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江村小景》教學設計

《江村小景》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教學目標

《江村小景》教學設計

1、理解這部獨幕劇揭露的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災難,及其對軍閥混戰罪行的控訴。

2、學習本文精練通俗、思想內容豐富的語言。

  教學過程與方法:

1、對本課的教學,教者可根據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爲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爲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1、重點

學習本文精練通俗、思想內涵豐富的語言。

  2、難點

對於本文主題的理解與兩個兒子形象的理解。

  3、教學突破

本課的課堂教學要堅持“以讀爲主,以講爲輔,讀練結合”的原則。講課時,以討論爲主,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和見解,重點講清學生理解不透徹、含糊的地方。

充分利用話劇的特點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課本劇的表演能力。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等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大家也許聽說過著名的作詞家田漢先生吧,他是現代著名的話劇作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部獨幕劇——《江村小景》。

首先請同學們聽我介紹一下這部話劇的主要思想內容:

這部獨幕劇的主題是揭露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災難,控訴了軍閥混戰的罪行。主題通過三個方面加以表現:一是弟兄之間互相槍殺的故事情節,二是弟兄倆,尤其是長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倆生活理想的破滅。

請大家思考:這篇課文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學生自由思考並討論,後交流)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請大家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全文,思考全文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

2、指名同學回答。

(參考答案: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老母依舊在做活”,主要寫母女對白,爲後面情節的發展做必要的鋪墊和交代,同時也表現那個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第二部分從“已而聞叩門聲”到“不,孩子……這些日子這兒查得很嚴”,寫長子回家,母子相逢,長子敘述在外的經歷。第三部分是剩下的部分,寫兄弟互相殘殺。

3、教師分析講解第一部分:這一部分是情節的開端,通過母女的對白爲後面的情節開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和鋪墊。先是由女兒要進城讀書引出二哥這個人物,然後再由母親對女兒命運的慨嘆引出大哥這個人物,女兒的聯想表達了妹妹對哥哥的思念,也是後文情節暗示。這一部分內容,可以說無一閒筆,人物的每一句臺詞都和下文的情節有着緊密的聯繫,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鋪墊。

問:請大家思考——我能說說女兒的性格如何嗎?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思考、交流)

(參考答案:女兒的性格較爲鮮明,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憧憬和希望的女孩子。在那些日子裏,她一心想着要進城去讀書,外界的思想絲毫不能改變她的想法,表現出她對新生活追求的執著。)

4、女兒是這樣的一個人,很值得人們同情,那母親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母親的形象代表了當時更爲普遍的廣大羣衆。她最大的理想是讓兒子結婚,傳宗接代,這樣的理想在當時是很普通的理想,但最後也破滅了。)

5、指導學生聯繫全文,比較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戲劇氣氛。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這一部分在氣氛上和第三部分不同。儘管是動亂年代,但母女的對白還洋溢着溫馨的氣氛,這和第三部分兄弟互相殘殺的結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用古人評論的話來說,是以喜寫悲,愈見其悲。

6、指導學生分角色表演這一段對白。

  三、分析第二部分

1、請大家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這一部分的情節,揣摩長子的性格,並思考:長子的性格是天生如此嗎?如果不是,又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長子的當兵經歷扭曲了他的靈魂,使他不分好歹,不知是非,養成了一種土匪習氣和兵痞性格。他的經歷塑造了他的性格,釀造了兄弟相互殘殺的悲劇。他即使不是死在弟弟的槍口之下,也很快會莫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麼地方的戰場上。。

2、請幾名學生分角色表演這一情節。

(學生揣摩,表演)

  四、分析第三部分

1、請大家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課文的第三部分內容並思考: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這一部分先寫長子對妹妹的調戲,然後寫兄弟之間的衝突,最後寫母親的哭訴。)

2、引導學生思考:兄弟倆矛盾的導火線是什麼?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長子的流氓習性推動了故事的發展,又最終使兄弟倆的矛盾激化。)

3、引導學生思考:長子如果沒有這種種陋習,那麼兄弟倆也不會相互殘殺。那麼母親的哭訴又說明了什麼?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母親的哭訴,揭示了主題,即老百姓在這樣的社會裏是沒有出路的。)

4、教師小結:

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手法,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剛巧在女兒出去時,長子回家,剛在在母親出去借便服的時候,女兒回家,剛巧在長子對妹妹非禮的時候,次子回來,而又剛巧在次子對長子開了槍的瞬間,母親纔回到家。這樣的時間安排,如果有一個發生錯位,悲劇就不可能發生。

5、組織血色懷念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

  五、引導質疑,明確主旨

1、引導學生思考:劇本這樣的情節安排,合理嗎?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有人認爲,這個獨幕劇的情節有許多地方不太合理,一是巧合太多,世界上哪有這麼多湊巧的事情,二是長子回到自己的家裏對回來的妹妹調戲不太可能,即使不知道是自己的妹妹,調戲到自己家裏的女孩子也不合情理,但一般認爲,藝術的真實不等同於生活的真實,它強調的是在事理髮展的邏輯上能夠成立,而戲劇藝術更追求的是結構的緊湊與矛盾衝突的激烈,容許情節超越常規地發展,甚至是誇張式的發展。

2、引導學生思考:母親的理想是什麼?其理想的破滅說明了什麼?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母親的理想是給兒子結婚,延續香火。但她這樣普通的理想最終都破滅了,說明了在那個時代老百姓是沒有出路的。)

  六、總結全文

1、小結本文的主要特點:情節典型,主題深刻;故事緊湊,結構嚴謹;矛盾衝突,主線突出。

2、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參考答案:通過一個家庭弟兄互相槍殺的故事,抨擊了動亂時代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控訴了戰爭的罪行。)

  七、佈置作業

課後聯繫與《學習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