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下冊詩歌賞析練習及答案(蘇教版語文)

九年級下冊詩歌賞析練習及答案(蘇教版語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一、詩歌賞析。

九年級下冊詩歌賞析練習及答案(蘇教版語文)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 按要求填寫原詩中的語句。

詩人登臨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實寫詩人所見之景的句子是:

③虛寫詩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請根據你的閱讀感受,說說本詩的情感基調。

答案:1、①觀滄海 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2、表現出蒼涼慷慨,悲壯激昂

3、(1)前三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 ”寫的是動景,“ , ,寫的是靜景。(1分)

(2)後兩行詩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裏。

答案:(1)動景: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靜景: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2)“若”,在詩中是好像的意思,有助於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4、最能總領全詩的一個字是(觀)。作者的視線是由(遠)及(近)。

5、“水何澹澹”的“何”字體現了作者面對大海的驚奇和讚歎,因爲他看到了山島的高聳,樹木的蔥鬱,波浪的洶涌。(填上合適的形容詞即可)

6、請你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運用的手法和表現的情懷入手,賞析這首詩。這是詩人的想象之景,表達出詩人統一中國、成就大業的理想。

 二、詩歌賞析。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 )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

)的豪情壯志。

2、“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有什麼含義?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案:1、密州出獵(或:出城打獵 出獵 打獵 狩獵 )(1分) 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 2、這是詞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說,什麼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呢? 運用典故,使表達委婉含蓄

3、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該詞起句着一“狂”字,貫穿全篇,統攝了全詞。

B.“親射虎,看孫郎”是詞人以孫權比況自己雖“鬢微霜”,但仍英武有爲,希望能建功立業,報效朝廷。

C.“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詞人以馮唐自比,表示自己敢於爲蒙冤受屈的將領直言,使他們重新復職。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敵人。

4、對這首詞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詞的上闋描繪打獵的壯闊場面,下闋抒發由打獵激發出來的胸襟抱負。全詞由實而虛,由敘事而抒懷。

B.蘇軾作此詞時正值壯年,而以老夫自稱,是因爲作者心懷壯志卻仕途坎坷,深感歲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纔要“聊發少年狂”。

C.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爲一體,調動多種藝術手法,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氣。

D.此作是東坡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它對李清照詞風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蘇、李二人成爲了宋朝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3、C 4、C

5、詞的上片突出觀獵盛況的的一個詞是“________”。

6、對這首詞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上片“老夫……擎蒼”三句,不僅寫出了打獵時威武的陣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詞的上片“卷平岡”一語,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C.詞的下片作者以馮唐自喻,表達了自己企望爲國禦敵立功的壯志。

D.詞的上片以記敘爲主,語言風格粗獷、豪放;詞的下片以抒情爲主,語言格調婉約、纖柔。

答案:5、傾城 6、C

7、“鬢微霜,又何妨?”一句表達了詞人什麼的心情?

表達詞人雖年紀不輕,但不以爲然,仍意氣風發、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8、詞人的“少年狂”表現在哪些方面?

表現在:其一,勁裝出獵,其二,千騎相隨,其三,告知全城百姓齊動,其四,自比孫郎射虎。

9、“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爲什麼會受到後人的極力稱道?

表達詞人效命疆場、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而且詞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另外造語形象,“如滿月”形象的寫出詞人勁射時的英雄氣概。

  三、詩歌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請摘錄出最能表現這首元曲主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國古典詩詞意蘊豐富,字字珠璣。你認爲“峯巒如聚,波濤如怒”中哪一個詞用得最好?請說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 “峯巒如聚",羣山好像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一個“聚”字,既寫出了潼關被羣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羣山生命和意志,它們守衛着潼關。或:“波濤如怒",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怒,一個“怒”字,既寫出了黃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關處於黃河之邊的險要。“聚” 和“怒”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潼關地區山峯高峻,黃河波濤洶涌的地理形勢。點明潼關是兵家必爭之地,爲下文議論鋪墊。

3、全曲起筆概述潼關的雄偉、險要,其中從視覺、聽覺角度描寫的句子分別是(峯巒如聚,波濤如怒)。

4、“躊躇”和“傷心”寫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躊躇”“傷心”的原因是歷史的繁華都如過眼煙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5、“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點出了此曲的主旨,請你具體談談你的理解。

在朝代興盛之時,統治者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搜刮民脂民膏,是百姓苦不堪言;在國家滅亡之時,戰亂不停,百姓流離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這最後四句的議論概括了歷史上無論怎樣改朝換代,廣大人民始終逃脫不了苦難生活的境遇。這句詩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的批判和對百姓的同情。

  四、詩歌賞析。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②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③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解釋詩中加點詞:

俄頃:

何由徹:_____________

2、將詩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句譯成現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段③中的畫線句在詩裏具有兩種作用:一是實寫自然環境,交代了事件發展

的具體( )並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詩人( )的心境,爲下文寫詩人( )的偉大胸襟蓄勢。

4、就主題思想而言,讀了這首詩歌后,我們會自然聯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蹟或經典名言?請任意舉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會兒;通(徹夜、通宵)

2、哪裏能得到千萬間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貧寒的讀書人。

3、時間;氛圍、氣氛;暗淡愁慘(悲涼、悲哀、淒涼);憂國憂民(關心人民疾苦)

4、例如:①孔繁森爲了阿里地區的藏族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事蹟。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 (所舉例子要與詩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關)

5、詩歌第一節連用了(卷、飛、灑、掛、飄、轉、沉)等幾個動詞來表現了狂風大作,茅草翻飛的場景,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焦灼和憂慮)。

6、詩歌第三節可以概括爲(長夜沾溼的苦痛)。本節中的“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的作用是(用墨色的雲和漠漠的秋色來襯托了詩人內心的悲涼。)

7、詩的第一節是怎樣描繪秋風肆虐的情景的?詩人爲什麼要做這樣的描繪?

“風怒號”從聽覺上突出了秋風之狂。“卷”從視覺上形象的寫出了秋風肆虐。“飛”“渡”“灑”“掛罥”“飄轉”等詞寫出了秋風對茅屋的破壞。這樣的描繪爲後文寫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慘蓄勢。

8、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爲什麼這首詩他卻一反常態,只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請談談你的理解。

以小見大,推己及人,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9、請你結合詩人的身世和詩歌的主要內容來分析詩人在本詩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詩人身世悲涼,但詩人不但但悲己,而是推己及人,渴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現了詩人博大無私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