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的教案及資料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的教案及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教學目標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的教案及資料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2.體會武松豪放、倔犟、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體會打虎場面的精彩。

3.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4.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弄清喝酒與打虎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體會武松豪放、倔犟、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感受打虎場面的精彩。

教學難點

體會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與打虎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武松打虎的錄像、武松打虎的相關資料、《好漢歌》。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好漢歌》,說說你在哪裏聽到過這首歌?

2.你對《水滸傳》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個好漢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3.打虎英雄是誰?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補充時代背景和作者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武松綽號行者。

三、初讀課文

1.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學習生字詞。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把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共同解決。

請勿自誤:不要害了自己。誤,耽誤,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類似於現在的佈告。

篩:斟。篩酒,即斟酒、倒酒。

4.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再讀課文

1.佈置思考題: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武松打虎的?

(2)根據這個順序應該怎樣給文章分段?

(3)給文章列出小標題。

2.交流自學情況(略)。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

2.課文按什麼順序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學習“吃酒”部分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武松與店家的談話中提到了哪兩個事物?(酒和虎)

2.自由默讀課文思考:

武松和店家對酒和虎各執什麼觀點?

根據你的判斷,誰的說法可靠?爲什麼?

3.小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關於酒店家:三碗不過岡武松:只管篩來

關於虎店家:結夥成隊,午間過岡武松:真有虎也不怕,店家想謀財害命

5.武松吃了十八碗後,還執意上岡。你覺得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6.作者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人物這一性格的?(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等來刻畫)

7.找出武松的話讀讀,讀出他的豪爽,讀出他的倔犟。

8.同學自己選擇夥伴分角色朗讀。

9.打虎無疑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作者爲什麼要用那麼多的筆墨來寫吃酒?這之間有聯繫嗎?

三、簡單學習“上岡”部分

1.自讀課文,說說這一部分是怎樣描寫人物的?

2.再讀這些話,體會武松的內心活動情況。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3.交流點撥:不信——相信,想回去,怕恥笑——怕什麼,只顧上去——躺下要睡

武松愛面子、無所畏懼的性格躍然紙上。

4.朗讀進一步體會。

四、學習“打虎”部分

1.根據思考題自學:

老虎使了哪幾招?武松分別是怎樣對付的?(動作)

2.交流。老虎:一撲、一掀、一剪;武松:一閃、一躲、又一閃。

作者是通過什麼描寫來展現這個精彩的場面的?

3.邊讀邊想象,在腦子裏還原打虎場面的精彩。

4.討論:武松這樣躲閃是他害怕嗎?那又是爲什麼?

5.從中可見武松是個怎樣的人?(智勇雙全)

6.學生在朗讀中讀出打虎場面的精彩。

7.觀看錄像,再現打虎場面的精彩。

五、簡單學習“下岡”部分

六、推薦作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排練課本劇

民間水滸故事與《水滸傳》

長篇小說《水滸傳》,以北宋農民起義爲主要題材。書中所寫的是發生在徽宗宣和年間宋江等人的起義之事。史書對此僅有零星記載,但民傳說甚多。

現存最早的話本《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梁山泊聚義本末》;南宋的《醉翁談錄》中,則記有《花和尚》《武行者》等話本名目。元代的水滸戲裏,梁山好漢已經由36人增至108人,而且武松等主要人物的性格、事蹟,已經粗具梗概。明初的施耐庵正是在民間廣爲流傳的水滸故事基礎上,加工創作成了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

《水滸傳》是一部農民革命的史詩,通過描寫高俅、西門慶等貪1官惡霸爲非作歹、欺凌善良的行徑和宋江、林沖等108條好漢被逼上梁山的過程,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無道,歌頌下層人民的覺醒和他們反抗壓迫的鬥爭,突出“官1逼民反”的主旨。

書中提出的“替天行道”“救生民”的鬥爭綱領和“百姓都快活”的社會理想,多少反映出了農民階級想擺脫剝削和壓迫的革命要求。儘管小說最後錯誤地肯定了梁山好漢受招安、徵方臘等背離造反初衷的行動,但是在客觀上卻也顯示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農民革命終歸失敗的必然趨勢。

《水滸傳》成功地刻畫出了許多性格突出的人物,如忠勇魯莽的李逵、英武剛烈的武松、機警伶俐的石秀、足智多謀的吳用、仗義疏財的柴進……作者注意把人物置於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描寫刻畫。如林沖在任禁軍教頭時,因顧忌自己的身份、地位、處境,面對高衙內的無恥行徑隱忍不發;但隨着高俅對他的迫害步步加深,他反抗之心也日益強烈。至風雪山神廟時,終於忍無可忍,殺人放火,投奔梁山。

《水滸傳》的結構很有特色。書中不少章回是情節完整、有頭有尾、可以獨立成篇的單個英雄人物傳記。作者巧妙地以“聚義梁山”爲樞紐,把它們組接起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板塊結構。這對刻畫人物也多有便利,作者往往能在幾回書中集中筆墨描寫一個主要人物,突顯其性格特徵。

語言上,《水滸傳》繼承了宋元話本的優良傳統,大量採用當時口語,顯得通俗、生動而又明快。人物語言尤其出色,諸如武松、李逵、阮氏三雄、宋江、吳用等人的話語,都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景陽岡》背景資料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古典長篇白話小說,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徵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羣衆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後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