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蘇教版選修《高祖本紀》知識點歸納

蘇教版選修《高祖本紀》知識點歸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太史公自序》說:“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紀》第八。”根據這個精神,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記述了劉邦推翻秦朝、戰勝項羽、建立漢朝的全部過程,肯定了西漢這位開國皇帝統一天下的歷史作用。

蘇教版選修《高祖本紀》知識點歸納

 1.情節結構

《高祖本紀》是在一系列歷史事件的敘述中展示劉邦作爲一個政治家的形象,表現傳記作品的主題,以及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思考和認識。從劉邦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活動特點看,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始到“生孝惠帝、魯元公主”),介紹劉邦的姓氏、籍貫、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長時的種種行事。

課文首先介紹劉邦的姓氏、籍貫、出生、家庭等,體現了《史記》是以人物爲中心的傳記作品特點。

這一部分主要記述劉媼嘗息大澤之陂生下高祖、劉邦好酒及色、縱觀秦始皇而嘆、徒手赴宴大言“賀錢萬”等主要情節。“見蛟龍於其上”,極言劉邦出生不凡。劉邦當初,其爲人,仁而愛人,有大度;但又好酒、賒酒,有詐稱“賀錢萬”的無賴舉動。說明他原本是一個不從事生產的普通人,而且性格中有不少毛病。觀看秦皇帝時,他情不自禁地發出“大丈夫,就應該像秦始皇那樣”的慨嘆,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也可以說是“布衣登基”的起點宣言。

第二部分(從“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寫劉邦入關滅秦、打敗項羽、建立帝業的過程。

從歷史發展過程的特點看,這一部分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奉楚懷王之命)劉邦領兵西進,一路廣攬人才,虛心聽取意見,隊伍不斷壯大,打了不少勝仗;並率先入關,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撫民心,爲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這一階段,主要寫酈生見沛公、與秦軍大戰藍田、人關約法三章等情節。“酈生見沛公”,從劉邦“踞牀”,“酈生不拜,長揖”,到“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這時酈食其說出襲擊陳留之計,從而獲秦軍儲備糧。說明劉邦能虛心聽取意見,當衆認錯。“與秦軍大戰藍田”,戰前,用張良計,遊說秦將,“啖以利”,偷襲武關。藍田南交戰中,設疑兵旗幟,更重要的是“諸所過毋得掠滷”,因而秦人歡喜,所以“秦軍解”。最後,在藍田北交戰中,又“大破之”;乘勝追擊,打敗秦軍。說明劉邦善於用人、用計,這是他在雙方交戰時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人關後,“約法三章”則表明劉邦想以此贏得關中百姓的擁護。

第二階段:寫楚漢相爭:劉邦赴鴻門謝罪,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劉邦被封爲漢王,決策東進爭奪天下,進兵追擊項羽,在垓下打敗項羽。

這一階段,主要用對比的手法寫了項羽由強到弱、劉邦由弱到強的變化過程。項羽入關時率軍四十萬,劉邦兵十萬,雙方兵力懸殊很大;劉邦自知不敵,到鴻門謝罪得以解脫。項羽入關後,屠民燒宮,假尊義帝;與劉邦先前入關的安撫吏民,寬容秦王形成鮮明對比。推翻秦朝後,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負約”,“更立”劉邦爲漢王。可見項羽的強勢與霸氣,劉邦的弱小與屈從。諸侯各自回到自己封地後,劉邦燒絕棧道,以示無意東歸;暗中卻聽從韓信的勸說,“決策東鄉,爭權天下”。“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的時候,雙方的兵力在相持中發生了變化,由於劉邦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從民所望,後方鞏固,兵力由弱轉強,逐漸居於優勢。“欲引”,又用“留侯、陳平計”,其決策和行動的變化說明劉邦的實力與先前大不一樣。“決勝垓下”充分說明楚漢相持三年後,形勢大變,漢軍逐漸扭轉敗局,已經強大起來。垓下之戰,韓信受命以三十萬大軍圍困項羽十萬之衆,第一次以衆擊寡。韓信仍然運用謀略,儘量用極少的代價取得勝利。他以孔將軍、費將軍爲兩翼,親自居中正面誘敵,佯裝敗退,拉長楚軍戰線,然後兩翼合攏,分割包圍,打敗楚軍,把項羽逼上死路。到了夜裏,漢軍又唱起楚歌迷惑楚軍,這就徹底瓦解了項羽鬥志,迫使項羽自刎於烏江邊上。

第三階段:劉邦在汜水之陽稱帝。

這一階段,寫了劉邦稱帝、高祖置酒雒陽南宮等情節。漢五年(前202)正月,諸侯及將相共尊劉邦爲皇帝,二月甲午,劉邦即位於汜水之陽。劉邦稱帝后總結他或功的經驗,說明他不僅會用人,而且能駕馭人。

第三部分(從“未央宮成”到文末),劉邦稱帝后的情況

這一部分寫了未央宮舉杯噱父、高祖還鄉和高祖之死等情節。“未央宮舉杯噱父”是劉邦即位後在羣臣面前對自己父親的一次戲弄。漢高祖九年,華麗無比的未央宮建成,劉邦在未央宮前殿舉行盛大朝會,會見諸侯羣臣,其父太上皇也在場。劉邦在此即位已經三年,帝業已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以四海爲家,諸侯羣臣畢恭畢敬,劉邦嚐到了作爲天子的顯貴和樂趣,不免飄飄然起來。在未央宮前殿大宴羣臣之時,劉邦忽然想起父親曾訓斥他“無賴”,沒有什麼謀生的本領。心想現在倒要看看他如何作答。劉邦便端起玉石酒杯,斟滿了酒,起身爲太上皇祝壽,表示對父親的十分尊重,不料卻問道:“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當初你說我沒有出息,現在看看誰有出息?你說我不從事家業,但我從事的是天子的產業。言下之意,你當年說錯了。劉邦一席話,竟引來羣臣高呼萬歲,大笑爲樂。這段文字,充分暴露了劉邦靈魂深處渺小鄙陋的東西。“高祖還鄉”一節,作者放筆鋪敘,摹繪點染,造成濃重的抒情氛圍。先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且“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後自編自唱《大風歌》,然而樂極生悲,在大風歌歡樂豪邁之中透露出一種巨大的隱憂,所以“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說出了“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這樣動情的話來。正是由於作者渲染了濃重的故土鄉情與衣錦還鄉所造成的人生榮枯之感,也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生髮出對人生的無限感慨。“高祖之死”一段,僅用十字,交代卒年時間、地點。

 2.人物形象

劉邦是司馬遷筆下最生動、最豐滿、最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劉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點是:其一,有遠見卓識。突出表現在他人關後的所作所爲。率先人關卻“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按楚懷王之約“先入關者王之”,劉邦應爲關中王。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噲、張良諫”後,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因而消除秦地百姓的後顧之憂,也在各路諸侯中樹立了威望,可以說他是從未來統一全國的角度處理眼前的問題。人關後與民約法三章,實行一系列寬政愛民的措施,贏得了秦地人民的熱烈擁護。宋代劉辰翁說:“高祖始終得關中之力,關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無犯,約法三章之力也。”(《班馬異同》)“秦人意”、“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見人心所向。得到人民的擁護是他日後節節取勝的根本原因。所以,儘管後來項羽“兵四十萬”,劉邦只有“兵十萬”,但有了“民心”的基礎,鴻門宴上才得以解脫,而項羽也不可能在關中立足。其二,智謀超人。他性格上所表現出來的寬厚、大度、狡詐甚至無賴,都可以說明他有謀有略,非同一般。如在軍事策略方面採用順應時代、籠絡人心、分化敵人、團結內部等措施,如與秦軍大戰藍田前後,採用遊說秦將、以利誘敵、設疑兵旗等,計謀總高人一籌。他腦瓜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達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其三,善於使用和駕馭人。劉邦稱帝后,置酒雒陽南宮,總結他統一全國的成功經驗,談到張良、蕭何、韓信時說:“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的確,在劉邦所重用的將領中,不少原是項羽的部下,如韓信、陳平,他們投奔劉邦後,一個被舉爲大將,一個被提爲護軍中尉,可見劉邦的氣魄非同尋常。劉邦還善於聽取意見,立刻認錯。如樊噲、張良勸他“止舍咸陽宮”一事,一個最高統帥如此善於聽取意見,無疑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劉邦善於駕馭人的手段也是極爲成功的,韓信評價說:“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就是這個意思。“垓下之戰”是劉邦善於用人的典型例子。韓信智勇雙全,當年就是以少勝多,設下埋伏打敗項羽,才扭轉漢軍敗局,使楚漢進入相持階段。所以,決戰垓下,既顯示韓信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才幹,也說明劉邦知人善任,能駕馭大將,使得將領們願意爲他衝鋒陷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在作者的筆下,劉邦確實有超過項羽的眼光和才幹,但作者沒有盲目歌功頌德,也沒有把漢代開國之主描繪成“聖君”。在作者的“實錄”下,寫了劉邦的流氓無賴行徑,記述了他不持一錢而詐稱“賀錢萬”的舉動,描繪了他問太上皇“所就孰與仲多”的洋洋自得的神情。也寫了他性格上的缺點,如“好酒及色”、言行粗魯、奸詐圓滑等,還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

 3.藝術手法

(1)用對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在《高祖本紀》中,側重記述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的過程,充分肯定了這位開國之君在統一天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是作者運用鮮明、強烈的對比方法展現給讀者的。如寫項羽、劉邦分兵入關攻秦時,對項羽軍隊的行動是這樣描述的:“及項羽殺宋義,代爲上將軍,諸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侯皆附。”讀者看到的,只是單純的軍事方面的成功;而寫劉邦軍隊,除寫軍事策略外,還寫了劉邦的安民措施:“諸所過毋得掠滷”,於是“秦人意,秦軍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遂先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突顯出來了。

(2)用諷刺的方法臧否歷史人物。

諷刺是用尖銳而詼諧的語言對假醜惡的東西加以揭露、嘲笑和譴責,目的是通過諷刺對假醜惡的否定,達到對真善美的褒揚。諷刺的方法在《史記》中的運用是多種多樣的,《高祖本紀》中主要是狀摹劉邦自矜聲色的心態加以諷刺。如高祖置酒未央宮,爲太上皇祝壽,日:“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劉邦的揶揄舉動,使太上皇尷尬難言,引起殿上羣臣高呼萬歲,大笑爲樂。劉邦這種自矜聲色,表面上看是對自己父親的尊重,實際上是說父親當年說錯了,以此嘲弄太上皇,從而達到了作者要暴露劉邦性格中所存在缺點的目的。

(3)用典型細節刻畫人物。

司馬遷寫歷史人物,除了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作濃墨重彩的渲染外,還非常注意選擇一些典型事例作精雕細刻,從而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如《高祖本芝。就寫了賒酒、詐言“賀錢萬”、觀始皇而嘆、踞見酈生等細節,以展示劉邦性格的各個側面。作者所寫細節,總是從刻畫人物或記敘歷史事件的總體上加以把握,每一個細節都具有能夠反映人或事物本質的獨特性,從而具有典型意義。

(4)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由於各人的出身、經歷、教養、思想等不同,所以每個人的說話內容、特點、口氣也是不一樣的。司馬遷能夠準確地寫出每個人的獨特語言,使人聽其聲而知其人。如,劉邦早年觀看秦始皇時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是感嘆、羨慕的口吻,符合劉邦當時處於一個平民的身分。寫酈食其,見劉邦,長揖,日:“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活現一個狂放不羈而又胸有妙計的說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