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有關《背影》教案

有關《背影》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背影》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學習本文選取動人情景,生動描寫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練習恰當選材並通過描寫外貌、行動、心理等描寫人物。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理解課文,領會寫法。

(一)檢查預習,課內交流段落提綱。

(二)分析課文,逐層板書上述提綱。

什麼是典型性?(突出父子之愛)

(三)繼續討論,研究怎樣描 寫人物。

選取動人情景以後,還要通過感人的人物描寫來表現中心,人物描寫的一般手段有哪些?本文怎樣描寫父親?這些描寫各安排在什麼場景,爲什麼要這樣穿插安排?

(四)反覆朗讀,體味上述寫作特點。

選取動人場景也好,生動描寫人物也好,關鍵在於感情。“有感而發”才能“以情感人”。本文作者有着真摯、深切的感情,寫出的文卓才能如此感動讀者。

第二課時

續寫課文,學習寫法。

(一)複述課文,表情講述分別情景。

(二)續寫課文,再現形象,加深印象。

佈置題目。《當列車開動的時候》

區別異同:範文與續寫時間不同(範文寫分別之時,續寫寫分別之後)、事實不同(範文寫真人真事,續寫是合理想象)、人稱不同(範文用第一人稱,續寫用第三人稱 )、形象相同(範文形象,續寫再現)、情調相同(範文情調,續寫深化)。

內容舉例:場景(父子剛剛分手之後的車站月臺)、外貌(同範文)、行動(幾次回頭望兒子,爬上石墩看列車)、語言(問人列車何時到京)。

第三課時

模仿課文,運用寫法。

(一)評講習作(選取第二課時習作兩篇),加深領會範文寫法。

(二)佈置作文,具體運用範文寫法。

作文內容:記母親(或其他親朋)的令你感動(流淚)的一件事;自擬題目;作文指導(略)。

(三)再讀範文,對照要求修改作文。(時間不夠。課外完成)

《背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瞭解文章反映生活在舊社會中小有產者的困頓狀況以及父子惜別的深情;學習作者以情貫穿全文,圍繞中心事件詳略得當的寫法;指導學生作仿寫練習。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學士以“送別”爲題材寫了許多詩文:有“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纖細柔情,有“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豪情,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別,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惜別……今天我們要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那麼作者寫的是誰與誰的分別呢?表達了什麼感情呢?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通過、議論、點撥解決若干字詞在本文中的讀音和意義,然後要求學生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幾個人?主要事件是什麼?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背影”二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有什麼作用?

寫人一般是寫外表,本文爲什麼卻偏要寫背影?

本文是什麼東西打動了你的心,激起了你的感情波瀾?

除這些問題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在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時加以收集、整理。

第二課時

(一)針對第一課時提出的問題,依次引導、組織學生回答、補充或爭論、教師或點撥或歸納,明其要點。

(二)仿《背影》寫一篇記敘文。要求從人、事;情三方面入手,“人”是記敘的中心,“事”是表現人的精神面貌,“情”是貫串全文的經線。

附:板書設計

《背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學習抓住人物形象特徵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這篇文章和一般文章有個很大的不同。一般文章要是寫人,往往寫人的肖像、神情和音容笑貌。這篇文章卻不是這樣。它沒有寫人的神情,也沒有寫人的音容笑貌,只寫了人的一個背影。可是,這篇寫背影的文章,一發表,便立刻轟動了文壇。它發表於1925年,到現在xx年了,xx年來,一直備受推崇。爲什麼?它好在什麼地方?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就要找出它獨特的優點。

(二)作者——生卒年代、此生地點及祖父和父親的定居地點(揚州)。

(三)背景——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含家庭遭遇)。

[繪製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的簡圖]

( 四)寫作緣起——在北京讀到父親的來信,憶起當年浦口分別的情景。

(五)理清課文的思路及層次。

本寫背影四次:第一次是開頭點題(第1自然段),第二、三次是父親過鐵道買橘子和車上分手(都在第6自然段),第四次是讀父親的來信(第7自然段)。那麼第2—5四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安排這四個自然段?

經過引導,板書一個思路及層次提綱:

點題——懸念(第1自然段)

回憶浦口車站父子惜別(倒敘)

交代車站惜別時的家境——爲寫背影渲染悲涼氣氛(第2、3自然段)

追敘上車時父親對兒子的關心——爲寫背影作鋪墊(第4、5自然段)

描述父親過鐵道爲兒子買橘 子時的背影(第6自然段)

寫別後思父,再現背影——照應開頭(第7自然段)

《背影》教案 篇4

知識目標:

1、瞭解坐着及其相關的經歷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特別是行爲描寫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

情感目標:珍視親情,增進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教學重點

深入體會文章表現的父子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質樸、含蓄、動人的語言

教學方法

採用“情境導入-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欣賞體味-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師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圍着,但大多數卻認爲理所當然,很少真切地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因此,我在開始講課前,就用孟郊的《遊子吟》帶學生走進親情的世界,由感受母愛到談論父愛,爲誦讀、品悟父親的背影蓄勢。或是將《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即興改編爲《世上只有爸爸好》

二、 播放《背影》的朗讀錄音。

以質樸的文字,感人的畫面,讓學生整體感知,學生再自由誦讀,初步瞭解作者的寫作 意圖。這樣的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爲品讀課文做好鋪墊。在學生聽錄音帶的時候板書文內重要的字詞

簌簌(sù) 賦閒(fù) 躊躇(chóuchú)差使(chāi)

頹唐(túi)蹣跚(pánshān)瑣屑(xiè)交卸(xiè)

三、 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現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主要作品:詩集《毀滅》《蹤跡》散文:《匆匆》(七年級學過)、《荷塘月色》(高一學)、《背影》

四、 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開篇點題,點出背影

第二部分(2—6)回憶往事

第三部分(7)別後思念

五、具體研習課文內容(主要運用教師提問,學生答問的方式)

1、教師提問:《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爲傳誦。讀完這篇散文之後,你覺得作者是通過選取什麼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明確:作者是通過選取“背影”這個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2、本文的題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

明確:共有四次,即:第一次:點題的背影;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應該是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然後,讓指名學生單個朗讀,比較哪個學生朗讀得比較好,教師在朗讀技巧(輕重音)上加以指導 ,找出應重讀的詞,加以體會,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然後,教師適時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的?

明確: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 行了細緻地描寫刻畫,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着:(讓學生齊讀課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描寫父親的穿着突出了什麼顏色?(黑色)爲什麼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板書:沉重

作者接着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讓學生齊讀課文)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這個詞,並想一想,作者爲什麼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板書:蹣跚

板書後教師提問:作者又寫了什麼?(父親爬月臺)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課文)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動作描寫)這個句子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攀”、“縮”、“傾”)爲何用“攀”不用“抓”?(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用“縮”字有什麼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 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同樣,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夥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板書:艱難努力

要求學生齊讀這幾句話,要突出應重讀的詞。

4、我們描寫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寫爲主。比如:“皺紋很深”,“兩鬢蒼蒼”等等,本 文的作者爲什麼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學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適當予以肯定)

討論後明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點擅長選取表達感情的聚焦點。本文的聚焦點就是“背影”。這張“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愛!”,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還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寫“背影”,正好獲得了以少的材料表達豐富感情的'效果。這個聚焦點“背影”留給我們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便寬慰兒子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還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但作者更加愛自己的父親。作者這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 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

5、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面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點撥)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麼?(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爲什麼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父親啊!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爲什麼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後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爲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麼得體貼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話說明了什麼?(說明父親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 北京。)

(5)、“進去吧,裏頭沒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同學們看,這 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這五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樸實,但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之情,誰說父愛不細膩,誰說父愛不偉大,這就是偉大的父愛!

六、總結梳理全文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背影”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父愛”這一主題。

七、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一篇記述父母、祖輩、老師、同學關愛自己的文章,題目自擬。

《背影》教案 篇5

一、宣佈學習重點,提出問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朱自清先生的敘事散文《背影》。它曾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到底是爲什麼呢?學習這施展文章我們只要能理解並掌握兩個學習重點,就能夠找到答案。

重點1 抓住最有個性、最具典型意義的特徵刻畫人物。抓住最具修改的特徵也就抓住了人物的神韻。

重點2 學會鋪墊。

這節課圍繞重點要弄清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朱自清曾於1947年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爲文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由此可看出,父親給作者的許多好處,當屬在其20歲時的送行,送行過程中過鐵道買橘子是最突出的。在過鐵道買橘子過程中,爬那邊月臺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說是文章的重中之重。那麼,請找出父親爬月臺的相關語句,並分析背景是如何刻畫的。

背影在文中反覆出現,除此之外,作者還刻畫的背景有幾處?請找出來並分析如何進行刻畫?

一個背影,竟讓“我”多次眼淚橫流。除了父愛子,兒子感念父愛,還有什麼原因?請分析文章其他情節,分析其激盪作者感情的其他原因。

文章處處有背影,請用四字短評概括各部分內容,並指明與背影間的關係。

共6個問題,請大家認真快速朗讀課文,做書間筆記。

二、學生做書間筆記,老師巡視。

三、學生小組各選組員回答問題,其他小組隨時予以補充。

四、教師精講課文。

閱讀這篇課文,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開頭破題(點題),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爲全文定下感情基調,又提示全文核心內容,突出背影,使讀者產生懸念。

接着敘寫家境的遭遇。當時,父親遭遇雙重災禍。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喪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機,父親陷入了困境。朱自清是大兒子,在大學唸書,接手還早,還要供養。養家重擔壓在父親一人肩上,他是怎樣急於謀事啊。這一部分實質交待了事件的起因,把背影置於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籠罩在哀傷的氛圍之中,爲揭示事件意義做了鋪墊。

望父買橘是文章刻畫的重點,爬月臺的背影十分醒目突出,文章着力描寫背影,以強烈地表現父愛,給人以最深刻的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間形象的定格。作者在寫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之前,先做鋪墊:“父親是一個胖子”讓人想見他的身材。一處寫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兩處肖像描寫安排在背影前,讓背景的特寫鏡頭與之整合,形成形象的定格。還用自己的情感反應去烘托。這個背影就格外感人。

分手後,佇望父親的背影。作者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父子情深。想到父親的至善至愛,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以爲是,想到父親的命運,想到父親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這一次對背影的追憶,包含無盡的牽掛。

未段回顧父親的境遇和這些年來的父子關係,最後又落到背影上來,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來,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讀者心中。此時的背影,照應了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它不僅是父親往日背景的重現,而且包含了老年父親的影子,寄託了兒子對父親的深沉思念,深化了主題。這一段中處處瀰漫着淡淡的哀愁,把父子之情表現得格外感人。

教師邊講邊板書:

開頭破題 點題 ↘ 個性和典型意義特徵 鋪墊

事情經過 引出 ↘ 肖像——衣帽 →爲寫背影動作做鋪墊

望父買橘 刻畫 → 背影 動作:穿 爬 攀 家境大不幸

父子分手 惜別 ↗ 縮 微傾 ↓

結尾抒懷 照應 ↗ 揭示背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