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精選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目標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精選

1.瞭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2.學習本文優美的語言。

3.瞭解相關文言知識及文學典故。

4.積累“故”、“盡”、“屬”、“即”等實詞義項,“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5.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法,理解作者複雜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通讀全文,疏通文意。

2.瞭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3.體會作者複雜的感情。

 教學難點

文中的語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大陸上,積澱了五千年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樓閣廟宇,比比皆是。在這衆多的人文景觀中,“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築流傳千古,更因爲名人的遊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意義,名揚天下。它們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鸛鵲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

 二、關於文體

駢文,是魏晉以後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文多以四、六字句爲主,兼以雜言,所以後來也稱駢文爲“四六文”。

駢文講究排比、對偶,注重藻飾和用典,講究運用平仄,聲韻要求嚴格。一般說來,駢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縛內容,自無可取,但如果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性。

 三、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 關於作者: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縣),初唐文學家。王勃少有才名,有神童之稱,以五言律詩和絕句成就較大。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的詩歌從內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齊樑香豔詩的框框,爲初唐詩風的轉變和近體格律詩的成熟做了貢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爲後人傳誦的名句。《滕王閣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也因其開闊的意境,宏大的氣勢,而成爲千古絕唱。

2.關於滕王閣

滕王閣自古就被稱爲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地處江西南昌,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歷史景點。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爲“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爲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從此,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風流。

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自古以來,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引人,歷代著名學家爲之傾倒。唐李白詩云:“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詩人劉禹錫也吟道:“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裏,留下許多名勝古蹟。

“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盛讚滕王閣的名句。

滕王閣坐落在南昌贛江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建築規模很大,閣高九丈,共三層。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 28 次之多,世所罕見。現在的閣樓建於 1985 年,高達 57.5 米,佔地達 47000 平方米。仿宋風格,臨江而立。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祖李淵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營建,閣以其封號命名。貞觀十三年(公元 639 年)六月李元嬰受封爲滕王,後遷洪洲(南昌)任都督,據說唯一的建樹就是在公元 653 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這座樓臺——“滕王閣”。

上元二年(公元653年),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此大宴賓客,王勃席間所作《滕王閣序》,成爲傳誦千古的名篇。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名揚四海,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風流。

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爲“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爲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

滕王閣爲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犒賞諸臣,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攜文武官員歡宴於滕王閣,共慶重陽登高佳節。此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日行七百里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爲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只等當衆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

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

王勃行文習慣小酌,然後矇頭少睡,起來後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於是端坐書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慢磨墨,藉機醞釀才思。

閻都督和衆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於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

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讚天才之筆,急令衆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後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岳陽樓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寫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陽樓記》。據說當時巴陵郡守(岳陽在宋時屬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邊天,天邊水,秋來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悽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但是范仲淹應滕子京之請,爲岳陽樓作記。寫得就更好。《岳陽樓記》共360字,文情並茂,讀之感人肺腑。文中許多警句已成爲後人處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更爲人所傳誦。

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

一說黃鶴樓因此得名;一說原爲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爲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爲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唐朝詩人崔顥曾有《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過後甘拜下風,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裏遊樂,吟詩作賦。黃鶴新樓於1984年6月落成,樓高5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51.4米。

3. 關於本文寫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爲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爲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衆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四、通讀全文

1.通讀全文,解決生字注音。

2.對照書下注釋,粗通文意,劃下不理解的語句。

3.分段請同學在全班誦讀,教師糾正字音,明確停頓。

  五、作業

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分組分段朗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進入文章情境。

 二、課文分析

1.第1段

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起筆先介紹滕王閣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寫天地的廣大,寫滕王閣的具體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一句,更寫出了滕王閣的宏大氣勢。

如此靈秀美麗的工地,一定也會產生傑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採星馳”一句由陳述地理位置轉而對人進行描寫。在盛讚了賓主之後,又盛讚了這次盛會,最後,又謙遜委婉地介紹了自己參加這次盛會的原因。

2.第2段,第3段。

2、3兩段寫景。

先點明時間,深秋季節,驟雨初歇,山巒景物全都籠罩在一片暮靄之中,從樓上向下眺望,繡闥,雕甍,山原川澤,閭閻撲地,舸艦彌津,再襯以水面上傳來的縷縷魚歌以及穿空飛過的大雁的啼叫,有聲有色,亦動亦靜,引人入勝。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千古傳誦。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渾然一色,可算是全詩意境之眼。

作者一反傳統悲秋的習慣,將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邁,使景物描寫平添了一份灑脫之氣。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背誦時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及重點句。

教師可請一兩位同學當堂示範,但一定要把握好時間,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要強求。

3.第4、5段。

寫宴會盛況,並抒發人生感慨。

第4段作者緊承上文景物之美的描寫,說到美麗的景色使自己情緒激動。極寫管絃之感,歌聲之美,鋪陳宴會賓主歡飲娛樂的場面,多次使用典故,簡練、含蓄的表現宴會的豪華。但一想到“四美具,二難並”,心緒一轉,不由得“興盡悲來”,由喜悅漸生憤慨。接下來的幾句,一方面體悟天地之大,一方面感嘆人生無常,感情基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此看出,“興盡悲來”纔是全文情感的主脈。

“興盡悲來”,而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空有絕世才華、卻遠離都城,無可施展;心懷君主,卻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見,不由得讓人感慨“時運不齊,命運多舛,”大有生不逢時之感。然而作者並沒因此而消沉,反而因之以自勱,在文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樂觀向上,不懈追求的決心和勇氣。其中的“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最高思想意義的警句,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難執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處逆境也不輕言放棄的積極、樂觀、堅定的品質。“大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郝援引於此,表明了他不放棄自己理想,高尚的人生觀。

學生熟讀,背誦2-5自然段。

4.第6、7自然段

述說自己的身世以及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知己難遇。

  三、作業

1.背誦課文2-5段。

2.完成課後練習二、三、四題。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完成課後練習二、三、四題的檢查

  三、總結駢文特點

可採用學生自己歸納,彙總後老師指導方法。

由此文可看出駢文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語對偶。講求平仄,用韻嚴格,注意藻飾和用典。

 四、課上練習

1.填空。

①中國江南三大名樓指_______________。

②“初唐四傑”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閣序》中出現的成語有哪些?

3.默寫

①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③老當益壯,寧移百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海雖賒,扶搖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副名勝古蹟的對聯,閱讀後回答問題。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請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①“一樓何奇”中的“樓”指 。

②“兩字關情”中的“兩字”指 。

參考答案:1.①滕王閣,岳陽樓,鶴雀樓,黃鶴樓。②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③子字。2.物華天寶,老當益壯,鐘鳴鼎食,人傑地靈,高朋滿座,萍水相逢,一介書生,高山流水,俊採星馳,窮且益堅,青雲之志。

3.略 4.①岳陽樓 ②“憂”和“樂”

 附:板書設計

滕王閣序

王勃

一、作家作品及本文寫作背景

二、駢文

駢儷文,四六文。

三、分析

地勢雄偉,地靈人傑

樓閣壯美,山川勝景

宴會勝況,個人遭際

自敘經過,謝主引賓。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之二

  一、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

2.瞭解《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爲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4.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5.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網絡篩選信息法、總結歸納法

2.研究創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寫法

 (三)、情感與價值觀:

1.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薰陶。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二、教學方法設計

1.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網絡信息篩選法、總結歸納法、改寫法

2.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三、教材處理設計

《滕王閣序》是一篇記述盛會的序文。是初唐文學家王勃一揮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親途中,到達洪州,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成,宴請賓客,閻都督聽說王勃之才,因此邀請王勃參加。作者用生動的文筆,由地理風貌到自然、人文景觀,再到宴會,層層鋪敘,突現了滕王閣的壯麗,描繪出歡飲娛樂的場景;並且即景生情,抒發了他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在表現技巧上,文章的詞藻極爲豐富華美,其中不乏精闢之句,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讚賞。文章多用典故,簡練含蓄。結構也很緊湊,前後互相呼應,脈絡十分清楚。

《滕王閣序》能成爲千古傳頌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學時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確立本課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爲:

1.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2.欣賞千古名句,體味名句之美。

 四、教學過程 與師生互動設計

  (一)導語設計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大地上,積澱了五千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亭臺樓閣比比皆是。在衆多的人文景觀中,“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築流傳千古,更因名人的遊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含義。那麼有誰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呢?(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與四大名樓有關的名人題詩,誰能例舉一二?

四大名樓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揚天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整體感知

1、利用網絡預習

(1)同學們利用網絡都蒐集到了哪些關於《滕王閣序》的信息?(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激起學生的表現欲,爲課堂有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打下基礎。)

(2)《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如何?

(3)《滕》成爲不朽之作,流傳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而在後面的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同時還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

(4)美文不可不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享受聲韻辭彩之美,享受滕王閣的美景。(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美文,感受美的薰陶)

2、提出本節課教學重點:

《滕》能成爲千古絕唱,看來原因頗多,但是短短的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來分析,因此這節課就先從《滕》的景美入手,來欣賞品味滕王閣的美景。

  (三)欣賞品味

1、都督閻公聞報:“星分翼軫,地接衡蘆”之句時,爲什麼要沉吟不語?(此問在於讓學生對本文寫景有個初步感知:明朗開闊)

2、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

(1)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麼特點?

(2)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3)你認爲那些詩句寫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學生可以瀏覽學校服務器上《滕王閣序》文件夾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職時代社區中的bbs上瀏覽關於《滕王閣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聯網上查找相關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帶來的軟盤中的資料和信箱郵寄過來的資料。一邊瀏覽一邊可以自由組合討論,重組蒐集到的信息,同時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詩句改寫成散文發表在學校的bbs上。)(此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訓練學生的篩選和重組信息的能力,同時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與作者感情上達到一種共鳴,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點賞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賞名句時可根據課堂具體事情,調節欣賞詩句的順序)

問題設置:

(1)“落霞”句爲什麼能成爲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語言來描述麼?沒有“與”“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與《馬射賦》中的“落花”句比較。(此處問題同學可以討論研究,改寫,比較,受到學生的感染,老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一幅“落霞”圖。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讓學生體會到本文景美特點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漁舟”句:寫的是一道什麼風景?寫的是眼前之景麼?(展開想象,聯繫地理知識,得出結論,寫的是生活之樂和自然之樂。不是實景而是想象之景,體現本文精美特點之二:虛實相襯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譽爲“寫盡九月之景”。這句寫出了景美之三:色彩變化之美。並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寫色彩變化的詩句,如:飛閣流丹,層巒聳翠,青雀黃龍之舳,彩徹區名。)

(4)這兩段景物描寫中還有一個特點:遠近變化之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實例,分析哪裏是近景,哪裏是中景,哪裏是遠景)

由此可見,王勃寫景頗具特色,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寫山水,體現一定的美學特徵。

4、小結:

第二三段都寫了什麼景? 體現什麼特點? (運用總結歸納法讓學生對本文的景美特點有一個更深的瞭解。)

 (四)總結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後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讚說:“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爲第一。”(《新修滕王閣記》)(訓練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二三段。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改寫成一小段散文,體會《滕王閣序》的山川美景,發貼在學校的bbs上。(這可以說是完成發展等級的一個目標)

 五、板書設計

滕 王 閣 序

王勃

景美:明朗開闊 上下渾成之美

虛實相襯之美

色彩變化之美

遠近變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