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語文《虞美人》優秀教學案例

高中語文《虞美人》優秀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案例陳述

高中語文《虞美人》優秀教學案例

 〈一〉、導入新課

法國詩人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是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首詩歌,不僅是用作者的眼淚鑄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鮮血鑄成的。因爲作者在完成這首詞後不久,就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因而也成了他的“絕命詞”。這就是被譽爲“詞中之帝”的《虞美人》。 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優美的音樂情境引入。

詞牌的由來 虞美人: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詞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壺冰”等。

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於垓下。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瞭,我當冒死衝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捨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爲了不使項羽爲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豔美花草,人們爲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虞美人也叫麗春花、賽牡丹、小種罌粟花、蝴蝶滿園春等,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時將其作爲國花;我國也廣泛栽培,以江、浙一帶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壇、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細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虞美人兼具素雅與濃豔華麗之美,二者和諧地統一於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國古典藝術中美人的丰韻,堪稱花草中的妙品。但虞美人全株有毒,內含有毒生物鹼,誤食後會引起抑制中樞神經中毒,嚴重可致生命危險。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後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裏,被封爲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後主於 七月七日 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可以說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後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爲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麼好說的,可是作爲一代詞人,他給後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爲人們所熟知的一篇。

  〈二〉、感受 “愁”

⒈師:學習詩歌先從誦讀開始。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然後評析誰朗讀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誦讀。

⒉師:他們讀得怎麼樣?(學生自由評價)

提示:入情入境的讀,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體:朗讀的情感應該是低沉、淒涼,聲調曲折有致

局部:何時、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一江

月——明——中——

向——東——流—— 這些詞特別能表現詩人的內心痛苦的世界。

⒊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有人會唱就唱一遍),要注意節奏和情感。

朗讀此詩,要讀出幽怨、悲傷、無奈、悔恨的味道。

⒋聽配樂朗讀(多媒體展示)

⒌生配樂齊讀詩歌

[點評:朗讀是學習詩歌的重要一環,通過朗讀讓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加強對詩歌的理解。]

  〈三〉分析“愁 ”

⒈同學們喜歡這首詞嗎?最喜歡哪一句?(說明原因)你認爲全詞最關鍵的應是哪一個詞?

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眼:愁

⒉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既然詞眼是“愁”,那麼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3然後具體研習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爲什麼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亡國後,過着囚徒般的生活,名雖王侯,實爲亡國奴、階下囚。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在絕望之時,“春花秋月”對他是一種諷刺,從而對花謝花開、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現在是階下囚,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歡樂、自由。

依倨:①小樓:被囚禁的小屋。②《相見歡》裏寫到“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失去了尊嚴,受盡了屈辱。

依倨: 李煜一開始揚言殉國,拒不投降,後來還是降了宋。宋太宗侮辱他而封他爲“違命侯”。

(解說: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麼?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麼?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後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涵, 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後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4)討論:爲什麼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繫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麼特殊涵義嗎?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徵,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⒌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恆襯托人事變化,正好表達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階下囚所特有的“舊日繁華轉頭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獨特感受。“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爲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問 答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宇宙之永恆不變)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人生之短暫無常)

幾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恆與短暫達到統一)

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6)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恆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常”?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恆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迴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7)句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比 宇宙永恆有常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人生短暫無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寫出了詞人作爲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8)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後一句話用了什麼方法來寫愁?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具有什麼表達效果?讓你產生了那些想象?古詩歌中還有哪些詩句是寫愁思的?

明確: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想)

設問、比喻。用春水來比喻愁,表現了李煜滿懷的愁、無窮無盡的愁、洶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 2、愁思如春水般不捨晝夜,無窮無盡

感其聲:分析平仄(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後兩字平聲。讀來亦如春水時起時伏,連綿不盡)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並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爲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作爲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比喻他的愁,那麼他是爲什麼而愁?請結合全詞內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確:亡國之痛,作爲帝王不能保住國家的後悔自責,淪爲階下囚的痛苦,對自由尊嚴和安逸生活的留戀,前途無望的心灰意冷……亡國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豐富,更深遠。[李煜的詞,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寫的,他看不到長江,長江成爲他懷念故國的一部分。]

點評: 念念不忘過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東風是故國吹來,春水又向故鄉流去,(東流有可能是雙關,水流向東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東南方向。)這在宋太祖看來會有“東歸故國”之意——可以這樣說,兩個“東”字,斷送了一代文章聖手的性命。

拓展

寫愁思的名句,可啓發學生思考,然後列舉一二: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劉禹錫《竹枝詞》)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愁的無緒

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李白《秋浦歌》) ——愁的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辛棄疾《鷓鴣天》)——愁的動感

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①下面對於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於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對於詞作內容理解不夠確切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急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裏行間,寄寓着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生的極度哀傷。

B.詞的下闋,抒寫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詞的結句是主題特別深刻之處。

C.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詞。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它是李煜早期詞作的代表作之一。

D.這首小詞語言清新、情調哀怨、意味深長。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灌注於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解說:這是課內的延伸閱讀,旨在擴大學生閱讀量,並模仿高考題型命題,旨在提高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參考答案:①D,“水長東”比喻恨如東流水,綿綿不斷;②C,這是李煜後期寫的詞。)

問題:在戰火紛飛,殺戮成性的五代,李煜身爲一國之君,卻不能像“臥心嘗膽,三千越甲可君吳”的越王勾踐,而是在自憐,這是不是顯的過於柔弱了?

李煜只是李煜,一個文謅謅的詞人罷了。不是勾踐,勾踐他亡過國,但他能“臥薪嚐膽”,能夠“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成就復國大業。而在治國上一籌莫展的李煜面對故國,只能是悲從中來,傷心懷舊,最終死於自己心愛的詞。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從他做亡國奴的那天開始的,可以說,是亡國的代價,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他的成功,在於他的作品裏的悽麗愁緒依然籠罩着千年以後的我們,我想他在飲下宋太祖賜的牽機藥時,心裏肯定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爲帝王的悲哀,二是爲詩人的悲哀。有人說,政治是藝術的天敵,的確,太感性、太重視自己的內心的人是不適合做領導的。當我們的目光越過千年,看着李煜憂鬱的臉,我們會覺得李煜如果不當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間,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謫仙。

尼采說:“在所有文學作品中,我尤其喜歡那些用血寫出來的文字。”

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面對國破家亡,面對長蒼生黎民,面對懷才不遇,面對親人、友人、情人別離,詩人那或憤怒或黯然或無奈的心緒,總化爲一行行的詩句,一行行的飽蘸着詩人血淚的詩句,詩人的血與淚,摧開了一簇簇燦爛的藝術之花。

就我們的現實生活而言,生活的無助,學習的艱難,病痛的折磨,這些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氣。李煜在絕望中達到了藝術的巔峯。我們可能不會絕望,我們可能不會寫出驚人的篇章,但是,熱愛生活比一切都顯得重要。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熱愛詩歌熱愛生活吧!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她哭,他就對你哭——

 問題分析

鑑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真摯的情感美,動人的音樂美 。讓學生在對詩詞語言品析的過程中把握其藝術技巧,提高詞的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