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春江花月夜》說課稿兩篇

高中語文《春江花月夜》說課稿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春江花月夜》說課稿第一篇

唐代詩人張若虛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聞一多譽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有“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甚至有“孤篇壓全唐”的讚譽。它的作者因此“孤絕橫篇,竟爲大家”。

高中語文《春江花月夜》說課稿兩篇

這篇充滿美感詩歌,被安排在在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中。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春江花月夜》時候,要反覆誦讀,置身詩境,藉助聯想和想象,將作者所描繪的意象和畫面一一再現到腦海中,使整個心靈沉浸在一個想象的世界中,進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進行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賞析詩人抒發的情感,得到審美享受。

基於以上認識,再參考《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有關要“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是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通過意象,藉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的意境美。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能力目標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賞析本詩含蓄、雋永、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賞析本詩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是反覆朗讀中啓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其中本課學習的重點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賞析本詩含蓄、雋永、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本課學習的難點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景、理、情兼美的特點。

《春江花月夜》全詩圍繞春、江、花、月、夜鋪開,月是詩人跳動的脈搏,月光灑輝處,江水、沙灘、桃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鏡臺、砧石、鴻雁、魚龍、思婦、遊子組成了一副幽美恬靜、充滿人生哲理的畫卷。落月搖情,情韻悠悠。面對令人如此心神盪漾的詩歌,課堂不能靜若止水,需要波瀾起伏,需要激盪人心,否則便會枯燥無味、蒼白無力。那麼何不爲教學創造一個藝術的境界,美教、美學呢?

別林斯基有句話說得好:“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此,賞析這種情韻幽雅的美文,應該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心靈之旅。學生是讀景、賞景的主角,教師是導遊。“美在哪裏?” 圍繞這條主線,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方法:美讀、細品、探究。

早讀時我讓學生充分預習這篇課文在此基礎上我打算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下面我說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爲了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課堂一開始,我用優美的語言導入,喚起學生的無限情思。同時播放意境優美的課件,創設情境,用情境教學法啓發學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體會春江花月夜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我將這樣導入:

這是一種朦朧的美,如夢如幻,悲涼而又輕盈;這是一種純粹的美,超於象外,寧靜而又清純;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穿透和感動,一切世俗的醜陋和鄙俗,都在詩意的光澤裏消融;這是一場無聲的細雨,慢慢浸潤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彙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遙遠的未來……這就是《春江花月夜》,這就是一千年來給了無數人心靈滋養的充溢着大愛與大美的《春江花月夜》!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爲“詩中的詩,頂峯中的頂峯”的傳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

有人說,夜深人靜時讀《春江花月夜》,便感覺塵世的喧囂、生活的勞累遠我而去,一種寧靜、一種溫馨,便如柔柔春水浸潤着心田。江畔柳絲在夜風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風的撫摸下含笑點頭,木槳打碎了江中魚船的倒影,水波託着那盪漾的輕舟……

今天,就讓我們也一起融進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這份優雅與華美吧。

接下來進入課文的學習。首先是美讀環節。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需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纔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

我首先播放名家朗讀《春江花月夜》,讓學生小聲跟讀,體味節奏、停頓。並找出詩中描繪的意象。 朗讀是學詩的基本功,必修課和選修課都要加強這項訓練。能夠把詩味詩韻讀出來,理解和鑑賞就成功了一半。《春江花月夜》語言跳躍性大,更應加重朗讀分量。

學生聽完朗誦後,再讓班上的男女同學分上下句朗讀。

經過反覆朗讀,學生對這首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了。美讀,不但瞭解作者說了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有了溝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對詩中表現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滄桑之嘆,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體悟,學生進入了“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的最佳狀態,在吟誦過程中,語感語氣有了,內容有了,思想有了,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接下來讓學生細品本詩。

首先是整體把握。整體把握是爲後面的品悟作鋪墊,因爲只有宏觀把握詩意,才能在微觀上準確理解詩意,進而走進詩歌鑑賞的再創造的藝術天地,這是詩歌欣賞的規律。

我會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春江花月夜》展現的優美意境都體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明確:月光下的景美、理美、情美。

細品的重點是從小處着眼設疑,讓學生深入理解詩境,我會設這樣幾個小問題:

(1)詩歌中寫了很多意向,那個意向是統攝全詩的,圍繞它寫了些什麼?

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大多數是零碎的,教師要及時總結。

(2)面對如此美景,詩人生出怎樣的感慨?

着重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對宇宙永恆,明月常在,生命個體雖然短暫卻又代代相承的感慨,體會詩歌“哀而不傷”的特點。可以與《赤壁賦》中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情感相比較。

(3)文章寫到江月年年望相似似乎已經可以結束了,爲什麼還要寫後面的內容呢?

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而情感之美正是全詩最美的地方。詩歌中詩人雖承受相思之苦,卻始終不忘相思,正是詩人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不懈追尋,也是“哀而不傷”的具體體現。因而詩歌中的愁緒正如那青煙般的嘆息,只是年少時的憂傷,不像杜甫詩歌中沉重的悲痛。而少年的情懷正是本詩最能激起學生共鳴的地方。

最後是探究環節我會問學生找一找詩中的哪些字眼和句子你最喜歡,談談你的理解。

例如我可以適從景美、理美和情美三方面時點撥:①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月共潮生,一個“生”字,則又賦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潑潑的生命熱情。)②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問人類本源、明月長存、宇宙永恆的宇宙意識。)○3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遊子想念思婦,愛情永恆。)

詩歌欣賞沒有標準答案,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這堂課最後,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鼓勵進行個性化解讀,激發學習興趣。雖然學生談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們已經享受到了濃濃的'審美樂趣。這樣設計,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價值的認可,它能喚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更是使課堂教學從完全預設轉向動態生成,賦予了課堂活力,使課堂異彩紛呈,活力四射。

(三)課堂小結具有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的作用,因此在最後會再次強調“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閱讀方法。

最後讓學生在課外分析不同詩歌中月這個意象的含義。

總之,只有從課文出發,通過聽、讀、品,把美讀、細品、探究合爲一體,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從而最終學會鑑賞詩歌。

  《春江花月夜》說課稿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