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杜甫《登高》練習彙編有答案

杜甫《登高》練習彙編有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練習包括兩種練習,學生學習課文後,爲了加深理解記憶而進行的習題練習和工人士兵等人爲了獲得熟練技巧而經常進行某種動作的實踐技巧練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杜甫《登高》練習有答案相關內容。

杜甫《登高》練習彙編有答案

杜甫《登高》閱讀練習及答案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首聯兩句中,“渚清沙白鳥飛回”既有“渚清沙白”這樣的______描寫,也有“鳥飛回”這樣的______描寫,整句屬於__________的寫法,而"哀"字寫猿嘯聲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緒,這裏採用的是___________的寫法。

2.頷聯兩句中,"蕭蕭"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聲態,"滾滾"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豪邁氣勢,使這兩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____。

3.從表達方式看,全詩前半部分側重______________,後半部分側重_________。

4.根據"艱難苦恨繁霜鬢"句,再聯繫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認爲杜甫"艱難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答案:

1.首聯兩句中,“渚清沙白鳥飛回”既有“渚清沙白”這樣的(靜態)描寫,也有“鳥飛回”這樣的(動態)描寫,整句屬於(動靜結合)的寫法,而"哀"字寫猿嘯聲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緒,這裏採用的是(以景襯情)的寫法.

2.頷聯兩句中,“蕭蕭”寫出了(落葉飄零落下)的聲態,“滾滾”寫出了(長江滾滾而來,奔騰不息)的豪邁氣勢,使這兩句意境更加(雄渾開闊),感情更加(強烈奔放、慷慨激越)

3.從表達方式看,全詩前半部分側重(寫景),後半部分側重(抒情)。

4.根據“艱難苦恨繁霜鬢”句,再聯繫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認爲杜甫“艱難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杜甫《登高》同步練習

A卷

雙基再現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潦倒(liáo) 多財善賈(gǔ) ..

傳記(zhuàn) 杳無音信(miǎo) ..

B.雙鬢(bìng) 前後相屬(zhǔ) ..

伺候(cì) 潔身自好(hǎo) .

C.蕭條(xiāo) 人才濟濟(jì) ..

靜謐(mì) 博聞強識(zhì) .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 ..

徜徉(cháng) 穩操勝券(quàn)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臨摹 度假 作客他鄉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B.濁酒 旋律 渙然冰釋

鞠躬盡悴,死而後已

C.呼嘯 寂寥 要言不繁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D.協迫 邂逅 窮困潦倒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3.★★對下列詩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A.渚清沙白鳥飛回 渚:水中小洲(陸地) .

B.無邊落木蕭蕭下 蕭蕭 樹葉被風吹落的聲音。 ..

C.萬里悲秋常作客 萬里 這裏指到處漂泊,居無定所。 ..

D.潦倒新停濁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 ..

4.★★★對本詩詩句的誦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風急/天高/猿/嘯哀

B.無邊/落木/蕭蕭/下

C.百年/多病/獨登/臺

D.潦倒/新停/濁酒/杯

5.★★★對本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首聯寫詩人登高的見聞。詩人對風、天、猿嘯、渚、沙、鳥飛等具體的景物,進行了

生動具體細緻的刻畫。

B.頷聯也是寫景,但手法與首聯不同,如果說首聯是一幅工筆畫的話,那麼頷聯就是一幅寫意畫。詩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蕭蕭的落木,滾滾的流水,加以渲染,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

C.頸聯詩人點明詩旨。詩人登高望遠,由無邊的落木,不盡的江水,聯想到自己漂泊萬里,暮年多病,抒發了怨天尤人的牢騷,這是孤獨者的慨嘆。

D.杜甫是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對人生有大悲憫。“艱難苦恨繁霜鬢”是他關於現實觀照的結果。

探究提高

閱讀《登高》,完成6~8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6.★★★有人稱讚此詩爲“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歷來被推爲律詩中的傑作,千百年來爲世人傳誦。試就其對仗工整做簡要分析。

答:

7.★★★詩的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感情基調如何?

答: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無邊”“不盡”二詞能否刪去?爲什麼?

答:

綜合運用

9.★★★杜甫的很多近體詩首聯即對仗,如《登高》的首聯就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試查找杜甫首聯即對仗的詩句。

答:

10.★★★★2006年12月2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

一直作爲中國形象標誌的“龍”近日成爲關注焦點。先是報道稱:有專家提出“爲避免西方誤解,不以龍作中國形象標誌”,因爲“龍”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人認爲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寵然大物,這樣的形象容易讓那些對中國歷史、文化不甚瞭解的外國人產生一些聯想。

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了衆多關注。網絡調查顯示,九成投票者反對“棄龍”,當事人吳友富教授澄清說,他無意“棄龍”,本意是希望“龍”的形象更完整、更豐滿。隨後,又有專家提出,應爲“中國龍”重新確定英文譯名……

請就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足,不超過80字。

答:

B 卷

比較閱讀

讀下面的甲乙二詩,完成1~5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1.★★這兩首詩是杜甫漂泊南方時期所作,甲作於四川夔州,乙作於湖南。反映顛沛流離生活的詩句分別是:

甲 ;乙 。

2.★★甲乙的首聯皆對仗工整,但從表達方式上看還是有區別的:

甲 ;乙 。

3.★★★結聯往往是議論抒情爲主的,當然抒情的方式不盡相同,甲是 ;乙是

4.★★★甲乙二詩中的意象也是有區別的,具體地說,甲中的意象是 的;乙中的意象是 的。

5.★★★下面是對甲乙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兩首詩都很好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B.甲在空間上很闊大,乙在時間上頗久遠,各具雄渾之韻。

C.二詩的語言非常精粹傳神,動態感十足;還有對舉之美。

D.詩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繫國事,這在二詩中都能找到註腳。

美文賞析

閱讀下文,完成6~9題。

明月清泉自在懷

賈平凹

讀王維的《山居秋暝》時年齡還小,想像不來“鬆間明月”的高潔,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麼樣。母親說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風景畫,要我好好背,說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雖將詩句背得滾瓜爛熟,其意義依然不懂。什麼空山、清泉、漁舟這些田園風物也只是朦朧,而鄉野情致則更模糊了。

後來上了大學,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於同窗好友。翻來覆去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時常獲得師長讚許。再後來深入鄉村,那兒有田園,卻無松竹流泉;及至上了華山、峨眉山,並且專在月夜聽泉,古剎聞鍾,乘江南漁舟,訪溪邊浣女,都爲尋找王維《山居秋暝》的那種燦爛意境,都爲了卻“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執著情結。一段時間,於人世紛雜之中,自以爲林泉在胸,甚至以漁樵野老自居,說和同事糾紛,勸解禍中難人。自認爲心中有了王維,就了卻了人間煩惱,看透了紅塵紛爭;更自以爲一壺清茶,便可笑談古今。

真正進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結婚、生子、住房、柴米油鹽,等等,才知道青年時代“明月鬆間照”式的“超脫”,只不過是少年時代“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浮雕和順延。真正對王維和他的詩的理解,是在經歷了無數生命的體驗和閱歷的堆積之後。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那一泓清潭裏不能沒有月輝。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頂上的鬆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在?又何曾因風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自我踏實,不變心性,纔有了千年的閱歷,

萬年的長久,也纔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訪過終南山翠華池邊那棵蒼松,也每年數次帶外地朋友去觀覽黃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還常常攜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邊盤桓……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過它們的骨幹,三九冰凍裂過它們的樹皮,甚至它們還捱過野樵頑童的斧斫和毛蟲鳥雀的齧啄,然而它們全都無言地忍受了,它們默默地自我修復、自我完善。到頭來,這風霜雨雪,這刀斧蟲雀,統統化做了其根下營養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盤”。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最終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的蠅營狗苟算得了什麼?且讓他暫去得逞又能怎樣?!

王維實在是唐朝的愛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參悟得那麼透徹,所謂窮極物理形而上學於他實在是儲之心靈,口吐蓮花!坦誠、執著、自識,使王維遠離了貪婪、附庸、嫉妒的裝飾,從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詩品頑強的生命力。誰又能說不呢?的確,“空山”是一種胸襟,“新雨”是一種態度;“天氣”是一種環境,“晚來”是瞬間的境遇。“竹喧”也罷,“蓮動”也罷,“春芳”也罷,“王孫”也罷,生活中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質的慾望則永無止境,什麼都要的結果最終只能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唯有甘於清貧、甘於寂寞,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的人格,這纔是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王維的人生態度正是因爲有了太多的放棄,也便纔有他“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的高潔的情懷,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鉑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鬆間照”,照一片嫺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流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浣女是個好,漁舟也是個好,好的質地在於勞作,在於獨立,在於思想——這是物質的創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6. ★★ 在文中,作者寫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階段讀王維《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請概括說明。

答:

7.★★★作者把王維和愛因斯坦聯繫起來,認爲“王維實在是唐朝的愛因斯坦”。請你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答:

8. ★★★ 結合全文,請分析題目“明月清泉自在懷”的深刻含義。

答:

9. ★★★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託明月清泉,寄託自己對人生境界的追求。語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B. “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潭裏不能沒有月輝”,這句話強調的是,人生在世,面對寵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對困難挫折,要堅持不懈。

C. 在文中,作者用翠華池邊的蒼松、黃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樹木中的祖宗和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構成對比,通過這些想像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D. 這篇散文旁徵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來,但始終以作者對“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的小人的抨擊爲線索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

文采展示

10.★★★★聯繫《登高》和《登岳陽樓》以及自己所瞭解的杜甫的經歷,參考有關資料,爲詩人作一小傳,不少於200字。重點突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品質

答:

高考模擬

11.★★★★把下列句子組成意思完整、前後銜接、語序最恰當的一段話。(只寫句子的序號)(07年高考山東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詩文中尋個消遣處。

②王維的鄉思亦有畫意: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從古至今,鄉愁是詩人的惆悵。

④沒有什麼再像鄉愁一樣令我悲傷,這麼美麗的文字,這麼傷感的情懷,只有詩人才能表達。

⑤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序號:________

12.★★★★按要求將名篇名句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兩題任選一題)(07年高考四川卷略加改動)

(1)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君子學思結合、不斷反省,因而很少犯錯誤的句子是:“ , 。”

杜甫在《登高》中用傳神之筆寫出落葉的蒼涼與江水的氣勢的句子是:

“ , 。”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用“ , 。”着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變幻,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徵。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韓愈在《師說》中也明確提出了擇師的標準:“ , , , 。”

參考答案

A卷

雙基再現

1D點撥:A中“杳”讀“yǎo”; B “鬢” 讀“bīn”“好”讀“hào”;C“濟”讀“jǐ”。 2A點撥:B“悴”應爲“瘁”C“繁”應爲“煩”D“協”應爲“脅”。

3D點撥:指年老因疾病困頓。

4C點撥:應爲“百年/多病/獨/登臺”,“獨”應單讀,“登臺”是一個詞連貫起來。 5C點撥:“怨天尤人”與“孤獨”錯。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是一貫的,他並不孤獨。

探究提高

6本詩前三聯尤爲突出。是字字對,詞詞對,不僅詞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對,音韻諧和。讀起來有節奏感。點撥:意思對即可。

7深秋晴空如海,猿嘯空谷傳響,風霜高潔,水落石出;無窮的落葉和不盡的長江,一幅壯闊圖景。極力渲染雄渾悲涼的氣氛。

8不能。因爲這兩個詞擴大了詩的意境,有了它們,後面的“蕭蕭”和“滾滾”纔有附着點,才能更顯出秋之悲涼廣曠。點撥:詞語的作用只有放在大的語境裏,與整體聯繫起來才能凸顯其作用。

綜合運用

9如《江南逢李龜年》的首聯“歧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絕句二首》的首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八陣圖》中“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絕句四首(其三)》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等。點撥:對仗是近體詩的主要特徵之一,杜甫的近體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0示例:“保龍”說)龍作爲中國的'千年圖騰,已經深入我們的文化,也代表了中國形象,因此絕不能“棄龍”。先是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一味的追求所謂的認同而更改了自己本來的特色,那最終不是自己。

(“棄龍”說)龍是皇權的象徵,帶有專制的霸氣,隨着封建制度的逝去,龍圖騰這種爲了控制老百姓圖騰應該也隨之消滅,中國不能再持續使用代表被推倒的王朝理念的標識了。 (“保龍棄名”說)龍作爲中國的圖騰,代表了中國形象,“棄龍”行不通,但我們在走向世界發展道路上也應注重自己的圖際形象。因此在龍的翻譯上可以捨棄dragon,重新考慮。點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B 卷

比較閱讀

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和“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2甲是寫景,景寫得壯闊;乙是敘事,事中寄寓着感慨。點撥:主要着眼於景、事、情的關係。

3甲是直抒胸臆;乙是寓情於事。

4甲是微觀的:“風”、“天空”、“猿嘯”、“沙”“鳥”、“落木”、“江水”等;乙是宏觀的概寫。 5 B點撥:甲乙在時空上都較雄渾久遠。

美文賞析

6. 少年時期:只會背誦而不知其意。青年時期:自以爲已經讀懂,認爲自己有了一種超脫世俗的心態,但與實際情況還有差距。中年時期:真正從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點撥:找準區域,摘取要點。

7. 借愛因斯坦的人品和學識來襯托王維的人品和學識。點撥:理解材料的使用與中心的關係。

8. 明月清泉象徵遠離塵世紛爭、自始至終保持獨立人格的高潔心靈,寄託着作者對高雅純潔的人生境界的追求。點撥:對形象的東西進行理性的概括。意思對即可。

9.A 點撥:B項中“面對困難挫折,要堅持不懈”屬無中生有;C項中“想像生動形象”錯,對比的作用是使表達深刻;這篇文章的線索是讀王維《山居秋暝》的感受,故D項錯。 文采展示

10示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偉大的愛國詩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對於政治很有抱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這種抱負的折射。年輕時曾漫遊各地。安史之亂前在長安生活,未能施展抱負,但與下層的人民逐漸接近。從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陷賊與爲官時期,使得以深入瞭解民衆疾苦。此後的十餘年,是在四川、湖北及湖南的漂泊中度過的。公元770年冬病死。杜甫一生僅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小官,且時間不長,但他不管窮達,都時刻不忘兼善天下;不管是否在位,都是自覺謀其政。他以“窮年憂黎元”爲思想核心,以“濟時肯殺身”爲一貫精神,以“再使風俗淳”爲最高理想,形成了永不衰退的政治熱情、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以及胸懷開闊的樂觀精神,成爲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被稱爲“詩聖”,詩作被稱作“詩史”。代表作是《兵車行》、《春望》、《三吏》、《三別》、《登高》、《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旅夜書懷》、《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爲主,語言精

練,具有高度的表達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點撥:傳記要包括人物的生平、主要貢獻事蹟,語言要平實些。

高考模擬

3○1○5○2○4點撥:○3是總起,○1緊承○3構成因果,○5是印證○3○1,○2是另一例,○4是11○

5○2。 總括,其中的“這麼”是指代○

12(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2)擇其善者而從之 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點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是學習求知之道,也是避免死記硬背的祕訣

杜甫《登高》原文、註釋、賞析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1,渚清沙白鳥飛回2。

無邊落木蕭蕭3下,不盡長江滾滾4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5,百年多病獨登臺6。

艱難苦恨繁霜鬢7,潦倒新停濁酒8杯。

註釋:

1、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甚哀,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渚:水中小洲。回:迴旋。

3、落木:落葉。蕭蕭:風吹葉動之聲。

4、滾滾:相繼不絕,奔騰不息。

5、萬里:遠離故鄉,指夔州距長安遙遠,回京無望。常作客:長期漂泊在外。

6、百年:猶言一生。多病:杜甫患有瘧疾、肺病、風痺、糖尿病、耳聾等多種疾病。獨登臺:時逢佳節,諸弟分散,好友先死,孤客夔州,舉目無侶,故云。

7、艱難:一指個人生活多艱,一指國家世亂多難。苦恨:極恨。繁霜鬢:白髮日多。

8、潦倒:猶衰頹,因多病故潦倒。新停:最近方停。時杜甫因病戒酒。濁酒:混濁的酒,指劣酒。

賞析:

詩前四句寫登高所見,後四句寫登高所感,情景交融,氣象高渾,語言精練而富變化,對仗工整且復自然,極沉鬱頓挫之致,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首聯起勢警拔,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氣貫注,層疊而下。“風急”二字最爲緊要,以下猿哀、鳥回、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皆從此生出。此聯每句各包三景,上句風急、天高,下句渚清、沙白,皆從大處着筆,上句猿,下句鳥,則從小處陪襯,大小相形,格外醒目。頷聯二句亦是從大處寫秋景,猶如駿馬走阪,奔騰無羈。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連用兩疊字,已氣勢非凡,而又冠以“無邊”、“不盡”四字,則悲壯中更極闊大,遂使蕭蕭之聲,滾滾之勢,精神躍然而出。若不如此,則振不起下半首。前半寫登高所見秋景,潑墨淋漓,雄渾悲壯,遂爲下半悲秋張本。頸聯兩句即從天地風物之大環境,緊縮至孤身一人,但內涵卻極深廣。宋人羅大經說得好:“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悽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鶴林玉露》卷十一)此詩八句皆對,而又章法錯綜變化,前後緊相照應。尾聯“艱難”應“作客”,霜鬢則又年老,何堪顛沛流離!“潦倒”應“多病”,止酒倍加寂寞,何以解憂消愁!妙在一結,大有登高極目、百感交集之慨,使人唏噓感嘆不能自已。明胡應麟盛讚此詩:“自當爲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爲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又說:“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於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髮不差,而建瓴走阪之勢,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詩藪·內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