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綜合性學習《談談名人效應》教案(語文版九上)

綜合性學習《談談名人效應》教案(語文版九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總體構思

綜合性學習《談談名人效應》教案(語文版九上)

以《馬說》引發的問題切入“名人效應”的利與弊這一主題,然後利用演講、辯論、暢談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合作精神。

  ⊙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以教師作引導,主持人作橋樑,創設具體的交際情景,將學生的想法串連起來,努力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通過集體暢談、上臺演講、分組辯論等多種方式,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準備

1.事先細讀課文所提供的材料,並按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

2.準備好發言提綱,在小組裏發表自己的看法。

3.各組派代表上臺演講。

4.將各組觀點整理歸納,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

5.自由暢談對本節口語交際課的感悟。

6.課外蒐集一些名人效應的例子,附上自己的看法,並張貼出來,共同交流。

  (二)導入

前面所學的《馬說》一課爲我們講述了伯樂對於千里馬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了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呢?(生答)“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可見,伯樂的有無關係到千里馬的生死存亡。

今天,老師將爲大家推薦一匹身價不俗的馬,它並非千里馬,也曾遭遇過受人冷漠的命運,可是有一天它的身價突然大幅度上漲,這是什麼原因呢?(生答)“伯樂也!”

由此可見,“伯樂”的作用有多大啊!我們這個社會上,也有一些演員一直默默無聞、鮮爲人知,可是,哪天一不小心被著名的“星探”——導演相中,他(她)便一炮走紅,一夜成名,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些企業的產品,原本無人問津,哪天請了一位大牌明星做廣告,他的產品價格便一路飈升,暢通無阻。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就在於——“名人效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名人效應”這個話題,希望同學們積極思考,踊躍發言。

  (三)雙向互動

1.以小組爲單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組交流後請各組選派代表到臺上發言。

用幻燈片打出交流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可以從買馬人、賣馬人、伯樂、馬以及旁觀者等不同角度來思考。

②可以直接就這則故事發表不同看法,也可以聯繫現實生活展開討論。

③發表意見時要有自信,態度自然大方。

④討論中要認真聽取他人的觀點並善於總結歸納。

2.各小組推選代表上臺演講。

主持人:謝謝幾位同學的精彩發言,請大家認真揣摩他們的觀點,進行評價,發表感想。

主持人繼續引導:

從大家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名人效應至關重要,不容忽視。從大家的發言中還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語言各有特色,觀點各有千秋,角度各不相同,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技巧。但是,若把大家的看法歸納起來,卻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名人效應”大有好處。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多樣性,難道“名人效應”就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嗎?

生答:有。

主持人:如果有的話,那就請大家盡情暢談,大聲講出來吧!

(學生紛紛講述例子,發表看法)

3.主持人再次拋出藥引子。

主持人:看來,“名人效應”也有不好的一面,既然“名人效應”也具有雙重性,那我要考考大家,是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呢?

(讓學生舉手示意)

主持人:同學們這麼一舉手,連我也分不清天南地北了,不知該站在哪一邊了!乾脆,我們分成兩組,來個辯論賽,大家說,好不好?

活動安排:

(1)持“名人效應利大於弊”觀點的學生坐在正方的席位上,持反對意見的學生坐在反方的席位上。

(2)雙方各派四名選手做爲一辯、二辯、三辯、四辯,進行辯論。

(3)語言要得體,論據要有力,態度要自然。

主持人小結:

雙方“殺”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真是精彩絕倫。我想,辯論的目的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通過本節課的交流、討論,同學們都學到了不少東西,也都會有許多感悟,能否請大家將思想化作行動,將觀點化爲語言呢?

4.學生自由暢談感悟。

5.主持人小結。

名人效應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但願我們能擦亮眼睛,洞察其中的利與弊,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

  (四)教師總結

從同學們今天的表現上,我看到了希望:同學們有如此睿智的頭腦,明亮的眼睛,善辯的口舌,說不定哪天就都是名人呢!但在成名之前,請大家記住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學習。

 (五)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有關名人效應利與弊的例子,附上自己的看法,並張貼出來,共同交流。

 ⊙設計亮點

活動形式多樣,是本設計的一個突出亮點;學生自導自演,自己思考、自己總結,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明白事物具有多面性的道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他們洞察事物的能力。

 ⊙專家點評

這篇設計構思嚴密,從課前的準備活動,到課上三個階段的遞進性內容(利——弊——利弊的比較)安排,再到課後拓展整理性活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活動鏈。學生的活動方式也頗有變化,由小組而班級,由討論到辯論等,使學生的交際活動不斷出現高潮,出現新的興奮點,強化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同時,口語交際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古時候,有一個賣馬人,一連三天牽着馬站在馬市上,沒有一個人理睬。賣馬人就去求見伯樂,並付給伯樂一些錢請他去看一看自己的馬。伯樂來到馬市,看了看那匹馬。結果一天之內,那匹馬的價錢就漲了十倍。

這則故事便是名人效應的完美體現,對於買馬的人來說,即是伯樂看過的馬,想必也不會差到哪裏去,跟着伯樂選,總會沒錯吧。對於賣馬的人來說,雖請伯樂花了幾個小錢,但獲得的卻是更大的利潤,並無損失可言,自然樂在其中了。

對於伯樂來說,只許看一看那匹馬嗎,走動走動,就可以賺一筆錢,何樂而不爲呢。對於馬來說,首先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但能得到伯樂的賞識,這可是莫大的榮幸了。身價瞬間就漲了好幾倍,自己也只顧躲着在一旁偷着樂了,哪還去想有什麼內幕呢?

對於名人效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弊利同在。在現今的世界,名人效應並不少見。不少青少年對明星瘋狂追求,盲目崇拜。只要是自己所喜愛的明星所代言過的產品便一律收納。甚至是一些號稱名人用過、摸過的物品,都以高價售出,一搶而空。不少人從中謀利,大發橫財。可以說,這種名人效應的影響是極其不好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名人效應也有好的一面。將這種現象用於慈善事業,那便是利大於弊了。在名人的引導下,歌迷、粉絲們也會紛紛投身於幫助失學兒童、孤寡老人等活動中去。

如果明星們對於粉絲們的這種做法加以勉勵,便會使得他們越加積極的參與活動。這樣,一方面使得我國的慈善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填補了歌迷們的滿足感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總的來說,名人效應的利弊重在人們對它的把握,如果利用好,自然利大於弊了。

在當今的社會,名人效應已經形成一種風潮。

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聚集到了名人身上,或許名人的成功經驗對很多人有有些借鑑作用,但一味的去追星未免有些過頭。

80後作家韓寒以一篇《雙重門》在文壇名聲大噪,後來寫的一發不可收拾,每部作品一經發表便銷售一空,韓寒本人也曾經說過,自己的《長安亂》只是隨便寫的,可以發表就引發了一場寒流,不可否認韓寒是一位天才作家,不過我想如果將《長安亂》的作者換作其他人,這部作品的銷售量不見得會有多好,這就是所謂的名人效應。

還有一些知名作家,他們以一部作品而享譽文壇,儘管以後也出了不少不錯的作品,但任憑他怎麼努力,他以後的作品都無法超越自己的成名作,以後的作品之所以能在文壇上引起轟動,除了作者成功的藝術加工之外,名人效應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譬如說罷,很多初出茅廬的作家出書時總要找味名人爲自己的書寫序,只是爲什麼,還不是想借名人身上的名氣來增加自己作品的含金量和知名度來達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說到這兒不得不說說今天的廣告代言了,只要是明星代言的商品,消費者就會放心大膽的購買,因爲他們崇拜的偶像都在用,自己有什麼不放心的呢?而一些企業也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通過名人效應的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有些品牌其實不錯,我只說部分企業和部分名人),有的名人和企業爲了雙方各自的利益而相互滿足對方,結果諸如毒奶粉一系列飛問題都出來了,受害的還是廣大的消費者。

名人代言沒有錯,只希望代言的名人們本着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代言,企業在追逐經濟效益的同時,用質量來回饋消費者,使自己的商品通過名人效應成爲名副其實的品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