課文,佈置課後作業和下節課預習任務。

八、板書(部分):

靜默草原

草原的特點:

遼遠、蒼茫、困惑——看不到

草一直延伸到天際——看不盡

單一(單純)——豐富(包容性)

相關對比:

壯闊無邊 ——無拘束、自由

侷促、無措——不自由

母牛——烈馬

草原與人。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草原》教案 篇15

一、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2課時)

二、 教學要求:

1、 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 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必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四、 教學方法:

讀書自悟、悟中體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

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明確目標。

1、 學習課文前兩段,理解課文內容。

2、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標完成過程。

1、 揭題:

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 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3、 引讀課文,學生自悟。

(1) 板書課題

(2) 自由讀課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4、 理清脈胳,討論分段:

5、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可分成幾段?段意是什麼?

6、 複習檢查。請同學們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寫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人民從幾十裏外來迎接客人。)

7、 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問難。

8、 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 學習第一段。

聽師範讀 邊聽邊在腦海申勾勒畫面。

自由讀、思考。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這一段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一碧千里:一望無際全是碧綠的草原。

茫茫:檬隴的樣子。儘管一望無際,但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

"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教師適時點撥:

a、 在這一段申作者運用非常貼切的打比方的句子來寫具體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羣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演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雲際。"作者用 "『用綠色喧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比喻草原上小丘線條的柔美。

b、 作者用詞準確,語句生動、形象、優美。比較句子,讀一讀,、說說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裏?

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2) 學習第二段。

A、 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一段主要寫了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從 "灑脫"一詞體會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後面加了感嘆號,說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纔能有牲口,纔會有人家……)

B、 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遼闊、寂靜。從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都……"和"初入草原,聽不見……也看不見……"接近公社時:看到了小河、牛羊、馬羣聽見了鞭響。

C、 出示投影片:看圖,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麼? 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從 "遠處"一詞看出,草原人民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到牧區人民情深誼長。"羣馬疾馳","襟飄帶舞"看出主人們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馬跑得飛快,體會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頂部成半圓形,因爲馬隊是從小丘上過來的,所以遠看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8、佈置作業: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 明確目標。

1、 學習三、四、五段。

2、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二) 目標完成過程。

1、 複習檢查。(指名背誦第一段)

2、 學習第三段。

(1) 默讀第三段。

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用"——"線標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 "再"。"總是熱乎乎地握着"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 指導朗讀這一段。

(注意:重音讀畫線的詞語,表達主客雙方激動的心情。)

3、 學習第四段:

a、 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如b、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擺上了好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C、 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4、 學習第五段: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三) 總結、擴展。

1、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 圍繞重點;學習表述。

(1) 找出描寫草原美景的部分和敘述蒙古族同胞熱情待窯的部分讀一讀。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草原上的景美,人更親的?

(2) 小結:這篇課文既有草原靜態美景的描寫又有熱情迎客的動人場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 片斷練習:《校園一角》。

(要求:運用《草原》的寫法,突出描寫校園一角的特點。)

教學小結: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