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十八歲出門遠行》優秀教案兩篇

《十八歲出門遠行》優秀教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十八歲出門遠行》教案第一篇

  教學目標

《十八歲出門遠行》優秀教案兩篇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我國20世紀80年代先鋒實驗派小說的一些情況

2、梳理本文的表面情節,提高把握小說主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把握小說的象徵意義,感受小說情節的寓意。

2、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仔細揣摩來體會文本新奇獨特的語言與典型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小說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培養學生的樂觀精神,提高學生正確面對人生挫折與苦難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旅店”及小說情節的象徵意義。

 教學課型: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目標教學法、問題探究和研討教學法、自主合作教學法、啓發點撥式教學法、點面教學法、遷移教學法、綜合性學習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導入

十八歲,擁有激情,十八歲的激情像一陣風,吹去倦怠的塵,露出生命的光。十八歲的生命,是風的精靈,無畏;是海的精靈,深遠;是雪的精靈,高貴;是雨的精靈,純潔;是花的精靈,美麗;是青草的精靈,頑強……十八歲的我們對外面的充滿了好奇與渴望,可是,當你走向它的時候,它會真的像你想像的那樣嗎?好,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十八歲出門遠行》這篇小說。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動好奇。)

2、學生簡介作者(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師生作簡要補充。

餘華,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餘華以其實驗性極強的作品,在文壇和讀者之間引起頗多的震撼和關注,是中國內地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說受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荒誕小說的影響。《十八歲出門遠行》是其成名作。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長篇小說《活着》《在細雨中呼喊》及《戰慄》。其中《活着》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3、學生簡介先鋒實驗小說(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師生作簡要補充。

餘華作品中純淨細密的敘述,打破了日常的語言秩序,組織起一個自足的話語系統,並且以此爲基點,建構起一個又一個奇異、怪誕、隱祕的獨立於外部世界的真實的文本世界。這類作品,作者不挖掘外在的客觀的世界,而着重開拓人物的內心世界;還有它不像一般的現實主義小說中的描寫那樣直白與簡單,而是故事本身就充滿象徵意味。這類小說被稱爲先鋒實驗小說。

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馬原、洪峯、餘華、蘇童、葉兆言等青年作家紛紛登上文壇,他們以獨特的話語方式進行小說文體形式的實驗,被評論界冠以“先鋒派”的稱號。先鋒派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史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馬原1984年發表的《拉薩河女神》,第一次把敘事置於故事之上,將幾起沒有因果聯繫的事件拼貼在一起,突破了傳統小說重點在於“寫什麼”的範式和困囿,轉而表現出對小說敘事技法--“怎麼寫”的熱衷,先鋒文學由此徐徐拉開帷幕。之後,一批作家緊隨其後,充分發揮文本實驗的技能和才華,在敘事的迷宮中自由穿行,他們的創作實績使先鋒派的作品成爲文學界一道耀眼的風景。先鋒派作家們以敘事的形式遊戲對社會歷史深度模式的反叛贏得了“先鋒”之名。

  (二)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

(由學生的感受和困惑提出,師生共同討論完善問題制定學習目標)

引導語:

1、讀了本文以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增強互動。)

2、對於本文,你讀後的困惑是什麼?(學生的問題纔是真正的問題。)

(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會有:1、旅店”一詞在小說中出現多次,主人公在文中不斷重複要尋找“旅店”,這個“旅店”到底是什麼含義?2、類似“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說中出現了好幾次,結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和它們遙相呼應,這句話爲什麼不斷出現?3、本文情節很不符合現實生活實際,這真實嗎?4、小說的語言很別緻,不同於一般常見的語言形式,這就是先鋒派小說的特點嗎?5、本文的主題是什麼?6、我們也已十七八歲了,學習本文對我們有哪些啓發意義?)

師生討論完善本課問題大致如下:

1、小說中的“我”爲什麼要出門遠行?一直在尋找什麼,尋找的過程及結果怎樣?

2、主人公在尋找旅店的過程中,情緒的不斷變化,構成了小說的一條線索,情緒是怎樣變化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3、旅店”一詞在小說中出現多次,主人公在文中不斷重複要尋找“旅店”,這個“旅店”到底有什麼含義或寓意?

4、本文有些情節很不符合現實生活實際,有哪些荒誕的情節?這些荒誕的情節有什麼寓意?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5、類似“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說中出現了好幾次,結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和它們遙相呼應,這句話爲什麼不斷出現?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係?

6、本文部分情節具有象徵意義,請找出來,並揣摩品味。(如漫無目標地前行後,搭上汽車又原路返回和後來被搶走揹包等)

7、本文的主題是什麼?我們也已經十七八歲了,學習本文對我們有哪些啓發意義?

8、小說的語言很別緻,不同於一般常見的語言形式,這就是先鋒派小說的特點嗎?哪些語句能體現?

 (三)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自願閱讀,讀自己喜歡的語段,讀出自己的感覺。閱讀應是學生的自覺活動。)

  (四)討論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就上述問題逐條引出,學生自願舉手回答,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依據問題在文中找相關的語句揣摩分析,學生通過揣摩語句來解決問題,難以理解的句子和問題可以討論。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看法,各抒己見,並交流意見,師生討論補充。教師做出客觀的評價,並適時進行表揚。)

1、小說中的“我”爲什麼要出門遠行?一直在尋找什麼,尋找的過程及結果怎樣?

(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文本內容,梳理小說思路,培養整體把握能力。)

2、主人公在尋找旅店的過程中,情緒的不斷變化,構成了小說的一條線索,情緒是怎樣變化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本文的心理描寫非常成功,而且對於挖掘小說主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旅店”一詞在小說中出現多次,主人公在文中不斷重複要尋找“旅店”,這個“旅店”到底有什麼含義或寓意?(引導學生理解小說的象徵寓意,把握主題。)

4、本文有些情節很不符合現實生活實際,有哪些荒誕的情節?這些荒誕的情節有什麼寓意?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培養學生抓住情節對錶現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分析小說情節和主題的能力。)

5、類似“我還沒走進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說中出現了好幾次,結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和它們遙相呼應,這句話爲什麼不斷出現?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係?(教給學生文章重點語句對文章主題的點睛作用。讓學生學會點面結合的方法。)

6、本文部分情節具有象徵意義,請找出來,並揣摩品味。(如漫無目標地前行後,搭上汽車又原路返回和後來被搶走揹包等)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細心。)

7、本文的主題是什麼?我們也已經十七八歲了,學習本文對我們有哪些啓發意義?

(審視主題,學則能思,學以致用。)

8、小說的語言很別緻,不同於一般常見的語言形式,這就是先鋒派小說的特點嗎?哪些語句能體現?(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熟悉先鋒文學特點,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

  (五)品讀鑑賞

1、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激發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興趣,尊重學生的體驗。)

2、哪些語句寫得精彩?爲什麼?並把它讀出來。(主要是形象有趣)

(讀和品味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方法。學生的喜歡纔是課堂的真正需要。)

[ 如:(1)我在這條馬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經看了很多的山和雲。所有的山和雲,都讓我聯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們呼喚他們的綽號。

(2)那時我的腦袋沒有了,腦袋的地方長出了一個旅店。

(3)我知道自己的心窩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 ]

3、哪些符合十八歲青少年的心理特徵?哪些不符合?(聯繫學生思想實際,增強體驗,提高認識。)

  (六)拓展延伸

1、文中的“我”給你的感覺是什麼?你覺得他的哪些地方值得學習,哪些地方應該盡力避免?(瞭解學生的感受,便於因材施教,處處施以教育。)

2、學習本文以後,你的最大收穫是什麼?如果外出遠行,我們應做好哪些心理準備?(進行成人成才教育,提高學生面對人生挫折的意識和能力。)

3、走過了十七八個春秋,你一定有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與體驗,講一講你初次遠行的經歷或成長中的煩惱,或成長中的挫折、困惑。(傾聽心聲,激發興趣。)

 (七)總結提升

學生自己總結,自己完善,老師適時補充。(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是學生的。)

  (八)佈置作業

1、課下閱讀卡夫卡荒誕小說《變形記》,比較一下與本篇小說的異同,寫下你的閱讀心得。(培養學生的比較鑑賞與寫作能力。)

2、模仿本文寫法,寫下你“初次遠行”的獨特經歷或成長中的挫折、困惑。(遷移而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十八歲出門遠行

餘華

十八出門 →獨自遠行 →尋找旅店 →搭車返回 →拋錨被打 →找到“旅店”

象徵:尋找旅店→

搭車返回→

拋錨被打→

找到“旅店”→

人生“旅店”→

人物形象:

獨特語言:

閱讀收穫:

  《十八歲出門遠行》教案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