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人教版高中選修《漢家寨》教案設計

人教版高中選修《漢家寨》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漢家寨》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人教版高中選修《漢家寨》教案設計

1、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深入理解“堅守精神”。

2、學習作者獨特的表現手法。

3、學習散文詩一般的語言。

 教學活動:

課前預習:

  一、研讀課文,完成《漢家寨》預習題。

1、學習第一部分

⑴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作者從“天山大阪”到“漢家寨”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請你仔細閱讀這個部分,並概括這個部分所描寫的自然環境的特點。

⑵找出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現自然景觀特點的詞語或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作用。

⑶找出這部分表現作者主觀感受的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2、學習第二部分

⑷本文第三部分寫作者走進漢家寨的所見所思,請你說說這個部分寫了那幾個人物,他們各有什麼特點?作者看到他們之後產生了怎樣的想法?

⑸作者主要用了什麼方法來刻畫這兩個人物形象,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⑹請你結合上下文說說“絕地”“堅守”的含義?

⑺聯繫第一部分,說說第一部分所寫的自然環境和這個部分有什麼關係?

3、學習第三部分

⑻請你概括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思想。

⑼這篇作品表達的是一種“堅守”的信念。作者要“堅守”的是什麼?在今天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這種堅守有什麼價值?它與“發展”的觀念會不會產生矛盾衝突?

⑽學了本文之後,你的思想是否受到某種觸動,請你聯繫現實具體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二、利用互聯網查找有關“漢家寨”歷史、地理的資料,進一步瞭解漢家寨。

課堂教學:

第一教學板塊----瞭解漢家寨,美讀《漢家寨》。

1、藉助PPT演示文稿介紹“漢家寨”歷史、地理。

2、有表情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意境。

3、教師小結:《漢家寨》用蒼涼而又飽含情感的筆調勾勒出一幅漢家寨人在粗獷、荒涼、孤獨無援的“絕地”中頑強“堅守”的畫卷,展示了人類強大的生存毅力,那就是“堅守”。推而廣之,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要發展,也需要這樣的堅守精神。因此學習本文,能使我們對“思想”“精神”這些概念有了更爲具體感性的認識,從內心深處生長人性的高貴。

第二教學板塊----賞析第一部分:堅守的背景。

1、概括“堅守”的背景。

⑴有表情朗讀第一部分,概括“堅守”背景的特點。

提示:

堅守的背景----天山南麓的戈壁:空曠寧靜,死寂無邊,焦土遍地,悲涼恐怖

2、賞析寫景的語言。要求從這個部分中找出各自最欣賞的寫景句子,說說它們好在哪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邊讀邊品。

3、分組討論。

文中寫道:“一旦你被它收容,有生殘年便再也無法離開它了。”這句話中“收容”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一旦被收容過,在有生殘年再也無法離開它”?

提示:“收容”的本義是有關的組織、機構收留處在困難中的人並加以照顧。聯繫上下文來看,作者在這裏寫自己被永恆的“山野之靜”所“收容”,意思是說自己被四野的寧靜包裹着,完全融入到周圍的寧靜之中,這種一路單騎行進於三百里空山絕谷的感受給作者的震撼是刻骨銘心的,因此他在有生之年在意無法忘記。

第三教學板塊----賞析第二部分:堅守的人物

1、有朗讀第二部分,概括漢家寨一老一小兩個人物的特點。

提示:

老漢----飽經風霜,木訥遲鈍,不回答來客的提問。

小女孩----穿着破紅棉襖,天真、好奇。

作者主要通過外貌、神態、動作描寫刻畫了兩個都穿着漢人服飾,始終無語,幾乎是兩個靜態的漢家寨人物形象。正是這樣的人,在環境極爲惡劣,條件非常艱苦的漢家寨堅守着,這種頑強的“堅守”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靈。全班朗讀第29、30、33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動與震撼。

2、分組討論,解答疑惑。

①文中作者走進漢家寨的時候,看見三道巨大的戈壁灘覺得三個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它們到底暗示了什麼呢?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提示:

三道巨大的戈壁灘指向的“三個方向”實際上暗示了人生選擇的不確定性。

②漢家寨只是幾間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魯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鐵灰色的礫石戈壁正中。無植被的枯山像鐵渣堆一樣,在三個方向匯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間,是三條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鋪向三個可怕的遠方。因此,地圖上又標着另一個地名叫三岔口;這個地點在以後我的生涯中總是被我反覆回憶,咀嚼吟味,我總是無法忘記它。彷彿它是我人生的答案。在這裏,作者“人生的答案”是什麼呢?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提示:

漢家寨人在如此困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堅守,他們肯定也面臨了人生的“三岔口”與選擇,但他們選擇了堅守。這種信念、行爲給作者極深的觸動,使他意識到自己在面對不能確定的人生選擇和形形色色的誘惑時應該像漢家寨人一樣選擇堅守。

③作者反覆寫那位穿紅色破棉襖的小女孩,這是爲什麼,小女孩又是代表什麼?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提示:

漢家寨人堅守生存的理想、信念、行爲給現代文明中的人以強烈的震撼和鼓舞,作者用紅色給文章營造悲涼深沉氛圍營造一點亮色,使全文格調慷慨悲壯但不至於傷感。

3、教師小結,強調第一部分的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關係,前者爲後者提出的“堅守”主題作鋪墊,前面的環境空曠死寂、悲涼無助,後面寫到的人在這樣環境中的“堅守”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第四教學板塊----賞析第三部分:堅守的意念

1、師生一起朗讀第33、35段,進一步體會作者自身的精神提升: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有堅守的意念。

2、分組討論,解答疑惑。

③老人和小女孩在堅守什麼? 老人和小女孩的堅守,與作者張承志內心深處的堅守有何不同與相同?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提示:

老人和小女孩在堅守祖先留給後人的家園,堅守漢家寨傳統的生活方式,在艱苦卓絕的異域堅守着生存下去。

作者的堅守:做一個“思想自由”的作家,用自己的筆爲底層民衆寫作,思考怎樣活得美和戰勝污髒。正如張承志在《一冊山河》的編後記中所說:“只追求———新意的真知,美好的文章,只求在滔滔的洪水中,做一塊思想自由的石頭。”

②這篇作品表達的是一種“堅守”的信念。在今天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這種堅守有什麼價值?它與“發展”的觀念會不會產生矛盾衝突?

組織學生討論,教師提示:當今的時代,一方面是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人們信心百倍地奔向現代化;同時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又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人崇尚拜金主義,有的人拼命追求物質享受,有的人理想主義失落,淪爲“迷惘的一代”,有的人媚權媚俗,有的人一心豔羨西方,心中自輕自賤。因此,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中,的確需要一種在物慾橫流中堅守清貧,在庸俗氾濫中堅守高潔,在寂寞孤獨中堅守理想,在“全盤西化”中堅守民族精神的人文主義精神。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作者提倡的“堅守”在今天仍然有着積極意義,它與“發展”的觀念並不矛盾,而是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品質

3、教師小結。

本文的主旨是倡揚一種堅守的精神,但全文沒有空洞的說教和深奧的道理,而是通過沉鬱凝重的筆調,以荒涼寂靜的環境渲染,以奇特的想象的和具體形象的描寫來表達主題。

4、佈置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

②完成《第2課堂》中第15課的練習。

  《漢家寨》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的]

一、理清文章結構層次,並概括層次內容。

二、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初步感受其莊重、嚴肅、冷峻的語言風格基礎上體悟、思考生命的意義,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一、分析課文層次及各層次的具體內容。

二、引導學生充分探討、理解文章“堅守”這種精神對人生的意義,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從而進一步感受張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課前:檢查預習,疏通生字詞。

褶(zhé)皺 曝(pù)曬 腳踝(huái)暈眩(yùn)(xuán)

俯瞰(kàn) 咀嚼(jǔ)(jué) 白熾(chì)

六合: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佇立:長時間地站立。 薈集:聚集。

崢嶸:高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俯瞰:俯視,從高處往下看。 決絕:非常堅決。

 一、導入:詩歌 《內陸高迥》  昌耀

內陸高迥  昌耀

內陸。一則垂立的身影。在河源。

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

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

使一切可能的轟動自肇始就將潮解而失去彈性。

而永遠渺小。

孤獨的內陸。

無聲的火曜。

無聲的崩毀。

一個蓬頭垢面的旅行者西行在曠遠的公路,一隻燎黑了的鋁製飯鍋倒扣在他的背囊,一根充作手杖的棍棒橫抱在腰際。他的鬢角紮起。兔毛似的灰白有如黴變。他的頸彎前翹如牛負軛。他睜大的瞳仁也似因窒息而在喘息。我直覺他的飢渴也是我的飢渴。我直覺組成他的肉體的一部分也曾是組成我的肉體的一部分。使他苦悶的原因也是使我同樣苦悶的原因,而我感受到的歡樂卻未必是他的歡樂。

而愈益沉重的卻只是靈魂的寂寞。

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

一個蓬頭的旅行者揹負行囊穿行在高迥內陸。

不見村莊。不見田壟。不見井垣。

遠山粗陋如同防水布繃緊在巨型動物骨架。

沼澤散佈如同鮮綠的蛙皮。

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

河源

一羣旅行者手執酒瓶佇立望天豪飲,隨後

將空瓶猛力拋擲在腳底高迥的路。

一次準宗教祭儀。

一地碎片如同鱗甲而令男兒動容。

內陸漂起。

1988.12.12

 二、閱讀全文,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