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魯迅《故鄉》練習題和答案(精編)

魯迅《故鄉》練習題和答案(精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語:下面是魯迅《故鄉》練習題和答案(精編),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鞏固知識,提高知識水平。

魯迅《故鄉》練習題和答案(精編)

 一、閱讀下面選段(1----5),回答問題:

(1)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2)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3)阿!這不是我20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⑷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 。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彷彿也就如此 。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 ,——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爲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5)我這次是專爲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須趕在 正月初一以前,永別了熟識的老屋,而且遠離了熟識的故鄉,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

1.此次回故鄉“我”的印象如何?心情怎樣?

2. 用橫線畫出描寫景物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答:“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寫出了故鄉的蕭條冷落、破敗不堪、死氣沉沉。

渲染沉寂、荒涼的氣氛,給全篇渲染了一種濃重的悲劇氣氛。

襯托“我”的悲涼心情,

3.第二段中“橫”字用得好,請簡要說明。

答:形象地寫出了不整齊,零零落落,

更突出了蕭索的荒村的頹敗,破落和無生氣。

4.“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是因爲( )

A將要搬家到異地謀生,心裏難過 B、回故鄉時值深冬,天氣陰冷

C離開故鄉多年,已經人地兩生 D、看到故鄉衰敗景象,觸景生情

5.第四段最後一句“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本沒有什麼好心緒.”的意思是( )

A“我”認爲自己之所以感到悲涼,是因爲自己的心情不好。

B家鄉雖變壞,但它畢竟是自己的家鄉,因而進行自我安慰。

C本已看到故鄉變壞,卻又尋找自我安慰,實則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情。

D“我”認爲故鄉本也變得如此,就沒有什麼可悲涼的了。

6. 選文1----4各段主要用了什麼表達方式,請依次填入下面的橫線上。

⑴___記敘____⑵___描寫___⑶___抒情____⑷__ 議論__

7. 第四段在《故鄉》全文中有何作用?

奠定了行文的感情基調,有利於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

 二、閱讀下面語段(39----52),回答問題。

“哈!這模樣了!鬍子這麼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擡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着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

“他多年出門,統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着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裏確乎終日坐着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顴骨沒有這麼高,嘴脣也沒有這麼薄,而且終日坐着,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爲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爲年齡的關係,我卻並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彷彿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來說。

“那麼,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着。”

“我並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阿呀阿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臺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麼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愈是一毫不肯放鬆,便愈有錢……”圓規一面憤憤地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裏,出去了。

1.對楊二嫂的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麼作用?

表現她形象猥瑣和尖酸刻薄的性格。(猥瑣:容貌、舉止庸俗不大方。)

2.文中“圓規”指的是楊二嫂,這個稱呼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楊二嫂的諷刺。

3.作者描寫過去楊二嫂的意圖是什麼?

對比,過去和現在,突出她的改變

4. 圓規的語言很有特點,多使用擬聲詞,如“阿呀呀”、“嚇”、“阿呀阿呀”等。

這些詞表現了楊二嫂對“我”鄙夷的神態,

形象刻畫了她尖酸刻薄的樣子。

5. 閱讀畫線句子。圓規既然是“憤憤的迴轉身”,爲什麼又要“慢慢”的走?

“憤憤的迴轉身”是因爲沒有討到東西,“慢慢向外走”可以邊走邊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拿。

這兩個矛盾的動作,勾畫了楊二嫂貪婪、自私的小市民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她的諷刺。

6.這段描寫刻畫了楊二嫂的什麼性格特徵?

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好貪小便宜的城鎮小市民。

7.從楊二嫂這個人物的角度看,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麼?

黑暗的社會、艱苦的生活和小市儈的風氣使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三、閱讀下面語段(54----75),回答問題: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着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裏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纔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着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着似的,單在腦裏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了不得,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說。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先前不是哥弟稱呼麼?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着,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卻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後。

……

我問問他的情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菸了。

……

他出去了;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1. 選文開頭寫天氣很冷有什麼作用?

襯托閏土身穿極薄的棉衣,暗示閏土生活的困窘。

寒冷的氣氛。

2.選文第一段描寫了閏土的外貌,主要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對比。突出了閏土外貌的變化,表現了中年閏土生活的極度貧困和艱難。

3.閏土見到“我”時的歡喜是因爲_______________但淒涼是因爲_________。

“歡喜”的是見到了少年時代親密的朋友;但二十多年的貧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難堪,所以感到“淒涼”。

“歡喜”和“淒涼”表現出閏土高興而又悲傷的矛盾心理,寓意深刻。

4.“我”見到閏土有許多話要說,但“吐不出口外去”是因爲什麼?

眼前的閏土變化太大,讓我感到陌生,看到閏土飽經生活磨難,貧窮困苦,“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5.“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表現出閏土怎樣的心情?

表現閏土見到“我”時既歡喜又淒涼的複雜心情。“動着嘴脣”表現他很興奮,有很多話要說,但長期的苦難又使他感到無話可說,所以沒有作聲。

6. 選文加點的“終於”一詞表現出閏土心理上怎樣的變化?

見到兒時的朋友,內心是高興的,但由於生活的艱辛,心情不覺淒涼,在如何稱呼“我”時,閏土思想上有短暫鬥爭,但終於不能衝破封建等級觀念的束縛,以完全不同於兒時的態度來對待我。

7.“他的態度終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一句中,“分明”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分明”一詞表明閏土稱“我”爲“老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我”聽來倍感刺耳和痛心。

8. 作者爲什麼在描寫現實生活中的閏土外貌時,處處拿“記憶上的閏土”作比照?

藉以突出故鄉農民的日益貧困。

9. 簡單概括一下,選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寫出閏土變化之大的?

(1)A形貌上的變化

(2)B精神上遭受的嚴重摧殘

10.閏土見到了“我”時爲什麼不叫“迅哥兒”,而稱“我”爲“老爺”?分析確切的一項是( )

A因爲他十分尊敬“我 ”。 B因爲他非常害怕“我”。

C因爲他很懂禮貌。 D因爲他有封建等級觀念。

11.俗話說“言爲心聲”。請揣摩“分明的說道:‘老爺!……!’”這段話,談談你的感受。

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觀念,已在成年閏土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不得不把真情埋在心底而面對現實,像閏土一樣的人們在封建制度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由此可見封建制度對人的毒害之深。

12.閏土對“我”恭敬的態度和對“我”老爺的稱呼,說明閏土_____________

閏土的一聲老爺和恭敬的態度,說明閏土深受封建等級觀念的毒害,心靈世界已經變得麻木了,也說明除了這個稱謂外“我們”已經無話可說了。

13.他“彷彿石像一般”表現了閏土( )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難生活的磨練使他意志堅強。

C農村人見不慣生人。 D生活磨難使人變得麻木。

14.文中閏土說話時有許多省略號,刻畫出他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態。這神態說明他哪方面的情況?分析確切的一項是( )

A天生口吃,說不出話。 B處境悲哀,有口難言。

C心裏害怕,不敢說話。 D生活平淡,無話可說。

15.下面對“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非常難”指的是孩子多,總是吃不夠。

B“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表明戰亂頻繁,兵匪騷擾,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

C“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表明苛稅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賣,又只能爛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別的出路。

1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 ,這是用的 修辭手法。

感情上不溝通,有隔膜。 借喻。

17.爲什麼“可悲”?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什麼?

原先的好朋友變得如此的隔膜,讓“我”覺得可悲;是社會和生活的重壓使得這麼一位活潑可愛的“少年英雄”變得像木偶人一般,是封建的等級觀念在“我”與閏土之間造成了厚厚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倫理上難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觀念長期的強制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使人們不得不在精神上、肉體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尋找並最後苟安於既定的位置,成爲麻木、機械的順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18. 分析下面句子中省略號在表達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① “我們沙地裏,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表示內容的省略。說明少年閏土說話滔滔不絕,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② “老爺!……”

表明閏土心裏還有很多話想說卻又不知怎麼說。體現了閏土飽經滄桑後的痛苦、悲涼,也體現了他與“我”的隔閡。

③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表示話語中間的停頓。說明說話斷斷續續、吞吞吐吐。表現了中年閏土的遲鈍、麻木。

19. “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是人物的肖像描寫,表現了閏土精神上的麻木。

20. 下列選項中不是比喻的一項是(D)。

A.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

B.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C.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像是松樹皮了。

D.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

21. 閏土爲什麼要“香爐和燭臺”?這說明了什麼?

反映出閏土的麻木與遲鈍,把改變現實的希望寄託在對神靈的保佑上。

也體現了封建思想對閏土的毒害。

  四、閱讀下面語段(84----88),回答問題

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親和宏兒都睡着了。

我躺着,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爲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②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③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爲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裏笑他,以爲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製的偶像麼?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這是課文《故鄉》中“我”離開故鄉時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當時怎樣複雜的思想情緒?

對家鄉現實的不滿;對故鄉人與自己形成隔膜的鬱悶;對故鄉人精神麻木的悲哀。

對新生活的思索和渴望。

2. “我”離開故鄉時,爲什麼“並不感到怎麼留戀”?

①故鄉的景象蕭條、破敗;

②故鄉人精神麻木,故鄉人際關係冷漠。

3.小說中有兩處寫到“高牆”各有什麼含義?

① 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高牆”是實寫,句子的意思是說“我”和“我”的朋友們孤陋寡聞,很單純無知,很少與外界聯繫。

②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

“高牆”是虛寫,比喻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人們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代表空談理想的知識分子跟社會大衆的隔閡。)

4. “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影像爲什麼會模糊?

這影像代表着“我”對故鄉的美好回憶。但真實的故鄉令我絕望,使我感到氣悶,因此對記憶產生懷疑,影像也就模糊了。

5. “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路”的含義包括兩層含義

①人、車行走的路;②人生之路、社會發展之路。

6. “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一句如去掉“竟”,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竟”字表現“我”對與閏土的隔膜之深,令人驚愕。如去掉“竟”字,表現不出“驚愕”的意思,同時也削弱了文章譴責舊社會的意義。

7.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個“辛苦”,其含義有所不同,請結合語境,分別作解釋。

答:①奔波勞苦

②辛勤勞苦悲慘

③處心積慮挖空心思算計別人

8.請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答:沒有苦難、安居樂業,沒有人與人的隔膜、親密友好的生活。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9.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我”爲什麼會“害怕”?

因爲“我”的願望是天下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這願望太美好,難以實現,所以便害怕起來。

10.有同學讀到“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時,認爲文中的“我”對故鄉已失去了感情。對此,你有何看法?

答:這種看法不對。理由是(要點):“我”不留戀現實中的冷漠悲涼的故鄉,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不滿中流露出的是改變現實的迫切願望,曲折地反映出“我”對故鄉的深厚感情。

11.請指出選文最後一段的景物描寫,並說出其作用?

我在矇矓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對新希望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

12. 課文兩次出現海邊“神異的圖畫”,它們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它爲什麼會模糊?最終爲什麼又清晰起來?

第一幅圖畫是“我”記憶中的故鄉,但又不完全是真實故鄉的寫照,它是被“我”理想化了的故鄉,是在異地謀食的“我”的精神家園。在“我”回鄉的見聞感受中,伴隨着對故鄉的絕望,這幅圖畫漸漸模糊。但在文末它再度清晰,成了“希望”(理想)的象徵,是人們對現實不滿,進而激發起變革現實的熱情與努力。

13. 說說你對最後一段畫線句子的理解。

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實踐,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奮鬥,等於沒有希望;希望雖然遙遠,而且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奮鬥,去實踐,希望就能實現。

人物及寫法:

1. 小說主要刻畫了三個人物,每個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閏土是一個勤勞善良,但不覺悟的農民的形象;楊二嫂是一個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的典型;“我”是一個對現實不滿正在追求新生活的進步知識分子的形象。

2. 小說通過對比的手法,表現閏土和楊二嫂在二十多年裏發生的巨大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根源,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