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敢問國學傳承之路在何方?

敢問國學傳承之路在何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前段時間,筆者在閒聊時問起一個小朋友,“你知道孔子是誰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人……”小朋友“定義”性質的回答和對《三字經》的倒背如流讓在座成年人拍手稱好,但當被問起“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時,這位小朋友卻茫然不知所措。

敢問國學傳承之路在何方?

對國學的定義及其所包含的內容國人一直爭執不休。其實,從某種角度講,我們不妨將國學理解爲中國的學問,不僅是儒家文化,也包含了華夏五千年文明中的所有精華。

近年來,國內許多高校都開辦了國學院、國學班,一些報紙也出現了許多國學專版,甚至有些學前班的孩子也能將《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倒背如流。眼見傳統文化的持續升溫,許多人都說“國學熱”到來了。一方面,“國學熱”本身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最起碼它證明了人們正在逐漸重視中華傳統文化。但另一方面,在我們提及“國學熱”到來之時,國學到底是什麼,它的傳承之路又在哪裏,是社會各界需要認真考慮的。

以文首那位小朋友爲例,其對孔子的.理解可以說只停留在表面。家長買的傳統文化書目,學校老師在課堂上的諄諄教導,都是孩子知識的來源。只是,如果我們換個思路,探尋國學發展的意義時,那位小朋友的茫然實在值得我們憂慮。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學傳承的作用愈加凸顯。而兒童作爲國家未來的希望,讓他們從小便了解、熟悉中華傳統文化更是意義重大。

現在正值暑期,筆者在走訪時,發現城市中很多學生家長都在着急一件事情:放假了,孩子們該幹什麼?很多學生家長選擇給孩子報班,奧數、鋼琴、畫畫,很少有家長會在暑期爲孩子報“國學班”。當然,這首先與很多地方“國學班”開設不足有關,但換個角度,筆者認爲社會各界對國學的重視程度不可謂足夠。

有專家認爲,國學的傳承重在繼承國學精神,並非全盤復古。這樣的觀點固然正確,現在許多學校和學生家長都在教孩子背誦《弟子規》、《千字文》,學校教學樓的走廊裏有孔孟的名言,回到家有擺在沙發上的《上下五千年》,走在大街上,不時還會有當地政府做的宣傳標語。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國學的傳承已經踏上正確的軌跡、國學的復興已經舉目可見?不盡然。

在筆者看來,國學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如何利用這些“金元寶”爲當前社會發展謀福利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國學傳承,我們不妨分三個角度。在學術角度,加深對它的研究,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在行業角度,提煉東方智慧,將國學思想融進企業管理之中,提高企業的凝聚創新力;在社會角度,從社會生活入手,以文化和藝術的形式開展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活動,進而提升民衆的民族認同感、自信心和歸屬感,建設共有的精神家園。

路漫漫其修遠兮,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的寶貴文化財富,傳承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傳承中創新,在發展中傳承,使得國學不至於被拋入“故紙堆”,需要社會各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

國學傳承,路在何方?