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隋書 > 關於《隋書》的練習題

關於《隋書》的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關於《隋書》的練習題

萬寶常,不知何許人也。父大通,從樑將王琳歸於齊。後復謀還江南,事泄,伏誅。由是寶常被配爲樂戶,因而妙達鐘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獻於齊。嘗與人方食,論及聲調。時無樂器,寶常因取前食器及雜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宮商畢備,諧於絲竹。大爲時人所賞。然歷周洎隋,俱不得調。

開皇初,沛國公鄭譯等定樂,初爲黃鐘調。寶常雖爲伶人,譯等每召與議,然言多不用。後譯樂成奏之,上召寶常,問其可不,寶常曰:“此亡國之音,豈陛下之所宜聞!”上不悅。寶常因極言樂聲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請以水尺爲律,以調樂器。上從之。寶常奉詔,遂造諸樂器,其聲率下鄭譯調二律。並撰《樂譜》六十四卷,具論八音旋相爲宮之法,改弦移柱之變。爲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變化終於一千八百聲。時人以《周禮》有旋宮之義,自漢、魏已來,知音者皆不能通,見寶常特創其事,皆哂之。試令爲之,應手成曲,無所凝滯,見者莫不嗟異。於是損益樂器,不可勝紀,其聲雅淡,不爲時人所好,太常善聲者多排毀之。

又太子洗馬蘇夔以鐘律自命,尤忌寶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樂者,皆附之而短寶常。數詣公卿怨望,蘇威因詰寶常,所爲何所傳受。有一沙門謂寶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悅之。先生當言就胡僧受學,雲是佛家菩薩所傳音律,則上必悅。先生所爲,可以行矣。”寶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曰:“胡僧所傳,乃是四夷之樂,非中國所宜行也。”其事竟寢。寶常嘗聽太常所奏樂,泫然而泣。人問其故,寶常曰:“樂聲淫厲而哀,天下不久相殺將盡。”時四海全盛,聞其言者皆謂爲不然。大業之末,其言卒驗。

寶常貧無子,其妻因其臥疾,遂竊其資物而逃。寶常飢餒,無人贍遺,竟餓而死。將死也,取其所著書而焚之,曰:“何用此爲?”見者於火中探得數卷,見行於世,時論哀之。

開皇之世,有鄭譯、何妥、盧賁、蘇夔、蕭吉,並討論墳籍,撰著樂書,皆爲當世所用。至於天然識樂,不及寶常遠矣。安馬駒、曹妙達、王長通、郭令樂等,能造麴,爲一時之妙,又習鄭聲,而寶常所爲,皆歸於雅。此輩雖公議不附寶常,然皆心服,謂以爲神。 (選自《隋書》)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嘗與人方食 方:正在

B. 皆附之而短寶常 短:詆譭

C.上雅好符瑞 雅:高雅

D. 其事竟寢 寢:停止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萬寶常音樂才能非凡的一組是( )

①由是寶常被配爲樂戶 ②遂造諸樂器

③並撰《樂譜》六十四卷 ④時人以《周禮》有旋宮之義

⑤應手成曲,無所凝滯 ⑥大業之末,其言卒驗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萬寶常受父親的牽連,被罰配爲樂工,因此通曉樂律,工於各種樂器,曾造玉磬獻給齊王。

B.萬寶常有極高的音樂造詣。他可以即興即物奏樂,令時人讚賞。他能從音樂中聽出戰禍的徵兆。

C.萬寶常對音樂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撰寫了六十四卷《樂譜》,整理恢復漢代就已失傳的旋宮之法。

D.沒有名公巨卿支持,萬寶常的理論不受重視,本人竟活活餓死。他死前惋惜地燒燬自己的著作。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寶常因取前食器及雜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宮商畢備,諧於絲竹。(5分)

譯文:

(2)於是損益樂器,不可勝紀,其聲雅淡,不爲時人所好,太常善聲者多排毀之(5分)

譯文:

4.C(雅:平素,一向)

5.C(1、4句與“音樂才能非凡”無關;6句表明預言準確)

6.D(“死亡原因”理解不對;“死前惋惜地燒燬了全部著作”,理解與原文不符,既非“惋惜”,也沒有全部燒燬)

7(1)寶常於是拿起面前的餐具和其他雜物,用筷子敲擊,品定音調的高低,五音全都具備了。(敲擊起來),像樂器一樣音調和諧。

(2)於是增減樂器,不能夠記得數不清,這些樂器音調雅淡,不受當時人的喜愛,精通音樂的太常大多排斥、詆譭這種音樂。

[參考譯文]

萬寶常,不知是什麼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叫萬大通,隨樑將王琳歸順了北齊。後來企圖逃回江南樑朝,事情泄漏,被殺。因而,萬寶常被髮配爲樂戶,也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種樂器都能精熟演奏。他自己曾製造了一組玉磬,獻給北齊皇帝。萬寶常曾和別人在一起吃飯,飯間討論起音調,當時現場沒有樂器,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雜物,用筷子敲擊,定其音調的高低,五音配齊,敲擊起來,和樂器一樣音調和諧,被當時的人大爲讚賞。但他歷事北周和隋朝,都沒能被提拔。

隋文帝開皇初年,沛國公鄭譯等人主持確定樂曲的聲調,起初定爲聲音洪亮的黃鐘調。萬寶常雖然只是一個藝人,鄭譯等人也常常叫他來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張大多不被採納。後來,鄭譯等人的樂曲譜成功要演奏了,隋文帝叫萬寶常來,詢問他這首曲子可不可以,萬寶常說:“這是亡國之音,難道是陛下您該聽的聲調嗎!”隋文帝很不高興。萬寶常極力說明這種聲調錶現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緒,不是莊重的雅音,請求用水尺爲準,來調正樂器聲調。隋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萬寶常奉皇帝的命令,製造各種樂器,樂器的聲調都比鄭譯等人所定的調值降了兩個調。他還編撰了《樂譜》六十四卷,具體論述各種樂器的各個音階遞相爲宮音的轉換方法,改變琴絃、移動琴柱的各種變化,產生出了84個調式,144個音高標準,變化終止於1800個音級。當時人因爲《周禮》上有遞相爲宮調的道理,從漢、魏以來,懂音樂的人都不懂這種方法,現在見到寶常與衆不同創立了這種方法,都譏笑他,試着讓他表演,寶常應手成曲,沒有一點不流暢之處。在場的人無不驚歎稱奇。於是增減樂器,不能夠記得數不清,這些樂器音調雅淡,不受當時人的喜愛,精通音樂的太常大多排斥、詆譭這種音樂。

太子洗馬蘇夔以擅長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萬寶常。蘇夔的父親蘇威有權勢,因此凡是談論樂律的人,都附合蘇夔,而說萬寶常的壞話。萬寶常多次到達官貴人們那裏訴苦,蘇威因此責問萬寶常,問他的音律理論是從哪裏學來的。有一個和尚對萬寶常說:“皇帝平素喜歡有祥瑞徵兆的東西,只要聽到能表達吉祥的音樂,他就很高興,先生您應該說您的樂律理論是從外族僧人那裏學來的,並說這是佛門菩薩親身所傳,皇帝一定會喜歡的。這樣,你所作的樂律就可以推行了。”萬寶常認爲這樣說對,就按和尚教的那樣來回答蘇威,蘇威聽了,勃然大怒,說道:“外族僧人所傳授的,是四周蠻夷的音樂,不應該在中原地區推行。”這事最後還是被擱置下來。萬寶常曾經聽太常寺演奏的樂曲,聽完之後,流淚哭泣。人們問他爲什麼哭,萬寶常說:“這樂聲淫厲而悲哀,預示着天下不久將自相殘殺,並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殺光。”當時全國形勢一片大好,聽到他說的這些話都認爲不會這樣。隋煬帝末年,他的話終於應驗了。

萬寶常家裏很窮,且沒有兒子,他的妻子乘他臥病在牀,把家的東西偷竊一空而逃走了。萬寶常捱餓了,也沒有人送東西來給他吃,他竟然被活活餓死了。在臨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書燒掉,說道:“還用這些幹什麼?”看到的人從火中搶救出來幾卷,現在這些音樂還流傳在世上。人們談到此事時,還爲萬寶常而悲哀。

開皇時期,有鄭譯、何妥、盧賁、蘇夔、蕭吉,一起討論古代的典籍,編撰樂書,都被當世所採用。至於這些人懂音樂的天賦,比寶常差遠了。安馬駒、曹妙達、王長通、郭令樂等人能創編曲子,爲一代佳妙之作,又學習俗樂,而寶常所作的,都歸爲雅正之音。這些人雖然在公衆場合議論時都不站在寶常一邊,但心裏卻佩服他,說他的音樂才能是上天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