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篇1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原來以爲,自己的教學層次設計得挺清楚,課文又淺顯易懂,在課堂上應該沒有多大問題。可一上完課,給我的感覺是,學生的表現比我精彩。我認爲的學生的精彩之處有:

1、在學習第一自然段,請學生交流自己對本段的體會時,別的小朋友認爲小猴“天天澆水施肥”是是猴子急着想吃梨子,沒有耐心的表現。有一學生卻提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認爲這也是猴子有耐心的表現,講得有道理,值得肯定。

2、學完課文,請小朋友談談,如果以後猴子還要種果樹,你會怎樣提醒小猴?有的說小猴不要光聽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應該相信自己,一定能種好果樹;有的乾脆說,要是烏鴉、喜鵲等還來出主意,就捂起耳朵不要聽,…… 有個女孩的看法使人眼前一亮,她說:“我會告訴小猴,你可以在別的地方分別種上杏樹、桃樹、櫻桃樹,這樣每年都能吃到果子。”她的回答使人不得不讚嘆。

3、學生對本文的分角色朗讀興趣濃厚,並有聲有色。

通過這一堂實踐課,使我認識到了自己有許多的不足,工作中還需努力。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篇2

這篇課文的文字較爲簡單。它的簡單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課文的結構相似,三次對話意思略顯重複,文字表達也是差不多的。

二是課文的語言非常淺顯,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引起更多的閱讀期待,無法形成更多的空白讓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補。

三是猴子沒有種出果樹的原因非常清楚,學生一讀就明白。

其實不然,以上理解是對教材不甚理解,缺乏文本細讀的一種表現。文中的小猴子沒有種出果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原因是它自己的急於求成,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個原因是它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三隻鳥的行爲在猴子種果樹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覷。面對猴子的急於求成,他們並沒有採用積極的態度去教育、勸說猴子,而是不斷的指責猴子,促使猴子一次又一次地犯急於求成的錯誤。這一點在教學時,孩子們經過老師的點撥還是能夠認識到的。所以後來在續編故事中,學生大部分都知道巧妙地把這一點融入到小鳥和猴子的對話中,猴子不再是一隻急於求成、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猴子,而小鳥也不再是一些只知數落,只知瞎指揮的小鳥了。孩子們筆下的猴子和小鳥都吃一塹,長一智了。

這篇課文實際上是簡單中蘊涵着深刻,這也許是蘇教版課文的特點。這種深刻,爲學生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提供了大量的空間。

對於這一課的教學,始終圍繞一個最關鍵的問題:猴子爲什麼沒有種成果樹?這樣的閱讀就不會顯得鬆散,提高學生思維的向度,教學更加有效。學生在圍繞關鍵詞句的'品讀中,在圍繞課文空白點的想象中,文中的動物形象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學生的心靈波動。隨着教師的引導,學生的閱讀並沒有只是停留在猴子的急於求成、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上,而是看到了三隻小鳥對於猴子行爲所起的作用,看到猴子行爲背後蘊含的一些道理。這樣的閱讀,纔是深層次的閱讀,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閱讀。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節課的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生動和鮮活的語文活動,讓孩子們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在歡樂中學,並體會到學的歡樂,體會到做人的道理。

第二節課利用課文進行課本劇表演時,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孩子們百分之百已經背下了這篇課文,這在以前是比較少的一種現象(連那幾個背書表現最不積極的也背出來了),真讓我欣慰!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能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

在教學本文時,我指導學生先從看圖入手,揭示課題,並就題設疑:猴子是怎樣種果樹的?結果怎麼樣?讓學生帶着問題,藉助拼音自課課文。在學生基本讀通、讀順課文後,再讓學生回答前面的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當教學課文內容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瞭解猴子種果樹的經過和結果,明白做事如果急於求成,沒有主見,到頭來什麼事都辦不成的道理。在學習課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時,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要以扶爲主,提出問題: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烏鴉是怎麼對猴子說的?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讓學生先讀,再讓他們思考,學生在讀完後,都積極地進行思考,我發現他們個個都搶着回答問題。學完後,再讓學生說說學習方法,以四人小組來討論學習其他段落。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課文的寓意。

教學時還要抓住動物的特點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懂得做事要有主見、有耐心。以導“說”、導“演”、導“讀”、導“疑”的過程來讓學生學習本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朗讀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個性。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篇4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學習這一課,學生的興趣很濃,收穫也很很大。在這一課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由題入手、激發興趣

首先,出示課題,孩子生活在童話般的世界裏,他們不會產生疑問,“猴子不是人,怎麼會種果樹呀?”這些問題,都是很神氣地讀着課題,我想教師的教學把學生帶入特有的情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願學、想學這是我所希望的,課堂的開始我們也不能忽視,學生已經會給題目提出有價值的自己又想問的問題,如,猴子有沒有把果樹種活?因爲他種的是果樹,有沒有吃到果樹上的果子呀?猴子中果樹的過程是不是一帆風順的?

二、感悟文字,挖掘內涵

學到第一自然段,問學生這是一隻怎麼樣的猴子時,孩子紛紛舉手,“這是一隻勤勞能幹的猴子”他們說從“天天澆水、施肥”看出來的,我說小朋友知道他爲什麼這樣做嗎?他有什麼樣的目標?雖然來自文本有不同的思想內涵,如《晚上的“太陽”》,文中可看出愛迪生很愛他的媽媽,但更多是通過媽媽得急性闌尾炎急需開刀遇到了困難這件事體現了他急中生智,遇到問題善於動腦、動手,這是課文主要體現的思想。這一課主要反映猴子做事沒有耐心、急於求成。所以第地自然段雖然只要一句話,孩子答出了猴子勤勞,還要回歸到猴子爲什麼這麼做,是急於吃到梨子,爲全文體現的主旨定下基調。我們還要簡單地跟小朋友講,梨樹苗的成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小朋友更加體會到猴子等梨子吃的急切心情。

課文第二至八自然段寫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三個小部分意思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採用“由扶到放”“以放爲主”的方法展開教學,這裏有知識性的問題,“農諺”“梨五杏四”等具體農諺要讓學生明白。當鴉、喜鵲、杜鵑問他時,猴子連接回答的都是“等不及”,說明猴子沒有耐心,急於求成,小朋友還認爲這隻猴子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就聽什麼,不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我覺得說的也是挺對的。

水到渠成,正因爲猴子這樣,我們小朋友也發現了他的問題所在,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引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這隻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學完後問小朋友有沒有什麼想法,你想對猴子說什麼呢?大家彷彿有好多話要與猴子說。小朋友通過這個兒童故事就明白了所蘊涵的道理,看來空洞的說教沒有說服力,孩子們機械地記憶是那麼索然無味。他們希望猴子要有耐心,機會是屬於善於等待的人,不能沒有主見,別人的話我們應經過頭腦分析加以判斷,不能人云亦云,這也是平時我所希望的,人應該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正因爲這隻猴子有這樣的不足,最後空空如也,其實對孩子們也是教育,毫無疑問,我們不能像這隻猴子學習。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這樣孩子們對鬍子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也能拓寬孩子們的思路,但是正如前面說的,應抓住主要的,要從積極的層面上分析理解。

有小朋友認爲對猴子希望尋找生長期較短的果樹來栽種是沒有錯的,櫻桃樹難栽未必栽不活,爲什麼要一起拔掉呢?聽了烏鴉、喜鵲、杜鵑的話後應思考,可繼續種生長期短的樹。

爲了讓反面的引以爲戒的故事從正面的角度去理解,我說:“猴子聽了小朋友的勸告後,一定很受啓發,這隻猴子後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他有沒有吃到果子?”讓小朋友接着課文寫下去。很多小朋友寫得都不錯,實際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狀況。

二年級下冊課文《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篇5

本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詞語意思,會寫種、澆、肥、想、喜五個生字。

教學伊始,我開門見山的引入課題,指導學生先從題目入手,揭示課題。相機教學“種”字,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認識生字、記住生字、會用生字。在認讀生字詞的環節,我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梯度地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來認讀字詞,學生學得很有激情。另外,根據故事的結構,我將詞語分類,讓學生在認讀字詞的同時也明白了故事的大意,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識字環節中,學生能很好地讀出生字,他們也通過同桌交流的形式,互相介紹了識字方法,在全班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孩子喜歡用數字換偏旁和加一加的方法來識字,當我出示“喜”字的變化,爲他們講述字源的時候,學生都聽的很認真,也非常喜歡。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光認識了生字、詞語,而且能用詞語來說一句話。我覺得識字環節是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

本節課還有點遺憾就是沒能再次帶領學生回到課文中,所以,我感覺課前預習和把握課堂節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