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練習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導語:下面是小編爲同學們整理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練習,歡迎大家的練習,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鞏固有關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練習

 語段閱讀

 (一)閱讀下面這首五言詩,完成1~2題。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1.本詩運用了動靜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樣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首詩採用動靜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下憂憤、苦悶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彈琴、孤鴻哀鳴、飛鳥盤旋、憂思徘徊是動寫,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靜描。這些動景集中反襯出了夜的死寂與深重,映襯了詩人不寐而彈琴的孤影,突出內心的焦躁與悲涼。

2.這首詩化無形爲有形,表達了詩人“憂思獨傷心”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詩人將無形的“憂思”化爲直觀的形象,將內心憂憤、悲涼等感情寄託在冷月清風、曠野孤鴻、盤旋的飛鳥、深夜不眠的彈琴者中,月明風清,襯托了詩人高潔不羣;寫“薄帷”、寫“吹我襟”,讓人感覺冷意透背,而鴻雁哀號、翔鳥徘徊正是詩人看不見希望和出路的憂憤、苦悶的形象寫照。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3~4題。

雜詩十二首(其二)

陶淵明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3.這首詩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麼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首詩的前六句寫了“山”、“日”、“月”、“風”、“夜”這些意象,它們富有意味,一是爲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二是寫天氣的變化四時的更替,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畫作者“不眠”的淒寒心境

4.詩歌的七、八兩句在詩中起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總結前六句描繪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懷,起承上啓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